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會約醫鏡》~ 卷十四·婦科(上) (12)
卷十四·婦科(上) (12)
1. 二十六、妊娠傷寒
凡妊娠傷寒,專以清熱和胎為主,各隨六經所見表裡之證治之。務宜謹慎,不可與常病傷寒同治,以致損胎,遺害不小。
凡得傷寒,勿拘日數,但見惡寒、發熱、頭痛,病在表也,宜用:
紫蘇和胎飲,為主,後照各經之證,加味治之。
紫蘇,條芩,白朮(各錢半),甘草(一錢),
如惡寒,頭痛,項強,腰脊痛,此病在足太陽膀胱經也。本方加羌活、藁本、川芎、防風各一錢,連須蔥三根,姜引,熱服,得汗而解。
白話文:
懷孕期間若患傷寒,治療重點在於清熱和胎,根據六經的表裡證狀分別施治。務必謹慎,不可用一般傷寒的治療方法,以免傷及胎兒,後果不堪設想。
只要出現惡寒、發熱、頭痛等症狀,就屬於表證,應該服用紫蘇和胎飲,之後根據六經的證狀,再加味治療。
紫蘇、柴胡、白朮(各一錢半)、甘草(一錢)。
如果還有惡寒、頭痛、項強、腰脊痛,則屬於足太陽膀胱經病變,需要在上述方劑中加入羌活、藁本、川芎、防風各一錢,再加上連須蔥三根,薑引,熱服,發汗即可痊癒。
如惡寒卻不發熱,只頭痛,鼻乾,或項強,此病在陽明胃經也。本方加葛根、白芷、防風各一錢,蔥白三根,淡豆豉錢半,熱服。
如寒熱往來,頭眩,或嘔,或心煩脅滿,此病在足少陽膽經也。本方加柴胡、人參。嘔,加半夏。胸脅滿,加枳殼、桔梗各一錢。頭眩,加川芎八分,薑棗引。
白話文:
如果你感到寒冷卻不發燒,只有頭痛、鼻乾或脖子僵硬,這症狀屬於陽明胃經。這個時候,方子裡要加葛根、白芷、防風各一錢,蔥白三根,淡豆豉一錢半,熱水服用。
如果你寒熱交替,頭暈,想吐,或心煩意亂,胸口悶脹,這症狀屬於足少陽膽經。這個時候,方子裡要加柴胡、人參。如果想吐,要加半夏。如果胸脅滿悶,要加枳殼、桔梗各一錢。如果頭暈,要加川芎八分,用生薑和紅棗煎水服用。
如發熱,惡寒,咳嗽甚者,此病在手太陰肺經也。本方加麻黃(去節)、杏仁(去皮)各一錢,蔥白三根,姜引,以汗而解。
如惡寒無熱,腹中痛,吐瀉不渴,手足厥冷者,此病在足太陰脾經也。本方加乾薑(炒)錢半,白芍(酒炒)一錢,薑棗引,熱服。
如惡寒,倦臥,發熱,手足冷者,此病在足少陰腎經也。本方加獨活、熟地各錢半,北細辛八分,薑棗引。
白話文:
如果發燒、怕冷、咳嗽嚴重,這是肺經有問題。加麻黃(去節)、杏仁(去皮)各一錢,蔥白三根,用薑湯引,發汗即可解。
如果怕冷不發燒、肚子痛、腹瀉不口渴、手腳冰冷,這是脾經有問題。加乾薑(炒)錢半、白芍(酒炒)一錢,用薑棗湯引,溫熱服下。
如果怕冷、想睡、發燒、手腳冰冷,這是腎經有問題。加獨活、熟地各錢半、北細辛八分,用薑棗湯引。
如惡寒,手足厥冷,唇口青,遍身頭項痛,此病在足厥陰肝經也。本方加歸身、吳茱萸(炒)、羌活各一錢,北細辛五、七分,連須蔥白三根,姜引,熱服。
凡得傷寒,勿拘日數,但無惡寒,無頭痛,只發熱、口燥、咽乾而渴者,此病入里,用:
黃龍湯,為主,各隨所見之證加減用之。
柴胡,人參,甘草,黃芩(各一錢),
如發熱口渴,小便不利者,此小腸膀胱病也。本方加白朮錢半,豬苓、赤苓、澤瀉、木通各一錢。
白話文:
如果出現畏寒、四肢冰冷、嘴脣和口腔發青、全身及頭部疼痛的情況,這表示病竈在足厥陰肝經。我們可以使用以下藥方:加入當歸根、吳茱萸(炒過)、羌活各一錢,北細辛五到七分,連著蔥白三根(保留根部),並以薑為引導,熱服。
對於受到風寒侵襲的狀況,不需拘泥於天數,只要沒有畏寒、頭痛,只有發熱、口乾、咽喉乾燥且感到口渴的情況,這表示病情已進入體內。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使用以下藥方:作為主要藥方,根據症狀的具體表現進行適當的增減使用。
柴胡、人參、甘草、黃芩(各一錢)。
