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會約醫鏡》~ 卷之五·瘟疫 (5)
卷之五·瘟疫 (5)
1. 十八、論疫病小便雜症
熱移膀胱,小便赤色;邪到膀胱,干於氣分,小便膠濁;干於血分,溺血畜血;留邪欲出,小便急數;膀胱不約,小便自遺;膀胱熱結,小便閉塞。詳明病源,以便調治。
熱移膀胱,或僅熱,或有邪;小便赤澀,或膠濁,或閉塞,其治在胃。輕則小承氣湯,重則大承氣湯。一下之,病自愈矣。(方見第四內。)
祛邪導滯湯(新),治邪到膀胱,從胃來治胃,兼治膀胱。若純治膀胱,胃熱乘勢擁入膀胱,非其治也。
枳實,豬苓,木通,澤瀉,陳皮,車前(各一錢),大黃(二三錢),
燈心煎。如澀痛,加滑石三錢。如短赤,加山梔一錢。如溺血、蓄血,加桃仁二錢,紅花七分;或加漆滓(炒令煙盡)一二錢。
豬苓湯,治膀胱濕滯,小便急數,或白膏如馬溲者,此不關於胃也。
豬苓(二錢),澤瀉,木通,滑石(各一錢),車前(錢半),
燈心引。
白話文:
[十八、討論疫情相關的小便混雜症狀]
熱氣影響到膀胱,會導致小便呈現赤色;邪氣進入膀胱,如果影響到氣分,小便就會變得粘稠混濁;如果影響到血分,就會出現尿血或是血塊;當邪氣在體內徘徊想要排出時,小便頻繁且急迫;如果膀胱控制力減弱,就會出現失禁的現象;若是膀胱因熱氣結集,就可能導致小便阻塞不通。詳細瞭解病因,才能對症下藥。
熱氣影響到膀胱,可能是單純的熱氣,也可能夾雜著邪氣;小便顏色赤紅、排尿困難,或者粘稠混濁,甚至是完全無法排出,治療的方向應放在胃部。病情較輕時,可服用小承氣湯,病情嚴重時,則需服用大承氣湯。服藥後,疾病自然會得到改善。
祛邪導滯湯(新方),用於治療邪氣進入膀胱的情況,通過調理胃部,同時治療膀胱。如果單純只調理膀胱,胃部的熱氣可能會趁機進入膀胱,反而加重病情。
該方成分包括:枳實,豬苓,木通,澤瀉,陳皮,車前草(各約3克),大黃(6至9克),燈心草煎煮。如果排尿疼痛,可以加入滑石粉9克;如果小便顏色深紅,可加入山梔子3克;如果出現尿血或血塊,可加入桃仁6克,紅花2克,或加入炒至無煙的漆滓3至6克。
豬苓湯,用於治療膀胱濕熱滯留,小便頻繁且急迫,或者小便像馬尿一樣白膏狀的情況,這和胃部問題無關。
該方成分包括:豬苓(6克),澤瀉,木通,滑石(各約3克),車前草(4.5克),燈心草為引子。
2. 十九、論瘟疫蛔厥
雜病吐蛔,多因胃寒,用薑、附、椒、梅辛熱之品是也。至於疫症,始終皆熱;但下胃邪,蛔厥自愈。
白話文:
對於一般雜病中出現嘔吐蛔蟲的情況,多半是由於胃部虛寒所導致,因此使用薑、附子、花椒、烏梅等性味辛熱的藥材來治療是合理的選擇。然而,當面對瘟疫這種疾病時,從頭到尾都是體內有熱象;只要能排除胃中的病邪,蛔蟲引起的痙攣自然就會痊癒。
3. 二十、論瘟疫呃逆
雜病及傷寒,呃逆多為胃寒,用丁香柿蒂散,不若四逆湯,功效更捷。而疫病呃逆,寒熱皆有治法,宜從本症而消息之。如見白虎症,則投白虎。見承氣症,則投承氣。膈間邪閉,則宜導痰。如果胃寒,則用四逆。但治本症,而呃自止。其他可以類推。
四逆湯,治胃寒呃逆。
