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綱

《羅氏會約醫鏡》~ 卷十六·本草(上) (22)

回本書目錄

卷十六·本草(上) (22)

1. 八十、何首烏

(味苦甘澀微溫,入肝、腎二經。茯苓為使,忌豬血、元鱗魚、蘿蔔、蔥、蒜、鐵器。選大者赤白二種,合用泔浸,竹刀刮皮切片,用黑豆煎汁,拌濕,九蒸九曬。)填補真陰,增長陽氣,強筋骨,(溫補肝也。)廣嗣續,(苦堅腎、澀斂精也。)療風淫,(甘益血,血足則風散。

)並治虛勞崩帶、瘡痔癰腫、胎前產後等證。(由溫澀收斂之功,則真元復而邪自散也。)止瘧疾,(益陰補肝,瘧疾要藥。)烏髭發。(精血足也。)按何首烏性效稍緩,必久服之,乃知為滋生益壽之食品也。

白話文:

何首烏的味道苦、甘、澀,性質微溫,主要影響肝臟和腎臟的功能。它最好與茯苓一起使用,但應避免與豬血、元鱗魚、蘿蔔、蔥、蒜以及鐵製器具一同使用。選擇大的何首烏,紅色和白色的兩種,先用米湯浸泡,再用竹刀削去外皮,切成薄片,然後用黑豆煮成的汁液拌濕,經過九次蒸煮和九次日曬的處理。

何首烏可以填補身體真正的陰氣,增強陽氣,強健筋骨,溫暖和滋補肝臟。它還能幫助延續子孫,因為它的苦味可以鞏固腎臟,澀味能收斂精氣,治療因風邪過盛導致的疾病,因為甘味能滋養血液,當血液充足時,風邪就會消散。

此外,何首烏還能治療各種虛弱、崩漏、帶下、瘡瘍、痔瘡、腫瘤、懷孕前後以及產後的症狀。由於它有溫暖、收斂的作用,能使身體的正氣恢復,邪氣自然消散。它還能止住瘧疾,因為它能滋養陰氣和肝臟,是治療瘧疾的重要藥物。同時,它能使鬚髮變黑,因為充足的精血能滋養頭髮。

根據記載,何首烏的性質和效果比較緩和,必須長期服用才能體驗到它對身體的滋補和延長壽命的好處。

2. 八十一、牡丹皮

(味苦微辛,心經正藥,兼入肝、腎陰分。白者補,赤者利。生用瀉實熱,胃虛者,宜酒浸炒。)瀉血中伏火,(即相火也,人知用黃柏,不知丹皮之功更勝。)和血涼血而生血,(血熱則枯,涼則生。)去瘀生新。(瘀不去,則新不生。)治一切血熱、吐衄妄行、(血屬陰,本靜,因相火逼而動之。

)中風、虛勞、煩熱、(血虛則熱。)驚癇、瘛瘲,(筋脈伸縮抽掣為瘛瘲;手足亂動,口眼喎斜,卒然眩僕為癇病,皆陰虛血熱,風火相搏,痰隨火湧也。)下胞胎,退無汗之骨蒸。(與地骨皮退有汗之骨蒸不同。)若經行過期而不淨者勿服。

白話文:

【牡丹皮】

(其味道略帶苦澀且微辛,是針對心臟問題的正統藥材,同時也能影響肝臟和腎臟的陰性部分。白色的牡丹皮具有滋補的效果,紅色的則能促進排泄。生用可清實熱,但對於胃虛的人,最好先用酒浸泡再炒製使用。)

它能清除血液中的潛藏熱毒,(此熱毒即是相火,人們多知道用黃柏來處理,卻不知道牡丹皮的功效更為出色。)調和血液、冷卻血液並促進新血生成,(血液過熱會導致乾涸,冷卻則有利於血液新生。)消除瘀血,促進新血生成。(若瘀血不清除,新血便無法生成。)

