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會約醫鏡》~ 卷之四·傷寒(下) (1)
卷之四·傷寒(下) (1)
1. 二十二、傷寒變證引言
凡傷寒變證不一,然內有是病,外方有是證。非病自病,證自證也。治者能於表裡寒熱虛實六者,精以辨之,而因證制方,不但證愈,而病亦愈矣。若淺近者,不能會此六者,而第拘方書,恐其人其脈,未必盡合。是治病而反以加病,烏乎可!且方書雖多,未盡周全,有言其病而不垂其方者,有錄其方而未明其理者,俾人不能應用。余故將各證條析於前,各方分列於後。
高明者可由此而妙心裁,遲鈍者亦用是而不失其準繩也。
白話文:
伤寒病变复杂多样,但体内有病症,外在也必有相应的表现。病症和表现都是独立存在的,并非互相依赖。治疗者需仔细分辨表里寒热虚实六个方面,针对病症选择合适的方剂,这样才能既治好症状,也治好疾病本身。如果医术浅薄,不能理解这六个方面,只拘泥于方书,生搬硬套,可能不符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反而会加重病情。而且,方书虽然很多,却并非面面俱到,有些只描述病症却不提供方剂,有些只列出方剂却没有解释原理,让人难以应用。所以我将各种病症条分缕析地列在前面,各种方剂则分列在后面。医术高明者可以以此为基础,灵活运用,医术迟钝者也能用此作为标准,不至于出错。
2. 二十三、論傷寒目證
凡治傷寒,須觀兩目,或赤或黃,是為陽證。若六脈洪大有力,或兼躁渴,其熱必甚。輕則三黃石膏湯,重則大承氣湯。目白者非熱症,不用寒涼。眵者(即眼糞也。)火也,液干而結,當用清涼。至於目睛上視,謂之戴眼。此由腎虧血少,其筋脈燥急,牽引而上;治以培陰養血為主。若誤以為風而用風藥,則陰益虛而血益燥,其危也必矣。
三黃石膏湯,治目赤、目黃屬熱者,並治瘟疫、躁渴等症。
黃芩(三錢),黃柏(三錢),黃建(二錢),生石膏(三四錢,研),梔子(五枚),麻黃(無表症者不用)
白話文:
注
- 三黃石膏湯:由黃芩、黃柏、黃連、石膏組成,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功效。
- 大承氣湯:由大黃、芒硝、枳實、厚朴組成,具有瀉熱通便、消腫止痛的功效。
- 表證:指傷寒初期,出現發熱、惡寒等症狀。
- 無表證:指傷寒已過初期,無發熱、惡寒等症狀。
- 黃建:指黃連,但需注意,黃連為苦寒藥,使用時需謹慎。
水煎,熱服。
清涼湯(新),治目熱多眵,羞光而澀。
赤芍(一錢),生地(半錢),白芷,川芎(各八分),荊芥,薄荷(各六分),羌活(五分),黃芩(一錢),梔仁(炒,六分),甘草(七分),蔓荊子(八分,搗碎)
水煎服。如血虛,加當歸、白芍。
白話文:
這個藥方名叫「清涼湯」,主要用於治療眼睛發熱、分泌大量眼屎、畏光和眼乾澀等症狀。藥方由十種中藥組成,包括赤芍、生地、白芷、川芎、荊芥、薄荷、羌活、黃芩、梔仁、甘草和蔓荊子。
使用方法是將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如果患者是血虛體質,可以加一些當歸和白芍。
歸芍地黃湯(新),治戴眼。
當歸(三錢),白芍(酒炒,二錢),熟地(四五錢),棗皮(錢半),丹皮(一錢),茯苓(錢半),澤瀉(七分),山藥(錢半),秦艽(一錢),肉桂(一錢),
水煎,速速多服。
白話文:
這個新方子叫歸芍地黃湯,專門治療眼睛疲勞、視力模糊等症狀。藥方包括當歸、白芍、熟地、棗皮、丹皮、茯苓、澤瀉、山藥、秦艽和肉桂。用清水煎煮後,盡快服用,多喝幾次。
3. 二十四、論傷寒舌證
舌為心之苗,本紅而澤。若邪熱傳裡,則津液乾燥,而舌苔生矣。苔白者,邪未入腑,半表半裡,宜和解之,如小柴胡湯之屬。(方載第八內。)黃苔者,熱入漸深,則燥而澀,胃府有邪熱也,宜下之,但不得遽用峻劑。至於黑苔,所屬有二:黑燥有芒刺,脈數有力者,此火極似水,為熱已極,宜大承氣湯之類(方載十四內。
