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會約醫鏡》~ 卷之六·雜證 (1)
卷之六·雜證 (1)
1. 一、論頭痛
(有外感風寒、氣虛、血虛、風熱、濕熱、寒濕、痰厥、腎厥、真痛、偏痛十種。○附發落及小兒禿瘡。)
凡頭痛有久暫表裡之異。以脈驗症,以症合脈,得其源而治之,定奏速效而不難矣。暫病者,必因外感,此風寒外襲於經也,治宜發表,最忌清涼。久病者,必看元氣,此三陽之火,熾於內也,治宜清降,最忌升散。此治邪之法也。夫病何以久也?或表虛者,微感則發;或陽旺者,微熱則發;或水虧者,虛火乘之則發;或陽虛於上,而陰寒勝之則發。此等病症,當重元氣。
而治本之藥,十之六七;治標之品,亦帶一二;自必手到病除,不得少誤。然亦有暫病而虛,久病而實者。虛者,痛處必冷而喜熱;實者,痛處必熱而不寒,其症顯然。並驗平日之體,以及平日所服之藥而細辨之,自可得其源矣。
白話文:
頭痛病因與治療
頭痛的病因,依病程長短,可分為外感與內因。根據脈象判斷病症,並結合症狀分析,找到病源所在,就能對症下藥,迅速見效。
暫時性頭痛
大多是因外感風寒,寒邪入侵經絡所致。治療應以發散風寒為主,忌用清涼藥物。
長期性頭痛
需觀察元氣虛實。若三陽之火旺盛,則需清熱降火,忌用升散之藥。
頭痛病因探討
為何有些人頭痛反复發作?可能是:
- 表虛:稍感風寒即會頭痛。
- 陽旺:稍微發熱就頭痛。
- 水虧:虛火上升導致頭痛。
- 陽虛:陽氣不足,陰寒侵襲導致頭痛。
以上幾種情況,都需要注重補益元氣。
治療原則
治本藥物佔六七成,治標藥物只佔一二成。只要對症下藥,就能迅速治癒,不可輕易誤診。
辨證論治
也有暫時性頭痛卻屬虛證,長期性頭痛卻屬實證的情況。
- 虛證:頭痛部位常感冰冷,喜熱敷。
- 實證:頭痛部位常感發熱,不喜寒涼。
觀察患者平時體質以及服用過的藥物,就能更精準地辨別病源。
2. 脈候
寸口緊急,或短,或弦,或浮,皆頭痛。浮滑為風痰,易治;短澀為血虛,難治。浮弦為風。浮洪為火。細與緩為濕。
凡頭痛自必多因,必佐用風藥。高顛之上,惟風可到。在風、寒、濕固為正用,即虛與熱,亦藉以引經,一定之法也。
凡真頭痛(腦為髓海,受邪則死),手足青至節也,用艾灸百會穴(穴在頭之正中。)二三壯。猛進大劑,間有生者;須用參、附之類方可。
祛邪立效散(新),治外感風寒,頭痛暴甚,畏風惡寒,脈緊而數。
陳皮,半夏,茯苓,甘草,白芷,川芎,荊子(各一錢),羌活,防風,桂枝(各八分),北細辛(三分),蘇葉(四分),生薑(五分),
白話文:
脈象在寸關尺三部,若出現緊急、短促、弦緊、浮動等現象,都屬於頭痛的徵兆。脈象浮滑屬於風痰,比較容易治療;脈象短澀屬於血虛,較難治療。浮弦脈屬於風邪,浮洪脈屬於火邪,細緩脈屬於濕邪。
凡是頭痛,必定有多種原因,需要配合風藥治療。因為頭頂高處,只有風邪才能到達。風寒濕邪是主要的治療目標,即使是虛症或熱症,也要藉由風藥引導藥力,這是固定的治療方法。
如果頭痛嚴重,甚至出現手腳青紫至關節的症狀(腦為髓海,受邪則死),可以用艾灸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央)二三壯。要採取猛烈的治療方法,即使有些病人可能因此而活下來。但是必須配合人參、附子等藥物才能奏效。
