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綱

《羅氏會約醫鏡》~ 卷之五·瘟疫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瘟疫 (5)

1. 十八、論疫病小便雜症

熱移膀胱,小便赤色;邪到膀胱,干於氣分,小便膠濁;干於血分,溺血畜血;留邪欲出,小便急數;膀胱不約,小便自遺;膀胱熱結,小便閉塞。詳明病源,以便調治。

熱移膀胱,或僅熱,或有邪;小便赤澀,或膠濁,或閉塞,其治在胃。輕則小承氣湯,重則大承氣湯。一下之,病自愈矣。(方見第四內。)

祛邪導滯湯(新),治邪到膀胱,從胃來治胃,兼治膀胱。若純治膀胱,胃熱乘勢擁入膀胱,非其治也。

枳實,豬苓,木通,澤瀉,陳皮,車前(各一錢),大黃(二三錢),

白話文:

熱氣跑到膀胱,就會尿液發紅;邪氣進入膀胱,侵犯到氣分,就會小便黏濁;如果侵犯到血分,就會尿血或血塊;邪氣想要出來,就會頻繁地想上廁所;膀胱失去控制,就會不自覺地尿失禁;膀胱熱氣積聚,就會尿路阻塞。要詳細了解病因,才能針對性地治療。

熱氣跑到膀胱,可能是單純的熱,也可能是熱氣夾雜其他邪氣;小便顏色赤紅,黏稠或阻塞,這些症狀都跟胃有關。輕症可以用小承氣湯,重症可以用大承氣湯,一次藥下去,病就會好起來。(藥方在第四內篇)

祛邪導滯湯是新的方子,用來治療邪氣進入膀胱,從胃部治療胃,同時也治療膀胱。如果只治療膀胱,胃熱就會趁機跑到膀胱,反而治不好。

枳實、豬苓、木通、澤瀉、陳皮、車前各一錢,大黃二三錢。

燈心煎。如澀痛,加滑石三錢。如短赤,加山梔一錢。如溺血、蓄血,加桃仁二錢,紅花七分;或加漆滓(炒令煙盡)一二錢。

豬苓湯,治膀胱濕滯,小便急數,或白膏如馬溲者,此不關於胃也。

豬苓(二錢),澤瀉,木通,滑石(各一錢),車前(錢半),

燈心引。

白話文:

燈心煎可用於治療小便不暢。若感到澀痛,可加入滑石三錢。若小便赤色且量少,可加入山梔一錢。若出現尿血或血瘀的情況,可加入桃仁二錢、紅花七分;或加炒至煙盡的漆滓一二錢。

豬苓湯則用於治療膀胱濕熱導致的小便急數、白濁如馬尿等症狀,並非胃部問題。藥材包括豬苓二錢、澤瀉、木通、滑石各一錢、車前錢半,以及燈心引。

2. 十九、論瘟疫蛔厥

雜病吐蛔,多因胃寒,用薑、附、椒、梅辛熱之品是也。至於疫症,始終皆熱;但下胃邪,蛔厥自愈。

白話文:

古文中提到的是「雜病」和「疫症」兩種疾病。「雜病」是指各種不同的病症,其中一種情況是患者嘔吐出蛔蟲,這通常是因為胃部寒冷所致。治療這種疾病的常用方法包括使用像乾薑、人參、花椒和酸梅等辛辣溫熱的食物。

另一個問題是「疫症」,也就是瘟疫或流行性傳染病。在這種情況下,從開始到結束都是高燒不退的情況。然而,在處理這些病例時,我們應該先清除患者的胃部邪氣(即病毒),這樣他們就能自然康復了。因此,對於那些患有疫症的人來說,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身體清潔並避免接觸其他病人。此外,還應盡量減少外出活動以免感染其他人。如果病情嚴重或者持續時間過長的話,則需尋求專業醫生幫助進行診治。

3. 二十、論瘟疫呃逆

雜病及傷寒,呃逆多為胃寒,用丁香柿蒂散,不若四逆湯,功效更捷。而疫病呃逆,寒熱皆有治法,宜從本症而消息之。如見白虎症,則投白虎。見承氣症,則投承氣。膈間邪閉,則宜導痰。如果胃寒,則用四逆。但治本症,而呃自止。其他可以類推。

四逆湯,治胃寒呃逆。

甘草(炙,二錢),乾薑(炮,三錢),附子(三錢),

溫服,或涼服。

白話文:

藥方

  • 甘草(炙,二錢)
  • 乾薑(炮,三錢)
  • 附子(三錢)

4. 二十一、論瘟疫飲水

煩渴思飲涼水,正宜與之;但須陸續與飲,不得太過。太過,自水停心下,宜四苓散。如不欲飲冷,易以百滾湯與之。

四苓湯,治水停心下,飽悶痞脹,胸脅滯塞。

茯苓(二錢),澤瀉(錢半),豬苓(錢半),陳皮(一錢),

順取流水煎服。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感到口渴並想要喝冷水,這時候可以提供給他,但必須要讓他陸續地飲用,不可一次過量。過量飲水可能會導致水分在胃下部積聚,這種情況適合使用「四苓散」來治療。如果患者不願喝冷水,可以替換為熱水百次煮沸後的湯水。

