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會約醫鏡》~ 卷十九·兒科、瘡科 (7)
卷十九·兒科、瘡科 (7)
1. 兒科
○……○癇症,用雞子黃和乳汁服三枚,愈。癲癇:蘆薈煎服。風癇善驚,用天麻煎服,或用青黛水調服。○胃寒吐乳:白豆蔻仁、砂仁、甘草煎服。○月內目不開,或腫澀,或出血,名慢肝風,用甘草(豬膽汁炙)研末,水調服。○陰縮:吳茱萸、大蒜、硫黃搗塗腹,仍用蛇床子燒煙燻之。
○病後天柱骨倒:蓖麻子、木鱉子仁搗貼足心。○口瘡:陀僧研末,醋調塗足心,瘡愈即去之。○疳瀉:赤石脂末,米湯調服五錢,立瘥。○睡中自汗:故蒲扇燒灰為末,酒下二錢。○諸風口噤不語:南星(略炮)五分,紫蘇、生薑引,煎就,入雄豬膽汁少許服。○撮口:甘草水煎服,令出痰涎,以豬乳滴入口中,自瘥。
凡兒生初睡時,最難安置。欲安枕上,枕高不便,安於枕下,恐寒時被厚掩傷。(世亦有掩死者。)只得安於手肘上。不知鼻風多射兒頭,異日或有頭風腦痛之患,亦有枕偏兒頸者。況母手常在被外,多受風寒,日後多有手臂痛者。其法:將母平日之枕一概不用,母用衣服制一枕,約四五寸長,周圍以線扎之,恰便母睡。
其兒,用綠豆一二碗,略搗碎,裝入布袋內,睡時仰松打平,止要寸詳高,兒吃乳後,推於豆枕上,與母一樣齊睡。母子俱安,豈不妙哉。(綠豆能明目、去風、稀痘,並解一切瘡癤。)
凡浴時,探水冷熱得所,庶無水驚。冬久浴則傷風,夏久浴則傷熱。其浴時,當護兒背,以風寒自此而入,易成病患。且忌數數洗浴。
凡小兒平常無病,忌服藥餌,否則遇病無效。
凡抱持,忌生客,恐客忤發熱等症。忌入廟,恐心驚怖起風。
凡浣衣,不可露於星月之下,易惹邪祟。即至十歲亦忌。
凡在春天,勿護頂裹足,使陽氣舒長。即稍長,下體勿令過暖。得寒涼,則陰易長;過溫暖,則陰暗消。下體主陰,以童子陰常不足也。
凡初生十日內,宜煎淡豆豉汁喂之,下胎毒,助脾氣,化乳食。以豬乳哺兒,解痘毒,除驚癇,且無撮口濟風之患。
凡養兒要出見風日,耍著地氣。若常懷抱,則筋骨緩弱,數歲難行。
凡兒勿摸刀劍,勿見猿猴,勿令久坐,勿令久行,勿過飲食,勿衣重裘,勿哺美味肉食、酸冷姜蒜,夜莫停燈,日莫說鬼,睡莫當風,坐莫近水近火,勿使過笑,勿使過哭,笑哭之後,莫即與乳,乳後勿即與食,食後勿即與乳,食乳交進,便成積聚。雷鳴擊鼓,不必掩耳。乳兒不得過飽,飽則溢,溢則導虛胃氣。
凡宿乳須令捏去,當沃壁上,勿令蟲蟻食之。乳兒之時,先以手指按任,勿使乳來太急,急則難嚥,噎成哮病。兒肚宜暖,以熟艾鋪一抱肚,冷天圍之,熱天用夾布圍之,日夜勿解,以寒脾胃。以上護法,須當留神。
凡兒剃頭,宜避風處。……
白話文:
[兒科]
