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綱

《羅氏會約醫鏡》~ 卷十六·本草(上) (21)

回本書目錄

卷十六·本草(上) (21)

1. 七十四、葳蕤

(一名玉竹。味甘平,入肺、脾、肝、腎四經。)滋益陰精,增長陽氣,不寒不燥,和平之品也。可止嗽痰,(潤肺。)能去濕熱。(補脾。)治眥傷淚出,(養肝。)除腰痛莖寒、(益腎。)大便乾燥。日用二兩煎服。(性潤。)按萎蕤陰陽並資,未有專功,性緩力薄,難圖急效。

倘證屬迫促,雖用斤許,不及參、耆數分。若大便溏者,更為忌之。或生用,或蜜水拌蒸,隨宜。

白話文:

葳蕤,又名玉竹,味道甘甜,性質平和,可以進入人體的肺、脾、肝、腎四個臟腑。它能夠滋養陰精,增加陽氣,既不會過於寒涼也不會過於燥熱,是一種非常溫和的藥材。它可以幫助止咳化痰,因為它能滋潤肺部;也能去除濕熱,因為它能補充脾臟的功能。此外,它還能治療眼睛受損導致的流淚,因為它能滋養肝臟;同時也能消除腰痛、下體寒冷以及大便乾燥的問題,因為它能增強腎臟功能。每天使用二兩來煎煮服用,因為它的性質滋潤。

然而,葳蕤對陰陽都有滋補作用,但並無特別突出的功效,其藥性緩和,效果微弱,無法立即見效。如果病情緊急,即使使用大量的葳蕤,其效果也可能不及人參、黃耆等藥材的幾分之一。而且,對於大便溏瀉的人來說,更應該避免使用葳蕤。葳蕤的使用方式多樣,可以生用,也可以與蜂蜜水拌蒸,具體使用方式需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2. 七十五、廣木香

(味辛氣溫,形如枯骨者佳。入肺、脾、肝三經。行積化滯,宜另磨沖服;若藉以調氣,宜和劑同煎。煨熟止泄。)辛溫,入三焦氣分,能升降諸氣,泄肺氣,(辛以泄上焦肺氣之滯痛。)和脾氣,(香以運中焦脾氣之滯疼。)疏肝氣。(通以疏下焦肝氣之鬱結。)治一切心腹胸脅氣逆諸痛,療熱痢、(同芩連用。

)後重、(屬大腸氣滯,同檳榔。)癃閉,(屬膀胱氣不化,同小茴、五苓之類。)止吐瀉霍亂,(和胃。)除脹痛呃逆、(散寒。)癥積惡逆,(順氣。)調經安胎,(氣逆則不安。)寬中消食。(健脾。)按木香香燥而偏於陽,肺虛有熱,血枯而燥者,慎勿犯之。

白話文:

【七十五、廣木香】

(味道辛辣,性溫,外形像枯骨的品質最佳。主要影響肺、脾、肝三個部位。能幫助消化,消除積食,最好單獨研磨後沖泡服用;如果要調整氣機,則應與其他藥材一同煎煮。熟製後可止瀉。)

其特性為辛辣且溫熱,作用於全身的氣機,能夠上下調節氣機,宣泄肺部氣滯,(辛辣可以緩解上焦肺部的氣滯疼痛。)調和脾臟功能,(香氣能促進中焦脾臟氣滯疼痛的運行。)疏通肝臟氣機。(通暢以疏解下焦肝臟的鬱結。)

可用來治療所有心、腹、胸部及脅部的氣機逆亂所導致的各種疼痛,也能治療熱性痢疾,(通常會與黃芩、黃連合用。)以及大腸氣滯所導致的排便困難,(通常會與檳榔合用。)小便不通,(屬於膀胱氣機無法正常運作,通常會與小茴香、五苓散等合用。)止嘔止瀉,治療霍亂,(有助於和胃。)消除脹痛、打嗝,(有助於散寒。)治療腫瘤、反胃,(有助於順氣。)調節月經,安胎,(氣機逆亂則胎兒不安。)調理脾胃,幫助消化。(有助於強健脾胃。)

然而,木香香燥且偏向於陽性,對於肺部虛弱有熱,或是血液乾燥的人,需謹慎使用。

3. 七十六、藿香

(味辛微溫,入脾、肺二經。枝葉同用,以葉多偽也。)稟清和芳香之氣,為脾肺快氣要藥。溫中開胃,止嘔進食。(胃弱、胃熱而嘔者,大非所宜。)治霍亂吐瀉、心腹絞痛、(冷也。)肺虛有寒、上焦壅滯。(右寸脈緊,用以運脾肺之氣。)健脾胃,(同烏藥用。)除口臭。(同四君用。)若陰虛火旺而嘔逆者禁用。

白話文:

【七十六、藿香】

(其味道辛且略帶溫性,主要影響脾臟與肺部。使用時枝與葉皆可,但需注意市面上葉子常被偽造。)