)下之;若黑而滑潤,脈遲無力者,此水極似火,為虛寒已盛,宜附子理中湯及八味地黃湯,重加桂附可也。(方載十六內。)倘誤認為火,稍用寒涼,無生理矣。
白話文:
舌頭是心臟的象徵,原本應該是紅潤有光澤的。如果邪熱從外部進入體內,會導致津液乾燥,舌頭上就會產生苔膚。白色苔膚表示邪氣還未深入體內,處於半表半裡的位置,適合用調和解毒的方法來治療,例如小柴胡湯這種方子(詳細方子在第八部分)。黃色苔膚表示熱邪已經深入,會使舌頭乾燥、澀口,這代表胃部或腸道有熱邪,需要進行清熱降火的治療,但不能立即使用強烈的藥物。至於黑色苔膚,可以分為兩種情況:黑色且有芒刺,脈搏數且有力的,這代表熱邪已經非常嚴重,類似水性,需要用大承氣湯這類方子進行強烈的通便排毒(詳細方子在第十四部分)。如果是黑色且滑潤,脈搏緩慢且無力的,這代表寒邪已經非常嚴重,類似火性,是虛寒的症狀,需要使用附子理中湯或八味地黃湯,並重複添加桂枝和肉桂來補溫(詳細方子在第十六部分)。如果誤判為熱邪,只用涼性藥物來治療,可能會導致病情惡化,無法得到治療效果。
4. 二十五、論傷寒衄血
雜病衄血,責熱在裡;傷寒衄血,責熱在表。以寒入於皮毛,皮毛通於肺,肺氣受傷不能衛血,故衄血也。脈浮緊無汗者,宜汗之自解。古用麻桂,似屬太剛,宜易以柴葛之類。若衄後而熱退,是邪從衄解矣。至於陰虛火動者,不宜汗以亡陰也。又有傷寒至三、四日間,邪熱乘肝,肝不藏血也。
太陰脈布胃中,胃氣攻衝,脾不能統血也。然則鼻衄豈盡由於肺乎!治者當因內外詳察治之。
柴葛解肌湯,治太陽陽明合病,衄血,脈浮洪而緊者,宜外發表,內清熱。
柴胡(錢半),乾葛(二錢),甘草(一錢),黃芩,生石膏(各二錢),白芍,梔子(炒黑。各二錢),羌活(八分),白芷,桔梗(各一錢),
白話文:
各種雜病引起的鼻出血,多是體內有熱;而傷寒引起的鼻出血,則是體表有熱。當寒氣入侵皮膚毛髮,皮膚毛髮與肺部相通,肺氣受損無法守衛血液,所以就會出現鼻出血。如果脈象浮緊且沒有汗,應該要讓病人出汗來解除病症。古代用麻黃和桂枝治療,似乎太過強悍,可以改用柴胡和葛根之類的藥材。如果鼻出血後熱症消退,就表示邪氣隨著鼻血排出。至於陰虛火旺的患者,就不適合用發汗的方法,以免損傷陰氣。還有一些傷寒病人在發病的三、四天時,邪熱侵犯肝臟,肝臟不能藏血,導致鼻出血。太陰脈絡分布於胃部,胃氣攻衝,脾臟無法統血,也會導致鼻出血。因此,鼻出血不完全是由於肺部問題引起,治療時應該根據內外情況仔細觀察才能對症下藥。
柴葛解肌湯可以治療太陽與陽明經絡合病引起的鼻出血,脈象浮洪而緊的患者,適合用此方來外解表邪,內清熱。
水煎服。
加減小柴胡湯(新),治邪熱乘肝鼻衄。
柴胡(錢半),半夏,人參(弱者用之),甘草,白芍(各一錢),當歸,黃芩(各錢半),
水煎。百草霜(松柴燒者不用),血餘(即頭髮,燒灰存性),蒲黃(炒黑),各三分,上三味,再研細末,藥調服。以紅見黑即止。或加阿膠。
平胃斂陰湯(新),治胃氣上衝,脾不統血,致鼻衄而血多者。
白話文:
加減小柴胡湯(新),治邪熱乘肝鼻衄。
柴胡(半錢),半夏,人參(體弱者使用),甘草,白芍(各一錢),當歸,黃芩(各半錢),
水煎。百草霜(松柴燒成的不用),血餘(即頭髮,燒成灰保留藥性),蒲黃(炒至黑色),各三分,以上三味,再研磨成細粉,用藥調服。血色由紅轉黑即止。也可加阿膠。
扁豆(炒研,三錢),甘草(一錢),麥冬(一錢),牛膝(一錢),白朮(八分),山藥(錢半),葛根(一錢),三七(七分),白芍(一錢),五味子(微炒搗碎,三四分),當歸(一錢),
加百草霜、發余、蒲黃(炒黑)各三分,藥調服。如胃熱,加石膏三五錢。
白話文:
扁豆炒研三錢、甘草一錢、麥冬一錢、牛膝一錢、白朮八分、山藥一錢半、葛根一錢、三七七分、白芍一錢、五味子微炒搗碎三四分、當歸一錢,加上百草霜、發余、蒲黃(炒黑)各三分,將藥混合後服用。如果胃熱,可再加入石膏三五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