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綱

《羅氏會約醫鏡》~ 卷十六·本草(上) (3)

回本書目錄

卷十六·本草(上) (3)

1. 十、苦參

(味苦性寒,入腎經。元參為使,惡貝母、菟絲、漏蘆,反藜蘆。泔浸蒸過曬乾用。)除熱,(寒也。)燥濕,(苦也。)生津止渴,安五臟。(濕熱去則血氣和平,津液生而五臟安。)治溫病、血痢、腸風、溺赤、(皆涼血之效。)黃疸,明目止淚,殺蟲,解瘡毒。(濕熱之愆。)按苦參大苦大寒,損胃寒精,非大熱者,勿用。

白話文:

【苦參】

(味道苦且性質寒涼,主要影響腎臟。使用時應與元參配合,但與貝母、菟絲、漏蘆相剋,更不能與藜蘆同用。使用前需先以米泔水浸泡,蒸煮後曬乾。)

能清熱降火, (因其性寒。) 去除濕氣, (因苦能燥濕。) 促進唾液分泌以止渴,並使五臟平穩運作。 (當濕熱被清除,身體的血氣就能恢復平衡,津液得以再生,進而使五臟安定。)

可用於治療熱性疾病、血痢、腸道出血、尿色深紅, (這些都是其清涼血液的功效。) 黃疸,改善視力並止淚,殺滅寄生蟲,以及解毒療瘡。 (這些問題都由濕熱引起。)

然而,苦參極苦極寒,可能對胃部造成傷害並導致體寒,除非體內有大量熱毒,否則不應輕易使用。

2. 十一、川芎

(味辛微甘,氣溫,入肝經。白芷為使,畏黃連、硝石、滑石,惡黃耆、山茱萸,反藜蘆。蜀產為川芎,里白者勝;秦產為西芎;江南產小者,名撫芎。)其性善走,為血中氣藥。潤肝燥,補肝虛。(肝以瀉為補,所謂辛以散之,辛以潤之。)治風濕頭痛、血虛頭痛,破瘀蓄,通血脈,祛脅痛,調經候,(因辛散也。

)目淚多涕,(肝熱。)理崩帶眩運,(以氣升也)。療癰疽瘡瘍,(癰生六腑,疽生五臟,皆陰陽相滯而成,芎、歸能和血行氣而通陰陽。)撫芎止利開鬱,亦上升辛散之功也。按川芎補不足而散有餘,以辛多而甘少也,若單服久服,令人走散真氣,能致暴亡。至於陰虛火炎,及三陽火壅於上而頭痛者,得升反甚。

若不明升降,而但知川芎治頭痛,謬亦甚矣!

白話文:

【十一、川芎】

(川芎味道辛且略帶甘甜,性質溫和,主要作用於肝臟。它與白芷搭配使用效果更佳,但需避免與黃連、硝石、滑石同用,同時與黃耆、山茱萸不相容,更不能與藜蘆一起使用。產自四川的稱爲川芎,其中白色的品質更優;產自陝西的稱爲西芎;江南所產的小型品種,名爲撫芎。)

川芎具有良好的流通性,是調節血液中氣體的藥物。它能夠滋潤乾燥的肝臟,補充肝部的虛弱。(因爲肝部的補益在於疏泄,所謂辛味可以散發,辛味可以滋潤。)它能治療風溼引起的頭痛、血虛導致的頭痛,能破壞體內淤積的血液,暢通血脈,消除脅痛,調整月經週期,(這都源於它的辛散特性。)

對於眼睛淚多、流鼻涕的症狀,(通常由肝熱引起。)川芎能調理崩漏、帶下、眩暈等症狀,(因爲它能提升氣的運行。)同時,它也能治療癰疽瘡瘍,(癰疽分別源自六腑和五臟,都是由於陰陽失衡所致,川芎與當歸配合,能調和血液,行氣,從而達到陰陽平衡。)撫芎則有止瀉、開鬱的功效,這也是辛散特性帶來的上升作用。

根據研究,川芎能補充身體的不足,同時疏散過多的餘熱,這是因爲它的辛味成分多,而甘味成分少。但如果長期單次服用,可能會導致體內的真氣流失,甚至可能引發突然死亡。對於陰虛火旺,或者頭部三陽經絡火氣過盛導致的頭痛症狀,如果使用川芎反而會加重病情。

如果不理解藥物的升降特性,只是單純認爲川芎可以治療頭痛,這種誤解是非常嚴重的!

