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會約醫鏡》~ 卷十四·婦科(上) (13)
卷十四·婦科(上) (13)
1. 二十八、妊婦中風
此證有三:或外中風邪,寒熱身痛;或肌肉頑痹;或拘攣強直,口噤不語,六脈必浮大有力,皆由表虛,所以虛風得以襲之也。宜以安胎為本,少加搜風之味。又有血虛不能養肝,木動風搖,陰火上炎,鼓動其痰,或僵仆,或昏迷,或發搐,脈必浮滑而數。此由血虛生熱,熱生風,皆內起之風火。
涼血養血,而風火自息也。仍以安胎為主,勿過用中風之藥。又有左脈微數,右脈滑大,忽然暈倒,口噤莫言,狀如中風,須臾復醒,醒而復發,此名子癇,乃氣虛挾痰、挾火而然也。治宜補虛清熱,以化痰為主。
加味八珍湯,治體虛冒風,寒熱昏迷等證,六脈浮數。
白話文:
此病有三大類型:一種是外受風邪,表現為寒熱體痛;一種是肌肉僵硬不靈活;還有一種是筋骨緊縮、全身強直、口緊閉不能說話。這三種情況的脈象必定是浮大有力,這些症狀都是因為身體表面虛弱,讓風邪有機可乘。對於這種情況,應該以安胎為根本治療,同時可以適當地加入一些祛風的藥物。
如果是由於血液不足,無法滋養肝臟,導致肝氣過旺,引起風搖,或是陰火上昇,鼓動痰液,引發癱瘓、昏迷或抽搐。脈象會呈現浮滑且數的特徵。這是因為血液不足產生熱能,熱能進一步引發風火。應當使用涼血養血的方法,使風火自行消散。同樣地,以安胎為主要治療原則,但不要過度使用治療風邪的藥物。
再者,如果左手脈象微數,右手脈象滑大,突然暈倒,口緊閉不能說話,看起來像是中風的症狀,但不久後就會恢復清醒,清醒後又會再次發作,這種情況稱為「子癇」,是因為氣虛、痰多或火旺所導致的。治療時應注重補充虛弱的體質,清熱,並以化痰為主。
「加味八珍湯」,適用於體質虛弱、冒風、寒熱昏迷等症狀,脈象浮數的情況。
人參(少者,以山藥四錢炒黃代之),白朮,熟地,當歸,秦艽(各二錢),茯苓,黃耆(蜜炙。各錢半),白芍(酒炒),撫芎,甘草(炙),羌活,防風,黃芩(各一錢),
白話文:
人參(若不足,可用山藥四錢炒黃代替),白朮、熟地、當歸、秦艽(各二錢),茯苓、黃耆(蜜炙,各錢半),白芍(酒炒),川芎、甘草(炙)、羌活、防風、黃芩(各一錢)。
薑棗引,水煎速服,以平為度。
養血祛風湯(新),治血虛生熱,熱生風,以致拘攣、昏迷等證。
當歸,山藥,生地,沙參,鉤藤鉤,麥冬(各二錢),熟地(三五錢),枸杞(錢半),元參,青蒿,阿膠(蛤粉炒。各一錢),
水煎。加竹瀝半杯,薑汁四五匙,合服。如痰盛,加膽星二錢,海石二錢,陳皮(去白)錢半。如火盛而痰不降,加童便。
白話文:
喝薑棗水,用熱水煮沸後立刻喝下,以溫和為宜。
養血祛風湯,主治血虛生熱,熱生風,導致肢體拘攣、昏迷等症狀。
處方:當歸、山藥、生地、沙參、鉤藤鉤、麥冬(各二錢)、熟地(三五錢)、枸杞(錢半)、元參、青蒿、阿膠(蛤粉炒,各一錢)。
用法:水煎。加入竹瀝半杯,薑汁四五匙,混合服用。若痰多,可加膽星二錢、海石二錢、陳皮(去白)錢半。若熱盛而痰不下降,可加童便。
2. 二十九、子癇
清神湯,治孕婦忽然眩暈卒倒,狀如中風。脈與證詳上中風條。
人參(隨便),白朮,茯苓,黃耆(炙),甘草(炙),麥冬,歸身(各二錢),
薑棗引。如痰盛,加南星二錢。
養血清熱湯(新),治風木為熱,痰涎壅盛等證。
當歸(二錢),川芎(一錢),白芍(酒炒,錢半),熟地(二、三錢),陳皮(去白),半夏(姜炒),茯苓(各錢半),炙草(一錢),黃芩(酒炒,錢半)
加竹瀝、薑汁。
白話文:
清神湯用於治療孕婦突然頭昏眼花、昏倒,症狀類似中風,脈象和症狀詳見中風篇。藥方如下:人參適量,白朮、茯苓、黃芪(炙)、甘草(炙)、麥冬、歸身各二錢,用薑棗引。若痰多,再加南星二錢。
