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綱

《羅氏會約醫鏡》~ 卷之五·瘟疫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瘟疫 (4)

1. 十四、論瘟疫發斑

凡疫邪留於氣分,解以戰汗;留於血分,解以發斑,以毒氣之疏通也。若未下而先發斑者,下後而斑漸出者,再見下症,少與承氣緩緩下之。

內外兩解湯(新),治瘟疫發斑,猶有微邪。內解外托,毒自消散。

當歸(錢半),白芍(一錢),陳皮(八分),大黃(酒炒,一錢),白芷(一錢),升麻(五分),甘草(七分),

白話文:

藥方

  • 當歸(錢半)
  • 白芍(一錢)
  • 陳皮(八分)
  • 大黃(酒炒,一錢)
  • 白芷(一錢)
  • 升麻(五分)
  • 甘草(七分)

註解

  • **疫邪:**瘟疫的邪氣,指傳染病的病原。
  • **氣分:**指人體的表層,如皮膚、肌肉等。
  • **血分:**指人體的內層,如血液、臟腑等。
  • **戰汗:**指發汗,用來驅散表邪。
  • **發斑:**指皮膚出現紅色或紫色斑點,是血分受邪的表現。
  • **承氣湯:**中藥方劑,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
  • **內解外托:**指藥物既能解毒,又能將毒氣排出體外。

這段文字描述了古代醫學對瘟疫的認識和治療方法,強調了根據病邪停留的位置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

內外兩解湯的藥方也表明了古代醫學對瘟疫的複雜病理和多樣治療方法的理解。

姜水煎服。如大便不潤,重加生大黃。如下後氣虛,斑白而不大見,加生黃耆二三錢。

托裡舉斑湯,治因斑誤為大下,中氣不振,斑毒內陷。

白芍,當歸(各錢半),升麻,柴胡(各五分),白芷(一錢),穿山甲(炙黃,一錢),

姜水煎服。或毒重氣虛,脈漸微者,加人參一錢可救。

白話文:

這是一個用於治療因誤用瀉藥而導致中氣虛弱,斑疹內陷的方劑。

方中白芍、當歸養血補氣,升麻、柴胡疏散風熱,白芷宣通鼻竅,穿山甲活血化瘀。薑水煎服可溫中散寒。

若大便不暢,可加生大黃以瀉熱通便;若瀉下後氣虛,斑疹顏色淡白而不明顯,可加生黃耆補氣扶正;若毒性較重,氣虛脈微,可加人參以補氣固本。

這個方劑針對誤用瀉藥導致的氣虛和斑毒內陷,具有補氣活血、疏風散寒的作用,可有效治療此類疾病。

2. 十五、論瘟疫解後調理

夫疫,熱病也。下後暴解,余焰未盡,大忌參、耆、白朮,恐餘邪壅滯。若下後陰虛,咽乾舌燥,津液枯涸,宜以養榮為主。

清燥養榮湯,治邪解後,陰枯血燥,口苦舌乾,目澀咽燥等症。

知母,白芍,天花粉(各一錢),當歸,生地(各錢半),陳皮,甘草(各八分),

加燈心水煎服。

柴胡養榮湯,治邪熱下後,表有餘焰,尚未清涼。

白話文:

【夫疫,熱病也。下後暴解,餘焰未盡,大忌參、耆、白朮,恐餘邪壅滯。】 疫病,是熱性疾病。在使用瀉下藥物後突然痊癒,餘熱未盡,不應該服用人參、黃耆、白術等補益藥物,以免積存餘邪,阻礙氣血運行。

【若下後陰虛,咽乾舌燥,津液枯涸,宜以養榮為主。】 如果在使用瀉下藥物後出現陰虛的情況,咽喉乾燥,口舌無津,應該以滋養陰血為主要治療策略。

【清燥養榮湯,治邪解後,陰枯血燥,口苦舌乾,目澀咽燥等症。】 清燥養榮湯,用於邪氣解除後,陰液耗盡,血分乾燥,口苦舌乾,眼睛乾澀,咽喉乾燥等症狀。

【知母,白芍,天花粉(各一錢),當歸,生地(各錢半),陳皮,甘草(各八分),加燈心水煎服。】 配方包括:知母、白芍、天花粉(各取一錢)、當歸、生地(各取錢半)、陳皮、甘草(各取八分),加燈心,用水煎煮後飲用。

