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綱

《羅氏會約醫鏡》~ 卷十九·兒科、瘡科 (16)

回本書目錄

卷十九·兒科、瘡科 (16)

1. 瘡科

水煎,熱服。

葶藶大棗瀉肺湯,治咳嗽胸脹,氣喘面浮,已成肺癰,繼用此方。

甜葶藶(炒研,三錢),大棗(十枚,去核)

水煎,先入大棗煎就,去棗,後入葶藶,煎十餘沸,食後服。

八味排膿湯,治腸癰,小腹脹痛,時下膿血,脈滑而數,身膚甲錯等證。

黃耆(炒),當歸(酒拌),金銀花,穿山甲(蛤粉炒),白芷,防風,連翹,栝蔞(各二錢),

水煎服。或為末,每服三錢,蜜湯調下。如膿將盡,去穿山甲、連翹,倍當歸,加川芎。

神效栝蔞散,治乳癰及一切大毒。初起腫痛即消,膿成即潰,膿出即愈。治癰之方甚多,獨此方神效。治瘰癧尤效。凡屬癰毒,皆宜用之。

栝蔞(一個,爛研),當歸(酒洗),甘草(各五錢),乳香,沒藥(各一錢),

酒煎服。如不能飲酒,加水煎。數劑後,宜服補氣血之藥。

槐花散,治腸風臟毒下血。

槐花(炒),熟地,青皮,白朮,荊芥穗,當歸身,升麻(各一錢),川芎(四分),

水煎服。或為末,每用三錢,米湯調下。○又方:棕同柏葉燒灰存性,搗飯糊為丸服。

痔漏腸紅方,其效無比。

黃連(一兩,酒浸陰乾),百草霜(一兩,用茅柴燒者佳),烏梅肉(一兩,酒蒸)

共搗為丸。如干,加前浸連之酒,每以酒下四五十丸。三日見效,十日全愈。

隔紙膏,治臁瘡神效。

黃耆(研末,五錢),輕粉,乳香,沒藥,銀硃(各一錢),血竭(五分),銅綠(二分),

共為細末,真麻油調成膏,攤油紙上,再用油紙一層以針密刺孔,掩膏藥上貼之,一日一易其膏。

豬臟丸,治大便痔漏下血。

豬大臟(一條,洗淨),槐花(炒,為末,二兩。或用黃連二兩為末),入臟內,兩頭扎定,瓦器內米醋煮爛,共搗,加糕糊為丸。每服五十丸,米飲下,或當歸酒下。(治法詳本門)

又方:用鯽魚去腸,以五倍子末填滿,煅,研末,酒服一錢。

用牡蠣粉,茶調服。或用貝母為末服。

備揀古來治諸瘡毒至簡至穩神方於後,以便取用。

雄黃(錢半),杏仁(三十粒,去皮),輕粉(一錢),冰片(少許),共為末,以雄豬膽汁調塗,仙方也。○又方:凡大毒,十日內宜服護心散,使毒氣出外。若內攻,則嘔逆不食而危矣。真綠豆粉(二兩),乳香(一兩),燈心末(三錢。先漿之,焙乾研末後,以水洗去漿,布濾用),以甘草煎濃汁調一錢服。

至一兩,則香徹瘡口而愈。○又方:毒初起及收斂時,用遠志肉,米泔浸,為末,酒調三錢服,以滓敷患處。○又、時行斑瘡,一身忽如火傷,決之復起,此惡毒也。以多蜜炒升麻,水煎多服,並以升麻煎水洗之。○瘡腫焮熱大痛:大黃末,醋調敷之。燥即易,數次即退。○癰腫無頭:蠶繭燒灰,酒服一枚,即出一頭而自破。

白話文:

[瘡科]

煎藥服用:

將藥材用水煎煮,趁熱服用。

葶藶大棗瀉肺湯:

這個方子治療咳嗽、胸部脹悶、呼吸急促、臉部浮腫,以及已經形成的肺癰。 如果肺癰還沒形成,也能用這個方子預防。

藥材: 甜葶藶(炒過磨成粉,三錢)、大棗(十枚,去核)。

做法: 用水煎煮,先放入大棗煮熟,撈出大棗,再放入葶藶,煮十幾滾。飯後服用。

八味排膿湯:

這個方子治療腸癰,也就是小腹脹痛,時常排出膿血,脈象滑而快,皮膚乾燥粗糙等症狀。

藥材: 炒過的黃耆、用酒浸過的當歸、金銀花、用蛤粉炒過的穿山甲、白芷、防風、連翹、栝蔞(各二錢)。

做法: 用水煎服。也可以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用蜂蜜水調服。如果膿快要排盡,就去掉穿山甲和連翹,加倍當歸,再加入川芎。

神效栝蔞散:

這個方子治療乳癰和各種嚴重毒瘡。剛開始腫痛時服用,可以消腫;如果已經化膿,吃了可以幫助膿排出;膿排出後,病就會痊癒。治療癰的方子很多,但只有這個方子最有效。治療瘰癧也特別有效。凡是癰瘡毒都適合用這個方子。

藥材: 爛熟的栝蔞(一個,搗成泥)、用酒洗過的當歸、甘草(各五錢)、乳香、沒藥(各一錢)。

做法: 用酒煎煮服用。如果不能喝酒,就加水煎煮。服用幾劑後,應該服用補氣血的藥。

槐花散:

這個方子治療腸風臟毒引起的便血。

藥材: 炒過的槐花、熟地、青皮、白朮、荊芥穗、當歸身、升麻(各一錢)、川芎(四分)。

做法: 用水煎服。也可以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用米湯調服。

另外一個方子: 棕櫚和柏葉燒成灰,保留藥性,搗成粉末,和米糊做成藥丸服用。

痔漏腸紅方:

這個方子效果非常顯著。

藥材: 用酒浸泡陰乾的黃連(一兩)、用茅草燒成的百草霜(一兩)、用酒蒸過的烏梅肉(一兩)。

做法: 一起搗成丸。如果太乾,就加入之前浸泡黃連的酒。每次用酒送服四、五十丸。三天見效,十天痊癒。

隔紙膏:

這個藥膏治療小腿潰瘍,效果非常好。

藥材: 磨成粉的黃耆(五錢)、輕粉、乳香、沒藥、銀硃(各一錢)、血竭(五分)、銅綠(二分)。

做法: 一起磨成細粉,用麻油調成膏狀,攤在油紙上,再用另一層油紙用針扎密密的小孔,覆蓋在藥膏上,貼在患處。每天更換一次藥膏。

豬臟丸:

這個方子治療大便時痔瘡出血。

藥材: 豬大腸(一條,洗淨)、炒過的槐花(磨成粉,二兩。也可以用黃連二兩磨成粉)。

做法: 把藥粉塞入豬大腸內,兩頭紮緊,放入瓦器中用米醋煮爛,一起搗成泥,加入糕糊做成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米湯或當歸酒送服。

另外一個方子: 鯽魚去除內臟,填入五倍子粉末,煅燒,磨成粉,用酒送服一錢。 也可以用牡蠣粉,用茶水調服。或者用貝母磨成粉服用。

以下是一些古時候治療各種瘡毒,簡單又有效驗的方子,方便大家選用:

雄黃杏仁輕粉方: 雄黃(一錢半)、杏仁(三十粒,去皮)、輕粉(一錢)、冰片(少量)。一起磨成粉,用公豬膽汁調和塗抹。這是個非常有效的方子。

護心散: 凡是得了嚴重毒瘡,十天內都要服用護心散,讓毒氣從體表散發出去。如果毒氣內攻,會導致嘔吐、吃不下飯,情況會很危急。 藥材: 真正的綠豆粉(二兩)、乳香(一兩)、燈心草末(三錢。先用漿水浸泡,烘乾磨成粉後,用水洗去漿水,用布過濾)。用濃甘草汁調服一錢,慢慢增加到一兩。服用後,藥香會滲透到瘡口,幫助傷口癒合。

遠志肉散: 毒瘡剛開始出現或是快要癒合時,用遠志肉,用米泔水浸泡,磨成粉,用酒調服三錢,把藥渣敷在患處。

時行斑瘡方: 如果出現時行斑瘡,全身突然像被火燒傷一樣,破潰後又會長出來,這是很嚴重的毒。用多蜜炒過的升麻,用水煎服,多喝一些,同時用升麻煎水清洗患處。

瘡腫焮熱大痛方: 如果瘡腫發熱、疼痛劇烈,用大黃末,用醋調成糊狀敷在患處。藥乾了就更換,多敷幾次就會消退。

癰腫無頭方: 如果癰腫沒有膿頭,用蠶繭燒成灰,用酒送服一枚,就會長出膿頭,然後自行破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