祛邪立效散(新方)用於治療外感風寒、頭痛劇烈、畏風惡寒、脈象緊數的病症。
配方:陳皮、半夏、茯苓、甘草、白芷、川芎、荊子(各一錢),羌活、防風、桂枝(各八分),北細辛(三分),蘇葉(四分),生薑(五分)。
熱服,取汗。如寒甚者,冬季加麻黃(去節)五分,夏天加麻黃(去節)三四分,須佐以當歸一錢、白芍七分,不致大發。先有汗者,不用麻黃,並去羌活。此治太陽一切感冒,發表之方也。然各經皆有引經之藥,條列於下:
如陽明頭痛,脈浮緩而洪長,自汗寒熱,以升麻、葛根、白芷、石膏為主。○少陽頭痛,脈弦細,往來寒熱,以柴胡、川芎為主。○太陰頭痛,脈沉緩,身休沉重,或腹痛,必有痰也,以蒼朮、半夏、南星為主。○少陰頭痛,脈沉細,必寒厥,以麻黃、附子、細辛為主。○厥陰頭痛,脈浮緩,項痛,吐痰,以吳茱萸、川芎為主。
白話文:
喝熱的藥,讓病人發汗。如果寒氣很重,冬天要加五分去節的麻黃,夏天要加三四分去節的麻黃,還要搭配一錢當歸和七分白芍,避免藥性過於猛烈。如果病人已經發汗了,就不需要用麻黃,還要去除羌活。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太陽經的所有感冒,是一種發散風寒的藥方。
如果陽明經頭痛,脈象浮緩而洪大,自汗且寒熱交替,主要用升麻、葛根、白芷、石膏。
如果少陽經頭痛,脈象弦細,寒熱往來交替,主要用柴胡、川芎。
如果太陰經頭痛,脈象沉緩,身體沉重,或者腹痛,一定是痰濕引起的,主要用蒼朮、半夏、南星。
如果少陰經頭痛,脈象沉細,一定是寒邪入侵,主要用麻黃、附子、細辛。
如果厥陰經頭痛,脈象浮緩,脖子痛,吐痰,主要用吳茱萸、川芎。
○血虛頭痛,當歸、川芎為主。○氣虛頭痛,人參、黃耆為主。○氣血俱虛,調中益氣湯,或八珍湯,少加蔓荊子、細辛。○痰厥頭痛,半夏白朮天麻湯。○風濕兼熱頭痛,清空膏。○痛屬風熱,如黃芩、荊芥、薄荷、菊花之類,可揀而用之。○痛屬熱厥者,大黃(酒炒)可加,或獨為末,用茶調服。
白話文:
【血虛頭痛,當歸、川芎為主。】 血液不足導致的頭痛,主要使用當歸和川芎來治療。
【氣虛頭痛,人參、黃耆為主。】 氣力不足引發的頭痛,主要以人參和黃耆作為治療的藥材。
【氣血俱虛,調中益氣湯,或八珍湯,少加蔓荊子、細辛。】 氣和血都虛弱的情況下,可以服用調中益氣湯或者八珍湯,並適當添加蔓荊子和細辛。
【痰厥頭痛,半夏白朮天麻湯。】 因為痰積聚引起的頭痛,可以使用半夏白朮天麻湯來治療。
【風濕兼熱頭痛,清空膏。】 過於風濕和熱氣交纏所引起的頭痛,可以使用清空膏來進行治療。
【痛屬風熱,如黃芩、荊芥、薄荷、菊花之類,可揀而用之。】 如果頭痛是因為風熱所引起,可以選擇使用黃芩、荊芥、薄荷、菊花等草藥進行治療。
【痛屬熱厥者,大黃(酒炒)可加,或獨為末,用茶調服。】 如果頭痛是因為熱毒過盛所引起,可以加入經過酒炒的大黃,或者將大黃磨成粉末,用茶水調服。
○陽明頭痛如裂,壯熱如火,屬風熱,用石膏、竹葉;屬風寒,用石膏、蔥白,茶煎;屬風痰,用石膏、甘草、川芎。○水虧火動者,脈細數,必有內熱,治宜壯水,如六味地黃湯加麥冬、五味之類。如水虧甚者,相火必旺,是無陽而陰無以生,須用八味地黃之類。
補中益氣湯,治氣虛頭痛,或畏寒,倦怠,遇陰寒更甚,治宜扶陽。