如果出現發熱口渴、小便不順暢的症狀,這表示小腸或膀胱有病。此時,我們可以將原先的藥方加上白朮半錢,以及豬苓、赤苓、澤瀉、木通各一錢。
如發熱大渴者,此胃與大腸病也。本方加知母、石膏各錢半,竹葉十五個,粳米一撮。
如大熱,大渴,煩躁,大便不通者,此病在胃也。本方去人參,加枳殼、大黃(煨)各錢半,姜引;若不應,加芒硝一、二錢,以利為度。
如發熱,口乾而渴,心煩不得眠者,或乾嘔者,此病在膽也。本方加麥冬、花粉、山梔、棗仁各一錢,竹茹二錢。
如發熱而渴,腹痛自利者,此病在脾也。本方加白朮、白芍、阿膠(炒)、茯苓各錢半,薑棗引。
白話文:
對於發熱且口渴的情形,這代表胃和大腸有問題。在此情況下,我們可以將方劑中加入半錢的知母和石膏,再加入十五個竹葉和一小撮的糯米。
如果出現嚴重發熱、口渴、焦躁不安且大便不通的情形,這表明病症在胃部。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去掉方劑中的黨參,加入半錢的枳殼和大黃(先用火烤),並以薑作為引導。如果藥物沒有反應,可以加入一到二錢的芒硝,目的在於促進排便。
對於發熱、口乾且口渴、心煩難以入眠或乾嘔的情況,這可能代表膽部有問題。在此情況下,可以將方劑中加入一錢的麥冬、花粉、山梔和棗仁,再加入二錢的竹茹。
對於發熱且口渴、腹部疼痛且自發性腹瀉的情形,這表明病症在脾部。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將方劑中加入半錢的白朮、白芍、阿膠(先炒過)、茯苓,並以薑和棗作為引導。
如發熱而渴,利下濃血,手足冷者,此病在肝也。本方加歸身、白芍(酒炒)、白朮、茯苓各錢半,烏梅二個引。
凡傷寒愈後,調理失宜,復發熱者,此勞復也。用黃龍湯加知母、麥冬各一錢,石膏二錢,淡竹葉十五個,粳米一撮。
如飲食失節,復發熱者,此食復也。用上紫蘇和胎欲加枳實、陳皮、神麯各一錢。如有熱證,加黃連(炒),薑棗引。
和胎敗毒散,治天行時氣,傳染初起,服此解之,亦是妙方。
白話文:
如果出現發熱並且口渴,排便時有濃稠血液,手腳冰涼的情況,這表示病症可能在肝臟。藥方需加入當歸根、白芍(以酒炒過)、白術、茯苓各半錢,以及烏梅兩個作為引藥。
無論是傷寒症狀痊癒後,因調理方式不當導致再次發熱,這可能是勞累復發。使用黃龍湯加知母、麥冬各半錢,石膏一錢,淡竹葉十五片,粳米一小撮。
如果因為飲食不當,再次發熱,這可能是食後復發。使用上紫蘇和胎,並加入枳實、陳皮、神麯各半錢。如果有熱性症狀,則加入炒黃連,以薑棗為引藥。
「和胎敗毒散」,用於治療由流行病毒或傳染性疾病初期所引起的病症,服用此藥可以緩解症狀,也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的方子。
人參,羌活,前胡,柴胡,白苓,甘草,川芎,枳殼,桔梗,黃芩,白朮,蘇葉,葛根,蔥白(各一錢),
姜引,熱服,得汗而解。
加味化斑湯,治傷寒熱不解,遍身發斑,赤如紅錦者。
人參,知母(一錢),石膏(三錢),甘草,黃芩,梔仁,生地(各錢半),淡竹葉(七皮),豆豉(一合)
水煎服。
白話文:
傷寒發熱不退,全身出現紅色斑點,像是紅色的錦緞,可以用加味化斑湯治療。配方包含人參、知母、石膏、甘草、黃芩、梔子仁、生地、淡竹葉和豆豉,水煎服。另外,也可以用人參、羌活、前胡、柴胡、白茯苓、甘草、川芎、枳殼、桔梗、黃芩、白朮、蘇葉、葛根和蔥白各一錢,加入生薑,熱水服用,發汗後即可解熱。
2. 二十七、胎漏
胎漏者,謂既有孕,而復下血也。屬氣虛血虛,胞中有熱,而下元不固也。法宜四君子以補其氣,四物以補其血,黃芩、黃柏以清其熱,膠、艾以止其血,杜仲、續斷以補下元之虛,病自愈矣。
安榮養胎湯(新),治孕婦氣血兩虛,六脈微弱,不時下血者。
人參(少者,以山藥四錢炒黃代之),白朮,歸身,熟地,杜仲(姜炒),阿膠(蛤粉炒。各錢半),艾葉(八分),條芩(酒炒),黃柏(炒),白芍(各一錢),炙草(七分),