【柴胡養榮湯,治邪熱下後,表有餘焰,尚未清涼。】 柴胡養榮湯,用於邪熱排出後,表層仍有餘熱未除,還未達到清涼狀態時的治療。

柴胡(一二錢),黃芩,當歸(各錢半),白芍,生地,知母,花粉(各一錢),陳皮,甘草(各八分),

薑棗煎服。

承氣養榮湯,治血虛體弱,里症未盡;須下中帶補。

當歸,白芍,生地(各錢半),知母(一錢),枳實(八分),厚朴(一錢),大黃(錢半二錢),

姜引。

清痰養榮湯,治疫邪解後,痰涎湧甚,胸膈不清。

白話文:

柴胡、黃芩各一錢二分,當歸、白芍、生地、知母、花粉各一錢,陳皮、甘草各八分,用薑棗煎服。此方名承氣養榮湯,適用於血虛體弱,里症未盡,需下中帶補者。

當歸、白芍、生地各一錢半,知母一錢,枳實八分,厚朴一錢,大黃一錢半至二錢,用薑引。此方名清痰養榮湯,適用於疫邪解後,痰涎湧甚,胸膈不清者。

知母,花粉,貝母(炒研),栝蔞仁(去油),橘紅,白芍(各一錢),當歸(二錢),紫蘇子(炒研,七分)

姜引。

白話文:

這是一種中藥配方:知母、花粉、炒過並磨碎的貝母、去掉油脂的栝蔞仁、橘紅、磨碎的白芍、兩錢的當歸和炒過並磨碎的紫蘇子七分。需要用生薑來引導藥效。

3. 十六、論瘟疫下格上嘔

瘟疫愈後,脈症俱平,大便二三旬不行,飲食少進即嘔,此為下格,宜調胃承氣湯熱服,頓下宿結,不返於上,嘔吐立止。若誤作胃寒,用丁香、二陳之類,病必加進。嘔止,慎勿驟補。若少與參、耆,則下焦復閉,而嘔仍作矣。

白話文:

瘟疫痊癒後,脈象和症狀都恢復正常,但大便已經二三十天沒有排泄,吃一點東西就嘔吐,這是屬於下焦氣機不暢的症狀,應該使用調胃承氣湯,熱服,迅速瀉下宿積的結塊,避免積滯上逆,嘔吐就能立刻止住。

如果誤以為是胃寒,使用丁香、二陳等溫暖胃寒的藥物,病情就會加重。嘔吐止住後,要謹慎補益,不要突然進補。如果僅僅少量使用人參、黃芪等補氣藥物,下焦仍然會閉塞,嘔吐也會繼續發生。

4. 十七、論瘟疫大便泄瀉閉結二證

邪氣乘胃,不能羈留,至午後潮熱,便作泄瀉,子後熱退,泄瀉亦減,次日依然,為協熱下利,宜小承氣湯。邪盡,利自止。二三日後,忽潮熱下泄,此伏邪未盡,治法同前。

有熱結旁流者,胃家實,先時閉結,續得下利,純臭水,全然無糞,日數度,宜大承氣湯,得結糞而利自止。又有進湯藥而即下者,因大腸邪勝,失其傳送之職,知邪猶在也,病必不減,宜再下之。有大腸膠閉者,疫邪傳裡,蒸作極臭黏膠,及至愈蒸愈結,疫毒無路而出,下之即愈。

有大便閉結者,邪熱壅滯,漸至便硬;下之諸症悉去。又有愈後不行,別無他症,此大腸虛燥,不可攻也。飲食調和,自能潤下。若覺穀道緊塞夯悶,宜作蜜煎導,甚則宜六成湯。

白話文:

當邪氣侵襲胃部,無法停留,導致午後出現潮熱和腹瀉現象,熱力消退後,腹瀉狀況也會隨之減輕,隔天又會重現,這是一種協熱下利的情況,適合使用小承氣湯來治療。當邪氣消除後,腹瀉自然停止。幾天後,如果再次出現潮熱和腹瀉,這表示仍有隱藏的邪氣未被清除,治療方法與之前相同。

如果有熱結旁流的情況,代表胃部有實邪,初期可能出現便祕,接著出現腹瀉,排出的是純臭水,完全沒有糞便,每日多次。這種情況適合使用大承氣湯,當排出了結塊的糞便後,腹瀉就會停止。另外,如果服用了藥物後立即出現腹瀉,這表示大腸受到邪氣影響,失去了運送食物的能力,表明邪氣仍然存在,病情不會改善,需要再次進行治療。

