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會約醫鏡》~ 卷之四·傷寒(下) (8)
卷之四·傷寒(下) (8)
1. 四十八、傷寒論治摘要
凡傷寒汗、吐、下之後,宜用小柴胡湯加減和之,不得便用補藥。以餘邪得補,而熱復盛。惟挾虛傷寒、脈弱無力及勞傷者,不在禁補之例。
凡汗藥宜早,下藥宜遲,此緊要法也。宜早者,謂風寒自表而入,即當速為解表。邪從表解,免使人里而變生別症。宜遲者,謂邪傳入陽明之府,俟邪熱壅盛於裡,下之去其邪熱而愈。若未盛而早下之,則正氣受傷,陰寒之氣乘虛而入,恐成痞氣、結胸等症。
凡寒症脈伏,或吐瀉、脫陽、無脈,以薑汁、好酒各半盞與病者服。脈出者生,不出者死。
凡吐血不止,韭汁磨墨呷之;如無韭汁,雞子清亦可。
白話文:
【對於傷寒後使用發汗、催吐或瀉下的治療方式,應使用小柴胡湯進行調整,但不應立即使用補藥。因為如果在餘邪還未清除時補充,可能會使熱邪再次增強。只有在兼有虛弱的傷寒症狀、脈搏微弱無力,或者因勞累引起的傷寒情況下,不屬於禁止使用補藥的範疇。
在使用發汗藥物時,應早期進行,使用瀉藥則應延後,這是重要的原則。早期使用,指的是風寒從表皮進入,應該迅速解除表皮症狀。這樣可以避免邪氣進入內臟,引發其他病症。延後使用,指的是邪氣傳入陽明經,等到邪熱在內臟聚集後,再使用瀉藥去除邪熱。如果在邪氣未充分聚集時就過早使用瀉藥,會傷害正氣,使陰寒之氣趁機進入,可能導致痞氣、結胸等症狀。
對於寒症脈搏沈伏,或是嘔吐、洩瀉、失去陽氣、脈搏消失的情況,可以讓患者服用一半薑汁、一半好酒。如果脈搏出現,表示病情有望痊癒;如果脈搏不復現,則表示病情危急,預後不良。
對於持續出血的情況,可以用韭汁與墨水混合後讓患者吞服;若沒有韭汁,也可以使用雞蛋清。】
凡陰毒昏不知人,肢冷唇青,藥不得入,將蔥切去根葉,留白搗餅,先將麝香半分填於臍內,後加蔥餅於上,以火熨之,爛即易,約三餅稍醒,先灌薑汁,後服姜附湯(用炮乾薑五錢,附子一兩,或用生附子煎服。
凡服藥即吐者,將生薑汁半盞熱飲,吐即止。
凡頭痛,病屬太陽,其脈當浮而反沉者,固正氣衰弱,裡虛而然,宜用四逆湯。(生附子、乾薑炮,甘草炙。)此裡虛,不得不救也。○頭不痛,病在少陰,症當無熱而反熱者,因寒邪在表,猶未傳裡,宜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方見十八內。)此表邪,不得不散也。
白話文:
對於陰毒導致昏迷不醒,四肢冰冷,嘴脣青紫,藥物無法進入的情況,可以將蔥切成去除根和葉的部分,只保留白色的蔥白部分,搗碎成餅狀。首先,在肚臍處放入半分的麝香,然後將蔥餅放在上面,使用熱源進行熨療。若蔥餅軟化,則需更換新的,大概三塊後患者會有清醒的跡象。接著,先灌入生薑汁,再服用姜附湯(將五錢乾薑炒乾,一兩附子或使用生附子煎煮)。
對於服藥後出現嘔吐的狀況,可以用半杯熱的生薑汁飲用,這樣可以停止嘔吐。
對於頭痛的症狀,如果是屬於太陽經的病症,本應脈搏浮動卻反而是沈脈,這是因為正氣衰弱,體內虛弱所導致的,此時應使用四逆湯(生附子、乾薑炒製,甘草炙製)來治療。這是因為體內虛弱的情況必須得到補救。
如果頭部沒有疼痛,病症在少陰經,應該是沒有熱症卻反而出現熱症的情況,這可能是由於表層的寒邪尚未進入體內,應使用麻黃附子細辛湯(詳細方劑見第十八內)來治療。這是為了散開表層的邪氣。
凡脈數為熱:浮數為表熱,沉數為裡熱;數而有力為實熱,無力為虛熱。況細數乎!