甘草(炙,二錢),乾薑(炮,三錢),附子(三錢),
溫服,或涼服。
白話文:
在討論到各種疾病,包括一般雜病和感冒類疾病,當出現打嗝不止的情況,大多是由於胃部受寒所致。以往我們會使用丁香柿蒂散來治療,但事實上,四逆湯的效果更為迅速且顯著。然而,在瘟疫期間出現的打嗝,可能是由寒性或熱性的病因造成,應根據患者的主要症狀來調整治療方法。例如,如果患者呈現白虎湯症狀,就應該投以白虎湯;如果是承氣湯症狀,則使用承氣湯;如果邪氣阻塞在膈肌之間,可能需要使用化痰藥物;若證實是胃寒,那就使用四逆湯。只要針對主要症狀治療,打嗝的問題自然會消失。其他的症狀也可以以此類推。
接下來介紹四逆湯,這是專門用來治療因胃寒導致的打嗝的方劑。
所需藥材如下:炙甘草兩錢,炮乾薑三錢,附子三錢,
此湯劑可溫服,也可涼服。
4. 二十一、論瘟疫飲水
煩渴思飲涼水,正宜與之;但須陸續與飲,不得太過。太過,自水停心下,宜四苓散。如不欲飲冷,易以百滾湯與之。
四苓湯,治水停心下,飽悶痞脹,胸脅滯塞。
茯苓(二錢),澤瀉(錢半),豬苓(錢半),陳皮(一錢),
順取流水煎服。
白話文:
【對於瘟疫引起的極度口渴並想喝冷水的情況,這時應該讓患者喝水,但應持續且少量地給予,不能過量。如果喝水過量,可能會導致水停留在心下,這種情況下,適合服用四苓散。如果患者不想喝冷水,可以改用沸騰後放涼的水來代替。
四苓湯,適用於治療水濕停滯在心下,引起飽脹、悶悶不樂、胸脹、脹氣和胸部及側腹部有阻塞感的情況。
所需藥材為茯苓(約7.5公克)、澤瀉(約4.5公克)、豬苓(約4.5公克)、陳皮(約3公克)。
應使用流動的清水來煎煮這些藥材,然後讓患者服用。】
5. 二十二、論瘟疫陽證似陰
(疫病無陰證似陽者,故不附載。)
凡陽極而厥,手足厥冷,或冷過肘膝,甚至手足甲皆青黑,劇則遍身冰冷,血凝青紫,或六脈無力,或脈微欲絕。以上脈症,悉見純陰,猶以為陽,何也?及審內症,氣噴如火,煩渴譫語,口燥咽乾,舌苔黃黑,或生芒刺,心腹痞滿,小便赤澀而痛,大便燥結,協熱下利。
以上悉陽症,所謂陽厥也,皆屬下症;或投溫劑,誤矣!○要之,陽證似陰者,外寒而內熱,必舌黃而小便赤澀;陰證似陽者,格陽之症也,外熱而內寒,必舌淡白,(亦有黑而滑,無芒刺者,屬陰寒。)而小便清白。但以舌色小便為據,以此推之,萬無一失。
白話文:
在瘟疫疾病中,並無陰證表現得像陽證的情況,因此這裡不作附載。
當陽氣極度亢盛導致四肢厥冷,甚至冷到超過肘部和膝蓋,嚴重時,手指和腳趾的指甲都變得青黑,更劇烈的情況下,全身冰冷,血液凝滯,皮膚呈現青紫色,或者六脈微弱無力,脈象微細似乎要斷絕。這些症狀和脈象看似純粹的陰證,但我們仍認為這是陽證,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進一步檢查內在的症狀,會發現患者呼吸急促且熱如火,極度煩躁口渴,胡言亂語,口乾舌燥,咽喉乾燥,舌苔黃黑,可能還會長出芒刺,心腹脹滿不適,小便顏色深紅且排尿時感到疼痛,大便乾燥難解,伴隨發熱的下痢。
這些都是典型的陽證症狀,我們稱之為“陽厥”,都屬於下痢的症狀。如果在此時使用溫補藥物,那就錯了!
