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綱

《羅氏會約醫鏡》~ 卷十一·雜證 (10)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一·雜證 (10)

1. 附:論小便不禁

(婦病載婦科)

小便不禁,《內經》論肝、腎、膀胱之病,不指為何邪所幹,故後之議論不一,令人莫得其旨。而究之病在膀胱,源在肺金也。金生水,肺乃水之高源,肺虛則氣不上升,下自不固,母虛而子亦虛也,宜補中益氣湯以補其母,加山藥、山茱萸、牡蠣之類,以固澀之。或以補中益氣湯送腎氣丸,庶得治本之道。

若肝腎陽氣不旺,則膀胱不藏,此其咎又在命門。所以少壯者,陰陽兩足,夜少小便,及至老年,夜多小便者,水火俱不足也,治以八味地黃丸,去澤瀉,加骨脂。即右歸飲亦妙。有睡中遺溺者,屬下元虛冷,用五子丸、縮泉丸悉效。小兒之多小便,由陽氣尚微,不能約束,宜於溫補,不治亦不足慮。

至於氣脫而遣,無所知覺,大非古兆。以參、耆、熟地、歸、朮、桂、附大劑為主,加以固澀之味為佐,則猶有可愈者。但凡治小便頻數者,切勿以熱擬,熱必小便赤澀而痛。縱有短少而艱澀者,是腎水將竭,及氣虛不傳送故也。此際用涼、用利,則速其危矣。

右歸飲,治下元虛寒,小便頻數。

熟地(四錢),山藥(炒,二錢),棗皮(一錢二分),枸杞(錢半),甘草(炙,一錢),杜仲(薑製,二錢),肉桂(一錢五分),附子(制,二錢),

空心服。

五子丸,治小便頻數。

菟絲子(酒蒸),家韭子(炒),益智仁,蛇床子(去皮,炒。等分),茴香(減半)

上研末,酒糊丸,鹽湯下。

縮泉丸,亦治小便頻數。

烏藥,益智仁(鹽炒。等分),

為末。山藥研碎,酒煮糊丸,空心鹽湯下。

備揀古來治便數至簡至穩神方於後,以便取用。

小便過多,用牡蠣(煅)、赤石脂(煅)等分,酒糊丸,鹽湯下○小便虛熱而數者,用白薇、白蘞、白芍等分為末,米飲調下。○虛將脫者,澀之,用菟絲子二兩,茴香(鹽炒)一兩,附子(制)、桑螵蛸(炙)各五錢為末,酒糊丸,米飲下。○下元虛寒,小便不固,用韭子一合,白龍骨(煅)一兩為細末,空心酒調服。

○夜多小便,用益智仁二十一枚,去殼研碎,入鹽少許,同煎服,有奇驗。○便數莫禁,用雄雞腸二具(切破洗,炙令熟黃),益智仁二兩,牡蠣(煅)三兩共為末,以獖豬尿脬二個,洗淨,蒸爛,搗為丸,空心鹽湯下。○六脈沉遲無力,小便莫固,是無火也,朝服八味丸料,桂附須重,澤瀉少許;午服六君子湯加益智仁、肉桂最妙。○小便急而數,用蘆根,去須節,煎服。

白話文:

【附錄:討論小便失禁的問題】

(婦女的疾病請參考婦科)

對於小便失禁的問題,《內經》討論到肝、腎、膀胱的疾病,但並未指出是由哪種異常因素導致,因此後世的討論各有不同,讓人難以理解其中的核心意義。然而,如果深入研究,會發現問題主要出現在膀胱,而根本源頭則在肺部。肺部是水的起源,如果肺虛弱,氣就無法上升,下面的部位也就無法保持穩定,母親虛弱,孩子也會跟著虛弱。因此,應使用補中益氣湯來滋補肺部,同時加入山藥、山茱萸、牡蠣等食材,以達到固澀的效果。或者也可以用補中益氣湯配合腎氣丸,這樣才能真正地從根本上治療。

如果肝和腎的陽氣不足,膀胱就會失去控制能力,這時問題就出在命門。年輕人之所以晚上很少小便,而老年人晚上卻頻繁小便,就是因為他們的水火都已經不足了。這種情況可以使用八味地黃丸,去掉澤瀉,再加入骨脂。或者使用右歸飲也會非常有效。有些人睡覺時會尿牀,這是下元虛冷的表現,可以使用五子丸、縮泉丸,效果非常好。小孩小便頻繁,是因為他們的陽氣還沒有完全發展,無法很好地控制,應該進行溫補,即使不治療,也不需要太過擔心。

然而,如果因為氣脫而出現小便失禁,且毫無知覺,這就不是一般的症狀。應該使用人參、黃耆、熟地、當歸、白朮、肉桂、附子等藥材,再加入一些固澀的成分作為輔助,這樣還是有可能治癒的。但對於小便頻繁的情況,千萬不要認為是熱性問題,熱性的問題一定會伴隨著小便紅色、疼痛等症狀。即使有小便量少且困難的情況,那也是因為腎臟的水份將要耗盡,以及氣虛無法傳送所致。這種情況下使用冷涼或利尿的方法,只會讓病情更加危險。

