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綱

《羅氏會約醫鏡》~ 卷十六·本草(上) (3)

回本書目錄

卷十六·本草(上) (3)

1. 十、苦參

(味苦性寒,入腎經。元參為使,惡貝母、菟絲、漏蘆,反藜蘆。泔浸蒸過曬乾用。)除熱,(寒也。)燥濕,(苦也。)生津止渴,安五臟。(濕熱去則血氣和平,津液生而五臟安。)治溫病、血痢、腸風、溺赤、(皆涼血之效。)黃疸,明目止淚,殺蟲,解瘡毒。(濕熱之愆。)按苦參大苦大寒,損胃寒精,非大熱者,勿用。

白話文:

苦參味苦性寒,入腎經,常用元參輔助,忌與貝母、菟絲、漏蘆同用,反藜蘆。用前需用米泔水浸泡,蒸過曬乾。它能清熱、燥濕、生津止渴、安五臟,適用於溫病、血痢、腸風、尿赤、黃疸,以及明目止淚、殺蟲、解瘡毒。但苦參性寒,過於寒涼,會傷胃寒精,體質不燥熱者,不宜使用。

2. 十一、川芎

(味辛微甘,氣溫,入肝經。白芷為使,畏黃連、硝石、滑石,惡黃耆、山茱萸,反藜蘆。蜀產為川芎,里白者勝;秦產為西芎;江南產小者,名撫芎。)其性善走,為血中氣藥。潤肝燥,補肝虛。(肝以瀉為補,所謂辛以散之,辛以潤之。)治風濕頭痛、血虛頭痛,破瘀蓄,通血脈,祛脅痛,調經候,(因辛散也。

白話文:

白芷性味辛甘,溫熱,入肝經。它與川芎相輔相成,最優質的白芷產於四川,稱為川芎;產於秦地的白芷稱為西芎;產於江南的較小的白芷,則稱為撫芎。白芷畏黃連、硝石、滑石,惡黃耆、山茱萸,反藜蘆。白芷善於走竄,是補益血氣的藥材。它能潤燥補虛肝臟,因為肝臟宜瀉則補,辛味可以散發、潤澤肝氣。白芷可用於治療風濕頭痛、血虛頭痛,破除瘀血,通暢血脈,緩解脅肋疼痛,調理月經。

)目淚多涕,(肝熱。)理崩帶眩運,(以氣升也)。療癰疽瘡瘍,(癰生六腑,疽生五臟,皆陰陽相滯而成,芎、歸能和血行氣而通陰陽。)撫芎止利開鬱,亦上升辛散之功也。按川芎補不足而散有餘,以辛多而甘少也,若單服久服,令人走散真氣,能致暴亡。至於陰虛火炎,及三陽火壅於上而頭痛者,得升反甚。

若不明升降,而但知川芎治頭痛,謬亦甚矣!

白話文:

眼睛流淚鼻涕多是肝火旺盛的表現,月經不調伴隨頭昏眼花則是氣血上升的症狀。治療癰疽瘡瘍,因為癰生於六腑,疽生於五臟,皆因陰陽失衡而起,川芎、當歸能和血行氣,使陰陽調和。川芎能止瀉、疏肝解郁,也有升發散寒的功效。川芎補虛散實,因其辛味重,甘味輕,若單獨服用或長期服用,容易耗散真氣,甚至導致猝死。對於陰虛火旺或三陽經火氣上炎導致頭痛的人,服用川芎反而會加重病情。

不懂得升降法則,只知道用川芎治頭痛,是十分錯誤的!

3. 十二、白芍藥

(味苦甘酸,微寒,入脾、肝、肺三經。惡石斛、芒硝,畏鱉甲、小薊,反藜蘆。生用寒,煨熟酒炒,以制寒性。治血脫者,醋炒。)瀉肝火,(味酸斂肝。肝以斂為瀉,以散為補。)安脾肺,固腠理,止虛汗。(木得斂而不剋土,則脾安;土旺能生金,則肺安。肺主皮毛,肺安則腠理固,而汗自止。

)治熱瀉、癰腫目疼、脅痛鼻衄,除煩安胎、血虛發熱,(性沉陰,能入血分,補虛涼血。)除痢疾後重,(屬胃中濕熱,若冷痢忌用。)止血虛腹痛,(能治血虛,又能行氣安脾。)消中滿喘咳,(肺安。)凡一切肝血不足之證。按白芍仍補藥之稍寒者,古人戒產後勿用,似乎太執。

