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綱

《羅氏會約醫鏡》~ 卷之六·雜證 (1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雜證 (14)

1. 五、論耳病

羊腎一對去筋膜,同肉蓯蓉、棗皮、地黃搗成膏,合各藥末,加煉蜜為丸,每早或用酒、或鹽水下七、八錢;即改用八味地黃丸亦可。

備揀古來治耳至簡至效諸方於後,以便取用。

耳聾,用芥菜子搗碎,以人乳調和,綿裹塞耳,數易之,即聞。○又方:用巴豆一粒,去皮膜,慢火炮極熟,次以蒜一瓣剜孔,入巴豆,綿包塞耳,三次效。○又方:用骨碎補,削作條,火炮,乘熱塞耳中。○又方:用巴豆一粒,去心,斑蝥一枚,去翅足,合搗膏,綿裹塞耳,再易,甚驗。

○又方:以酒浸針砂一日,去砂,將酒含口中,用活瓷石一塊,綿裹塞耳。此導氣通閉法也。○腎虛耳聾:真瓷石一豆大,穿山甲二片燒存性,研末,棉包塞耳,口含生鐵一塊,覺耳中有風水聲,即通。○又方:以活瓷石五分入聾耳,生鐵搗碎,綿包入不病耳,自然通透。○耳猝閉,用甘遂半寸,綿裹塞耳中,口嚼甘草少許。

○耳忽聾,用蚯蚓安蔥內,入鹽少許,化為水點之,立效。○耳鳴屬腎虛者,以椒目、巴豆、菖蒲研末,用松脂、黃蠟溶和為挺,插耳中,一日一易,神效。○腎虛耳鳴,用豬腎切片,以骨碎補研末摻上,煨熟食之。○又方:以胡桃煨熟,乘熱入耳,並早晚煨熟食之,即通。

(以上治耳聾、耳閉、耳鳴方。)

耳外膿瘡,用五倍子研末摻之。○耳泔出汗,用青黛、黃柏研末吹之。○停耳有膿,先以紙條繳淨,用菖蒲汁滴之,或為末吹之,即病後耳聾亦效。○又方:用柑樹嫩尖七個,入水數點,搗汁滴之,極妙。○又方:用海螵蛸,入麝少許,研末吹之。○又方:用爐甘石煅,研末,白礬同黃丹末、輕粉末皆可吹之。(以上治耳膿汁。)

耳內痛,用鐵磨水滴之。○耳內大痛,如蟲在內走,或流血水,或干痛,用蛇蛻燒灰吹之,立止。○凡蟲入耳,以川椒研,醋調灌之,立出。○又方:以紙塞耳鼻,蟲入之耳勿塞勿言,立出。○又方:如蔥汁、韭汁、桃葉汁、薑汁皆可滴之。○耳內結核,痛不可動,用火酒滴之,側臥半時,即潤起可取。

白話文:

取一對羊腎,去除筋膜,與肉蓯蓉、棗皮、熟地黃一起搗成膏狀,再加入其他藥材的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藥丸。每天早上用酒或鹽水送服七、八錢(約26-30克)。也可以改用八味地黃丸。

以下列出古代治療耳疾的簡單有效方法,方便使用。

耳聾:將芥菜籽搗碎,用人乳調和,用棉花包裹塞入耳中,多次更換,就能聽見聲音。另一個方法:取一粒巴豆,去除外皮薄膜,用小火慢慢烤熟,然後取一瓣蒜,挖一個孔,將巴豆放入孔中,用棉花包裹塞入耳朵,三次即可見效。另一個方法:將骨碎補削成條狀,用火烤熱,趁熱塞入耳中。另一個方法:取一粒巴豆,去心,再取一枚斑蝥,去除翅膀和足,一起搗成膏狀,用棉花包裹塞入耳中,多次更換,效果顯著。

另一個方法:將針砂用酒浸泡一天,取出針砂,將酒含在口中,取一塊活瓷石,用棉花包裹塞入耳朵。這是引導氣血流通的方法。腎虛導致的耳聾:取如豆子大小的真瓷石,兩片燒過留性的穿山甲,研磨成粉,用棉花包裹塞入耳朵,口中含著一塊生鐵,感覺耳朵裡有風聲或水聲,即表示暢通了。另一個方法:將五分活瓷石放入耳聾的耳朵中,將搗碎的生鐵用棉花包裹放入健康的耳朵中,自然就能通暢。耳部突然閉塞:將半寸長的甘遂用棉花包裹塞入耳中,口中嚼少許甘草。

耳朵突然失聰:將蚯蚓放在蔥中,加入少許鹽,化成水後滴入耳朵,立刻見效。耳鳴是腎虛引起的:將花椒籽、巴豆、菖蒲研磨成粉,用松脂、黃蠟融化調和成條狀,插入耳中,一天更換一次,效果神奇。腎虛引起的耳鳴:將豬腎切片,將骨碎補研磨成粉撒在上面,煨熟後食用。另一個方法:將胡桃煨熟,趁熱塞入耳朵,早晚煨熟食用,即可通暢。

(以上為治療耳聾、耳閉、耳鳴的方法)

耳朵外面的膿瘡:將五倍子研磨成粉末撒在上面。耳朵流水出汗:將青黛、黃柏研磨成粉末吹入耳中。耳中流膿:先用紙條清理乾淨,用菖蒲汁滴入,或者將菖蒲磨成粉吹入耳中,即使是病後導致的耳聾也有效。另一個方法:取七個柑樹嫩尖,滴入幾滴水,搗汁滴入耳朵,效果極佳。另一個方法:將海螵蛸加入少許麝香,研磨成粉吹入耳中。另一個方法:將煅燒過的爐甘石研磨成粉,與白礬、黃丹末、輕粉末一起吹入耳中均可。(以上為治療耳膿汁的方法)

耳內疼痛:用鐵磨水滴入。耳內劇烈疼痛,好像有蟲子在裡面爬,或流血水,或乾痛:將蛇蛻燒成灰吹入耳中,立刻止痛。凡是有蟲子進入耳朵:將花椒研磨成粉,用醋調和灌入耳朵,蟲子立刻出來。另一個方法:將紙塞住耳朵和鼻子,蟲子進入的耳朵不要堵塞,也不要說話,蟲子就會自己出來。另一個方法:像蔥汁、韭菜汁、桃葉汁、薑汁都可以滴入耳朵。耳朵內結塊,疼痛難忍:用火酒滴入,側身躺半個小時,等軟化後即可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