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綱

《羅氏會約醫鏡》~ 卷之四·傷寒(下)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傷寒(下) (5)

1. 三十五、論傷寒下利

《要略》曰,六腑氣絕於外者,手足寒;五臟氣絕於內者,利下不禁。治之稍誤,其害不小。夫下利有寒有熱,寒者多而熱者少。因症診脈,庶無遺憾。

溫胃湯(新),治腹冷痛下泄,手足厥逆,脈微欲絕,及下利清穀。

山藥(炒,三錢),扁豆(炒研,三錢),甘草(炙,錢半),茯苓(錢半),白朮(二錢),乾薑(炒,一、二錢),吳茱萸(八分,開水泡用),補骨脂(炒,錢半),肉豆蔻(去油,一錢三分),

白話文:

溫胃湯

(新方),用於治療腹部寒冷疼痛伴隨腹瀉、手腳厥逆、脈搏微弱欲絕,以及腹瀉清稀如水等症狀。

藥方

  • 山藥(炒,三錢)
  • 扁豆(炒研,三錢)
  • 甘草(炙,錢半)
  • 茯苓(錢半)
  • 白朮(二錢)
  • 乾薑(炒,一、二錢)
  • 吳茱萸(八分,開水泡用)
  • 補骨脂(炒,錢半)
  • 肉豆蔻(去油,一錢三分)

水煎服。如陽虛寒甚者,加附子一、二錢。如腹痛者,加木香三、四分。如滑脫不禁者,加烏梅二個,木香(煨用)三分。如肝邪侮脾者,加肉桂一、二錢。如外有表症,溫中可以散寒。下利中虛者,亦宜用此。

加味四逆湯(新),治陰寒自利,外熱而不惡熱,口渴而不喜冷,四肢厥冷,脈雖數而無力。此陽脫凶候,不得誤認為熱。

附子(二、三錢),甘草(炙,錢半),乾薑(炒,錢半),木香(三、四分,煨用),白朮(二、三錢),烏梅(二個),肉豆蔻(麵煨,錢半),

白話文:

加味四逆湯用於治療陰寒導致的腹瀉,患者雖然有發熱症狀,但並不感到熱,反而口渴卻不喜歡喝冷水,四肢冰冷,脈象雖然快速但無力。這是陽氣虛脫的危重情況,不可誤認為是熱證。

該方劑由附子、甘草、乾薑、木香、白朮、烏梅、肉豆蔻組成,可以根據患者的不同症狀進行加減:

  • 若患者陽虛寒氣重,可加入附子一至二錢。
  • 若患者腹痛,可加入木香三至四分。
  • 若患者大便滑脫不禁,可加入烏梅兩個,以及煨制的木香三分。
  • 若患者肝氣犯脾,可加入肉桂一至二錢。
  • 若患者伴有外感表症,此方可溫暖中焦,散寒止瀉。
  • 若患者腹瀉是由於脾胃虛弱導致,也適合使用此方。

備註

中藥的使用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不可自行服用。

水煎服。如上焦熱格者,冰冷服之。

柴芩煎,治傷寒表邪未解,內外俱熱,煩渴喜冷,下利脈實者。

柴胡,梔子,黃芩,澤瀉,木通(各二錢),甘草(一錢),白芍(錢半),枳殼(錢半),

水煎服。如小便短,而大便多水,加萆薢四錢。

凡治有通因通用,如傷寒下利譫語者,內有燥屎也;如少陰下利,心下有痛有硬者,必有所積也,當下之。如小承氣湯,及六一順氣湯去芒硝、柴胡,可以酌用。(二方載十四內。)

白話文:

治療原則是通因通用,即根據病因和病機來選擇藥物。例如,傷寒患者出現腹瀉神志不清,說明腸道內有乾燥的糞便積滯;少陰病患者腹瀉,並且心下疼痛、硬結,也說明腹部有積滯,應該用瀉下藥。可以參考小承氣湯和六一順氣湯,去除芒硝和柴胡,酌情使用。這兩個方劑記載於《傷寒論》中。

2. 三十六、論傷寒協熱下利

凡傷寒表症未除而誤下之,因熱未退,內復作利,故云協熱下利。此熱字言表熱,非內熱也,屬表裡俱病。故仲景止有桂枝人參湯,其義顯然。若不明此義,認為內熱,復誤下之,枉人命矣!且有不必誤下,而妄用芩、連治表熱者,表症得寒愈熱,乃致下利。或脾胃素弱,逢寒即泄。既見下利,益云協熱、謬誤甚焉!

桂枝人參湯,治傷寒表裡不解,協熱下利者。

桂枝(二錢),甘草(炙,二錢),白朮(錢半),乾薑(炒,錢半),人參(無者,又山藥炒三錢代之)

水煎服。

白話文:

凡是傷寒表症尚未消除就錯誤地使用下瀉藥,因為熱症尚未退去,內在又再次發作導致腹瀉,所以叫做「協熱下利」。這裡的「熱」指的是表熱,不是內熱,屬於表裡俱病。因此,張仲景只用「桂枝人參湯」來治療,其道理顯而易見。如果不懂這個道理,誤以為是內熱,又錯誤地使用下瀉藥,就會枉費人的性命!

