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會約醫鏡》~ 卷之四·傷寒(下) (8)
卷之四·傷寒(下) (8)
1. 四十八、傷寒論治摘要
凡傷寒汗、吐、下之後,宜用小柴胡湯加減和之,不得便用補藥。以餘邪得補,而熱復盛。惟挾虛傷寒、脈弱無力及勞傷者,不在禁補之例。
凡汗藥宜早,下藥宜遲,此緊要法也。宜早者,謂風寒自表而入,即當速為解表。邪從表解,免使人里而變生別症。宜遲者,謂邪傳入陽明之府,俟邪熱壅盛於裡,下之去其邪熱而愈。若未盛而早下之,則正氣受傷,陰寒之氣乘虛而入,恐成痞氣、結胸等症。
凡寒症脈伏,或吐瀉、脫陽、無脈,以薑汁、好酒各半盞與病者服。脈出者生,不出者死。
凡吐血不止,韭汁磨墨呷之;如無韭汁,雞子清亦可。
凡陰毒昏不知人,肢冷唇青,藥不得入,將蔥切去根葉,留白搗餅,先將麝香半分填於臍內,後加蔥餅於上,以火熨之,爛即易,約三餅稍醒,先灌薑汁,後服姜附湯(用炮乾薑五錢,附子一兩,或用生附子煎服。
凡服藥即吐者,將生薑汁半盞熱飲,吐即止。
凡頭痛,病屬太陽,其脈當浮而反沉者,固正氣衰弱,裡虛而然,宜用四逆湯。(生附子、乾薑炮,甘草炙。)此裡虛,不得不救也。○頭不痛,病在少陰,症當無熱而反熱者,因寒邪在表,猶未傳裡,宜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方見十八內。)此表邪,不得不散也。
凡脈數為熱:浮數為表熱,沉數為裡熱;數而有力為實熱,無力為虛熱。況細數乎!
雀啄連來四五啄,屋漏半日一點落。彈石硬來尋即散,搭指散亂如解索。魚翔似有亦似無,蝦游靜中跳一躍。寄語醫家仔細看,六脈一見休下藥。
凡傷寒神昏,而小便仍通者,陰氣未絕,尚可治之。
凡傷寒不思欲食,不可用溫脾健胃之藥,以致反增熱毒,為害不淺。但因邪去,病症一和,自能思食。
凡傷寒虛熱內熾,胃中津液乾枯,必仗甘寒之藥,方可和之。但須頻頻浸灌,則邪熱得以漸解,元氣得以漸復。若小其劑,復時其日,亦無及矣。
凡傷寒自利,當分陰陽二症,切不可概投補藥、暖藥、止瀉藥,以致殺人。惟自利而身不熱,手足溫者,屬太陰;身冷四肢厥者,屬少陰厥陰,可用熱藥。其餘身熱下利者,皆陽症也。
凡冒露冒雨,濕氣內攻,而胸前凝滯者,此但可燥濕和中;若誤下之,則濕氣下行,損傷脾胃,變利變瀉,肢冷昏沉。男子謂之亡陽,小兒謂之慢脾。
白話文:
[四十八、傷寒治療總結]
只要是得了風寒,出了汗、嘔吐或腹瀉後,應該使用小柴胡湯,視情況增減藥量來調和身體,不能馬上使用補藥。因為如果剩餘的病毒受到補藥的影響,會導致熱度再次增加。只有那些體虛、脈搏軟弱無力以及過度勞累的人,不在此限制補藥的範疇內。
發汗的藥應該盡早服用,而下瀉的藥則應稍晚服用,這是十分重要的原則。早服的意思是,當風寒從皮膚進入體內,應迅速解表,使病毒從表面排出,避免病毒深入體內引發其他病症。晚服的意思是,當病毒進入腸胃系統,等到病毒在體內聚集到一定程度,通過下瀉的方式將病毒排出,疾病就可以痊癒。如果在病毒未充分聚集前就進行下瀉,會傷害正常的生理機能,寒氣趁虛而入,可能會形成痞氣、結胸等病症。
對於冷症,脈搏微弱,或者嘔吐、腹瀉、脫水、脈搏消失的情況,可以使用薑汁和好酒各半杯讓病人服用。如果脈搏恢復,病人還有希望;如果不恢復,則可能無法救治。