3. 十二、白芍藥

(味苦甘酸,微寒,入脾、肝、肺三經。惡石斛、芒硝,畏鱉甲、小薊,反藜蘆。生用寒,煨熟酒炒,以制寒性。治血脫者,醋炒。)瀉肝火,(味酸斂肝。肝以斂為瀉,以散為補。)安脾肺,固腠理,止虛汗。(木得斂而不剋土,則脾安;土旺能生金,則肺安。肺主皮毛,肺安則腠理固,而汗自止。

)治熱瀉、癰腫目疼、脅痛鼻衄,除煩安胎、血虛發熱,(性沉陰,能入血分,補虛涼血。)除痢疾後重,(屬胃中濕熱,若冷痢忌用。)止血虛腹痛,(能治血虛,又能行氣安脾。)消中滿喘咳,(肺安。)凡一切肝血不足之證。按白芍仍補藥之稍寒者,古人戒產後勿用,似乎太執。

若產後血虛而熱,陰氣散失者,正當用之。

赤芍,尤瀉肝火,治腸風、瘡癤、目赤,通經破血。(能散瀉也。)產後忌之。

白話文:

【十二、白芍藥】

(口感苦中帶甘酸,微寒,主要作用於脾、肝、肺三個臟腑。與石斛、芒硝相沖,遇鱉甲、小薊會減弱藥效,與藜蘆相剋。生用時性寒,若經燉煮或以酒炒過,可降低其寒性。治療血脫時,應以醋炒。)

它能清肝火,(因其酸味有助於肝臟收斂。在肝臟功能中,收斂是排泄的一種方式,散發則為補充。)安定脾肺功能,鞏固肌膚表層,止住虛汗。(當肝木得到收斂而不剋制脾土,脾臟便能安穩;脾氣旺盛能滋養肺金,使肺部健康。肺主管皮毛,肺部健康則肌膚表層堅固,汗液自然停止。

)對熱瀉、腫瘤眼痛、脅痛、鼻出血,消除煩躁、安胎、血虛引起的發熱有療效,(其性質偏陰,能深入血液,補虛涼血。)對痢疾造成的嚴重腹痛有緩解效果,(屬於胃中的濕熱情況,若為冷痢應避免使用。)止血虛導致的腹痛,(既能治療血虛,又可以調理氣血,安定脾臟。)消除中滿的喘息咳嗽,(肺部健康。)適用於所有肝血不足的症狀。根據古籍記載,白芍藥雖為補藥但略帶寒性,古人告誡產後不宜使用,這似乎有些絕對。

然而,如果產後出現血虛和發熱,陰氣流失的情況,正是使用白芍藥的適當時機。

赤芍藥,更強烈地清肝火,適用於腸風、瘡癰、紅眼,通經絡、破血。(具有散瀉的作用。)產後應避免使用。

4. 十三、生地黃

(味甘苦大寒,入心、肝、脾、腎四經。惡貝母,忌銅鐵、蔥、蒜、蘿蔔、諸血。)滋陰退陽,涼血生血。治血虛發熱,(陰虛生熱,滋陰退火。)通二便,(瀉大腸小腸火。)平諸血逆、吐衄崩中、傷寒陽狂、痘證大熱,(熱甚者,用生地搗汁服。)去煩躁骨蒸、勞傷咳嗽,婦人血熱經枯,三消熱渴。

(涼血之功。)按性寒涼,或酒浸一夜用。若胃虛食少,脾虛泄瀉者,禁用。

白話文:

【十三、生地黃】

(口感甘苦且性質極為寒涼,主要影響心、肝、脾、腎四大臟腑。與貝母相剋,食用時應避免與銅鐵器皿、蔥、蒜、蘿蔔及各種血液製品一同使用。)

能滋養陰氣,抑制過盛的陽氣,具有涼血和促進血液生成的功效。適用於因血虛導致的發熱症狀,(陰虛易生熱,滋養陰氣可抑制過盛的火氣。)能改善大小便問題,(有助於清除大腸和小腸的火氣。)對各類血逆現象,如吐血、鼻出血、月經過多、傷寒引發的陽狂症狀,以及出疹高燒等有療效,(在病情極為嚴重的情況下,可將生地黃搗碎榨汁服用。)能減輕煩躁、骨蒸潮熱、勞損咳嗽,以及婦女因血熱導致的月經不調,對於三消症候羣和因熱導致的口渴也有緩解作用。

(其涼血功效顯著。)根據其性質,可先浸泡於酒中一夜再使用。然而,對於胃虛食慾不佳或是脾虛引起腹瀉的人,則應禁止使用。

5. 十四、熟地黃

(性味畏忌同生地黃。熟則甘溫。懷慶所產大本支,其色黃而不黑,中系菊花心,外有小直紋而無橫痕。每兩用縮砂仁(炒研)四分,同好米酒拌勻,入砂鍋內,蓋好莫出氣,蒸半日,卻不用煮,取出曬乾,如前加酒,蒸曬九次為度,令中心透熟純黑乃佳。)滋腎水,填骨髓,益真陰,利血脈,為補血補精之仙品。

治陰虛發熱,頭疼口乾,舌焦喉燥,咳痰氣喘,勞傷風痹。或虛火炎於上焦而吐衄,腎水泛於皮膚而浮腫;或陽浮煩躁,陰脫仆地。入散劑能發汗,以汗化於血,無陰則汗無以作也。入溫劑能回陽,以陽生於下,無陰則陽無以生也。經曰:精化為氣。得非陰生於陽乎?至於聰耳明目,胎前產後,皆深賴焉。

(補血。)黑髮烏髭,所必需也。(補髓)。按性微滯,若痰多氣鬱,胸膈窒凝,當斟酌用之。

白話文:

[十四、熟地黃]

(其性味及禁忌與生地黃相同,但經過熟製後,性味轉為甘溫。懷慶地區所產的大本支熟地黃,顏色呈黃而非黑,中心有菊花紋,外表有直紋但無橫紋。每一兩熟地黃需使用四分炒過並研磨的縮砂仁,與好米酒混合均勻,放入砂鍋中,蓋緊避免漏氣,蒸煮半日,但不需沸騰,取出後曬乾。重複上述步驟九次,直到熟地黃中心完全變熟且純黑,品質最佳。)

熟地黃能滋養腎臟的水分,補充骨髓,增強身體的真陰,有利於血液循環,是補血補精的上等佳品。

用於治療因陰虛導致的發熱,頭痛口渴,舌乾喉燥,咳嗽痰多,呼吸困難,勞損風濕。或上焦虛火上升導致的吐血鼻血,腎臟水分過多導致皮膚浮腫;或陽氣飄浮導致心情煩躁,陰氣耗盡倒地不起。加入散劑中能促進出汗,因為汗水由血液轉化,若無陰液,汗水便無法產生。加入溫補藥物中能回復陽氣,因為陽氣由下部產生,若無陰液,陽氣便無法生成。古書記載:精華轉化為氣,這難道不是陰由陽而生嗎?此外,對於改善聽力視力,以及孕婦產前產後的調理,都有很大的幫助。

(補血。)對於黑髮烏鬍,是必要的補品。(補髓)。然而,因其性質稍顯滯澀,若出現多痰、氣鬱、胸悶等症狀,應酌情使用。

6. 十五、五味子

(皮甘肉酸,核中苦辛,有鹹味,故名五味。蓯蓉為使,惡葳蕤。嗽藥中生用,補藥微妙,或蜜浸蒸用,俱宜捶碎。遼東肥潤色紅者佳。)收肺氣,生腎水,(肺以酸收,金旺則水生。)澀精,收汗,固腸,(酸也。肺與大腸相表裡,肺斂則腸固。)除熱,(水足。)解渴,(肺斂生津。