人參(無者以淮山藥炙黃五錢代之),黃耆(蜜炙,二錢),白朮(一錢八分),炙甘草(一錢),當歸(錢半),陳皮(八分),升麻(蜜炒,三分),柴胡(酒炒,三分),
白話文:
陽明頭痛
陽明頭痛,感覺像頭顱要裂開一樣,伴隨着高燒發熱,如同烈火焚燒,屬於風熱,可用石膏和竹葉;如果屬於風寒,則可用石膏、蔥白,用茶水煎服;如果屬於風痰,則可用石膏、甘草、川芎。
水虧火動
如果出現脈搏細數,則可能體內有內熱,屬於水虧火動,需要滋補腎陰,可以用六味地黃湯加麥冬、五味子等藥物。如果水虧嚴重,相火就會旺盛,這就代表陽氣不足,陰氣難以生長,需要用八味地黃湯等藥物。
補中益氣湯
補中益氣湯用於治療氣虛引起的頭痛,或畏寒、倦怠等症狀,遇陰寒天氣症狀會加重,需要補益陽氣。
藥方
- 人參(如果沒有人參,可以用炙黃的淮山藥五錢代替),
- 黃耆(蜜炙,二錢),
- 白朮(一錢八分),
- 炙甘草(一錢),
- 當歸(錢半),
- 陳皮(八分),
- 升麻(蜜炒,三分),
- 柴胡(酒炒,三分)。
姜五分,棗二枚,加川芎八分、蔓荊子一錢、北細辛三分溫服。
加味二陳湯(新),治痰厥頭痛,非必痛因痰也,而兼痰者有之;或嘔惡咳嗽,寸關脈滑者。
陳皮(去白,錢半),半夏(二錢),茯苓(二錢),甘草(一錢),川芎(八分),蔓荊子(一錢),北細辛(三分),
薑汁引。如兼虛者,加白朮錢半,山藥(炒黃)三錢。如兼火者,加黃芩、花粉各一錢半,石膏二錢。
凡偏頭風,左屬血虛,右屬氣虛,(此大概言,不可拘執。)有痛無定所,此屬氣也。頭風多害目者,經謂:「東風生於春,病在肝。」目者,肝之竅,肝風動,則邪害肝竅也,治以養血、平肝、去風。
白話文:
取薑五分,紅棗兩枚,再加入川芎八分、蔓荊子一錢、北細辛三分,溫水服用。這個方子名叫加味二陳湯,用於治療痰厥頭痛,並非所有頭痛都一定是痰引起的,但兼有痰證的患者可以使用。也可以治療嘔吐、惡心、咳嗽,並且脈象滑數的患者。方劑中包含陳皮(去白,錢半)、半夏(二錢)、茯苓(二錢)、甘草(一錢)、川芎(八分)、蔓荊子(一錢)、北細辛(三分),以薑汁引服。若患者體虛,可加白朮錢半,山藥(炒黃)三錢。若患者體內有火,可加黃芩、花粉各一錢半,石膏二錢。至於偏頭痛,左邊屬於血虛,右邊屬於氣虛,不過這只是大概的說法,不必拘泥於此。如果頭痛部位不定,則屬於氣虛。頭痛常伴有眼疾,古籍記載:「東風生於春,病在肝。」眼睛是肝的竅竅,肝風動則邪氣侵犯肝竅,因此治療要以養血、平肝、去風為主。
加味四物湯(新),治偏頭風,血虛暴痛,將來害目。
當歸(二錢,血虛有寒者可多用,血虛有熱者宜少用),川芎(一錢三分),熟地(二錢,有熱症者加生地三錢),白芍(錢半),白芷(一錢),羌活(八分),川獨活(一錢),蔓荊子(一錢),川烏(制,八分),荊芥穗,菊花(各七分),北細辛(三分),甘草(八分),
速進一二三服,外用生蘿蔔搗汁,仰臥注鼻,不用枕頭睡一刻,三次即愈。又用蓖麻子仁、乳香各二、三錢,搗為餅,左右貼太陽穴。婦人解發出氣,否則害目。無蘿蔔之時,用旱蓮草汁(即俗名墨斗菜),代之亦可。
白話文:
加味四物湯 治偏頭風
這個新方「加味四物湯」專門用來治療偏頭風,也就是頭部一側劇烈疼痛,並且伴隨血虛、突然發作、日後可能影響視力的症狀。
方藥組成:
- 當歸 (2錢):血虛有寒者可多用,血虛有熱者宜少用。
- 川芎 (1錢3分)