以下是右歸飲的配方,用於治療下元虛寒、小便頻繁的情況:

熟地(四錢),山藥(炒,二錢),棗皮(一錢二分),枸杞(錢半),甘草(炙,一錢),杜仲(薑製,二錢),肉桂(一錢五分),附子(制,二錢)。空腹服用。

五子丸的配方,用於治療小便頻繁:

菟絲子(酒蒸),家韭子(炒),益智仁,蛇牀子(去皮,炒),茴香(減半)。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用酒糊成丸,用鹽湯送服。

縮泉丸的配方,同樣用於治療小便頻繁:

烏藥,益智仁(鹽炒)。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用山藥研碎,酒煮糊成丸,空腹用鹽湯送服。

以下是一些古籍中簡單而有效的治療小便頻繁的神方,方便大家使用:

小便過多,可以用牡蠣(煅)、赤石脂(煅)等量,酒糊成丸,鹽湯送服。小便虛熱且頻繁,可以用白薇、白蘞、白芍等量研磨成粉,米湯送服。對於虛弱快要脫離的情況,可以用菟絲子二兩,茴香(鹽炒)一兩,附子(制)、桑螵蛸(炙)各五錢研磨成粉,酒糊成丸,米湯送服。對於下元虛寒、小便不固的情況,可以用韭子一合,白龍骨(煅)一兩研磨成細粉,空腹用酒送服。

對於夜晚頻繁小便的情況,可以用益智仁二十一枚,去殼研碎,加入少量鹽,一起煎煮後服用,效果非常好。對於無法控制小便的情況,可以用兩條公雞腸(切開清洗後,烤至熟黃色),益智仁二兩,牡蠣(煅)三兩研磨成粉,用兩個豬膀胱,清洗乾淨後蒸爛,搗成丸,空腹用鹽湯送服。對於六脈沉遲無力,小便無法控制的情況,這代表身體缺乏火力,早上可以服用八味丸,肉桂和附子的份量要加重,澤瀉的份量要減少;中午可以服用六君子湯,加上益智仁和肉桂,效果最好。對於小便急且頻繁的情況,可以用蘆根,去掉根節,煎煮後服用。

2. 三十七、論淋癃

(淋證有氣、石、血、膏、勞也。熱在上焦者口渴,熱在下焦者口不渴。有濕在中焦不能生肺者,有下焦氣門者。小便不通謂之閉,小便淋滴謂之癃。)

氣淋,小便澀,常有餘瀝,欲盡不盡。石淋,莖中痛,溺如砂石,最難得出。膏淋,日夜流膏。勞淋,勞倦即發,痛引氣衝。血淋,溺如血也。蓋氣淋由中氣下陷,當補而升提之。石淋由欲火煎熬,七情鬱結,及飲食燥熱而然。血淋由小腸與膀胱積熱,而且心熱移於小腸,兼心火而治之,得其源也。

膏淋不澀不痛,乃命門之不固也,而兼乎濕者有之。至於勞淋,或稟質素弱,或勞心勞力,或房勞之後,發則氣由小腹上衝,痛引外腎。所急者,在自知攝養,治之者必以脈、(盛大而實者生;虛小而澀者死。)以證,而察其寒熱虛實,庶不致誤。且淋證當分在氣、在血而治之,以渴與不渴為辨。

如渴而小便不利,熱在上焦氣分,肺金主之,宜用淡滲之藥,如茯苓、澤瀉、燈心、通草、車前、瞿麥、扁蓄之類,清其肺,以滋水之上源也。不渴而小便不利者,熱在下焦血分,腎與膀胱主之,宜用氣味俱陰之藥,如滋腎丸:黃柏、知母各二兩(酒浸陰乾),肉桂二錢為末,蜜丸,空心服。方中用肉桂者,以欲降腎火,桂與火邪同體,此寒因熱引也。

姑舉此以為例,觸類而長之可也。

凡一切淋病,小便赤澀而痛者,必有熱證,方以清熱為急。若膏淋自流,不得以熱論。有勞於脾者,如思慮過用,負重遠行之類,宜補中益氣湯與五淋散分進。專因思慮者,止用歸脾湯。若嗜欲甚而施泄太過,勞於腎者,宜用黃耆湯。腎虛而寒者,須金匱腎氣丸。至於血淋,如小腹硬,莖中痛者,是瘀血也,用淮牛膝三兩煎膏,合酒服,大效。

但虛人能損胃耳,宜四物湯加桃仁、紅花(酒炒)、通草、牛膝、車前、丹皮。血虛者,用六味地黃丸加側柏葉、車前子、白芍。血鮮而脈數有力者,乃心與小腸實熱,宜山梔、丹皮、黃連、黃柏、生地、木通、車前、澤瀉、赤茯苓。血黑而右尺沉遲者,下元虛冶也,服金匱腎氣丸。

