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綱

《羅氏會約醫鏡》~ 卷十二·雜證 (10)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二·雜證 (10)

1. 四十四、論汗證

當歸(錢半),黃耆(蜜炙,二錢),熟地,生地(各一錢八分),黃柏(炒),黃芩(各一錢二分),黃連(六分),

水煎,夜服。

加味知柏地黃湯(新),治陰虛火動,煎熬汗出,如干竹以火燃之,亦有油也。但補其陰,火退而汗自止,不得概用參、耆、桂枝斂之。如陽虛之自汗也,其左尺脈必細數無力,或浮大而空。

熟地(四、五錢),棗皮,山藥,茯苓,當歸,白芍(酒炒。各錢半),丹皮,麥冬,知母,黃柏(各一錢),澤瀉(八分),五味(三分),

水煎,空心服。但分量要足,水三碗,煎二碗,頓服,則藥下而有效。

金鎖正元丹,治真陰不足,遺精盜汗,一切虛損。

補骨脂(酒炒,四兩),肉蓯蓉(須大而色鮮紅者,酒洗),葫蘆巴,巴戟(去心。各八兩),五倍子(二兩),茯苓(三兩),龍骨(酒煮,焙乾,研末,水飛過,兩半),硃砂(細研,水飛過,八錢),

上為末,先將蓯蓉搗化,次入藥末,米酒糊丸,鹽水送下。

白話文:

四十四、論汗證

當歸(約5.6克),蜜炙黃耆(約7.5克),熟地黃、生地黃(各約6.8克),炒黃柏、黃芩(各約4.5克),黃連(約2.25克)。

用水煎煮,晚上服用。

加味知柏地黃湯(新),治療陰虛火旺,導致像乾燥竹子被火燃燒一樣的煎熬性出汗,就算如此,竹子還是會有油一樣。只需要滋補陰液,火氣消退,汗自然就會停止,不能一概使用人參、黃耆、桂枝等收斂藥。如果是陽虛引起的自汗,左手的尺脈一定會細數無力,或者浮大而空虛。

熟地黃(約15-18.75克),棗皮、山藥、茯苓、當歸、酒炒白芍(各約5.6克),丹皮、麥冬、知母、黃柏(各約3.75克),澤瀉(約3克),五味子(約1.1克)。

用水煎煮,空腹服用。但藥量一定要足夠,用水三碗,煎成兩碗,一次喝完,藥效就會顯現。

金鎖正元丹,治療腎陰真元不足,引起的遺精盜汗,以及一切虛損症狀。

酒炒補骨脂(約150克),用大而色澤鮮紅的肉蓯蓉(酒洗)(約300克),葫蘆巴、去心的巴戟天(各約300克),五倍子(約75克),茯苓(約112.5克),酒煮龍骨(焙乾,磨成粉,用水過濾)(約93.75克),細磨水飛過的硃砂(約30克)。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先將肉蓯蓉搗成泥狀,再加入其他藥末,用米酒調成糊狀製成藥丸,用鹽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