- 熟地 (2錢):有熱症者改用生地3錢。
- 白芍 (1錢5分)
- 白芷 (1錢)
- 羌活 (8分)
- 川獨活 (1錢)
- 蔓荊子 (1錢)
- 川烏 (制,8分)
- 荊芥穗、菊花 (各7分)
- 北細辛 (3分)
- 甘草 (8分)
服用方法:
快速服用一至三劑。
外用療法:
- 生蘿蔔搗汁,仰臥注鼻,不用枕頭睡一刻,三次即愈。
- 蓖麻子仁、乳香各2-3錢,搗成餅狀,貼於左右太陽穴。
注意事項:
- 婦人服用此方需解開頭髮,讓氣血暢通,否則會影響視力。
- 無蘿蔔時,可用旱蓮草汁 (墨斗菜) 代替。
天香散,治年久頭風不得愈者,屬風痰,大效。
南星,半夏,川烏(去皮),白芷(各錢半),
薑汁半盞,同煎服。
葛根蔥白湯,治傷寒已汗未汗頭痛。
葛根,白芍,川芎,知母,生薑(各二錢),蔥白(連根五莖)
溫服。即單用蔥白二兩,生薑二錢半,治頭痛如破。
清空膏,治偏正頭痛屬風、濕、熱及腦痛不愈者;若血虛頭痛忌服。
川芎(一錢),柴胡(一錢二分),黃連(酒炒),防風(各二錢),羌活(二錢),甘草(錢半),子黃芩(二錢,一半炒,一半生),
白話文:
「天香散」治療多年頭風久治不癒的患者,屬於風痰,效果顯著。南星、半夏、川烏(去皮)、白芷(各半錢),用薑汁半盞煎服。
「葛根蔥白湯」治療傷寒發熱後出汗或不出汗引起的頭痛。葛根、白芍、川芎、知母、生薑(各二錢),蔥白(連根五莖),溫服。單用蔥白二兩,生薑二錢半,也能治療頭痛劇烈如裂開般的症狀。
「清空膏」治療偏頭痛,包括風、濕、熱引起的頭痛,以及腦痛久治不愈的患者;血虛引起的頭痛忌用。川芎(一錢),柴胡(一錢二分),黃連(酒炒),防風(各二錢),羌活(二錢),甘草(半錢),子黃芩(二錢,一半炒,一半生),……
共為細末,茶調下二錢。加北細辛五分更效。
如系火邪,其脈必洪,口渴舌黃,大便燥,小便赤,加白芍、天花粉、芩、連、知、柏、龍膽、梔子之類,可酌用之。但治火之法,不宜升散,蓋外邪之火,可散而去,內郁之火,得升而愈熾矣。
加味十全大補湯(新),治頭上冷而畏風,或痛或不痛,屬後天氣血之不足也。經曰:「頭上諸病,求之於真陰、真陽而不得者,其病在脾、肺、肝三經。」寒者如是,諸症可以類推。
人參(無者,山藥三錢代之),白朮(錢半),茯苓,炙草,當歸,白芍,川芎(各一錢二分),熟地,黃耆(蜜炙。各二錢),肉桂(一錢),升麻(鹽炒),柴胡(酒炒。各三分),天麻(錢半),白附子(如竹節者真。八分),
白話文:
將所有藥材磨成細末,然後用水煎茶的方式服用,每次兩錢。如果效果不佳,可以再增加五分的北細辛。
如果症狀是由火邪所導致,脈搏會變得強大,患者會感到口渴,舌頭顏色黃,大便乾硬,小便顏色深紅。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添加白芍、天花粉、黃芩、黃連、知母、黃柏、龍膽和梔子等藥物進行治療。但是,在治療火熱症狀時,我們不應該使用升散的方法,因為外部的火熱症狀可以通過散發來緩解,而內部積聚的火熱症狀則會因升散而更加嚴重。
加味十全大補湯(新配方),適用於頭部感到寒冷且容易受風影響的情況,可能伴有頭痛或無痛感,這是因為後天氣血不足所導致。根據經典說法,頭部的疾病若找不到真陰、真陽的病因,那麼可能與脾、肺、肝這三個經絡有關。對於寒性症狀,其他相關症狀可以以此類推。
