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綱

《羅氏會約醫鏡》~ 卷十四·婦科(上) (13)

回本書目錄

卷十四·婦科(上) (13)

1. 二十八、妊婦中風

此證有三:或外中風邪,寒熱身痛;或肌肉頑痹;或拘攣強直,口噤不語,六脈必浮大有力,皆由表虛,所以虛風得以襲之也。宜以安胎為本,少加搜風之味。又有血虛不能養肝,木動風搖,陰火上炎,鼓動其痰,或僵仆,或昏迷,或發搐,脈必浮滑而數。此由血虛生熱,熱生風,皆內起之風火。

涼血養血,而風火自息也。仍以安胎為主,勿過用中風之藥。又有左脈微數,右脈滑大,忽然暈倒,口噤莫言,狀如中風,須臾復醒,醒而復發,此名子癇,乃氣虛挾痰、挾火而然也。治宜補虛清熱,以化痰為主。

加味八珍湯,治體虛冒風,寒熱昏迷等證,六脈浮數。

人參(少者,以山藥四錢炒黃代之),白朮,熟地,當歸,秦艽(各二錢),茯苓,黃耆(蜜炙。各錢半),白芍(酒炒),撫芎,甘草(炙),羌活,防風,黃芩(各一錢),

薑棗引,水煎速服,以平為度。

養血祛風湯(新),治血虛生熱,熱生風,以致拘攣、昏迷等證。

當歸,山藥,生地,沙參,鉤藤鉤,麥冬(各二錢),熟地(三五錢),枸杞(錢半),元參,青蒿,阿膠(蛤粉炒。各一錢),

水煎。加竹瀝半杯,薑汁四五匙,合服。如痰盛,加膽星二錢,海石二錢,陳皮(去白)錢半。如火盛而痰不降,加童便。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論了孕婦中風的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因外部風邪入侵,導致身體出現寒熱及疼痛,或是肌肉僵硬,甚至全身緊繃無法正常說話,脈象會顯現為浮大有力。這種情況通常是因為外表防禦力弱,讓風邪得以侵入。治療時應以安胎為首要目標,再輔以少量袪風的藥物。

第二種情況是因血虛無法滋養肝臟,肝風動搖,陰火上升,使痰液湧動,可能出現突然倒下、昏迷或抽搐的症狀,脈象會呈現浮滑且頻繁。這種情況是因血虛生熱,熱又生風,是內部產生的風火。治療方式應以涼血養血,風火自然就能平息,但仍要以安胎為主要目標,避免過度使用針對中風的藥物。

第三種情況是左側脈象微弱且頻繁,右側脈象滑大,會突然昏厥,無法說話,看似中風,但很快又能恢復,醒來後又會再次發作,這種病症稱為子癇,是因氣虛夾帶痰、火所導致。治療方式應以補虛清熱,以化痰為主。

「加味八珍湯」能治療體虛受風,出現寒熱交錯、昏迷等症狀,脈象呈現浮數。其成分包括人參(不足時可用炒黃的山藥四錢替代)、白朮、熟地、當歸、秦艽、茯苓、黃耆、白芍、撫芎、甘草、羌活、防風、黃芩等。

「養血祛風湯」能治療血虛生熱,熱又生風,導致的拘攣、昏迷等症狀。其成分包括當歸、山藥、生地、沙參、鉤藤鉤、麥冬、熟地、枸杞、元參、青蒿、阿膠等。若痰多,可增加膽星和海石;若火旺且痰不下降,可添加童便。

2. 二十九、子癇

清神湯,治孕婦忽然眩暈卒倒,狀如中風。脈與證詳上中風條。

人參(隨便),白朮,茯苓,黃耆(炙),甘草(炙),麥冬,歸身(各二錢),

薑棗引。如痰盛,加南星二錢。

養血清熱湯(新),治風木為熱,痰涎壅盛等證。

當歸(二錢),川芎(一錢),白芍(酒炒,錢半),熟地(二、三錢),陳皮(去白),半夏(姜炒),茯苓(各錢半),炙草(一錢),黃芩(酒炒,錢半)

加竹瀝、薑汁。

白話文:

[二十九、子癇]

「清神湯」,用於治療孕婦突然間感到頭昏眼花,甚至昏倒,其症狀類似中風。詳細的脈象和病症描述可參考上文的中風條目。

所需藥材:人參(用量視情況而定)、白朮、茯苓、黃耆(炙過)、甘草(炙過)、麥冬、當歸身(以上皆各用二錢)。

此外,可加入薑棗作為引導。如果痰多,則可以再添加兩錢的南星。

「養血清熱湯」(新方),主要治療因風熱引起的,以及痰涎過多等相關症狀。

所需藥材:當歸(二錢)、川芎(一錢)、白芍(酒炒,錢半)、熟地(二至三錢)、陳皮(去掉白色部分)、半夏(薑炒)、茯苓(各錢半)、炙草(一錢)、黃芩(酒炒,錢半)。