總而言之,陽證表現得像陰證的情況,是外表寒冷但內部有熱,一定會舌苔黃且小便顏色深紅且排尿時感到疼痛;陰證表現得像陽證的情況,這叫做格陽症,外表發熱但內部寒冷,舌頭一定是淡白色,(也有舌苔黑色且光滑無芒刺的情況,這屬於陰寒),且小便清白。只要根據舌色和小便顏色來判斷,以此推論,絕對不會出錯。
6. 二十三、論瘟疫投涼藥之害
疫邪結於膜原,與衛氣並固,而日夜發熱,日晡益甚,五更稍減。此時胃本無病,以舌不黃,小便清白故也,不得誤用承氣,使裡氣先虛,邪氣乘虛而入,為害不小。及邪傳胃,煩渴口燥、舌黃芒刺,午後潮熱等症,此宜下也。而人不知熱由於邪,去其邪而熱自止,乃用芩、連、知柏,或解毒,或瀉心,蓋本《素問》:「熱淫所勝,治以寒涼」,謂熱病用寒藥,可以無疑。故每遇熱甚,反指大黃能泄而損元氣,黃連清熱,且不傷元氣,更無下泄之患。
醫家病傢俱以為然,由是大劑與之,其熱轉甚,耽誤至死,猶言重用黃連而熱不清,非藥之不力,病者之數也。殊不知黃連苦而性滯,寒而氣燥,雖與大黃均為寒藥,而大黃走而不守,黃連守而不走;一燥一潤,一通一塞,相去甚遠。且疫病首尾,以通行為治;若用黃連,反招閉塞之害,邪毒何由以泄?病根何由以拔?既不知病原,焉能以治疾耶!
備揀古來治疫闢疫至簡至穩神方於後,以便取用。(共一十四方。)
疫病狂躁,用苦參研末,薄荷湯下二錢半,日宜三服。○天行熱病,結胸脹痛,用苦參一兩煎服,醋引。○疫病垂死者,用竹去皮,浸於大糞缸中,以內水服之,可救。○不染疫病,用黑豆一杯,天將亮時,勿令人見,置於井中,雖共井用水不染。或入水缸內,共屋居住不染。
○又方:於五月五日午時,採蒼耳葉陰乾,臨時研末,冷水調服二錢,或水煎,閤家皆服,能闢疫邪。○又方:用松毛細切,七日,酒調服三次,能闢五年瘟疫。○又方:用馬骨以絳袋盛之,男佩左,女佩右,能闢瘟疫。○又方:用上品硃砂,研細末,煉蜜為丸,綠豆大,……平旦,向東方,各吞七粒,少用溫水送下,勿令近齒,永絕瘟疫。……○天行疫病,取初病人裡衣小衣,於甑上蒸過,勿開甑,移於遠處,一家不染。
○又方:凡人慾近前者,或用明雄黃,或用蒼朮,口中細嚼,塗擦鼻內,常有藥氣,自然不染。○又方:用明雄黃一兩,丹參、衛茅、(別名鬼箭羽,其兜上有毛似箭,即天麻之苗也。)赤小豆各二兩為末,煉蜜為丸,空心溫水下五錢。即與病人共被睡,不能傳染,名辟邪丸。
○又方:用皂角、蒼朮焚香,可闢疫邪。○又方:用赤小豆以新布囊盛,放井中浸二日取出,舉家各吞二十一粒,不染。○又方:人入疫家,以雄黃未調燒酒飲一、二盞;既出,以紙拈探鼻,令噴嚏,不染。
白話文:
[二十三、討論瘟疫時錯誤使用寒涼藥物的危害]
瘟疫的邪氣在膜原部位聚集,和身體的防禦力量緊密結合,導致白天夜晚都發燒,病情在下午時分特別嚴重,到了清晨則稍微減輕。在這期間,胃部實際上沒有生病,因為舌頭不會變黃,小便顏色也清澈,因此不能誤用承氣湯這類藥物,讓身體內部的元氣先被削弱,這樣邪氣就會趁虛而入,造成的危害不小。等到邪氣傳到胃部,出現口渴、舌頭發黃、口乾舌燥以及下午時分像潮水般來襲的高燒等症狀,這時候才適合使用下法。然而,人們往往不瞭解熱是由於邪氣所致,只要去除邪氣,熱自然會消失,反而使用黃芩、黃連、知母、黃柏等藥物,或者解毒,或者清心,這是基於《素問》中的理論:“熱邪過剩,應當使用寒涼治療”,認為熱病使用寒藥,毫無疑問。
