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綱

《羅氏會約醫鏡》~ 卷之九·雜證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雜證 (1)

1. 卷之九·雜證

2. 二十三、論咳嗽

(咳者,無痰有聲,肺病也;嗽者,有痰無聲,脾病也;咳嗽者,有痰有聲,肺脾俱病也。)

經曰:「肺令人咳」;又曰:「五臟六腑,皆令人咳,不獨肺也」;丹溪曰:「咳嗽有風、寒、火、痰、虛勞、鬱結、肺脹之異」。然總其綱領,不過外感內傷而已。風寒暑濕傷於外,則先中於皮毛;皮毛為肺之合,肺邪不解,他經亦病,故自肺而後傳於諸臟;此肺為本,而臟為標也。邪自表而入者,病在陽,宜辛溫以散之。

藥不宜靜,靜則留連不解,變生他病,故忌寒涼收斂,經所謂肺欲辛是也。若形病俱虛,又當補中氣而佐以和解;倘專於發散,恐肺氣益虛,腠理益疏,邪乘虛入,病反增劇矣。至於勞欲情志傷於內,則臟氣受傷,由陰分而生病及上焦,故自諸臟而後傳於肺。此臟為本,而肺為標也。

息自內而生者,病在陰,宜甘以壯水,潤以養金。藥不宜動,動則虛火不寧,燥癢愈甚,故忌辛香燥熱,經所謂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是也。若命門火衰,不能歸元,則桂、附在所必用;否則氣不化水,絡無補於陰也。或有因於火者宜清,因於濕者宜利;因痰者消之,因氣者理之,隨其證而調治。

至於老人、虛人,宜以溫養脾肺為主,稍稍治標可也。若欲速愈,而亟攻其邪,則危矣。

凡風、寒、暑、濕,有不為嗽者,蓋因所感者重,不留皮毛,徑傷臟腑,而成傷寒、溫熱諸病也。七情亦有不為嗽者,蓋病尚淺,只在本臟,未傳於肺也。所以外感以有嗽為輕,而七情之嗽,必久而後發為重也。

凡咳嗽,其氣從臍下逆奔而上者,乃腎虛不能收氣歸元,切勿徒事於肺,當以骨脂安腎丸主之。

凡咳而無痰者,咳為重,主治在肺。因痰而致咳者,痰為重,主治在脾。治脾而痰自除,不必用肺藥以治咳也。但脾有虛實、濕熱、鬱結多證,宜詳察治之。

凡虛弱之人,感外邪而咳嗽,不察者,見發熱遂認為火,見咳嗽遂認為勞。不明表裡,率用滋陰降火等劑,使內外俱寒,邪留不解。俗云:「傷風不愈變成勞」,此治者之誤也。

凡乾咳嗽,暴得者乃火鬱於肺中,久病者系內傷虧損,肺腎不交,津液枯涸而然。但看有火無火,不得概視。無火者,止因肺虛,補氣自能生精;臟寒者,非辛不潤,補陽自可生陰。若兼內熱有火者,須保真陰,壯水自能制火。使徒知消痰開鬱,將見氣愈耗,水愈虧,未免為涸轍之鮒矣。

凡咳嗽聲啞者,以肺屬金,金實則不鳴,金破亦不鳴。金實者,以肺中有邪,非寒邪即火邪也。寒者宜溫、宜辛,火者宜甘、宜清。金破者,以真陰受損;非氣虛即精虛也。氣虛者宜補陽,精虛者宜補陰,與乾咳證參酌用之。

凡專用寒涼以治咳嗽者,固不必齒;間有用參、耆者,不知先壯水以制火,而遽投參、耆以補陽,反使陽火愈旺,而金益受傷,此不識先後著者也。

白話文:

[二十三、討論咳嗽]

(咳嗽如果只有聲音而無痰,是肺部的問題;若只有痰而無聲音,是脾臟的問題;既有痰又有聲音的咳嗽,則表示肺和脾都有問題。)

古籍記載:「肺會導致咳嗽」;同時也指出:「五臟六腑都可能導致咳嗽,並非只有肺」;丹溪提到:「咳嗽有風、寒、火、痰、虛勞、鬱結、肺脹等不同原因」。然而,概括來說,主要還是外感和內傷兩大類。風、寒、暑、濕等外邪影響身體,通常先影響皮毛;皮毛和肺相關聯,肺部的邪氣如果不解決,其他臟腑也會受到影響,因此,咳嗽通常從肺開始,再傳到其他臟腑;肺部是主要問題,其他臟腑是次要問題。如果邪氣從外進入,疾病在陽,應該使用辛溫的藥物來治療。