使用時,還需加入竹瀝和薑汁。

3. 三十、子煩

孕婦煩悶不安者,多由陰血養胎,孤陽獨旺,心肺虛熱,是以撩亂不寧,或心驚膽怯,謂之子煩。人參麥冬散主之:

人參,茯苓,生地,麥冬(各錢半),黃芩(酒炒),甘草(炙。各一錢),竹茹(二錢),

食前服。此外又有嘔吐痰沫而煩者;又有血積停飲、寒熱相搏而煩者;又有時當盛夏,君火乘肺,而煩躁胎動者。宜診脈察證,不得一概視之。○子煩,竹瀝、茯苓服之即效。

白話文:

對於孕婦感到煩悶不安的情況,大多是由於陰血用來養胎,導致身體內的陽氣過剩,心肺虛弱且有熱象,因此會感到心神不寧,甚至會心驚膽戰,這種現象稱為「子煩」。

治療上,可使用人參麥冬散: 主要成分包括:人參、茯苓、生地、麥冬(各1.5錢)、黃芩(經酒炒過)、炙甘草(各1錢)、竹茹(2錢)。

此藥需在飯前服用。

另外,也有因嘔吐痰沫而感到煩躁的情況;或是因血液瘀滯、體內有寒熱衝突而產生煩躁;又或者是在盛夏炎熱,心火旺盛影響到肺部,導致煩躁和胎動的情況。這些都需要醫生仔細診斷病情,不能一概而論。

另有一種「子煩」情況,服用竹瀝和茯苓後會立即見效。

4. 三十一、子懸

孕婦五六個月以後,胎氣不和,上湊心腹,脹滿疼痛,謂之子懸。此證挾氣者居多,能疏氣養血,而胎自降而安。然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當知補正,而邪自除。又有由腹內氣寒,致令停飲,與氣相爭,故令腹脹,須以脈之遲數辨之。

紫蘇飲,治胎氣上脹,似子懸立而不安者。

紫蘇(錢半),陳皮(去白),大腹皮(洗淨),川芎,白芍(酒炒),歸身,人參(各一錢。少參者,或以山藥炒黃四錢代之,或用時下條參、沙參四錢亦可。)

炙草(五分),姜(一錢),蔥白(七寸)

水煎服。

白話文:

在懷孕五六個月之後,如果胎兒的生長影響到了母體的生理平衡,導致心臟和腹部有脹滿疼痛的感覺,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子懸」。大多數的情況下,這是由於氣血不調所導致的。只要能適當地調整氣血,讓氣血順暢,那麼胎兒自然就能安穩地下降。然而,病邪之所以會聚集,往往是因為身體的某個部位氣血虛弱。因此,我們應該先補充身體的正氣,這樣邪氣自然就會被清除。另外,也有部分是因為腹部內氣過寒,導致水分無法正常代謝,與氣相衝突,所以造成腹部脹大,這需要透過診脈來區別。

「紫蘇飲」,適用於胎兒上衝,如同「子懸」般不安定的情況。

所需藥材如下:紫蘇(約15克)、陳皮(去除白色部分)、大腹皮(需清洗乾淨)、川芎、白芍(用酒炒過)、當歸身、人參(以上各約3克)。若人參份量不足,可用炒黃的山藥約12克代替,或者也可使用條參、沙參約12克。另外還需要炙草(約2.5克)、薑(約3克)以及蔥白(約21公分)。

將上述所有材料用水煎煮後服用。

5. 三十二、子腫

孕婦腹大,胸腹脹滿,或手足頭面浮腫,或小水不利,此由胸中蓄水,名曰胎水。一時發脹,頃刻難安。

千金鯉魚湯,治胎中水脹如神,或胎死腹中皆效。

當歸,白芍,白朮(各錢半),茯苓(二錢),陳皮(去白,八分)

用鯉煎一尾,不拘大小,去鱗臟,白水煮熟,去魚,用汁煎藥,加生薑五片,空心服。二、三服,水盡脹消,神效。若脾虛不運,佐以四君。

白話文:

[三十二、孕期水腫]

懷孕的女性腹部顯得很大,胸部和腹部有漲脹感,可能手、腳、臉部也會出現浮腫的情況,或者排尿不順暢,這是由於體內水分積聚,稱為胎水。這種情況一旦發生,會讓人感到極度不適,片刻難安。

「千金鯉魚湯」對於治療懷孕期間因水分積聚導致的脹大效果神奇,即使是胎兒在子宮內死亡也能發揮效用。

所需材料:當歸、白芍、白朮(各15克)、茯苓(20克)、陳皮(去白,6克)。

鯉魚一條,大小不限,去掉鱗片和內臟,用水煮熟後取出魚肉,利用剩下的魚湯來熬製藥材,再加入五片薑片,空腹服用。服用兩到三次後,體內多餘的水分就會排出,脹脹的感覺也會消失,效果非常顯著。如果脾胃虛弱,消化功能不佳,可以輔助使用四君子湯。

四君子湯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人參、白朮、茯苓和甘草,能補氣健脾,增強脾胃功能,幫助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