藿香承襲了清新芳香的特性,是調理脾肺、促進氣血流通的重要藥材。它能溫暖身體中間部位,開啟胃口,防止嘔吐並增進食慾。(然而,對於胃部機能較弱或胃熱導致嘔吐的情況,則不適合使用。)

藿香適用於治療霍亂引起的嘔吐與腹瀉,以及心腹部劇烈疼痛(通常由寒冷引起)。同時,它對肺部虛弱伴隨寒症,以及上半身氣血阻滯的狀況也有療效。(當右手寸脈緊繃時,可用來調節脾肺功能。)

配合烏藥使用,可以強健脾胃;搭配四君子湯使用,則有助於去除口臭。

然而,若是因為陰虛火旺導致嘔吐反胃,則應避免使用藿香。

4. 七十七、大茴香

(味辛微苦性溫,入心、腎及胃、小腸膀胱五經。出寧夏,自番舶來,形八瓣。炒黃,得酒良,得鹽則入腎。)暖丹田,補命門。治小腸冷氣疝痛、陰腫腰痛,(性溫宜腎,暖命門也。)調中止痛,平霍亂吐逆,(辛香入胃。)並理乾溼腳氣。按大茴辛溫,若陽旺及得熱則吐者均戒。

小茴香,如粟米而扁者,功用與大茴略同,亦治疝痛。凡化膀胱之氣,而使小便通暢,為更優耳。

白話文:

【七十七、大茴香】

(味道辛且稍微苦澀,性質溫和,能進入心、腎以及胃、小腸、膀胱這五條經絡。產自寧夏,由外國船隻運來,形狀有八瓣。炒至黃色後,配合酒使用效果更佳,加入鹽則更容易作用於腎臟。)

能溫暖丹田,補充命門。用於治療小腸冷氣所引起的疝痛、陰部腫脹及腰痛,(因其性溫,適合腎臟,能溫暖命門。)調節中焦,止痛,緩解霍亂引起的嘔吐,(辛香味道能進入胃部。)並且可以治療乾濕腳氣。

根據記載,大茴香辛溫,如果體內陽氣過盛,或是食用過熱食物會引起嘔吐的人應避免食用。

小茴香,形狀像扁平的粟米,其功效與大茴香大致相同,也能用於治療疝痛。但對於調節膀胱功能,讓小便順暢的效果,小茴香表現更為出色。

5. 七十八、黃精

(味甘平,入脾經。九蒸九曬。)補脾益氣。(味甘。)除風濕,下三蟲,(土旺之用。)安五臟,潤心肺,填精髓,耐寒暑。(得土之沖氣,味甘氣平,久服方效。)按黃精和緩之品,值急迫之頃,而欲恃為補益,不能也。

白話文:

【七十八、黃精】

(口感甘甜性質平和,能作用於脾臟。需經過九次蒸煮與九次日曬的處理。)能補充脾臟功能,增強體力。(口感甘甜。)能除去風濕病痛,驅除體內寄生蟲,(這是因為它具有強壯脾胃的功能。)使五臟六腑運作正常,滋潤心肺,滋養身體精華,抵抗寒冷與酷熱。(它吸收了大地的精華,味道甘美,性質平和,需長期服用才能見到效果。)然而,黃精是種性質溫和的草藥,在需要緊急補益身體的時候,單靠黃精可能無法立即發揮功效。

6. 七十九、蒲黃

(味甘微寒,入心包、肝二經。)為厥陰血分涼血、活血之藥。生用性滑,行瘀血,通經脈,祛腹痛,(同五靈脂治血氣痛。)療撲打,(去瘀生新。)治舌腫。(用蒲黃少加乾薑末,頻摻即消。舌為心苗,心包相火,乃共臣使,得乾薑,是陰陽相濟也。)炒黑性澀,止吐血、衄血、崩血、腸風、胎漏、一切血熱妄行。

然外因從標之血,可建奇功,若內傷不足之吐衄,不能收效也。

白話文:

【七十九、蒲黃】

(口感甘甜略帶寒意,能作用於心包和肝兩大經絡。)蒲黃是一種針對厥陰血分,具有涼血、活血功效的藥物。若直接使用,其性質較滑潤,能幫助排除瘀血,打通經脈,緩解腹部疼痛,(與五靈脂一同使用,對血氣引起的疼痛有治療效果。)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因為它能去除瘀血,促進新血生成。)也能治療舌頭腫脹。(將少量蒲黃加上一點乾薑末,頻繁地塗抹,就能消除腫脹。舌頭被視為心臟的外在表現,心包和相火都是重要的調節者,加入乾薑,就是陰陽互補的道理。)經過炒黑處理後,性質會變得收斂,可以止吐血、鼻血、月經過多、腸風、胎漏等一切由血熱導致的出血症狀。

然而,對於由外部因素引起,可直接針對的出血情況,它能發揮奇效;但如果是內傷或是體虛導致的吐血或鼻血,則可能無法達到理想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