藥物不應該讓病情靜止不動,因為這樣可能會產生其他疾病,所以要避免使用寒涼收斂的藥物。如果形體和精神都虛弱,應該補充中氣,輔以調節;如果一味地使用發汗的藥物,可能會讓肺氣更虛,毛孔更疏鬆,邪氣趁虛而入,病情反而會加重。至於因過勞、性慾、情緒等因素從內部造成傷害,則是臟腑受到傷害,由陰分開始生病,然後向上影響到上焦,因此,從其他臟腑開始,再傳到肺部。這時,其他臟腑是主要問題,肺部是次要問題。

如果疾病源自內部,則應該使用甘味的藥物來滋養水分,使用潤滑的藥物來滋養金屬。藥物不應該刺激,因為這樣會讓虛火不安,乾燥和瘙癢更嚴重,所以要避免使用辛辣、香料、燥熱的藥物。如果命門火衰,無法回到原本的位置,應該使用肉桂、附子等藥物;否則,氣血無法轉化為水分,無法滋養陰分。如果有因為火氣導致的咳嗽,應該使用清熱的藥物;如果是由濕氣引起的,應該使用利尿的藥物;如果是由痰引起的,應該使用化痰的藥物;如果是由氣血不順引起的,應該使用調理的藥物,根據病情進行調治。

對於老年人和虛弱的人,應該以溫暖養護脾肺為主,稍微治療標症就可以了。如果希望快速痊癒,而過度攻擊邪氣,可能會帶來危險。

風、寒、暑、濕等外邪,不一定會導致咳嗽,可能是因為感染的程度較重,直接影響到臟腑,形成傷寒、溫熱等疾病。情緒因素也不一定會導致咳嗽,可能是因為病情還在初期,隻影響到本臟,尚未傳到肺部。因此,外感的咳嗽病情較輕,而因情緒導致的咳嗽,通常要經過一段時間才會發展成為嚴重的病情。

所有咳嗽,如果氣從肚臍下逆流而上,是腎虛無法收氣歸根,不要單純針對肺部治療,應該使用骨脂安腎丸等藥物。

所有無痰的咳嗽,咳嗽本身比較嚴重,主要治療在肺部。如果是由痰引起咳嗽,痰比較嚴重,主要治療在脾臟。治療脾臟可以去除痰,不需要使用肺部藥物來治療咳嗽。但是脾臟有虛、實、濕、熱、鬱結等多種情況,需要詳細診斷治療。

所有虛弱的人,受到外邪感染而咳嗽,如果不仔細檢查,看到發燒就認為是火氣,看到咳嗽就認為是勞損。不明白表裡之間的關係,隨便使用滋陰降火等藥物,會讓內外都寒冷,邪氣無法排除。常說:「感冒不好轉變成勞損」,這是治療者的錯誤。

所有乾咳,如果是突然發生的,可能是火氣鬱積在肺部;如果是長期的,可能是內傷損失,肺腎無法交換,津液枯竭。但是,要看是否有火氣,不能一概而論。沒有火氣的人,只是因為肺虛,補充氣力自然可以生成精華;臟腑虛寒的人,沒有辛辣就無法滋潤,補充陽氣自然可以生成陰氣。如果有內熱和火氣,必須保護真陰,壯大水分自然可以抑制火氣。如果只懂得化痰和開鬱,會讓氣力越來越虛弱,水分越來越匱乏,最終就像乾涸的魚一樣。

所有咳嗽聲音沙啞的人,因為肺部屬於金屬,如果金屬實在,就不會發出聲音;如果金屬破壞,也不會發出聲音。金屬實在的人,因為肺部有邪氣,可能是寒邪或火邪。寒邪的人應該使用溫暖和辛辣的藥物,火邪的人應該使用甘甜和清涼的藥物。金屬破壞的人,因為真陰受損,可能是氣虛或精虛。氣虛的人應該補充陽氣,精虛的人應該補充陰氣,可以參考乾咳的病情來使用。

專門使用寒涼藥物來治療咳嗽的人,當然不用考慮;偶爾使用人參、黃耆的人,不知道先壯大水分來抑制火氣,而直接使用人參、黃耆來補充陽氣,反而會讓陽火更旺盛,金屬更受傷,這是不懂得先後次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