然亦有內熱過極,反兼水化,而血黑者,未可便為虛命也。又有膏淋阻塞溺孔者,須各以脈證辨之。

黃耆湯,治房勞過甚,致陰陽兩虛而遺精者。

黃耆(蜜炒),熟地(各錢半),茯苓,天冬,肉桂(各一錢),小麥(炒),當歸,甘草(炙。各八分),五味子(三分),

生薑五分,水煎出,用龍骨細研末一錢,合服。如有汗者,加淨麻黃根(蜜炒)一錢。如汗冷者,加附子七、八分。如發熱自汗或口渴者,加石斛二錢。

沉香散,治膏淋阻塞溺孔,而出不快,臍下妨悶。

沉香,陳皮,黃耆(蜜炙。各三錢半),瞿麥(一兩),桑白皮,韭子(炒。各三錢),滑石(八錢),黃芩,甘草(各二錢半),

白話文:

三十七、論淋癃

淋症的成因有氣、石、血、膏、勞五種。上焦有熱者會口渴,下焦有熱者則不口渴。中焦有濕阻礙肺氣運化的,以及下焦氣門受阻的都有可能。小便不通稱為閉,小便點滴而下稱為癃。

氣淋,小便澀滯,常有餘瀝,想排盡卻排不乾淨。石淋,尿道疼痛,排尿像排出砂石一樣,非常困難。膏淋,日夜不斷地流出粘稠液體。勞淋,因勞累而發病,疼痛會牽引到氣衝穴。血淋,尿液中帶血。總的來說,氣淋是由於中氣下陷,應該補益中氣並使其上升。石淋是由於慾火煎熬,七情鬱結,以及飲食燥熱引起的。血淋是由於小腸和膀胱積熱,並且心火移至小腸,治療時應兼顧心火。

膏淋不澀不痛,是命門火不固,有時兼有濕邪。至於勞淋,可能是先天體質虛弱,或是勞心勞力,或房事過度之後導致的,發病時氣血會由小腹上衝,疼痛牽引到外腎。關鍵在於自身注意保養,治療時必須根據脈象(脈象盛大而有力者生,脈象虛弱而澀滯者死)和症狀,仔細辨別寒熱虛實,才能避免誤診。而且淋症應區分是氣虛還是血瘀來治療,並以口渴與否來鑑別。

如果口渴而小便不利,是上焦氣分有熱,肺金主之,宜用淡滲利水的藥物,如茯苓、澤瀉、燈心草、通草、車前子、瞿麥、扁蓄等,以清泄肺熱,滋養水源。如果不口渴而小便不利,是下焦血分有熱,腎與膀胱主之,宜用氣味平和滋陰的藥物,例如滋腎丸:黃柏、知母各二兩(酒浸陰乾),肉桂二錢研末,蜜丸,空腹服用。方中用肉桂,目的是想藉助其辛溫之性以引降腎火,因為桂與火邪同體,這是寒邪導致熱象的表現。

以上僅舉例說明,可以觸類旁通。

凡是一切淋病,小便赤澀疼痛的,必定有熱證,應優先考慮清熱。但如果是膏淋自行流出,則不能單純以熱論。如果因脾虛引起的,例如思慮過度、負重遠行等,宜用補中益氣湯和五淋散分次服用。單純因思慮過度者,只用歸脾湯。如果嗜欲過度而房事過頻,勞傷腎氣者,宜用黃耆湯。腎虛而寒者,需用金匱腎氣丸。至於血淋,如果小腹硬結,尿道疼痛者,是瘀血阻滯,可用淮牛膝三兩煎膏,加酒服用,療效很好。

但虛弱的人服用容易傷胃,宜用四物湯加桃仁、紅花(酒炒)、通草、牛膝、車前子、丹皮。血虛者,用六味地黃丸加側柏葉、車前子、白芍。血色鮮紅,脈數有力者,是心和小腸實熱,宜用山梔子、丹皮、黃連、黃柏、生地黃、木通、車前子、澤瀉、赤茯苓。血色黑紫,右尺脈沉遲者,是下元虛寒,服用金匱腎氣丸。

然而,也有內熱過極,反兼水液代謝異常,而導致血色發黑的情況,不能簡單地認為是虛寒。還有膏淋阻塞尿道的,必須根據脈象和症狀來辨別。

黃耆湯:治療房事過度,導致陰陽兩虛,遺精的方劑。

藥物組成:黃耆(蜜炒)、熟地黃(各錢半)、茯苓、天冬、肉桂(各一錢)、小麥(炒)、當歸、炙甘草(各八分)、五味子(三分)、生薑五分,水煎服,再用龍骨細研末一錢,沖服。如有汗者,加淨麻黃根(蜜炒)一錢。如有冷汗者,加附子七、八分。如有發熱自汗或口渴者,加石斛二錢。

沉香散:治療膏淋阻塞尿道,排尿不暢,臍下脹悶的方劑。

藥物組成:沉香、陳皮、蜜炙黃耆(各三錢半)、瞿麥(一兩)、桑白皮、炒韭子(各三錢)、滑石(八錢)、黃芩、甘草(各二錢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