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會約醫鏡》~ 卷十七·本草(中) (13)
卷十七·本草(中) (13)
1. 三二○、枇杷葉
(味苦平,入肺、胃二經。去毛宜淨。治胃病,薑汁塗炙;治肺病,蜜水塗炙。)性涼而善下氣,氣下則火降痰消。(氣有餘便是火,火則生痰。)治熱嗽、嘔逆、口渴。(火降痰順,則咳嘔、渴皆痊矣。)按性降火,則肺清胃和而諸症自愈。若胃寒嘔逆,及風寒咳嗽者,忌之。
白話文:
(枇杷葉的味道是苦的,屬性平和,能作用於肺部和胃部。在使用前,應該把上面的絨毛清除乾淨。如果要治療胃部疾病,可以將薑汁塗在葉子上再進行烘烤;如果是肺部問題,則用蜂蜜水塗抹後再烘烤。)
枇杷葉性質涼爽,有良好的降氣效果,當氣順了,火氣就會下降,痰也會消失。(過多的氣會轉化為火氣,火氣會導致痰的產生。)它可用來治療熱咳、反胃嘔吐以及口渴。(當火氣下降,痰流暢,咳嗽、嘔吐以及口渴等症狀就會得到緩解。)
根據其性質,能降低火氣,使肺部清爽,胃部和諧,各種病症自然會好轉。然而,若是因為胃部受寒引起的嘔吐,或是因風寒引發的咳嗽,就不適合使用枇杷葉。)
2. 三二一、橄欖
(味酸澀甘,入胃經。)味先酸而後甘,肺胃之果也。清咽喉,止消渴,厚腸胃,除泄瀉,(清肺補脾。)消酒傷,解鯸鮐毒。(即河豚魚也。人誤食肝與子,必迷悶,惟橄欖煮汁服,或用核研末,急流水調服,能解。凡魚骨鯁喉,亦如此治。蓋其木作楫,撥著其魚,魚皆浮出,物之相畏如此。)
白話文:
(橄欖的味道初嚐是酸澀的,接著轉為甘甜,會進入胃經。)橄欖的味道先是酸的,然後變為甘甜,可說是對肺和胃有益的水果。它能清潔咽喉,止住口渴,強化腸胃功能,消除腹瀉,(同時具有清肺和補脾的功效。)可以減輕酒精對身體的傷害,也能解鯸鮐魚的毒素。(鯸鮐魚即是河豚。如果誤食了河豚的肝臟和卵巢,一定會感到頭暈和窒息,只要用橄欖煮汁服用,或者將橄欖核磨成粉,用急流水沖服,就能解毒。對於魚刺卡在喉嚨的情況,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治療。因為橄欖樹木製成的槳,一旦觸碰到這些魚類,魚就會浮出水面,這就是物種之間的相互制約關係。)
3. 三二二、梨
(味甘酸寒,入心、肝、脾三經。)潤肺消痰,降火除熱,外可散風,(人知清熱,不知散風之妙。)內可滌煩。生用,清六腑之熱;熟食,滋五臟之陰。解渴止嗽,潤咽喉乾燥,卻心肺煩熱,利二便,療痰喘、中風失音。(搗汁頻服。以上皆客熱之患。)切片,貼湯火傷。
但產婦及脾虛泄瀉者禁之,以其過於冷利也。(與萊菔收藏相間則不爛,或削梨蒂插萊菔上。)搗汁熬膏亦良。(加薑汁、蜂蜜佳,清痰止嗽。)
白話文:
內容翻譯為:梨的味道甘甜微酸且性寒,能影響心、肝、脾三個臟腑。它能滋潤肺部,消除痰液,降火去熱,外部可以散風,人們只知道它能清熱,卻不知道它散風的效果也是絕妙的。內部可以清除煩躁。生吃,能清六腑的熱;煮熟食用,能滋養五臟的陰氣。可以解渴止咳,潤滑乾燥的咽喉,去除心肺的煩熱,促進排便,治療痰喘和中風引起的失音。(可以搗汁頻繁飲用。以上都是對抗熱病的情況。)切成片,貼在燙傷或火傷的地方。
