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會約醫鏡》~ 卷之九·雜證 (6)
卷之九·雜證 (6)
1. 二十六、論失血
凡虛損咳嗽,五臟皆有所病,然專主則在肺腎。蓋肺之所畏者,火也;肺之受邪者,燥也。燥則必癢,癢則必咳,正以腎水不能制火,所以剋金;陰精不能化氣,所以病燥,故為咳嗽喘促、咽痛聲啞等症。凡治此者,只宜甘涼之劑,如六味地黃丸料煎服,緩則服丸。甚者加麥冬、元參、天冬、生地之類,滋養金水,使肺腎相生,則真陰生而咳可漸愈矣。
凡陰虛於下,陽格於上,六脈無神,而大吐大衄者,此火不歸源,而真陽失守者,宜八味地黃丸料重加桂附大劑,煎出冰冷與服。或用熟地一兩五錢,當歸三錢,附子三錢,肉桂二錢,煎出冷服。若六脈細脫,手足厥冷,危在頃刻,用:
鎮陰煎
熟地(一二兩),淮牛膝(二錢),炙甘草(一錢),肉桂(錢半),附子(二錢或三錢),
如嘔惡者,加乾薑(炒黃)一錢三分。如氣脫無神,宜速速多加人參,水煎冷服。此際用一味涼藥即死。
白話文:
大凡虛弱勞損引起的咳嗽,五臟六腑都有可能生病,但主要的問題在肺和腎。肺最怕的是火氣,肺容易感受的邪氣是乾燥。乾燥就會發癢,發癢就會咳嗽,正是因為腎水無法控制火氣,所以火會剋制肺金;陰液精華不能化生氣,所以會生病產生乾燥,因此會出現咳嗽氣喘、咽喉疼痛聲音沙啞等症狀。治療這種情況,只適合使用甘甜涼潤的藥物,像是六味地黃丸的藥方煎服,如果症狀緩和就服用藥丸。症狀嚴重者可以加麥冬、元參、天冬、生地等藥材,滋養肺腎的陰液,讓肺腎互相資生,這樣就能產生真正的陰液,咳嗽也就能逐漸痊癒。
如果陰液虛損在下,陽氣上浮於上,六脈微弱無力,出現大量吐血或流鼻血,這是火氣無法回歸本源,真正的陽氣失去固守的狀況,應該用八味地黃丸的藥方,並加重桂枝和附子的用量,煎好後放涼服用。也可以用熟地一兩五錢、當歸三錢、附子三錢、肉桂二錢,煎好放涼服用。如果六脈細微快要消失,手腳冰冷,情況危急,可以使用:
鎮陰煎
熟地(一兩二錢),淮牛膝(二錢),炙甘草(一錢),肉桂(一錢半),附子(二錢或三錢)
如果出現噁心嘔吐,加入炒黃的乾薑一錢三分。如果出現氣脫精神萎靡,應該趕快多加入人參,用水煎好放涼服用。這個時候如果用一味寒涼的藥,就會立刻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