白話文:
懷孕期間出現出血,稱為胎漏。這是因為體虛氣血不足,子宮內有熱,導致下元不固所致。治療方法是使用四君子湯補氣,四物湯補血,黃芩、黃柏清熱,膠、艾止血,杜仲、續斷補腎固元,這樣疾病就能痊癒。
安榮養胎湯適合治療孕婦氣血兩虛、脈搏微弱、反覆出血的症狀。藥方包括人參(若體虛可使用炒黃的山藥代替)、白朮、歸身、熟地、杜仲(用薑炒)、阿膠(用蛤粉炒)、艾葉、黃芩(用酒炒)、黃柏(炒)、白芍、炙甘草。
薑棗引。或加三七根二錢。如血熱甚者,加生地、青蒿、丹皮之屬。如骨蒸多汗者,加地骨皮錢半。如熱甚而渴者,加石膏二、三錢。如五心熱,加元參錢半。如下熱便澀者,加梔子一錢。如脾虛不能統血,用加減歸脾湯。(方見上墮胎。)如氣虛不能攝血,用補中益氣湯,(方見上血色。)加阿膠、艾葉、五味子。
白話文:
薑棗引方,可以加三七根二錢。若血熱嚴重,可加生地、青蒿、丹皮等。若骨蒸多汗,可加地骨皮錢半。若熱甚而渴,可加石膏二、三錢。若五心熱,加元參錢半。若下熱便澀,加梔子一錢。若脾虛不能統血,可用加減歸脾湯。若氣虛不能攝血,可用補中益氣湯,並加阿膠、艾葉、五味子。
秘元煎,治衝任氣虛,不能約制,血滑易動而無火者。
山藥(炒),芡實(炒),棗仁(炒,搗碎。各二錢),白朮,茯苓(各錢半),遠志(七分),炙草(一錢),金櫻子(去核,二三錢),
如氣虛,加黃耆二錢,或加阿膠、艾葉。
安胎散,治妊娠偶然傷觸下血,或腰痛難忍者。
熟地,當歸,白芍(炒),黃耆(蜜炒),阿膠(炒。各錢半),甘草(炙),艾葉,川芎,地榆(炒黑。各一錢),
白話文:
秘元煎用於治療衝任氣虛,無法約束血氣,導致血滑易動,但沒有熱症的患者。山藥、芡實、棗仁、白朮、茯苓、遠志、炙草、金櫻子各取適量。如果氣虛,可以加黃耆,或加阿膠、艾葉。
安胎散用於治療懷孕期間偶然受到撞擊導致出血,或腰部疼痛難忍的患者。熟地、當歸、白芍、黃耆、阿膠、甘草、艾葉、川芎、地榆各取適量。
薑棗引。
有一種婦人,受妊二、三個月,經脈如常,但較前略少,脈息滑數,並無病證,是血氣旺,而蔭胎有餘,生子仍不弱,此不必治也。待三月後,經脈方止,至七、八個月而生子者,人但以血止為度,謂不足月,不知妊婦壯實,間有是耳。
安胎聖方,治氣血不足,以致胎漏胎動,宜峻補之。
人參,白朮(三錢),杜仲(姜炒,二錢),枸杞,茯苓,甘草(炙。各一錢),山藥(炒),歸身,棗皮(各二錢),熟地(三四錢),麥冬(錢半),五味(五分),
又方:治胎漏如神,名止漏神丹。
白話文:
薑棗引
有一位婦女,懷孕了兩個到三個月,經脈如往常一樣,但比之前稍微少一些,脈象滑數,並沒有生病的症狀。這是因為她的血氣旺盛,滋養胎兒的營養充足,生下的孩子也不會虛弱,所以不用治療。等到懷孕三個月之後,經脈才會完全停止,在懷孕七、八個月的時候才會生下孩子。有些人只以經血停止作為標準,認為不足月,卻不知道懷孕的婦女身體強壯,有時候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安胎聖方,用於治療氣血不足導致的胎漏胎動,需要峻補。
藥材:
- 人參、白朮(各三錢)
- 杜仲(姜炒,二錢)
- 枸杞、茯苓、甘草(炙,各一錢)
- 山藥(炒)、歸身、棗皮(各二錢)
- 熟地(三四錢)
- 麥冬(一錢半)
- 五味(五分)
另一方:
治胎漏效果神奇,名為止漏神丹。
白朮(五錢),熟地(一兩),三七根末(七錢),
此方用三七根,乃止血神品,補而兼止,故奏效如響。又方:五倍子研末,酒服錢半,神效。
白話文:
這個配方使用了三七根粉末,它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止血藥材,既能滋補又能止血,因此效果非常好。另一個方法是把五倍子磨成粉,喝一杯半的酒服用,效果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