)益氣,(肺主氣,斂故能益。)收瞳子散大,(收耗散之氣,故能明目。)虛勞咳嗽,(肺氣咳嗽宜人參、五味。)補元陽,助命門,(溫辛。)壯筋骨。(腎足。)按五味子性主收斂,若感寒初嗽,肝旺吞酸,肺脈滑實者,禁之。

白話文:

[十五、五味子]

(五味子的皮甜、果肉酸,核中有苦和辛的味道,還帶有鹹味,因此得名五味子。它與蓯蓉搭配使用效果最佳,但與葳蕤相剋。在咳嗽藥中直接使用,作爲補藥時其效果微妙,有時會用蜂蜜浸泡後蒸煮再用,無論哪種方式,都應先將五味子搗碎。來自遼東地區、顏色紅潤且肥大的五味子品質最好。)

五味子能收斂肺氣,生髮腎水,(肺部因酸味而收斂,金旺盛則水自生。)止精液流失,止汗,穩固腸道,(因爲酸味的作用。肺部與大腸相互影響,肺部收斂則腸道穩固。)消除熱症,(腎水充足。)解渴,(肺部收斂有助於生津。)

它能增強元氣,(肺部主管氣,收斂則能增加。)縮小瞳孔散大的情況,(能收斂流失的氣,因此能明目。)對於虛勞引起的咳嗽有效,(肺氣引起的咳嗽適合用人參和五味子。)補充元陽,助於生命之門,(溫熱辛香。)強化筋骨。(腎氣充足。)

根據五味子的主要特性是收斂,如果剛開始感冒咳嗽,或者肝火旺盛導致的胃酸過多,以及肺部脈象滑實的人羣,應該避免使用。)

7. 十六、天門冬

(味甘苦大寒,入肺腎二經。地黃、貝母為使,忌鯉魚。取明亮肥大者,去心皮,酒蒸用。)清金滋水,(肺為腎母,熱退則水生。)治肺腎虛熱,定喘止嗽,解渴消痰,退骨蒸勞熱、吐血衄血、(以其甘寒養陰,清金降火。)肺癰肺痿,(癰為邪實,咳吐膿血,治宜瀉火解毒。

痿為正虛,咳嗽短氣,治宜養血保肺。)療熱淋熱結、(苦寒)。骨痿。(苦能堅腎,寒去腎家濕熱。)按天門冬性寒而滑,脾寒泄瀉惡食者,忌用。

白話文:

【十六、天門冬】

(口感甘中帶苦,性質極寒,主要影響肺與腎兩個臟器。地黃和貝母是其輔助藥材,服用時應避免食用鯉魚。選用時應挑選明亮且肥大的天門冬,去除中心部分及外皮,以酒蒸煮後使用。)

它能清熱潤肺,滋補腎水,(因為肺是腎的母臟,一旦熱度消退,水分就會得到補充。)治療肺腎虛熱,平喘止咳,緩解口渴,消除痰液,減輕骨蒸勞熱、吐血、鼻出血等症狀,(這是因為其甘寒特性,能滋養陰分,清熱降火。)對肺部感染如肺癰、肺萎縮也有療效,(肺癰是由於邪氣過盛,常伴有咳血,治療上需清熱解毒。

肺萎縮則因正氣不足,常見咳嗽、呼吸困難,治療上應滋養血液,保護肺臟。)此外,還可用來治療熱淋、結石等疾病,(其苦寒特性有助於清熱。)以及骨萎等症狀。(苦味能強化腎臟,寒性則能去除腎臟中的濕熱。)

然而,天門冬性寒且滑,對於脾胃虛寒、易腹瀉或食慾不佳的人,應避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