白話文:

黃芩味苦甘酸,性微寒,歸脾、肝、肺三經。忌與石斛、芒硝同用,畏鱉甲、小薊,反藜蘆。生用性寒,煨熟或酒炒可減緩寒性。主治血脫,可用醋炒。瀉肝火,安脾肺,固腠理,止虛汗。可治熱瀉、癰腫目疼、脅痛鼻衄,除煩安胎、血虛發熱,除痢疾後重,止血虛腹痛,消中滿喘咳,凡一切肝血不足之證。

若產後血虛而熱,陰氣散失者,正當用之。

赤芍,尤瀉肝火,治腸風、瘡癤、目赤,通經破血。(能散瀉也。)產後忌之。

白話文:

如果生產後因為血液不足而感到發燒,且陰氣流失的人,可以使用這個方法來治療。赤芍能夠有效地清洩肝臟的熱氣,可以用於治療腸道疾病、皮膚病和眼睛紅腫等症狀,同時也能夠疏通經脈並幫助排出瘀血(但要注意的是它具有分散和排泄的作用)。然而在生產後應該避免使用這種草藥。

4. 十三、生地黃

(味甘苦大寒,入心、肝、脾、腎四經。惡貝母,忌銅鐵、蔥、蒜、蘿蔔、諸血。)滋陰退陽,涼血生血。治血虛發熱,(陰虛生熱,滋陰退火。)通二便,(瀉大腸小腸火。)平諸血逆、吐衄崩中、傷寒陽狂、痘證大熱,(熱甚者,用生地搗汁服。)去煩躁骨蒸、勞傷咳嗽,婦人血熱經枯,三消熱渴。

(涼血之功。)按性寒涼,或酒浸一夜用。若胃虛食少,脾虛泄瀉者,禁用。

白話文:

味甘苦,性寒,入心、肝、脾、腎四經。忌食貝母、銅鐵、蔥、蒜、蘿蔔,以及一切血製品。具有滋陰退陽、涼血生血的功效。主治血虛發熱、陰虛生熱、通二便、平諸血逆、吐衄崩中、傷寒陽狂、痘證大熱、去煩躁骨蒸、勞傷咳嗽、婦人血熱經枯、三消熱渴等症。由於性寒,脾胃虛弱者禁用,可酒浸一夜後使用。

5. 十四、熟地黃

(性味畏忌同生地黃。熟則甘溫。懷慶所產大本支,其色黃而不黑,中系菊花心,外有小直紋而無橫痕。每兩用縮砂仁(炒研)四分,同好米酒拌勻,入砂鍋內,蓋好莫出氣,蒸半日,卻不用煮,取出曬乾,如前加酒,蒸曬九次為度,令中心透熟純黑乃佳。)滋腎水,填骨髓,益真陰,利血脈,為補血補精之仙品。

治陰虛發熱,頭疼口乾,舌焦喉燥,咳痰氣喘,勞傷風痹。或虛火炎於上焦而吐衄,腎水泛於皮膚而浮腫;或陽浮煩躁,陰脫仆地。入散劑能發汗,以汗化於血,無陰則汗無以作也。入溫劑能回陽,以陽生於下,無陰則陽無以生也。經曰:精化為氣。得非陰生於陽乎?至於聰耳明目,胎前產後,皆深賴焉。

(補血。)黑髮烏髭,所必需也。(補髓)。按性微滯,若痰多氣鬱,胸膈窒凝,當斟酌用之。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中醫的一種藥物,其特性與生地黃相似,但經過熟處理後,變得甘甜且溫和。該藥物來自懷慶產區,其特點是顏色黃而不黑,中間有菊花狀的紋理,外表有細直紋但無橫紋。使用四分之一的縮砂仁(炒後研磨)與好米酒混合,放入砂鍋中,蓋好並避免蒸氣逸出,蒸煮半天,然後不進行煮沸,取出後晾乾,再按照此方法進行九次蒸煮和晾乾,直到中央完全熟透、純黑為止,這樣的效果最佳。