但是產婦和脾虛引起腹瀉的人應該避免食用,因為它的性質過於寒涼,容易導致腸胃問題。(如果與萊菔一起保存,相互間隔存放,梨就不會腐爛,或者削下梨的頂部,插在萊菔上。)搗汁後熬成膏狀也有很好的效果。(加入薑汁和蜂蜜更佳,能清痰止咳。)
4. 三二三、甘蔗
(味甘平,入肺、胃二經。)甘寒瀉火。搗汁入藥,能和中助脾,止渴消痰,除心胸煩熱、大便燥結、嘔噦反胃、(蔗汁、薑汁和服。)天行時熱。(皆除熱生津潤燥之功。)按胃寒中滿者勿用。忌用酒食。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質平和,主要影響肺部和胃部。)甘甜微寒有清火作用。將其搗碎取汁入藥,能調和中氣、幫助脾胃運作,解渴並消除痰多症狀,除去心胸間的煩熱感、改善大便乾燥結實、以及噁心反胃的情況,(若將甘蔗汁與薑汁一同服用效果更佳。)對於因天氣炎熱或時節導致的身體燥熱也有緩解效果。(這些都是因為它具有除熱、生津液及滋潤去燥的功效。)然而,對於胃寒或脾胃功能過盛的人不宜使用。在服用期間應避免飲酒和食用刺激性食物。
5. 三二四、白砂糖
(一名石蜜。煎甘蔗汁為之,味甘氣寒,入脾經。)補脾和中,消痰治嗽,緩肝潤肺。多食損齒生蟲。
黑砂糖,(乃蘸汁之清者,煉至紫黑色。)功與白砂糖同,而潤燥和血、消瘀化滯之功過之。(產婦用此沖湯,和酒服之,取其消瘀也。)多食損齒消肌。
白話文:
【324、白砂糖】 (又稱為石蜜。是由甘蔗汁熬製而成,味道甘甜性質偏寒,主要影響脾胃。) 能補充脾胃、調和中焦,消除痰液、治療咳嗽,緩解肝臟、滋潤肺部。但是過量食用會損害牙齒,甚至引發蛀牙。
黑砂糖, (是由較清澈的甘蔗汁熬製到呈紫黑色。)功效與白砂糖相似,但在滋潤去燥、調和血液、消除瘀血、化解滯滯等方面的功效更勝一籌。(產婦產後可以使用此物泡水,搭配酒服用,以達到消除瘀血的效果。)然而,過度食用也會損害牙齒和肌肉組織。
6. 三二五、白果
(味甘苦,入肺經。)熟食溫肺益氣,(色白屬金。)定痰哮,斂喘嗽,縮小便,止帶濁。生食,降痰,解酒,消毒,殺蟲。(花夜開,人不得見,陰毒之果,食千枚者死。)用者勿得過多,小兒更忌,發驚動疳。
白話文:
(其味道甘中帶苦,主要影響肺部。)煮熟食用可以溫暖肺部並增強體力,(因顏色為白色,與五行中的金相應。)能平定痰多引發的哮喘,收斂喘息咳嗽,減少頻尿,阻止白帶異常。生吃則能降低痰量,幫助解酒,具備消毒和殺蟲的效果。(白果的花在夜晚開放,人們不易看見,被視為陰毒的果實,若食用過千顆可能會致命。)食用時切記不可過量,特別是兒童更需禁忌,因為可能引發驚嚇或加劇疳積病情。
7. 三二六、荸薺
(一名烏芋。味甘微寒,入肝、胃二經。)益氣安中,開胃消食,(補脾肺。)除熱生津,止消渴。治黃疸,(脾濕。)療下血,(甘以益氣。)解噎膈,能毀銅。(或單食,或同胡桃食,使銅即化,可見為消堅之物,故能開噎膈,消宿食也。)然寒涼克削,孕婦忌之。
白話文:
【荸薺】
又名烏芋,其味道甘甜略帶寒性,主要影響肝臟與胃部的生理機能。
