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綱
《羅氏會約醫鏡》~ 卷十八·本草(下) (4)
卷十八·本草(下) (4)
1. 三六六、元明粉
(味辛微甘,性冷,入胃經。)降心火,祛胃熱。平傷寒實邪狂燥,去胸膈臟腑宿滯。通大便秘結,消癰腫,去目障,止瀉痢。(血熱去則腫消而目明。瀉痢用大黃元明粉,蓋宿垢不淨,疾終不除,經所謂通因通用是也。)老弱人用之,以代芒硝,誠微驅虛熱之妙劑也。朴硝煎化,同萊菔煮,再以甘草煎後入罐火煅,以去其鹹寒之性。
陰中有陽,性稍和緩,可去熱而不傷胃。若胃虛而無實熱者禁用。俱忌苦參。芒硝之有牙者,為馬牙硝。置風日中,消盡水氣,輕白如粉,為風化硝。(大黃為使。)
白話文:
【三六六、元明粉】
(其味道有點辛辣略帶甜味,性質偏冷,主要作用在胃部。)
能降低心臟部位的火氣,去除胃部的熱氣。可以平息由實邪引起的傷寒所導致的狂躁,消除胸腔與內臟長期累積的阻滯。能疏通嚴重的便祕,消散腫塊,去除眼睛的障礙,止住瀉痢。(當血液中的熱氣被去除,腫脹就會消退,視力也會變得清晰。使用大黃和元明粉來治療瀉痢,因為如果體內的陳年污垢不清除乾淨,疾病就不會真正痊癒,這就是所謂的"通因通用"的原則。)對於老年人或體弱的人來說,使用元明粉可以替代芒硝,確實是一個微調去除虛熱的良方。朴硝煮沸溶解後,與蘿蔔一起烹煮,再以甘草煎煮,最後放入罐中用火煅燒,以去除其鹹冷的特性。
它具有陰中帶陽的屬性,性質相對溫和,能去除熱氣但不會傷害胃部。但是,對於胃虛且沒有實熱的人,則應避免使用。同時,使用時應避免與苦參一同使用。芒硝中含有牙狀結晶的,稱為馬牙硝。將其放置在通風且日照的地方,使其水分完全蒸發,變得輕盈且呈白色粉末狀,即為風化硝。(大黃是其輔助藥材。)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