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綱

《羅氏會約醫鏡》~ 卷十九·兒科、瘡科 (8)

回本書目錄

卷十九·兒科、瘡科 (8)

1. 兒科

凡小兒諸病,肝脾二經居多。肝只有余,有餘者,病氣也,似重而易治。脾只不足,不足者,元氣也,似輕而難治。故薛氏以補脾立論,誠格言也。

凡小兒虛、實、寒、熱,似乎難辨,觀外症可知:如足脛冷,腹虛脹,糞色青,吐乳食,眼珠青,面青白,脈沉微者,此內必虛寒,忌投涼藥。若足脛熱,兩腮紅,大便閉,小便赤,舌粗黃,眼珠赤,渴不止,上氣急,脈洪滑者,此內必實熱,忌投熱藥。

白話文:

小兒的各種疾病,多半與肝、脾兩條經脈有關。肝的問題通常是功能過強,這種過強是病氣所致,看起來嚴重但容易治療。脾的問題則是功能不足,這種不足是元氣虛弱,看起來輕微但難以治療。因此,薛氏主張以補脾為治療根本,實在是至理名言。

小兒的虛、實、寒、熱,表面看來難以分辨,但觀察外在症狀就能得知:如果腳和腿冰冷、肚子虛脹、大便顏色青綠、吐奶或吐食物、眼珠呈青色、臉色青白、脈象沉微無力,這表示體內必定是虛寒,忌用寒涼藥物。如果腳和腿發熱、兩頰潮紅、大便不通、小便赤黃、舌苔粗糙發黃、眼珠發紅、口渴不止、呼吸急促、脈象洪大滑數,這表示體內必定是實熱,忌用溫熱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