能提升身體元氣,安定中焦,開胃幫助消化食物,並有補充脾胃及肺部的功效。具有清熱生津的作用,能緩解口渴的情形。可用於治療黃疸病,此病症主要是脾臟濕氣過重所導致。對於下血癥狀也有療效,因它的甘甜能補充身體元氣。同時,它能解除噎膈症狀,甚至有溶解金屬銅的能力。
食用方式靈活多變,可單獨食用,也可與胡桃一同食用,使銅質分解,由此可見它具有消解堅硬物質的效果,所以對於噎膈及消解積食特別有效。然而,由於其寒涼特性,具有較強的削減作用,因此孕婦應避免食用。
8. 三二七、海松子
(味甘氣溫,入肺、胃二經。)溫能助陽而通經,甘能補血而潤燥。治骨節中風、因風頭眩、(血足風滅。)肺燥咳嗽、(松子一兩,胡桃二兩,煉蜜丸服,或研膏,食後沸湯點服。)大便虛秘。(同柏子、麻子仁等分,溶白蠟和丸,黃耆湯下。)散水氣,潤五臟,養肺溫胃,烏須黑髮。仙方餌食,以能輕身而延年也。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質溫和,可進入肺部和胃部兩處經絡。) 具有溫熱的特性,可以幫助身體的陽氣運行並打通經脈,甘甜的味道則能補充血液並且滋潤身體的乾燥。用於治療關節中的風濕、因風邪導致的頭暈目眩,(當血液充足時,風邪就會消失。) 肺部乾燥所引發的咳嗽,(使用一兩的松子,搭配二兩的核桃,加入煉製的蜂蜜製成藥丸服用,或者研磨成膏狀,飯後以熱水沖服。) 以及大便乾燥且排泄困難的情況。(與柏子、麻子仁等份量混合,加入融化的白蠟製作成藥丸,用黃耆湯送服。) 它能消散體內多餘的水分,滋潤五臟,養護肺部,溫暖胃部,使鬍鬚變黑,頭髮烏亮。在仙家的配方中作為食物,因為它能讓人身體輕盈,延長壽命。
9. 菜部
10. 三二八、生薑
(味辛熱,入肺、胃二經。要熱去皮,要冷留皮。)辛溫,行陽分而祛寒。治傷寒頭痛身疼、畏寒無汗、(生能發表。)傷風鼻塞、咳嗽。(辛散肺邪。)開胃下食,祛痰止嘔,腹脹瘧症悉除。(熱可溫中。)療痢疾,(熱痢留皮,冷痢去皮,以茶等分煎服。)救暴卒,(凡中風、中暑、中氣、中惡、中毒等症,用薑汁和童便服,以姜汗開痰,童便降火也。)闢霧露山嵐瘴氣。
(早行含之。)按陰虛火盛、汗症、血症、心氣耗散、火熱腹痛,並切忌之。
姜皮,辛涼,和脾行水,治浮腫脹滿。(以皮行皮,五皮散用之。)
白話文:
【生薑】
味道辛辣且性熱,主要影響肺部與胃部。如果要利用其熱性,就去除外皮;若需要其較涼的特性,則保留外皮。
其辛辣溫熱的特性,有助於在身體的陽性部位驅除寒氣。能治療因受寒引起的頭痛、全身疼痛及畏寒無汗症狀,以及感冒所導致的鼻塞、咳嗽,因為它能分散肺部的病邪。
此外,生薑還能開胃促進食慾,消除痰液防止嘔吐,甚至能緩解腹脹和瘧疾。其熱性亦能溫暖身體中焦。
對於痢疾有治療效果,但需根據痢疾的類型決定是否去皮,一般以與茶等量煮飲的方式服用。
生薑還可用於急救突然昏倒的情況,如中風、中暑、中氣不足、中惡、中毒等症狀,此時可使用生薑汁與孩童的新鮮尿液一同服用,生薑汁可以打開痰路,而孩童尿液則有助於降低體內的火氣。
生薑也能抵抗霧露、山嵐與瘴氣等環境中的不良氣息,適合早晨出行時含在口中。
然而,對於陰虛火旺、易出汗、有出血傾向、心氣耗散或有熱性腹痛的人,應避免食用生薑。