如果出現不停吐血的情況,可以用韭菜汁磨墨喝下去;如果沒有韭菜汁,雞蛋清也可以。
對於中毒昏迷,四肢冰冷,嘴脣發青,無法吞嚥藥物的患者,可以將蔥切掉根和葉,只留下白色部分,搗成餅狀。先在肚臍裡放入少量麝香,再在上面放上蔥餅,然後用火熨燙,等到蔥餅爛了就換新的,大約換三次後,病人會稍微清醒。先讓他喝薑汁,然後服用薑附湯。
對於服藥後立即嘔吐的情況,可以喝半杯熱薑汁,嘔吐就能停止。
對於頭痛,如果屬於太陽經,脈搏應該浮動,但如果反而沉下去,這表示正氣衰弱,體內虛弱,應該使用四逆湯。
對於脈搏快速的情況,表示體內有熱度。如果脈搏浮動且快速,表示表面有熱度;如果脈搏深沉且快速,表示體內有熱度;脈搏快速且有力,表示實質性的熱度;脈搏快速但無力,表示虛弱性的熱度。
對於風寒導致神智不清,但仍然能夠排尿的情況,表示體內的陰氣尚未完全消失,還有治療的機會。
對於風寒導致不想吃東西的情況,不能使用溫暖脾胃的藥物,這樣會增加體內的熱度,造成更大的危害。只要體內的病毒被清除,病情就會恢復正常,自然就會想吃東西。
對於風寒導致體內虛弱,胃部津液枯竭的情況,必須使用甘甜涼爽的藥物才能調和。但是必須經常服用,這樣才能逐漸降低體內的熱度,逐漸恢復元氣。如果服用的藥量太少,或者間隔時間太長,效果就不會明顯。
對於風寒導致自發性腹瀉的情況,必須根據陰陽不同的情況來治療,不能一概使用補藥、暖藥或止瀉藥,否則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只有在腹瀉但體溫正常,手腳溫暖的情況下,才屬於太陰經;如果體溫下降,四肢冰冷,則屬於少陰經和厥陰經,可以使用熱藥。其他情況下,都屬於陽性症狀。
對於淋雨、受潮,導致胸前感覺悶堵的情況,只能使用燥濕和中的藥物。如果誤用下瀉的藥物,會導致濕氣下移,傷害脾胃,導致腹瀉,四肢冰冷,神志不清。對於男性來說,這叫做"亡陽";對於兒童來說,這叫做"慢脾"。
2. 四十九、論傷寒誤藥傷人
陰盛陽虛,則邪客於腠理而未入,汗之即愈;下之則內虛,邪氣乘虛而入,引賊破家而死。陽盛陰虛,邪已入里,下之則愈;汗之則竭其津液而死。邪在半表半裡,不知用小柴胡湯和解,誤用承氣湯,致身熱發黃而死。春溫夏暑,不寒而熱,是伏氣溫熱之症,宜用辛涼,而誤用麻桂辛溫,則內熱愈甚,而斑黃、狂亂之症生矣。陽證似陰,而誤用熱藥;陰證似陽,而誤用涼藥,皆死。
其治載上陰厥陽厥條內。傷寒汗多,複利小便,內外悉竭者死。陽明病,汗多,日晡潮熱,小便短少,若利之,加喘、渴者死。
白話文:
[四十九、討論錯誤使用藥物在傷寒病症中的危害]
當身體出現陰氣過剩而陽氣不足的情況,病毒或異常因素只停留在皮膚表面尚未深入體內,只要適當出汗即可康復;如果採取下瀉的方式,會導致體內虛弱,讓邪氣有機可乘,侵入體內,猶如盜賊進入家中破壞,可能導致死亡。
反之,若陽氣過剩而陰氣不足,病毒或異常因素已經深入體內,採取下瀉的方式可以治療;但如果選擇出汗的方法,可能會耗盡體內津液,導致死亡。
若病毒或異常因素處於半表半裡的狀態,也就是說既不在表面也不完全深入體內,但沒有採用小柴胡湯來調和,反而錯誤使用了承氣湯,可能會導致身體發燒並出現黃疸,最終導致死亡。