「四苓湯」可以治療水分在胃下部積聚所引起的飽脛、脹滿和胸脅部的堵塞不暢。

茯苓(二錢),澤瀉(錢半),豬苓(錢半),陳皮(一錢)。

請順著流動的清水來煎煮這些藥材,然後服用。

5. 二十二、論瘟疫陽證似陰

(疫病無陰證似陽者,故不附載。)

凡陽極而厥,手足厥冷,或冷過肘膝,甚至手足甲皆青黑,劇則遍身冰冷,血凝青紫,或六脈無力,或脈微欲絕。以上脈症,悉見純陰,猶以為陽,何也?及審內症,氣噴如火,煩渴譫語,口燥咽乾,舌苔黃黑,或生芒刺,心腹痞滿,小便赤澀而痛,大便燥結,協熱下利。

以上悉陽症,所謂陽厥也,皆屬下症;或投溫劑,誤矣!○要之,陽證似陰者,外寒而內熱,必舌黃而小便赤澀;陰證似陽者,格陽之症也,外熱而內寒,必舌淡白,(亦有黑而滑,無芒刺者,屬陰寒。)而小便清白。但以舌色小便為據,以此推之,萬無一失。

白話文:

有些病症雖然沒有陰證的明顯特徵,卻表現得像陽證一樣,所以不列在此。

如果病人出現陽氣極度衰敗、手腳冰冷、甚至冰冷超過肘膝關節,手腳指甲都變青黑色,嚴重時全身冰冷,血液凝固呈現青紫色,或者六脈無力,甚至脈象微弱快要消失,這些脈象都顯示出純陰狀態,但卻被誤認為陽證,這是為什麼呢?仔細觀察內症,會發現病人氣息急促如火,口渴神志不清,嘴巴乾燥喉嚨乾澀,舌苔黃黑,甚至有芒刺,心腹脹滿,小便赤紅疼痛,大便乾燥難解,伴隨發熱腹瀉。

以上這些症狀都是陽證,稱為陽厥,屬於下症;如果給病人服用溫劑,就會錯了。總之,陽證表現得像陰證,是因為外寒而內熱,舌苔一定黃,小便一定赤紅疼痛;陰證表現得像陽證,是因為陽氣被阻礙,外熱而內寒,舌苔一定淡白(也可能黑而滑,但沒有芒刺,屬於陰寒),小便一定清澈。只要根據舌苔顏色和小便情況,就可以推斷病情,絕對不會出錯。

6. 二十三、論瘟疫投涼藥之害

疫邪結於膜原,與衛氣並固,而日夜發熱,日晡益甚,五更稍減。此時胃本無病,以舌不黃,小便清白故也,不得誤用承氣,使裡氣先虛,邪氣乘虛而入,為害不小。及邪傳胃,煩渴口燥、舌黃芒刺,午後潮熱等症,此宜下也。而人不知熱由於邪,去其邪而熱自止,乃用芩、連、知柏,或解毒,或瀉心,蓋本《素問》:「熱淫所勝,治以寒涼」,謂熱病用寒藥,可以無疑。故每遇熱甚,反指大黃能泄而損元氣,黃連清熱,且不傷元氣,更無下泄之患。

醫家病傢俱以為然,由是大劑與之,其熱轉甚,耽誤至死,猶言重用黃連而熱不清,非藥之不力,病者之數也。殊不知黃連苦而性滯,寒而氣燥,雖與大黃均為寒藥,而大黃走而不守,黃連守而不走;一燥一潤,一通一塞,相去甚遠。且疫病首尾,以通行為治;若用黃連,反招閉塞之害,邪毒何由以泄?病根何由以拔?既不知病原,焉能以治疾耶!

白話文:

瘟疫邪氣停留在體表,與人體的抵抗力相互抗衡,因此病人會持續發燒,下午時分病情加重,凌晨五點左右稍有好轉。此時胃本身沒有病,因為舌頭不黃,小便清澈,所以不能誤用承氣湯,會導致身體內虛,讓邪氣趁虛而入,造成更大的傷害。等到邪氣傳入胃部,病人就會出現口渴、口乾、舌頭黃且帶刺、下午發熱等症狀,這時才應該瀉火。人們不知道發熱是因為邪氣,應該去除邪氣才能退燒,卻反而使用黃芩、黃連、知母、柏子仁等藥物,無論是解毒還是瀉心,都違背了《素問》中「熱淫所勝,治以寒涼」的原則。熱病應該用寒涼藥物治療,這是無疑的。所以每次遇到發燒很嚴重的時候,人們就說大黃能瀉火但會損傷元氣,黃連清熱卻不會傷元氣,更不會瀉火。

醫家和病人們都認同這種說法,所以就大量服用黃連,結果病情反而加重,耽誤治療而導致死亡,還說大量使用黃連而熱度不退,是因為藥效不夠,或者病人體質的緣故。殊不知黃連苦寒性滯,雖然與大黃都是寒藥,但大黃藥性走而不守,黃連則守而不走;一個燥烈一個潤燥,一個通暢一個閉塞,兩者性質相差甚遠。而且瘟疫病程,關鍵在於通暢,若使用黃連反而會造成閉塞,邪毒怎麼能排出?病根怎麼能拔除?既然不懂病因,又怎麼能治病呢?