對於大腸膠閉的情況,是因為疫邪進入體內,產生極臭且黏稠的物質,越加蒸煮越結成塊,疫毒無處可去,只有通過排便才能痊癒。

有大便閉結的情況,是因為邪熱堵塞,逐漸使得大便變得堅硬,通過排便可以消除各種症狀。有時候,即使疾病已經痊癒但仍然沒有大便,這可能是大腸虛弱乾燥的表現,不宜進行攻擊性治療。調整飲食習慣,自然可以保持大便通暢。如果感覺肛門緊閉、堵塞或悶痛,可以使用蜂蜜調製的導引膏,嚴重時可以考慮使用六成湯。

疫病愈後數日,忽腹痛裡急者,此下焦別有伏邪,欲作滯下也。

芍藥湯,治疫病愈後,忽腹痛裡急;無論已見積未見積,俱效。

白芍(錢半),當歸,厚朴(各一錢),檳榔(二錢),甘草(七分),

姜引。裡急後重,加大黃二三錢。紅積,倍白芍,白積,倍檳榔白屬氣病,紅屬血病。紅白相兼,氣血俱病。邪盡利止;未止者宜此方。

白話文:

藥方

  • 白芍(1.5錢)
  • 當歸(1錢)
  • 厚朴(1錢)
  • 檳榔(2錢)
  • 甘草(0.7錢)

用生薑引藥。

病愈後,脈遲細而弱,或黎明,或夜半,便作泄瀉,此命門火虧,宜七成湯。或有雜症屬實者,宜大黃丸下之,立愈。

六成湯,治疫病愈後,血枯津干,大便燥結,宜滋陰養血。

當歸(錢半),白芍,天冬,麥冬(各一錢),威參(七錢),熟地(或用生地,三錢),肉蓯蓉(三錢),

煎服。二三劑仍燥,宜六味,少減澤瀉。

七成湯,治疫病愈後,右尺脈弱,夜半或黎明泄瀉,真陽虛也。

白話文:

病人痊癒後,脈搏變得遲緩、細弱,而且常常在黎明或半夜腹瀉,這表示命門火氣不足,應該服用七成湯。如果伴隨其他實證症狀,則應該服用大黃丸瀉下,就能立即痊癒。六成湯用於治療疫病痊癒後,因血氣枯竭、津液乾燥,導致大便秘結的症狀,可以滋陰養血。配方包括當歸半錢、白芍、天冬、麥冬各一錢,威參七錢,熟地或生地三錢,肉蓯蓉三錢,水煎服。如果服用二三劑後依然腹瀉,則應該改用六味地黃丸,稍微減少澤瀉的用量。七成湯用於治療疫病痊癒後,右尺脈搏微弱,夜半或黎明腹瀉,這是真陽虛弱的表現。

破固脂(炒,錘碎,三錢),熟附子,茯苓,人參(無者,山藥三錢代之),五味(八分),甘草(炙,一錢),肉豆蔻(煨去油,八分)

煎服。不效,宜八味,倍附子。

蜜導煎法,治疫病愈後,無有別症,但穀道乾涸難下,以此導之。

蜂蜜三兩入鐵器內,用火熬干,捻成挺子,寸半長,從穀道插入。

白話文:

配方:

  • 破固脂(炒後,研磨成粉,用量為三錢)
  • 熟附子
  • 茯苓
  • 人參(若無人參可用山藥三錢替代)
  • 五味(每份量為八分)
  • 甘草(炙烤後,用量為一錢)
  • 肉豆蔻(先煨煮然後去除油脂,每份量為八分)

服用方法:煎煮後飲用。若效果不佳,建議使用八味方,其中熟附子的用量加倍。

蜜導煎法: 此法適用於疫病痊癒後,若出現大腸乾燥、排便困難的情況。使用以下步驟進行導瀉:

  1. 將三兩蜂蜜放入鐵器中,用火熬至完全蒸發。
  2. 將熬好的蜂蜜捏成條狀,長度約為一寸半。
  3. 由肛門處插入該蜂蜜條,進行導瀉。

請注意,這是一種古老的治療方法,且在實際應用時必須謹慎考慮個體差異及可能的副作用。在進行任何自我療法前,建議諮詢專業醫生或中醫師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