雀啄連來四五啄,屋漏半日一點落。彈石硬來尋即散,搭指散亂如解索。魚翔似有亦似無,蝦游靜中跳一躍。寄語醫家仔細看,六脈一見休下藥。
凡傷寒神昏,而小便仍通者,陰氣未絕,尚可治之。
凡傷寒不思欲食,不可用溫脾健胃之藥,以致反增熱毒,為害不淺。但因邪去,病症一和,自能思食。
凡傷寒虛熱內熾,胃中津液乾枯,必仗甘寒之藥,方可和之。但須頻頻浸灌,則邪熱得以漸解,元氣得以漸復。若小其劑,復時其日,亦無及矣。
凡傷寒自利,當分陰陽二症,切不可概投補藥、暖藥、止瀉藥,以致殺人。惟自利而身不熱,手足溫者,屬太陰;身冷四肢厥者,屬少陰厥陰,可用熱藥。其餘身熱下利者,皆陽症也。
白話文:
熱脈的特徵如下:浮動且快速的脈搏代表表層的熱,沈降且快速的脈搏代表內部的熱;快速且有力的脈搏是實質的熱,而弱小的脈搏則是虛弱的熱。更不用說細小且快速的脈搏了!
鳥鳴般的脈搏來回四五次,像屋頂漏水,一天半隻有一點滴落。硬碰石頭的脈搏來後就散開,搭在指頭上的脈搏散亂得像是打開的索子。魚翔的脈搏似有似無,蝦遊的脈搏在靜默中突然躍起。請醫學家們仔細觀察,一旦看到脈搏,不要隨便開藥。
對於傷寒病患者出現神志不清,但小便仍然流通的情形,這是陰氣尚未完全消失的徵兆,仍有治療的機會。
對於傷寒病患者不感到餓,不可使用溫脾健胃的藥物,否則會導致熱毒增加,危害嚴重。但當邪氣消退,病情緩和後,自然會開始感到飢餓。
對於傷寒病患者出現虛熱,胃部津液乾涸的情況,必須依靠甘寒的藥物才能調和。但需要頻繁地給藥,以便讓邪熱逐漸消除,元氣逐漸恢復。如果減小藥量,間隔給藥,可能就沒有效果了。
對於傷寒病患者自行排便,應區分陰性和陽性兩種情況,不可一概使用補藥、暖藥或止瀉藥,以免造成生命危險。只有當自行排便且身體不熱、手腳溫暖的屬於太陰症狀,而身體發冷且四肢冰冷的屬於少陰或厥陰症狀,可以使用熱藥。其他身體發熱伴隨排便的情況,都是陽性症狀。
凡冒露冒雨,濕氣內攻,而胸前凝滯者,此但可燥濕和中;若誤下之,則濕氣下行,損傷脾胃,變利變瀉,肢冷昏沉。男子謂之亡陽,小兒謂之慢脾。
白話文:
當人暴露在雨水或溼氣中時,如果這些溼氣侵入身體內部,可能會導致胸口悶痛不適。這種情況只需要用一些方法來去除溼氣、調節胃腸功能即可恢復健康。但如果使用錯誤的方法治療,例如服用某些藥物,反而會使溼氣向下流動,對脾胃造成更大的損害,引發腹瀉、四肢冰冷等症狀。男性稱為「失陽」,小孩則被稱為「慢性脾虛」。
2. 四十九、論傷寒誤藥傷人
陰盛陽虛,則邪客於腠理而未入,汗之即愈;下之則內虛,邪氣乘虛而入,引賊破家而死。陽盛陰虛,邪已入里,下之則愈;汗之則竭其津液而死。邪在半表半裡,不知用小柴胡湯和解,誤用承氣湯,致身熱發黃而死。春溫夏暑,不寒而熱,是伏氣溫熱之症,宜用辛涼,而誤用麻桂辛溫,則內熱愈甚,而斑黃、狂亂之症生矣。陽證似陰,而誤用熱藥;陰證似陽,而誤用涼藥,皆死。
其治載上陰厥陽厥條內。傷寒汗多,複利小便,內外悉竭者死。陽明病,汗多,日晡潮熱,小便短少,若利之,加喘、渴者死。
白話文:
陰盛陽虛的情況下,疾病會停留在皮膚層面,此時出汗治療可以痊癒。但如果使用下法,會導致體內虛弱,使疾病趁虛而入,導致家庭破敗甚至死亡。相反,如果陽盛陰虛,疾病已經深入體內,使用下法可以療癒。但若是用汗法,則會耗盡體液,導致死亡。
當疾病處於半表半裡的狀態時,如果不適當使用小柴胡湯來調和,而是錯誤地使用承氣湯,可能會導致身體發熱、黃疸等情況,最終死亡。