**癲癇症:**用雞蛋黃和母乳一起服用三枚,就會痊癒。癲癇發作:用蘆薈煎煮後服用。如果是驚風引起的癲癇,可以用天麻煎煮後服用,或者用青黛調水服用。
**胃寒吐奶:**用白豆蔻仁、砂仁、甘草煎煮後服用。
**滿月內嬰兒眼睛睜不開,或是腫脹澀痛,或是有出血:**這種情況稱為慢肝風,用甘草(用豬膽汁炙烤過)研成末,用水調服。
**陰莖縮入:**用吳茱萸、大蒜、硫磺搗爛後塗在腹部,再用蛇床子燒煙燻。
**病後天柱骨(後腦勺)倒下:**用蓖麻子和木鱉子仁搗爛後貼在腳底。
**口瘡:**用陀僧研成末,用醋調和後塗在腳底,等瘡好了就去除。
**疳疾腹瀉:**用赤石脂末,用米湯調服五錢,馬上就好。
**睡覺時自汗:**將舊的蒲扇燒成灰研成末,用酒送服二錢。
**各種風病導致口噤不能說話:**用南星(稍微炮製過)五分,配上紫蘇、生薑引導,煎好後加入少許雄豬膽汁服用。
**撮口(口不能張開):**用甘草煎水服用,讓痰液排出,再用豬奶滴入口中,就會自己痊癒。
嬰兒剛出生睡覺時,最難安頓。想把他放在枕頭上,枕頭太高不方便;放在枕頭下面,又怕天氣冷時被厚被子悶到。(世上也有被悶死的例子。)只能放在手臂彎上。但是不知道鼻風會吹到嬰兒頭部,以後可能會導致頭風頭痛,也有可能導致嬰兒脖子歪斜。而且母親的手臂經常露在被子外面,容易受風寒,以後多有手臂疼痛。正確的方法是:將母親平常用的枕頭全部不用,母親用衣服做一個長約四五寸的枕頭,周圍用線縫好,方便母親睡覺。
嬰兒,用一兩碗綠豆,稍微搗碎,裝入布袋內,睡覺時仰放平鋪,只要比床高一寸左右就好,嬰兒吃奶後,將他放在豆枕上,和母親一樣平睡。母親和嬰兒都安穩,豈不是很好!(綠豆能明目、去風、稀痘,並能解一切瘡癤。)
洗澡時,試水溫要合適,才不會讓嬰兒受驚。冬天洗久了會傷風,夏天洗久了會中暑。洗澡時,要保護嬰兒的背部,因為風寒容易從這裡侵入,引起疾病。而且不要經常洗澡。
嬰兒平時沒有生病,不要吃藥,否則等到生病時就沒效了。
抱嬰兒時,要避開陌生人,以免被陌生人沖犯而發熱等症狀。不要帶嬰兒去廟宇,以免受驚而引起風症。
洗過的衣服,不要暴露在星月下,容易招惹邪祟。即使到了十歲也要注意。
春天時,不要包裹頭部和腳部,讓陽氣舒展。即使稍大一些,下體也不要過於溫暖。涼一些,陰氣容易生長;太溫暖,陰氣會消退。下體主陰,而小孩子的陰氣常常不足。
嬰兒出生十天內,可以煎些淡豆豉汁餵他,去除胎毒,幫助脾胃,消化乳食。用豬奶餵嬰兒,可以解痘毒,去除驚風,而且不會有撮口濟風的憂患。
養育嬰兒要讓他接觸風和陽光,接觸地氣。如果經常抱在懷裡,筋骨就會軟弱,幾歲都難以行走。
嬰兒不要觸摸刀劍,不要看猴子,不要讓他久坐,不要讓他久走,不要讓他過量飲食,不要給他穿厚重的衣服,不要餵他美味的肉食、酸冷生薑大蒜,晚上不要熄燈,白天不要講鬼故事,睡覺不要在風口,坐著不要靠近水火,不要讓他過度歡笑,不要讓他過度哭泣,笑和哭之後,不要馬上餵奶,餵奶後不要馬上餵食,食物和奶水交替餵食,會形成積食。雷鳴擊鼓,不必摀住耳朵。哺乳的嬰兒不能吃太飽,太飽就會吐奶,吐奶就會導致虛弱胃氣。
隔夜的奶水一定要捏掉,倒在牆上,不要讓蟲蟻吃掉。餵奶時,先用手指按住乳房,不要讓奶水流得太急,太急就難以吞嚥,會噎住而形成哮喘。嬰兒的肚子要保暖,用熟艾鋪在肚兜裡,天氣冷時圍上,天氣熱時用夾布圍上,日夜都不要解開,以保暖脾胃。以上護理方法,必須留心注意。
嬰兒剃頭,要在避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