人參(若無人參可用山藥三錢替代),白朮(一錢半),茯苓,炙草,當歸,白芍,川芎(每種各一錢二分),熟地,黃耆(用蜂蜜炙制,各兩錢),肉桂(一錢),升麻(鹽炒),柴胡(用酒炒,各三分),天麻(一錢半),白附子(選擇像竹節一樣的真品,用量為八分)。
溫服。余病頭頂冷者多年,得經言而制此方,一服而愈。
錦囊秘方,治偏頭痛有神。
荊子,土茯苓,金銀花,菊花,元參,川芎,天麻,芽茶,荊芥,烏梅(各等分),黑豆(加倍)
清震膏,治雷頭風,突起核塊,及頭中如雷鳴。
升麻(二錢),蒼朮(三錢),青荷葉(一大個,全用;乾者用二個)
水煎,食後服。有因痰火者,耳如雷鳴、脈洪而實,用:半夏(五錢),大黃(煨,一兩),天麻(三錢),黃芩(三錢),薄荷葉(一錢五分),甘草(二錢),
白話文:
溫服方
溫服:這是一個溫熱性的藥方。我多年來頭頂冰冷,後來得到一位高人的指點,才製成這個藥方,服用一次就痊癒了。
錦囊秘方:治療偏頭痛非常有效。
藥材:
- 荊子、土茯苓、金銀花、菊花、元參、川芎、天麻、芽茶、荊芥、烏梅(各等份)
- 黑豆(加倍)
清震膏
清震膏:治療雷頭風,突然出現的腫塊,以及頭部如雷鳴般的症狀。
藥材:
- 升麻(二錢)
- 蒼朮(三錢)
- 青荷葉(一大個,全用;乾燥的用兩個)
**用法:**水煎服,飯後服用。
若因痰火而導致雷鳴、脈洪實者,可用以下藥材:
- 半夏(五錢)
- 大黃(煨,一兩)
- 天麻(三錢)
- 黃芩(三錢)
- 薄荷葉(一錢五分)
- 甘草(二錢)
注:
- 藥材劑量以錢為單位,1錢約等於3.75克。
- 煨大黃是指用火將大黃烤至表面焦黃,去除寒性。
- 以上僅供參考,實際用藥需遵醫囑。
共研末,水和為丸,臨臥茶吞二錢,以痰利為度。
普濟消毒飲,治天行時疫,邪客上焦,頭痛莫當,腫大如斗。
黃連,黃芩(各一錢二分),人參(有一方不用),橘紅,元參,鼠黏子,甘草,連翹,桔梗(各錢半),板藍根,馬屁勃(各九分),白姜蠶(八分),升麻(五分),柴胡(一錢),薄荷葉(八分),
食後服。如大便秘,加酒煨大黃一二錢。輕者名發頤,腫在兩耳前後,用:甘草、桔梗各錢半,薄荷、荊芥、連翹、鼠黏子、黃芩各一錢,水煎服。
白話文:
普濟消毒飲
,用於治療流行性疾病,邪氣入侵上焦,頭痛劇烈,頭部腫脹如斗的情況。
藥方
黃連、黃芩(各一錢二分),人參(有一方不用),橘紅、元參、鼠黏子、甘草、連翹、桔梗(各錢半),板藍根、馬屁勃(各九分),白姜蠶(八分),升麻(五分),柴胡(一錢),薄荷葉(八分)。
飯後服用。若大便秘結,可加酒煨大黃一至二錢。
輕症者稱為「發頤」,腫脹部位位於兩耳前後,可用以下藥方
甘草、桔梗各錢半,薄荷、荊芥、連翹、鼠黏子、黃芩各一錢,水煎服。
又方,用:貫眾(三錢),葛根(二錢),甘草(錢五分),姜蠶(一錢),黑豆(二錢),煎服,其效如神。
黃芩羌活湯,治眉稜骨痛,外挾風寒,內成鬱熱,有兼痰濕者。
防風,羌活(各錢半),黃芩,甘草(各一錢二分),
煎服。
又方,用:黃芩(酒炒)同白芷等分為末,茶下。
生熟地黃湯,治眼眶痛,由肝虛,見火更痛甚者。
生地,熟地(各錢半),甘菊,枳殼(各一錢),杏仁(去皮,八分),淮牛膝(二錢),石斛(二錢),黑豆(炒,二十粒)
白話文:
方一
使用貫眾三錢、葛根二錢、甘草五分、姜蠶一錢、黑豆二錢,煎煮服用。療效神奇。