適用於所有由血液過熱引起的病症,如吐血、鼻血等失血現象,(血液本應靜止,但受相火驅使而產生動態。)中風、虛弱勞損、煩躁發熱,(血虛則會引起發熱。)驚厥、癲癇和抽搐,(筋脈抽搐為抽搐;手腳亂動,口眼歪斜,突然昏倒為癲癇,這些都是因為陰虛血熱,風火交纏,痰液隨火勢上湧所導致的。)促進子宮收縮,幫助分娩,以及治療無汗症狀的潮熱。(這與地骨皮治療有汗症狀的潮熱不同。)

然而,對於月經週期延長仍未結束的情況,不建議服用此藥。

3. 八十二、艾葉

(味苦氣辛微溫,入肺、脾、肝、腎四經。苦酒、香附為使。陳久者良。)生用微溫,熟用(掌中揉如綿者謂熟艾。)微熱。其性純陽,能通十二經脈。善理女人氣血寒滯,溫中開鬱,調月經,暖子宮,使孕早結,(辛溫之用。)安胎止漏。(胎動、腰痛下血,四物湯加阿膠、艾葉。

)治崩帶,(要藥。)療腹痛、冷痢、霍亂、轉筋,(皆理氣血,逐寒濕之功。)殺蛔,治癬,(醋煎搽。)下部䘌瘡(苦溫燥濕。)及一切冷氣為患。或搗汁。或煎湯,或揉熟灸火,(用灸艾火,痛則易之,勿至傷皮起泡,總以多灸數十壯,連日灸為妙。)能透諸經而治諸毒百病。

或炒熱敷熨,可通經絡。臍腹冷痛,寒濕腳氣,以熟艾裝袋、裝襪溫之,甚效。若血熱生燥者忌之。(婦人慾為丸散,去筋醋煮,搗餅焙乾,入茯苓數片再研為末,易細。)

白話文:

【八十二、艾葉】

(艾葉的味道苦澀,氣息辛辣且略帶溫暖,主要作用於肺、脾、肝、腎四大臟器。與苦酒、香附一起使用效果更佳。存放時間越長的艾葉品質越好。)

生用的艾葉微溫,經過搓揉至如綿般柔軟(稱為熟艾)後則略帶熱感。艾葉具有純粹的陽性能量,能夠暢通全身十二條經脈。特別適合治療女性因寒氣滯留導致的氣血不順,可以溫暖中焦,解鬱開胸,調節月經,暖化子宮,有助於懷孕,(這正是利用了它辛溫的功效。)並且可以安胎止血。(對於胎動不安、腰部疼痛及下血癥狀,可以在四物湯中加入阿膠和艾葉來治療。)

艾葉是治療崩漏和帶下症的關鍵藥材,(這是因為它可以調理氣血,驅除寒濕,具有良好的功效。)還能治療腹痛、冷痢、霍亂、轉筋等病症,(這些都是它調理氣血、驅除寒濕的效果。)並且可以殺死蛔蟲,治療皮膚癬,(將艾葉與醋一同煎煮後擦拭患處。)以及下部痔瘡(通過苦溫的作用來燥濕。)和所有因寒氣引起的疾病。艾葉可以搗汁使用,也可以煎湯,或者搓揉成熟艾後用作灸火,(在使用灸艾時,如果感到疼痛就應該停止,避免燙傷皮膚形成水泡,最好每天連續灸數十壯,效果最佳。)它能穿透各個經絡,治療各種毒素和疾病。

另外,將艾葉炒熱後敷在患處,可以疏通經絡。對於肚臍周圍和腹部的冷痛,或是寒濕腳氣,可以將熟艾裝入袋中或襪中,用來溫暖患處,效果顯著。但對於因血液過熱而產生燥象的人羣應慎用。(如果女性想要將艾葉製成丸劑或散劑,應該先去掉筋膜,用醋煮熟,搗成餅狀後烘焙乾燥,再加入幾片茯苓一起研磨成細末,這樣更易於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