所以每次遇到病情嚴重,反而認為大黃能夠排泄但會損耗元氣,黃連雖然清熱,卻不會傷害元氣,更不用擔心下瀉的問題。醫生和患者都認同這種觀點,因此大量使用這些藥物,結果病情反而更加嚴重,甚至導致死亡,他們還會辯稱大量使用黃連仍無法清除熱氣,不是藥物效力不足,而是患者命運如此。殊不知黃連味道苦澀,性質滯澀,雖然是寒藥,但大黃作用迅速,黃連作用緩慢;一個能疏通,一個會阻塞,兩者差異極大。況且對於瘟疫的整個過程,應該以保持身體通道暢通作為治療原則;如果使用黃連,反而會導致堵塞的問題,那麼邪毒如何排出?病根如何根除?既然不明白疾病的根本原因,又怎能有效治病呢?
以下是歷史上用來防治瘟疫的簡單有效祕方,供參考使用。(共有十四個祕方。)
對於瘟疫引起的狂躁症狀,可以將苦參磨成粉末,用薄荷茶送服二錢半,每天服用三次。對於天行熱病,胸脹疼痛,可以服用一兩的苦參煎煮,再加醋調味。對於瘟疫瀕死的患者,可以將竹子去皮,浸泡在大糞缸中,然後喝下缸內的水,可以挽救生命。為了防止感染瘟疫,可以在黎明時分,趁著沒有人看到,將一杯黑豆放入井中,即使和他人共用同一口井,也不會被感染。或者將黑豆放入水缸中,即使住在同一個屋簷下,也不會被感染。
另一個方法是在五月五日午時,採集蒼耳葉,晾乾後研磨成粉末,用冷水調和服用二錢,或者用水煎煮,全家人一起服用,可以防範瘟疫。另一個方法是將松針細切,連續七天,用酒調和服用三次,可以防範未來五年的瘟疫。另一個方法是用紅色袋子裝著馬骨,男性佩戴在左側,女性佩戴在右側,可以防範瘟疫。另一個方法是使用上等硃砂,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子,在清晨面向東方,各自吞服七粒,少量溫水送服,不要讓它碰到牙齒,可以永遠避免瘟疫。
對於天行瘟疫,可以將最初患者的內衣放在蒸鍋上蒸煮,不要打開鍋蓋,將鍋移至遠處,一家人都不會被感染。另一個方法是對於想接近的人,可以用明雄黃或蒼朮,在口中細嚼後塗抹在鼻子內,保持藥氣,自然不會被感染。另一個方法是使用明雄黃一兩,丹參、衛茅、赤小豆各二兩,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丸子,空腹溫水送服五錢。即使和患者共睡一牀,也不會被傳染,稱為辟邪丸。
另一個方法是使用皁角和蒼朮焚香,可以防範瘟疫。另一個方法是將赤小豆用新布袋包裝,放入井中浸泡兩天,取出後,全家每人吞服二十一粒,不會被感染。另一個方法是進入瘟疫區的人,可以用雄黃粉末調和燒酒飲用一、二杯;離開後,用紙條探入鼻子,讓自己打噴嚏,就不會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