《羅氏會約醫鏡》~ 卷十六·本草(上) (3)
卷十六·本草(上) (3)
1. 三、當歸
(味甘辛,微溫,入心肝脾三經。畏生薑、菖蒲、海藻。酒洗用。)頭止血,身養血,尾去血,全用活血。能引諸血各歸其經,血滯能通,血枯能潤,血亂能撫,去瘀生新。(其氣辛溫,能行氣分,使氣調而血和也。)治虛勞、寒熱、頭痛、腰痛。(血不足也。)舒筋活癱,(血足養肝。
)潤腸(性滑。)止痢,(活血。)心腹諸痛,(散寒和血。)風痙無汗,(辛散風,溫和血,產後痙者,以血脫無以養筋也。)排膿止痛。(血和則痛止。)凡婦人崩漏調經,胎前產後,俱宜用之,誠血中之聖藥也。按當歸辛溫,血虛有寒者,宜多用,血虛有熱者,宜少用。
凡陰虛火動,大便不固者,忌之。入吐血、衄血劑中,須用醋炒,以其辛能動血也。
白話文:
【當歸】
味道甘甜帶些辛辣,性質微溫,主要作用於心、肝、脾三個臟腑。與生薑、菖蒲、海藻等藥物合用需小心。使用時通常會先經過酒洗處理。
當歸的根部能幫助止血,主幹部分能滋養血液,根末梢則有助於去除血液中的瘀積,整株使用則能活化血液循環。它能導引身體各部位的血液回歸到正確的通道,對於血液阻滯能疏通,血液乾涸能滋潤,血液混亂能平復,並能排除舊血促進新血生成。
由於其性質帶有辛辣和溫暖,能調節氣血運行,讓氣血達到和諧狀態。適用於治療虛弱疲勞、寒熱交錯、頭痛、腰痛等症狀,這些都是因為血液不足所導致的。此外,還能強健肌肉、活絡因血液不足而癱軟的肢體,滋潤腸道,止住下痢,緩解各種心腹疼痛,這些都歸功於它能散寒和血的作用。對於風邪引起的痙攣且無汗的情況,辛香能驅風,溫暖能和血,尤其是產後出現痙攣,往往是因為產後失血過多,沒有足夠的血液來滋養肌肉。此外,它還能幫助排出膿腫,緩解疼痛,一旦血液和諧,疼痛自然消失。
無論是女性月經不調、崩漏,或是懷孕生產前後,都非常適合使用當歸,確實堪稱為血液保健的聖藥。根據當歸辛溫的特性,若是血液不足且帶有寒氣的人,應加大用量;若是血液不足但有熱象的人,則應減少用量。
然而,對於陰虛火旺、大便不成形的人,則應該避免使用。在止血藥方中加入當歸時,必須先用醋炒過,因為它的辛辣性質可能促使血液流動加速。
2. 四、甘草
(味甘氣平,入脾經。白朮為使,反甘遂、海藻、大戟、芫花,惡遠志,忌豬肉,犯者陽痿。生用涼,炙用溫。)補脾胃,瀉心火,(火急甚者,以此緩之。)益三焦,散表寒,解諸毒,(解毒藥須冷飲,熱則不效。)和百藥,(姜附加之,恐其僭上;硝黃加之,恐其大下。
)止瀉痢,(補土。)生肌止痛,(土主肌肉,甘能緩痛。)除咳嗽、咽痛、肺痿。(益陰退熱。)梢,止莖中作痛。節,消腫毒諸瘡。助參耆,補氣虛;助熟地,療陰虧。隨氣藥補氣,隨血藥補血,無往不利,故稱國老。須宜重用,而今人只用二三分,何也?但其性和緩,若病勢急,欲見速效,可不必用。
按甘草味甘,凡中滿者,嘔逆者,俱忌用。
白話文:
【四、甘草】
(味道甘甜性質平和,主要影響脾臟。白朮是它的輔助,但是會與甘遂、海藻、大戟、芫花產生反效果,對遠志有不良反應,食用時應避免與豬肉同食,否則可能導致男性功能障礙。生用有清涼效果,經過炙燒後則有溫暖的效果。)
它能補充脾胃的能量,降低心火的旺盛,(當火氣過旺時,可以用它來調和。)增強三焦的功能,驅散表面的寒氣,解除各種毒素,(在解毒時應該冷飲,如果熱飲效果將會減弱。)並能調和各種藥物,(如果與薑附一起使用,可能會導致藥效過頭;如果與硝黃一同使用,可能會引起劇烈的下瀉。)