春季的溫熱病和夏季的暑熱病,即使沒有寒冷的症狀,也可能出現熱性的狀況。應當使用辛涼的藥物進行治療,但若錯誤地使用麻桂等辛溫的藥物,則會使內部的熱性加重,並可能引發斑疹、狂亂等症狀。
陽性病症表現出陰性的特徵時,如果錯誤地使用熱性藥物;陰性病症表現出陽性的特徵時,如果錯誤地使用涼性藥物,都將導致死亡。
這些治理原則在《傷寒論》的「上陰厥陽厥」條目中有所說明。對於傷寒症狀過度出汗,後又頻繁排尿,使得體內外均嚴重缺乏水分的情況,患者將會死亡。在陽明病的情況下,如果出汗過多,下午出現熱症狀,尿量減少,若再使用利尿藥,加上喘息、口渴的情況,患者將會死亡。
3. 五十、論傷寒用藥須得佐使
表汗用麻黃,無蔥白不發。吐痰用瓜蒂,無豆豉不湧。去實熱用大黃,無枳殼不通。溫經用附子,無干姜不熱。竹瀝得薑汁則行經絡。蜜導得皂角能通秘結。半夏、薑汁,可止嘔吐。人參、竹葉,能止虛煩。非柴胡不能和解表裡。非五苓散不能利小便花粉、乾葛,消渴解肌。
白話文:
【發汗要用麻黃,沒有蔥白就不能發揮效果。吐痰要用瓜蒂,沒有豆豉就無法引出。去實熱要用大黃,沒有枳殼就不能通暢。溫經要用附子,沒有乾薑就不能加熱。竹瀝加上薑汁就能流暢經絡。蜂蜜加上皁角能通暢便祕。半夏和薑汁可以止吐。人參和竹葉可以止住虛火。除非柴胡才能調和表裡之症。除非五苓散才能利尿。花粉和乾葛可以消渴解熱。】
人參、麥冬、五味,生脈補元。犀角、地黃,止上焦吐衄。桃仁、承氣,破下焦瘀血。黃耆、桂枝,實表虛出汗。茯苓、白朮,去濕助脾。茵陳去疸。承氣制狂。枳實能除痞滿。羌活可治感冒。人參敗毒,能治春溫。四逆療陰厥。人參、白虎,能化赤斑。理中、烏梅,能治蛔厥。
桂枝、麻黃,治冬月之惡寒。姜附湯止陰寒之泄瀉。大柴胡去實熱之妄言。太陰脾土惡寒濕,惟乾薑、白朮以燥濕。少陰腎水惡寒燥,得附子以溫潤。厥陰肝木,藏血榮筋,須白芍、甘草以滋養。此經常用藥之大法,惟機變者乃用之無窮也。
白話文:
人參、麥冬、五味,生脈補元:用人參、麥冬、五味來補充和調節體內的元氣。
犀角、地黃,止上焦吐衄:使用犀角和地黃來治療上焦出血的狀況。
桃仁、承氣,破下焦瘀血:通過桃仁和承氣來打開下焦的瘀血阻塞。
黃耆、桂枝,實表虛出汗:利用黃耆和桂枝來補強表皮,並幫助排汗。
茯苓、白朮,去濕助脾:茯苓和白朮用於排除體內的濕氣,並促進脾臟的運作。
茵陳去疸、承氣制狂:茵陳能夠清除黃疸,而承氣則可以控制狂躁的情緒。
枳實能除痞滿、羌活可治感冒:枳實可以消除腹部的脹滿感,而羌活則是對抗感冒的有效藥物。
人參敗毒,能治春溫:人參可以清熱解毒,適合治療春天的熱性疾病。
四逆療陰厥:四逆方可以治療陰厥(即寒厥)的症狀。
人參、白虎,能化赤斑:人參和白虎能將紅斑轉為正常色澤。
理中、烏梅,能治蛔厥:理中烏梅可以治療由寄生蟲引起的腹痛。
桂枝、麻黃,治冬月之惡寒:桂枝和麻黃可以緩解冬天的寒冷感。
姜附湯止陰寒之洩瀉:姜附湯可以治療因陰寒引起的腹瀉。
大柴胡去實熱之妄言:大柴胡可以清除實熱,並防止過度的語言行為。
太陰脾土惡寒濕,惟乾薑、白朮以燥濕:在脾土出現寒冷和濕氣時,乾薑和白朮可以起到燥濕的作用。
少陰腎水惡寒燥,得附子以溫潤:對於腎水出現的寒冷和乾燥,附子可以提供溫潤的效果。
厥陰肝木,藏血榮筋,須白芍、甘草以滋養:在肝木出現問題時,白芍和甘草可以滋養肝臟和筋絡。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中醫藥材和其用途的概述,實際應用時需要根據個體情況進行調整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