黃芩羌活湯
此方用於治療眉稜骨疼痛,症狀表現為外感風寒,內有鬱熱,兼有痰濕者。
方劑
防風、羌活各一錢半,黃芩、甘草各一錢二分,煎煮服用。
方二
使用黃芩(酒炒)與白芷等量研磨成粉末,用茶送服。
生熟地黃湯
此方用於治療眼眶疼痛,由肝虛引起,遇熱則疼痛加劇者。
方劑
生地、熟地各一錢半,甘菊、枳殼各一錢,杏仁(去皮)八分,淮牛膝二錢,石斛二錢,黑豆(炒)二十粒。
煎服。或加分量,蜜丸,用黑豆(炒,淬酒)送丸三錢。
調中益氣湯,治氣血兩虛頭痛。
黃耆(蜜炙,錢半),人參,甘草,蒼朮(各八分),橘紅(六分),木香,柴胡(酒炒),升麻(蜜炒。各三分),加川芎,蔓荊(各八分),北細辛(三分),
空心服。
備揀古來治頭上諸病至簡至穩神方於後,以便取用。
偏正頭風:天麻二兩半,川芎一兩,研末,蜜丸,食後或茶或酒送下。○又方:白附子、白芷、牙皂(去皮)等分為末,食後淡茶調下。○又方白芷(炒,二兩半),川芎(炒),甘草(炒),川烏(半生、半熟,各一兩),共為末,每服錢半,淡茶調下,或薄荷湯下。○又方用蘿蔔搗汁,仰臥滴於鼻內,睡一刻。
白話文:
煎服。或可按個人需要增加份量,做成蜜丸,用黑豆(先炒過,再浸泡酒中)搭配蜜丸一同服用,每次約三錢。
調中益氣湯,用於治療氣血兩虛引起的頭痛。
黃耆(先用蜂蜜醃製,份量約錢半)、人參、甘草、蒼朮(各自份量分別為八分)、橘紅(份量為六分)、木香、柴胡(用酒醃製後使用,份量為三分)、升麻(用蜂蜜醃製後使用,份量為三分),再加入川芎、蔓荊(各自份量分別為八分),以及北細辛(份量為三分),在空腹時服用。
備有以下從古至今最簡易且穩定的治療頭部疾病的祕方,方便取用。
偏頭痛:使用天麻二兩半、川芎一兩,研磨成粉狀,做成蜜丸,在餐後或搭配茶或酒一起服用。
又一方法:使用白附子、白芷、牙皁(去除皮質部分)等量份做成粉末,在餐後以淡茶調和後服用。
又一方法:使用白芷(先炒過,份量為二兩半)、川芎(炒過)、甘草(炒過)、川烏(一半生,一半熟,各自份量為一兩)等材料,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份量約錢半,以淡茶調和後服用,或者搭配薄荷湯一起服用。
最後一個方法:使用蘿蔔搾出的汁液,躺平時滴入鼻子,休息一刻鐘。
余屢用神效。(若無蘿蔔時以旱蓮草汁代之。)○又方:虎頭骨(酒炙黃)研末,酒調服。○又方:白芷、川芎各二錢研末,以黃牛腦子擦藥末於上,瓷器內加酒頓熟,乘熱食之,儘量一醉,醒則其病如失。○又方:雄黃、北細辛等分為末,左痛吹右鼻,右痛吹左鼻。○又方:口含溫水,以蓽茇研末,右痛吹右鼻,左痛吹左鼻。
○凡頭痛俱用川芎,屬風寒者宜用之;若三陽火壅於上而痛者,得升反甚,不得概用。
凡頭髮不長,用芝麻葉、桑葉煮米泔沐之,七次可長數尺。○又:桑椹浸水洗頭,長髮。○桑白皮、柏葉煎水沐之,發不脫。○女人發易落而不潤者,用榧子三個,胡桃二個(去殼),側柏葉一兩(搗爛),浸冬雪水梳頭,發不落而潤。
白話文:
我經常使用這種神奇有效的療法。如果沒有蘿蔔,可以用旱蓮草汁代替。
另一個方子:虎頭骨(用酒醞釀後呈黃色)研磨成粉末,用酒調和服用。
另一個方子:白芷和川芎各取二錢研磨成粉末,然後在黃牛腦上塗抹藥粉,再將瓷器中的酒煮沸,趁熱食用,飲至微醺,醒來後病症就會消失。