至於薑皮,性質較涼,有助於調節脾胃與水分代謝,適用於治療浮腫與脹滿,一般會在五皮散中使用薑皮來利水消腫。
11. 三二九、乾薑
(味辛熱,入脾、胃二經。)生用辛溫,逐寒邪而發表;炮則辛苦大熱,(乾薑水浸,炙焦黃色。)除胃冷而守中。(辛則散,炮之稍苦,故止而不移,非若附子走而不守。)去臟腑沉寒痼冷,逐風濕冷痹、陰寒諸毒,使陽生陰長。若陰盛隔陽,火不歸元,及陽虛不能攝血,而為大吐、大衄、下血,宜炒黃留性用之,最為止血之要藥。引以熟附,(甚者宜生用。
)入腎而祛寒濕,能回脈絕無陽。(仲景四逆、白通姜附湯皆用之。)療寒嗽、(同五味。)寒痞、反胃、滑痢。多用損陰,孕婦忌之。(辛熱動血。服乾薑必僭上,用大棗輔之,甘草緩之。)
白話文:
【乾薑】
(其味道辛辣且性熱,主要影響脾與胃兩部位。)生薑使用時,因其辛辣溫和,能驅逐身體的寒氣並促進汗腺排汗;經過炮製後則變得更辛辣且極熱,(乾薑需用水浸泡,然後烤至呈焦黃色。)能去除胃部的冷感,保護中焦(脾胃)不受寒涼影響。(辛辣可發散,但炮製後帶有微苦,因此效果持久,不會像附子那樣流動性強,無法停留在特定部位。)它能消除深藏於臟腑中的嚴重寒氣,驅逐風濕和冷痹,以及各種陰寒毒素,促進陽氣生發,陰氣滋長。若體內陰氣過盛阻礙陽氣,導致火氣無法正常運行,或因陽氣不足無法控制血液,出現大量嘔吐、鼻血、下血等症狀,應將乾薑炒至黃色,保留其藥效使用,是止血的重要藥材。配合使用熟附子,(情況嚴重時應直接使用生薑。)
進入腎臟以驅逐寒濕,能恢復無陽脈象。(張仲景的四逆湯、白通湯、薑附湯等方劑均使用乾薑。)治療寒咳、(與五味子搭配使用。)寒痞、反胃、滑腸瀉痢。過量使用會傷害陰氣,孕婦應避免使用。(辛辣物質易刺激血液流動。服用乾薑時會上衝,需配合大棗輔助,以及甘草調和。)
12. 三三○、黑乾薑
(乾薑切片,炒紅,以器悶息為炭,辛辣變為苦鹹,專入血分。)辛熱之性雖無,辛涼之性尚在,凡血虛發熱,產後大熱者宜之。(此非有餘之熱,乃陰虛生內熱也,忌用表藥涼藥。黑姜引血藥補血,去惡生新,有陽生陰長之意。且黑為水色,血不妄行,凡吐血痢血悉治之。血寒者可多用,血熱者不過三四分為嚮導而已。)
煨姜,(生薑去皮,濕紙包煨。)治胃寒泄瀉吞酸。
白話文:
【330、黑乾薑】
(將乾薑切成薄片,炒至顏色轉紅,再用容器蓋住讓它悶燒成炭。這樣一來,原本的辛辣味會轉變成苦鹹,使其功效更專注於血液部分。)雖然經過處理後,乾薑原有的辛熱特性已消失,但其辛涼的特性仍存留著。對於因血虛導致發燒,或是產後出現高熱的情況,都非常適用。(這類發熱並非身體實質上有過多的熱量,而是因為陰氣不足而產生的內熱,因此需避免使用具有散發或清涼效果的藥物。)黑薑能帶領其他補血藥物進入血液,促進新陳代謝,有著陰陽平衡之意。再者,黑色屬水,能使血液流動穩定,對於各種出血症狀都有治療效果。對於血寒的人可以大量使用,而血熱的人則只需用上幾分作為引導即可。
煨薑, (先去除生薑的皮,再用濕紙包裹起來進行煨烤。)主要用於治療胃寒所引起的腹瀉及胃酸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