這種藥物能夠滋養腎臟的水分,填補骨骼的空洞,增強真正的陰性,使血液循環順暢,是補充血液和精液的神妙良藥。

它能治療陰虛引起的發熱、頭痛、口乾、舌頭焦枯、咽喉乾燥、咳嗽、痰多、氣喘、勞損、風寒等症狀。對於虛火在上焦引起出血、腎水泛濫導致浮腫;或是陽氣亢奮、陰氣脫落的情況,此藥物亦能發揮作用。它能發汗,以汗化於血液,無陰則無以產生汗液;能回復陽氣,因為陽氣來自下部,無陰則無以生成陽氣。

根據經典的說法,精氣可以轉化為氣體。難道這不是陰氣從陽氣中生長嗎?此外,此藥物還能提高聽覺和視力,在孕前和產後都非常重要。

此藥物具有補血的作用,對於保持頭髮烏黑、鬍子黑亮是必要的。其性質略帶滯滯,如果痰多、氣鬱、胸膈阻塞,則應考慮是否適宜使用。

6. 十五、五味子

(皮甘肉酸,核中苦辛,有鹹味,故名五味。蓯蓉為使,惡葳蕤。嗽藥中生用,補藥微妙,或蜜浸蒸用,俱宜捶碎。遼東肥潤色紅者佳。)收肺氣,生腎水,(肺以酸收,金旺則水生。)澀精,收汗,固腸,(酸也。肺與大腸相表裡,肺斂則腸固。)除熱,(水足。)解渴,(肺斂生津。

)益氣,(肺主氣,斂故能益。)收瞳子散大,(收耗散之氣,故能明目。)虛勞咳嗽,(肺氣咳嗽宜人參、五味。)補元陽,助命門,(溫辛。)壯筋骨。(腎足。)按五味子性主收斂,若感寒初嗽,肝旺吞酸,肺脈滑實者,禁之。

白話文:

五味子味甘酸,核中苦辛,並帶鹹味,因此得名五味。它與蓯蓉相合,忌與葳蕤同用。用於治療咳嗽時,宜生用,作為補藥則可蜜浸蒸用,使用前都需要將其捶碎。產於遼東,果實肥潤,顏色紅潤的品質最佳。五味子能收斂肺氣,滋生腎水,因為金氣旺盛則水氣生發,還能澀精止汗、固腸止瀉,這是因為酸味具有收斂作用,肺和大腸相表裡,肺氣收斂則腸道得以固固。此外,它還能清熱解渴,因為腎水充盈,肺氣收斂又能生津液;同時,五味子也能益氣,因為肺主氣,收斂則能益氣;还能收敛散开的瞳子,使視力明朗,因為它能收敛耗散之氣,所以能明目;对于虚劳咳嗽,可以用五味子与人参一起治疗;五味子还能补益元阳,助益命门,因为它是溫辛之性,还能壮筋骨,因为肾气充盈。不過,五味子性主收斂,若遇寒咳初起、肝氣旺盛吞酸、肺脈滑實的人,則需禁服。

7. 十六、天門冬

(味甘苦大寒,入肺腎二經。地黃、貝母為使,忌鯉魚。取明亮肥大者,去心皮,酒蒸用。)清金滋水,(肺為腎母,熱退則水生。)治肺腎虛熱,定喘止嗽,解渴消痰,退骨蒸勞熱、吐血衄血、(以其甘寒養陰,清金降火。)肺癰肺痿,(癰為邪實,咳吐膿血,治宜瀉火解毒。

痿為正虛,咳嗽短氣,治宜養血保肺。)療熱淋熱結、(苦寒)。骨痿。(苦能堅腎,寒去腎家濕熱。)按天門冬性寒而滑,脾寒泄瀉惡食者,忌用。

白話文:

地黃味甘苦性寒,入肺經和腎經。地黃和貝母是輔助藥材,忌用鯉魚。選取明亮肥大、去除心皮的地黃,用酒蒸制后使用。地黃清熱滋陰,因為肺是腎的母,熱退則水生,能治肺腎虛熱、定喘止咳、解渴消痰、退骨蒸勞熱、吐血衄血,因為甘寒能養陰、清熱降火。地黃也治肺癰肺痿,肺癰是邪氣實證,表現為咳嗽吐膿血,需要瀉火解毒;肺痿是正氣虛證,表現為咳嗽氣短,需要養血保肺。地黃還能治療熱淋熱結,因為它性寒苦;也能治療骨痿,因為苦能堅腎,寒能去除腎臟的濕熱。但需要注意的是,天門冬性寒滑,脾寒泄瀉、惡心嘔吐的人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