它能止瀉止痢,(這是因為它能補充脾胃的能量。)促進傷口癒合並緩解疼痛,(因為脾臟主導肌肉,甘味可以緩解疼痛。)去除咳嗽、咽喉痛以及肺部疾病。(因為它可以滋養陰液,降低體內的熱度。)甘草的梢部,能止住生殖器的疼痛。節部,能消除腫脹和各種皮膚病。與人參、黃耆一起使用,能補充氣虛;與熟地一起使用,能治療陰虛。隨著氣藥一起使用可以補氣,隨著血藥一起使用可以補血,無論如何使用都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因此被稱為「國老」。在使用時應大量使用,然而現在的人通常只使用二三分,這是為什麼呢?只是因為它的性質平和,如果病情緊急,想要看到快速的效果,就可以不必使用。
根據甘草的甘甜味道,凡是腹部脹滿或是有嘔吐現象的患者,都應避免使用。
3. 五、白朮
(味甘苦溫,入脾胃二經。糯米泔浸一日,飯上蒸熟,切片土炒,蜜水拌勻,防其燥也;荷葉包蒸,借其陽也。)補脾,(甘也。)燥濕,(苦也。)和中。(溫也。)消痰水、腫脹、黃疸、濕痹、泄瀉。(土能勝濕。)進飲食,(脾健。)祛勞倦,(脾主四肢,虛則倦怠。
)已嘔吐,(暖胃。)止汗,(濕從汗出,濕去汗止,且性澀也。)安胎,(胎氣繫於脾,脾健則蒂固不脫,且能化濕熱也。)消痞。(脾運則積化。)按白朮燥濕,脾虛而寒濕者可用,濕而兼熱者勿用。古方君枳實以消痞,佐黃芩以安胎。枳實破氣,黃芩寒胃,亦宜辨其可否,不得概用。
至於癰疽得之,必多生膿。奔豚遇之,恐反增氣。其陰虛燥渴,便閉氣滯,肝腎有動氣者,俱當禁用。
白話文:
【五、白朮】
(口感甘苦而微溫,主要作用於脾胃兩經。先以糯米水浸泡一天,再置於飯上蒸至熟透,切成薄片後與土一同炒制,最後用蜂蜜水拌勻,以防其過於乾燥;也可以用荷葉包裹後蒸制,以增強其陽氣。)
它能補益脾胃,(因爲其味甘。)去除體內溼氣,(因其味苦。)調和中焦。(因其性溫。)能消除痰液、水腫、黃疸、溼痹以及腹瀉等症狀。(土性可剋制溼氣。)增進食慾,(使脾胃功能更健。)消除疲勞,(脾主管四肢,若虛弱則會感到疲倦乏力。)
可以治療嘔吐,(暖胃作用。)止汗,(溼氣隨汗排出,溼氣去除汗自然止,而且其性質也有收斂作用。)安胎,(胎兒的健康與脾臟密切相關,脾健則胎盤穩固不易脫落,且能化解溼熱。)消除痞滿。(脾運化正常,則積滯自解。)
根據白朮去除溼氣的特性,對於脾虛且伴有寒溼的人適用,但若溼氣伴有熱氣就不宜使用。古方常將白朮與枳實配伍以消除痞滿,與黃芩配伍以安胎。枳實可破氣,黃芩能寒胃,使用時也應辨別是否適合,不能一概而論。
然而,若患有癰疽者服用,可能會增加膿液生成。若爲奔豚病患者,可能反而會加重病情。對於陰虛燥渴、便祕、氣滯,以及肝腎有動氣等情況,都應避免使用。
4. 六、蒼朮
(味苦辛溫,入脾胃二經,畏惡同白朮。生茅山,堅白有硃砂點者良。糯米泔浸,同芝麻炒,以制其燥。)燥濕消痰,(苦也。)發汗解鬱,(辛也。)調胃進食。止嘔吐、瀉痢,(濕去,則脾健。)除水腫,(土能勝濕。)散風寒濕痹,為治痿要藥。(合黃柏、川牛膝逐下焦濕熱痿躄。
)闢一切山嵐瘴疫、邪惡鬼氣。(得天地之正氣也。)按蒼朮燥烈,凡陰虛燥熱,大便閉結,表疏自汗者,俱忌用。
白話文:
【六、蒼朮】
(味道苦辛且溫和,主要作用於脾胃兩臟,其禁忌與副作用和白朮相同。產自茅山,品質堅固且色白,表面帶有硃砂點的為佳。使用前可用糯米淘米水浸泡,再與芝麻一同炒製,以此來降低其燥性。)
它能燥濕消痰,(因為它味道苦。)發汗解鬱,(因它味道辛。)調理脾胃,增進食慾。能止住嘔吐、腹瀉,(濕氣去除,脾臟功能得以強健。)消除水腫,(土能剋制濕氣。)散風寒濕氣引起的關節疼痛,是治療萎縮症的重要藥物。(與黃柏、川牛膝合用可清除下焦濕熱,治療下肢無力。)
此外,蒼朮還能防禦各種山間瘴氣、瘟疫及邪惡之氣。(因其蘊含天地之間的正氣。)然而,根據記載,蒼朮性質燥烈,對於陰虛火旺、大便祕結,以及皮膚容易出汗的人,都應避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