在春季的溫暖和夏季的酷熱中,患者呈現出的不是寒冷而是發燒,這是潛藏的溫熱病徵,應使用辛涼的藥物,但若錯誤使用了辛溫的麻桂,內熱會更嚴重,可能產生斑疹、黃疸和精神錯亂等病症。
若陽性病症被誤診為陰性病症,錯誤使用了熱性藥物;或是陰性病症被誤診為陽性病症,錯誤使用了涼性藥物,這些情況都可能導致死亡。
對於上述各種病症的治療方式,已在上文的陰厥和陽厥條目中詳細描述。
對於傷寒患者,若出汗過多,再配合頻繁的小便,導致體內外均極度虛弱,這種情況下會導致死亡。
對於陽明病的患者,若出汗過多,下午時段出現類似潮汐般的高燒,且小便量減少,如果再持續排尿,加上呼吸困難和口渴的症狀,這種情況下也會導致死亡。
3. 五十、論傷寒用藥須得佐使
表汗用麻黃,無蔥白不發。吐痰用瓜蒂,無豆豉不湧。去實熱用大黃,無枳殼不通。溫經用附子,無干姜不熱。竹瀝得薑汁則行經絡。蜜導得皂角能通秘結。半夏、薑汁,可止嘔吐。人參、竹葉,能止虛煩。非柴胡不能和解表裡。非五苓散不能利小便花粉、乾葛,消渴解肌。
人參、麥冬、五味,生脈補元。犀角、地黃,止上焦吐衄。桃仁、承氣,破下焦瘀血。黃耆、桂枝,實表虛出汗。茯苓、白朮,去濕助脾。茵陳去疸。承氣制狂。枳實能除痞滿。羌活可治感冒。人參敗毒,能治春溫。四逆療陰厥。人參、白虎,能化赤斑。理中、烏梅,能治蛔厥。
桂枝、麻黃,治冬月之惡寒。姜附湯止陰寒之泄瀉。大柴胡去實熱之妄言。太陰脾土惡寒濕,惟乾薑、白朮以燥濕。少陰腎水惡寒燥,得附子以溫潤。厥陰肝木,藏血榮筋,須白芍、甘草以滋養。此經常用藥之大法,惟機變者乃用之無窮也。
白話文:
在治療風寒外感時,使用麻黃來促進汗腺分泌,但如果沒有蔥白的輔助,其效果就不會那麼顯著。清除痰液時,我們會使用瓜蒂,但若沒有豆豉的配合,它就無法充分發揮其催吐作用。要消除實證的熱症,大黃是首選,但若沒有枳殼,它的通便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溫暖經絡,我們通常使用附子,但若無幹薑的配合,其溫熱效果也會大為減弱。竹瀝和薑汁一起使用,可以幫助疏通經絡。蜂蜜和皁角一起使用,能有效解決便祕問題。半夏與薑汁合用,可以止住嘔吐。人參和竹葉合用,可以緩解虛煩。除非使用柴胡,否則無法調和表裡失衡。除非使用五苓散,否則無法有效利尿。
人參、麥冬和五味子合用,可以補充元氣,增強心臟功能。犀角和地黃合用,可以止住上部出血。桃仁和承氣湯合用,可以破除下焦的瘀血。黃耆和桂枝合用,可以固表止汗。茯苓和白朮合用,可以去濕健脾。茵陳可以治療黃疸。承氣湯可以控制精神錯亂。枳實可以消除脹滿。羌活可以治療感冒。人參敗毒散可以治療春季的溫病。四逆湯可以治療陰厥。人參和白虎湯合用,可以治療赤斑。理中丸和烏梅合用,可以治療蛔蟲引起的痙攣。
桂枝和麻黃合用,可以治療冬季的寒冷感。薑附湯可以止住由陰寒引起的腹瀉。大柴胡湯可以治療實證熱症引起的妄言。太陰脾土惡寒濕,需使用幹薑和白朮來祛濕。少陰腎水惡寒燥,需使用附子來溫潤。厥陰肝木藏血榮筋,需使用白芍和甘草來滋養。這些都是常用的藥物配伍原則,只有靈活運用,才能發揮無窮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