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會約醫鏡》~ 卷十五·婦科(下) (14)
卷十五·婦科(下) (14)
1. 八十六、產後中風
風證有二:有外中者,由產後正氣暴虛,百節開張,調理失宜,風邪乘之,不省人事,口目蠕動,手足攣曲,此外中之風也。又有產後去血過多,內則不能養神,外則不能養筋,以致神昏氣少,汗出膚冷,眩暈卒倒,手足瘛瘲,此肝無血養,虛則生風,此風自內生者也。能分內外,庶治療可以合宜。
愈風湯,治外中之風,以固表為主,而治風之藥,亦略兼之。
當歸,黃耆(蜜炒。各二錢),白芍(酒炒,錢半),川芎,肉桂,天麻,秦艽,防風(各一錢),羌活(七分),
薑棗引,熱服。
加味當歸建中湯,治內生之風,肝虛掉眩,血海乾也。
當歸(二錢),蜜耆(錢半),桂枝,炙草,生薑(各錢半),白芍(三錢),膠飴(兩半),人參
薑棗引。即用十全大補湯加附子亦妙。
養肝活絡湯(新),治血虛不能養肝,以致木動風搖,角弓反張,神昏撲倒,即痙證也。
當歸(二錢),白芍(酒炒),肉桂(各一錢),蜜耆(錢半),熟地(二三錢),秦艽,防風,木瓜,阿膠(炒。各一錢),白朮(錢半)
以此溫養之。如不應,加附子、人參。如血虛有熱者,加生地二錢,丹皮錢半。如風甚不退,四肢拘攣,加勾藤勾二錢。猶未應,乃藥力未到,宜多用之。中風香迷,用荊芥穗為末,童便加酒調服二錢,神效。愈後,當服上方。
交加散,治產後不省人事,口吐痰涎,或瘛瘲戰振等證。
當歸,荊芥(各二錢),
水煎,加酒少許灌服,神效。
白話文:
【八十六、產後中風】
風證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外部感染風邪,產婦在生產後正氣驟然虛弱,全身關節開闊,若調理不當,風邪便會乘虛而入,導致產婦失去意識,口眼歪斜,手腳抽搐,這是外部感染的風證。另一種情況是產後失血過多,內部無法滋養神經,外部無法滋養肌肉,因此產生精神混亂、氣息微弱、出汗皮膚冰冷、頭暈突然倒下、手腳抽搐,這是肝臟因缺乏血液滋養,虛弱而產生風證,這是從內部產生的風證。能夠區分內外,治療方式才能恰當。
【愈風湯】,用於治療外部感染的風證,主要目的是鞏固體表,同時也會稍微兼顧治療風證的藥物。
藥材包括:當歸、黃耆(蜜炒)、白芍(酒炒)、川芎、肉桂、天麻、秦艽、防風、羌活。
薑棗作為引子,熱服。
【加味當歸建中湯】,用於治療內部產生的風證,肝虛導致頭暈,血液供應不足。
藥材包括:當歸、蜜耆、桂枝、炙草、生薑、白芍、膠飴、人參。
薑棗作為引子。也可以使用十全大補湯加上附子,效果也很棒。
【養肝活絡湯】(新方),用於治療血液不足無法滋養肝臟,導致肝臟功能異常,身體抽搐,神志不清,即痙證。
藥材包括:當歸、白芍(酒炒)、肉桂、蜜耆、熟地、秦艽、防風、木瓜、阿膠(炒)、白朮。
用這方溫和滋養。如果沒有反應,可以加入附子、人參。如果血液不足且有熱象,可以加入生地、丹皮。如果風證嚴重不退,四肢抽搐,可以加入勾藤。如果還是沒有反應,可能是藥力還未達到,應該加大劑量。如果產婦中風昏迷,可以用荊芥穗研磨成末,加入童便和酒調和後服用,非常有效。康復後,應該繼續服用上方。
【交加散】,用於治療產後失去意識,口吐痰涎,或者抽搐、戰慄等症狀。
藥材包括:當歸、荊芥。
用水煎煮,加入少量酒灌服,非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