備揀古來治疫闢疫至簡至穩神方於後,以便取用。(共一十四方。)

疫病狂躁,用苦參研末,薄荷湯下二錢半,日宜三服。○天行熱病,結胸脹痛,用苦參一兩煎服,醋引。○疫病垂死者,用竹去皮,浸於大糞缸中,以內水服之,可救。○不染疫病,用黑豆一杯,天將亮時,勿令人見,置於井中,雖共井用水不染。或入水缸內,共屋居住不染。

○又方:於五月五日午時,採蒼耳葉陰乾,臨時研末,冷水調服二錢,或水煎,閤家皆服,能闢疫邪。○又方:用松毛細切,七日,酒調服三次,能闢五年瘟疫。○又方:用馬骨以絳袋盛之,男佩左,女佩右,能闢瘟疫。○又方:用上品硃砂,研細末,煉蜜為丸,綠豆大,……平旦,向東方,各吞七粒,少用溫水送下,勿令近齒,永絕瘟疫。……○天行疫病,取初病人裡衣小衣,於甑上蒸過,勿開甑,移於遠處,一家不染。

白話文:

為了方便後人使用,特將古籍中治療與預防疫病的簡易有效方子整理如下,共計十四種。

對於疫病引發的狂躁,可以用苦參研成粉末,用薄荷湯送服,每次二錢半,每天服用三次。如果出現天行熱病,胸口鬱結疼痛,可以用苦參一兩煎服,用醋引導服下。對於患疫病快要死亡的病人,可以用竹子去皮,浸泡在大糞缸中,用裡面的水服下,可以救活。想要預防疫病,可以用黑豆一杯,在黎明時分,避開他人,放入井中,即使與井水共用,也不容易染病。也可以放入水缸裡,與家人同住,也不容易染病。

另外,在五月五日中午,採集蒼耳葉陰乾,臨時研成粉末,用冷水調服,每次二錢,或者用水煎服,全家人都可以服用,可以預防疫病。還有,可以用松毛細切,放置七天,用酒調服,每次三次,可以預防五年瘟疫。另外,可以用馬骨裝在紅色的袋子裡,男人佩帶在左邊,女人佩帶在右邊,可以預防瘟疫。也可以用上等的硃砂,研成細末,用蜂蜜做成丸子,綠豆大小,每天清晨面向東方,每次吞服七粒,用溫水送服,不要碰到牙齒,可以永久杜絕瘟疫。如果出現天行疫病,取患病初期病人的裡衣和外衣,放在蒸籠裡蒸過,不要打開蒸籠,移到遠處,全家人都可以避免染病。

○又方:凡人慾近前者,或用明雄黃,或用蒼朮,口中細嚼,塗擦鼻內,常有藥氣,自然不染。○又方:用明雄黃一兩,丹參、衛茅、(別名鬼箭羽,其兜上有毛似箭,即天麻之苗也。)赤小豆各二兩為末,煉蜜為丸,空心溫水下五錢。即與病人共被睡,不能傳染,名辟邪丸。

○又方:用皂角、蒼朮焚香,可闢疫邪。○又方:用赤小豆以新布囊盛,放井中浸二日取出,舉家各吞二十一粒,不染。○又方:人入疫家,以雄黃未調燒酒飲一、二盞;既出,以紙拈探鼻,令噴嚏,不染。

白話文:

有一種方法是如果有人想要接近你,可以使用雄黃或者蒼朮,在嘴裡慢慢咀嚼後塗抹在鼻子裡面,讓嘴巴和鼻子都有藥味,這樣就不會感染了。另一個方法是把一兩的雄黃、二兩的丹參、衛茅(也就是鬼箭羽,它的花上面有像羽毛一樣的東西,就是天麻的幼芽)以及二兩的赤小豆磨碎,然後加入蜂蜜做成丸子,早上喝溫水吃五錢左右就可以防止疾病的傳播。如果你要跟生病的人一起睡覺,也可以服用這個丸子來避免感染,它叫做「避邪丸」。

另外一個方法是可以燃燒皁角和蒼朮產生香味,這有助於驅除疾病。還有一個方法是把赤小豆放在新的布袋裡放入井水中浸泡兩天再拿出來,全家人都吃二十到二十一顆就能夠預防感染。最後一種方法是在進入病人家之前先喝一杯加了雄黃粉的白酒,出來之後再拿一根紙捻插進鼻子裡引發打噴嚏,也能有效防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