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會約醫鏡》~ 卷之三·傷寒(上) (6)
卷之三·傷寒(上) (6)
1. 十二、論證當下
脈沉實,尺脈更旺者,邪熱入府也,宜下之。其症:腹中鞭硬,大便閉,譫語,腹痛,不惡寒,反惡熱,口渴,咽燥,腹滿,潮熱(日晡熱,屬實症。)及五六日不大便,繞臍痛,煩躁發作有時者,此有燥屎也,俱宜下之。
白話文:
如果脈搏深沉而強勁,尤其是手腕內側的脈搏更加旺盛,這表示邪熱已經進入腑臟,應該採取瀉下法治療。
具體的症狀包括:腹部非常堅硬,大便不通,會有胡言亂語的情況,腹痛,不會怕冷反而怕熱,口渴,喉嚨乾燥,腹部脹滿,以及潮熱現象(特別是在下午熱度更高,屬於實證)。如果五到六天都沒有大便,肚臍周圍疼痛,情緒煩躁,且這種情況是間歇性發作的,這可能是因為有燥屎堵塞,都應該採取瀉下法治療。
2. 十三、論證忌下
脈虛弱,寸脈浮大,右關細澀及遲緩微弦者,皆不宜下。又有脈久數者,非外邪也;細數者,非實邪也,下之則危。其症:腹鳴自利,無熱惡寒,唇青舌卷,口不渴,身痛,大便先硬後溏,喘而胸滿,止心下硬滿,不食,惡寒,小便清利,咽中閉塞,汗多亡陽而譫語,陰虛水虧,虛煩虛躁,四逆惡水等症,俱忌下之。
白話文:
在這一章節中,討論的是在哪些情況下不適合使用瀉下法。
如果病人的脈象顯示虛弱,手腕內側的脈搏顯得浮大,右手掌中間部位的脈象細澀或者遲緩微弦,這些情況都不適宜使用瀉下法。
此外,如果脈搏長期快速,這並不是外感疾病的徵兆;如果脈象細且快速,這也不是實證邪氣的表現,如果強行瀉下,可能會造成危險。
具體的病症如下:腸胃有響聲並且自發性腹瀉,沒有發燒卻畏寒,嘴脣蒼白舌頭蜷縮,沒有口渴的感覺,身體疼痛,大便先硬後軟,呼吸困難且胸腔有飽脹感,只有心臟下方有硬塊且飽脹,食慾不振,畏寒,小便清澈順暢,喉嚨有堵塞感,大量出汗導致陽氣耗盡並出現胡言亂語,體內陰液不足水分匱乏,精神焦躁不安,四肢冰冷且對水反感等症狀,這些情況都應避免使用瀉下法。
3. 十四、傷寒攻裡諸方
大承氣湯,治傷寒陽邪入腑,五六日不大便,痞、滿、燥、實、堅五症全具,發熱,譫語,口乾,舌澀,三焦大熱,脈沉實者。
大黃(五錢),芒硝(四錢),厚朴(二錢,炒),枳實(一錢,炒)
或加甘草一錢,水兩鍾,先煎厚朴、枳實至鍾半,投大黃,煎至一鍾,去渣,納芒硝一沸,熱服。(大黃瀉熱,芒硝潤燥,枳樸破痞滿,攻內邪之峻劑也。然非大實大滿,不可輕投,恐有寒中之變。)
小承氣湯,治邪在上焦,痞滿譫語,便難而硬,或六七日不大便,潮熱,氣喘脈實者。
大黃(四錢),厚朴(二錢),枳實(一錢,炒)
水煎,熱服。(除芒硝者,恐傷下焦真陰也。)
謂胃承氣湯,治邪在中焦,燥實、腹脹、惡熱、口渴、便秘、譫語及吐後腹脹,與未吐未下而心煩脈實者。
大黃(六錢,酒浸),芒硝(四錢),甘草(錢半),
水煎去渣,入芒硝一沸服。(除樸、實者、恐傷上焦之氣也;加甘草者,不致傷胃也。○吐後為內煩,下後為虛煩,不吐不下而心煩者,胃有鬱熱也。)