另一個方子:雄黃和北細辛按等分研磨成粉末,頭部左側疼痛時吹入右鼻孔,頭部右側疼痛時則吹入左鼻孔。
另一個方子:含著溫水,將蓽茇研磨成粉末,頭部左側疼痛時吹入右鼻孔,頭部右側疼痛時則吹入左鼻孔。
對於所有頭痛,我都會使用川芎,如果是風寒引發的頭痛,適用此法;但如果三陽部位的火氣過盛導致頭痛,反而會加重病情,所以不能一概而論使用。
對於頭髮不生長的情況,可以使用芝麻葉和桑葉煮米泔洗頭,七次後頭髮可以長出數尺。
另一個方法是:用桑椹浸泡水中洗頭,能促進頭髮生長。
還有一個方法:用桑白皮和柏葉煎水洗頭,頭髮不會掉落。
對於女性頭髮容易脫落且乾燥的情況,可以使用榧子三個,胡桃兩個(去殼),加上一兩側柏葉(搗碎),浸泡在冬日雪水中洗頭,頭髮既不會脫落,也會變得光滑柔順。
凡眉毛屢落,用生半夏搗途即生。
凡發白,用旱蓮草煎膏,內服。燒,研末,外揩牙,堅齒,益腎,烏髭。
凡腦崩,鼻流臭黃水而痛,名控腦砂,內有蟲也,用絲瓜藤近根三五尺焙乾,燒存性,每溫酒下一錢。
凡禿瘡,用麻油之蠟燭油頻塗,忌日曬,久則發生。○頭瘡,用菖蒲研末,麻油調敷。○瘡內生蛆,以刀切破,擠出蛆,用絲瓜葉搗汁塗之,絕根。○又方:以青礬末摻之,蛆化為水。
凡無病人,忽然脫髮,頭皆見肉,是心虛有火也,用何首烏一兩,當歸三錢,天冬、麥冬各二錢,服之神效。
白話文:
對於經常掉落眉毛的情況,可以使用生半夏搗碎後塗抹,眉毛會重新長出。
對於白髮問題,可以使用旱蓮草煎成膏狀內服,並燒成粉末後塗抹在牙齒上,能增強牙齒的健康,同時也能滋補腎臟和使鬍子變黑。
對於腦部出血,鼻孔流出臭黃色的濃液且伴有疼痛,這被稱為「控腦砂」,通常這是因為有蟲子在腦部。可以使用絲瓜藤根部約三至五尺長的部分,先曬乾再燒成灰,每次用溫酒送服一錢。
對於掉癟瘡,可以用麻油製成的蠟燭油頻繁塗抹,避免日曬,這樣會使癟瘡痊癒。頭部的瘡癩可以用菖蒲研磨成粉末,再用麻油調和後敷在患處。如果瘡內長了蛆,可以使用刀切開,將蛆擠出,再用絲瓜葉搗成的汁液塗抹,徹底清除蛆蟲。還有一個方法,可以使用青礬末撒在患處,蛆蟲會化為水。
對於沒有任何疾病的突然掉髮,頭皮甚至能看到皮肉,這通常是心虛有火的表現。可以服用何首烏一兩,當歸三錢,天冬、麥冬各二錢,這種方法效果非常神奇。
凡小兒頭瘡,胡桃去殼,和皮,燈上燒熟,入輕粉一分,搗為末,麻油調塗,二三次愈。○頭面癢瘡,流血水,用蛇床子一錢,輕粉三分為末,麻油調敷。○禿瘡,用蜈蚣一條,鹽一分,麻油浸七日,取油塗之。○禿瘡,用冷泔洗浸,以蔥和蜜搗塗。○白禿燥痛,用香薷二兩,水煎,取汁半盞,入胡粉一兩,豬脂五錢和勻塗之。
白話文:
1. 小兒頭瘡
凡是小孩子頭上長瘡,取胡桃去殼,連皮一起在燈上烤熟,加入輕粉一分,搗碎成粉末,用麻油調和塗抹,塗抹兩三次就能痊癒。
2. 頭面癢瘡
頭面部出現癢瘡,流出膿水,可以用蛇床子一錢,輕粉三分,研磨成粉末,用麻油調和塗敷。
3. 禿瘡
可以用蜈蚣一條,鹽一分,用麻油浸泡七天,取浸泡的油塗抹。
4. 禿瘡
可以用冷淘米水浸泡,再用蔥和蜂蜜搗碎塗抹。
5. 白禿燥痛
對於白禿頭,伴隨乾燥疼痛,可以用香薷二兩,水煎,取煎汁半盞,加入胡粉一兩,豬油五錢,混合均勻塗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