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綱

《羅氏會約醫鏡》~ 卷十六·本草(上) (20)

回本書目錄

卷十六·本草(上) (20)

1. 七十一、仙茅

(味辛氣溫,入腎經。有毒,用糯米泔浸二日,去赤汁,則毒去矣。忌鐵器,禁牛乳、牛肉。)助命門相火,填骨髓,強筋骨,暖腰膝。(溫腎之功。)治心腹寒痛,開胃口,消宿食,(益火生土。)耳目聰明,心神強記。(腎足,上交於心。)按仙茅補火,男子精寒,婦人子宮虛冷不孕,最宜多服。

若陰虛火盛者忌用。(加於各補藥中,為丸服之,無所不可。)

白話文:

【七十一、仙茅】

(口感辛辣,性質溫熱,能作用於腎臟。具有毒性,需用糯米水浸泡兩天,去除紅色汁液,就能減除其毒性。應避免使用鐵製器具,且不能與牛奶、牛肉一同食用。)

有助於提升生命活力,滋養骨髓,增強筋骨韌度,溫暖腰部和膝蓋。(有溫暖腎臟的功效。)可治療心臟和腹部的寒冷疼痛,開胃增加食慾,幫助消化陳舊食物,(這是因為能增強體內的陽氣,促進脾胃運作。)使聽覺和視覺敏銳,增強心神記憶力。(腎氣充足,向上與心臟相互協調。)

據記載,仙茅能補充體內的火氣,對於男性精子活動力低,女性子宮虛弱冷淡導致的不孕,非常適合大量服用。

但若是體內陰氣不足,火氣過旺的人則應避免使用。(可以將它加入各種補藥中,製成藥丸服用,這樣是沒有問題的。)

2. 七十二、知母

(味苦性寒,入肺、腎二經氣分,黃柏入二經血分,二者相須而行。上行酒浸,下行鹽水浸。忌鐵。)上清肺火,下潤腎燥。消痰,(火降則痰消。)定咳,(清肺火。)止渴,(兼清胃火。)退有汗之骨蒸。(瀉腎火。)治傷寒煩熱、久瘧、下痢,安胎,(清熱之用。)利二便,消水腫。

(小便利則腫消。)按知母寒滑,用以瀉腎家有餘之火則可;如丹溪用以補陰,則大傷胃氣,發泄不食而死。故陰虛火炎者,切不可用。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中藥「知母」的功效和使用注意事項。知母的味道是苦的,性質偏寒,主要影響肺部和腎臟的功能。它會與黃柏一起作用,兩者分別影響這兩個臟器的氣和血。在使用時,如果要讓藥效向上走,可以用酒浸泡;若要向下走,則用鹽水浸泡。需要注意的是,知母不能與鐵器接觸。

知母的主要功效包括:

  1. 清除肺部的火氣。
  2. 潤澤腎臟,消除乾燥。
  3. 有助於消除痰液,因為火氣下降,痰自然就會減少。
  4. 平定咳嗽,因為可以清肺火。
  5. 止渴,同時清除胃部的火氣。
  6. 可以幫助退燒,特別是有汗的骨蒸熱。
  7. 治療傷寒引起的煩躁和高熱、長期的瘧疾、下痢等症狀。
  8. 有助於安胎,因為能清熱。
  9. 改善大小便,消除水腫。

進一步講解,知母性質寒涼且滑順,適合用來清除腎臟過剩的火氣;然而,像丹溪那樣用來補陰,卻可能大大傷害胃氣,導致消化不良甚至死亡。因此,對於陰虛火旺的人來說,知母並不是一個合適的選擇。

3. 七十三、紫菀

(味苦辛溫,入肺經血分。款冬花為使。洗淨,蜜水蒸,焙用。白者名女菀,入肺經氣分。)辛溫潤肺,苦溫下氣,補虛調中,消痰止渴。治痰喘上氣、咳吐膿血,(辛溫入肺。)能開喉痹、(辛也。)小兒驚癇。(虛熱。)按紫菀其性辛溫,惟肺實氣滯、鬱火刑金而致咳唾膿血者,乃可用之。若勞傷肺腎,水虧金燥,而咳喘失血,則非所宜,當細辨之。

白話文:

【紫菀】

(味道苦辛微溫,能夠進入肺部的血循環系統。與款冬花配合使用效果更佳。使用前需先清洗乾淨,再以蜂蜜和水蒸煮後烘培使用。白色的則被稱為女菀,主要影響肺部的氣循環系統。)

它具有辛香溫暖的特性,可以滋潤肺部,同時苦溫的性質有助於降氣。能夠補充身體虛弱,調節中焦功能,消除痰液並止渴。適用於治療因痰多導致的呼吸困難、咳嗽以及吐出膿血的症狀,(由於它的辛溫性質,可以直接影響肺部。)也能開通喉嚨堵塞,(因為它的辛性。)並且對於小兒驚厥癲癇也有一定療效。(這是因為它可以對抗虛熱。)

根據紫菀的辛溫性質,只有在肺部實證、氣滯或鬱火損傷肺部導致咳嗽吐膿血的情況下,才適合使用。但如果是因為勞累損傷肺腎,導致水分不足,肺金乾燥,出現咳嗽、喘息和失血的情況,就不適合使用,這一點需要細心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