六一順氣湯,治傷寒邪熱傳裡,便實、口燥、潮熱、斑黃、狂走、陽厥、胸脅滿硬、臍腹脹痛,及老人、產婦,血氣兩虛者,有下症,或下後未解諸病,用此以代大小承氣、大陷胸等湯之神劑也。
大黃(四五錢),枳實(錢半),黃芩(二錢),甘草(一錢),厚朴(姜炒,一錢半),白芍(二錢),
水煎服。欲峻者,大黃後入。如表症未除者,加柴胡錢半。古方原有芒硝,去之,以性峻急,傷人故也。若概用之,在死者多矣。○仲景云:盪滌熱積,宜用湯液,切禁丸藥。
大柴胡湯,治表症未除,里症又急,汗下兼行。
柴胡(三錢),半夏(二錢),黃芩,白芍(各錢半),生薑(二錢半),大黃(二三錢),枳實(一錢),大棗(三枚)
水煎服。
白話文:
[十四、治療傷寒需攻裡的各種處方]
大承氣湯,用於治療傷寒由陽邪進入腑部的情況,患者如果連續五六天無法排便,並伴有痞(胸部滿悶)、滿(腹部脹滿)、燥(大便乾燥)、實(腸胃中有實邪)、堅(大便堅硬)這五種症狀,同時還發燒、說胡話、口乾、舌頭發澀,三焦(上、中、下焦)有大熱,脈象沉實,則適用此方。
藥材包含:大黃(五錢)、芒硝(四錢)、厚朴(二錢,炒過)、枳實(一錢,炒過)。或者可以加入甘草一錢。先用水兩杯煮厚朴和枳實至剩一杯半,再放入大黃煮至剩一杯,去渣後,加入芒硝攪拌一下,趁熱服用。(大黃能清熱,芒硝能潤燥,枳實和厚朴能消除痞滿,這是攻治內部邪氣的強效處方。然而如果不是大實大滿的情況,不可輕易使用,以免出現寒中之變。)
小承氣湯,用於治療邪氣在上焦的情況,患者有痞滿和說胡話的症狀,排便困難且糞便硬結,或六七天都沒有排便,潮熱,氣喘,脈象實,則適用此方。
藥材包含:大黃(四錢)、厚朴(二錢)、枳實(一錢,炒過)。用水煎煮,趁熱服用。(此方去除了芒硝,是因為擔心會傷害下焦的真陰。)
胃承氣湯,用於治療邪氣在中焦的情況,患者有燥實、腹部脹滿、怕熱、口渴、便祕、說胡話以及嘔吐後腹部脹滿,或是未嘔吐未排便但心煩脈象實的情況,則適用此方。
藥材包含:大黃(六錢,酒浸泡)、芒硝(四錢)、甘草(一錢半)。用水煎煮去渣,加入芒硝攪拌一下服用。(此方去除了厚朴和枳實,是因為擔心會傷害上焦的氣。加入甘草,則不會傷害到胃。)
六一順氣湯,用於治療傷寒邪熱傳入裡部的情況,患者有排便堅實、口乾燥、潮熱、皮膚出現黃斑、狂躁不安、陽厥、胸脅滿硬、肚臍和腹部脹痛,以及老年人、產婦,血氣雙虛的情況,如果有需要排便的症狀,或是排便後症狀仍未緩解的各種疾病,都可以使用此方來代替大承氣湯、小承氣湯、大陷胸湯等處方,是一種神效的處方。
藥材包含:大黃(四五錢)、枳實(一錢半)、黃芩(二錢)、甘草(一錢)、厚朴(薑炒,一錢半)、白芍(二錢)。用水煎煮服用。如果要使用較強效的,可在最後放入大黃。如果還有表症未除的情況,可以加入柴胡一錢半。古方原配方中有芒硝,但已去除,因為其性質峻急,容易傷人。如果隨意使用,會導致死亡的情況增多。
大柴胡湯,用於治療表症未除,裡症又緊急,需要同時出汗和排便的情況。
藥材包含:柴胡(三錢)、半夏(二錢)、黃芩、白芍(各一錢半)、生薑(二錢半)、大黃(二三錢)、枳實(一錢)、大棗(三枚)。用水煎煮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