養血清熱湯(新方)用於治療風熱痰盛等證。藥方如下:當歸二錢,川芎一錢,白芍(酒炒,錢半),熟地二、三錢,陳皮(去白),半夏(姜炒),茯苓各錢半,炙草一錢,黃芩(酒炒,錢半),另加竹瀝、薑汁。
3. 三十、子煩
孕婦煩悶不安者,多由陰血養胎,孤陽獨旺,心肺虛熱,是以撩亂不寧,或心驚膽怯,謂之子煩。人參麥冬散主之:
人參,茯苓,生地,麥冬(各錢半),黃芩(酒炒),甘草(炙。各一錢),竹茹(二錢),
食前服。此外又有嘔吐痰沫而煩者;又有血積停飲、寒熱相搏而煩者;又有時當盛夏,君火乘肺,而煩躁胎動者。宜診脈察證,不得一概視之。○子煩,竹瀝、茯苓服之即效。
白話文:
懷孕期間感到煩悶不安,大多是因為陰血用來滋養胎兒,陽氣偏盛,心肺虛熱,因此感到心神不寧、驚慌失措,這就是所謂的「子煩」。可以用人參麥冬散來治療:人參、茯苓、生地、麥冬各半錢,黃芩(酒炒)、甘草(炙)各一錢,竹茹二錢,飯前服用。此外,還可能出現嘔吐痰沫而煩躁、血瘀停滯寒熱交雜而煩躁,或是盛夏時節心火犯肺,導致煩躁胎動等情況。必須根據脈象和症狀進行診斷,不能一概而論。對於子煩,可以用竹瀝和茯苓,服用後即可見效。
4. 三十一、子懸
孕婦五六個月以後,胎氣不和,上湊心腹,脹滿疼痛,謂之子懸。此證挾氣者居多,能疏氣養血,而胎自降而安。然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當知補正,而邪自除。又有由腹內氣寒,致令停飲,與氣相爭,故令腹脹,須以脈之遲數辨之。
紫蘇飲,治胎氣上脹,似子懸立而不安者。
紫蘇(錢半),陳皮(去白),大腹皮(洗淨),川芎,白芍(酒炒),歸身,人參(各一錢。少參者,或以山藥炒黃四錢代之,或用時下條參、沙參四錢亦可。)
炙草(五分),姜(一錢),蔥白(七寸)
水煎服。
白話文:
懷孕五個月到六個月之後,胎兒的氣息不順暢,往上衝到心臟和腹部,造成脹滿疼痛,這就是所謂的「子懸」。這種症狀多半是因為氣機不順造成的,只要疏通氣機,養護血液,胎兒自然會下降安定。然而,邪氣之所以會聚集,必定是身體虛弱,所以要懂得補益正氣,邪氣自然就會消散。還有一些情況是因為腹內寒氣,導致停滯水液,與氣機爭奪,進而引起腹脹,需要根據脈象的遲緩或急促來判斷。
紫蘇飲能治療胎氣上衝、感覺胎兒懸在上面不穩定的情況。
使用紫蘇、陳皮、大腹皮、川芎、白芍(酒炒)、歸身、人參(各一錢。若人參量少,可以用山藥炒黃四錢代替,或者用時下條參、沙參四錢代替)、炙草(五分)、生薑(一錢)、蔥白(七寸)水煎服用。
5. 三十二、子腫
孕婦腹大,胸腹脹滿,或手足頭面浮腫,或小水不利,此由胸中蓄水,名曰胎水。一時發脹,頃刻難安。
千金鯉魚湯,治胎中水脹如神,或胎死腹中皆效。
當歸,白芍,白朮(各錢半),茯苓(二錢),陳皮(去白,八分)
用鯉煎一尾,不拘大小,去鱗臟,白水煮熟,去魚,用汁煎藥,加生薑五片,空心服。二、三服,水盡脹消,神效。若脾虛不運,佐以四君。
白話文:
懷孕婦女腹部很大,胸腹脹滿,或是手腳頭面浮腫,或是小便不順暢,這是因為胸中積水,稱為胎水。一旦發脹,很快就會感到難受。
《千金方》中的「鯉魚湯」治療胎中水脹效果如同神明,即使胎兒死在腹中也都有效。
將當歸、白芍、白朮(各半錢)、茯苓(二錢)、陳皮(去白,八分)
用一條鯉魚(大小不拘),去鱗和內臟,用水煮熟,去魚取汁,加入生薑五片,空腹服用。服用兩到三次,水腫消退,效果顯著。如果脾胃虛弱,無法運化水濕,可以用四君子湯來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