而且,有些人不一定需要誤用下瀉藥,卻錯誤地使用黃芩、黃連來治療表熱,表症因為寒氣而退去熱症,反而導致腹瀉。或者脾胃本來就虛弱,一遇寒氣就腹瀉。既已出現腹瀉,又說是「協熱下利」,實在是謬誤至極!

「桂枝人參湯」用於治療傷寒表裡症狀未解,且伴有協熱下利的情況。

藥方:

桂枝(二錢),甘草(炙,二錢),白朮(錢半),乾薑(炒,錢半),人參(無者,可用炒山藥三錢代替)

3. 三十七、論傷寒二便不通

二便屬二腸,系腎之竅也。其不通者,有因過汗亡陰,有因熱結二腸,由此而譫妄發狂、發黃等症隨焉。然二症最急,先開小便,用鹽炒紅,淬水服之,以指探喉取吐。上竅開,下竅自通。大便秘,用豬膽一枚取汁,入醋少許,用竹管灌入肛中,頃當大便。待二便通,方可用藥。血燥者潤之,熱結者清之。

潤燥湯(新),治血虛而燥,二便艱澀。

當歸(二三錢),熟地(三五錢),生地(二錢),威參(八錢),肉蓯蓉(三錢),枸杞(錢半),牛膝(錢半),小茴(鹽炒,三分),麥冬(一錢),

白話文:

排泄屬於腸道,與腎臟密切相關。如果排泄不通暢,可能是因為過度流汗導致陰液虧損,也可能是因為熱邪積聚在腸道。這兩種情況都可能引發神志不清、發狂、黃疸等症狀。這兩種情況都非常急迫,首先要暢通小便,可以用鹽炒熱後用熱水浸泡服用,並用手指探入喉嚨催吐。上部暢通了,下部自然也會通暢。如果便秘,可以用豬膽汁加入少量醋,用竹管灌入肛門,很快就會排便。等排泄通暢後,再根據病情用藥治療,血燥者需滋潤,熱結者需清熱。潤燥湯可用於治療血虛導致的排泄困難。

水煎,空心服。

清熱湯(新),治二便熱結。

扁豆(炒研,三錢),麥冬(錢半),石膏(生用,三錢),生地(二錢),車前子(錢半),知母(一錢),黃柏(一錢),威參(八錢),牛膝(二錢),

水煎,空心服。或加酒蒸大黃。○閱卷內有治小便不通者,當參閱用之。

白話文:

將藥材水煎,空腹服用。這是一種新方,名叫清熱湯,主治大小便熱結。藥方包含扁豆(炒研,三錢)、麥冬(錢半)、石膏(生用,三錢)、生地(二錢)、車前子(錢半)、知母(一錢)、黃柏(一錢)、威參(八錢)、牛膝(二錢)。水煎,空腹服用。也可以加酒蒸大黃。書中另有治療小便不通的藥方,可參閱使用。

4. 三十八、論傷寒發狂

狂有實狂、如狂二症,當分析之,不得概視。實狂者,因傷寒熱邪傳於胃府,當下失下,以致熱結而發狂,不臥、不飢、妄言、棄衣、潮熱、咽痛、便結、腹滿,或遍體發黃,其脈洪實,此陽證之順者也,下之乃安。輕則黃連解毒湯,重則六一順氣湯。若汗吐下後虛者,人參白虎湯可也。

至於下利太過,致亡津液,精奪志失,變而發狂,小便自遺,瞳人不轉,脈息虛脫者,此難治也。如狂者,由本體虛弱,及七情內傷,而寒邪復感於外,病隨邪起,此虛狂也。其症外無黃赤之色,內無胸腹之結,脈不滑實,雖或躁擾妄言,而禁之則止,口不焦渴,便不硬結,是皆精氣受傷,神魂失守之症。不能察此,便謂陽狂,妄行攻瀉,必至殺人。

白話文:

狂病之分:實狂與虛狂

狂病分為實狂與虛狂兩種,不可一概而論。

實狂,是由傷寒熱邪侵犯胃部,導致熱邪鬱結所致。患者會出現以下症狀:不願臥床、不感到飢餓、胡言亂語、脫掉衣服、身體發熱、咽喉疼痛、大便乾燥、腹部脹滿,甚至全身發黃。脈象洪大有力,屬於陽證的順利發展。應當使用瀉下之法治療,病症即可緩解。

若病情較輕,可服用黃連解毒湯;若病情較重,則需服用六一順氣湯。若患者在汗、吐、下三法治療後體虛,則可服用人參白虎湯。

虛狂,則是由於患者本身體質虛弱,加上七情內傷,再受寒邪侵襲而引發。患者並不會出現黃赤之色,也無胸腹脹滿,脈象也不滑實有力。雖然患者可能躁動不安、胡言亂語,但只要加以制止便能停止。患者也不會有口乾舌燥、大便乾結的症狀。這些都是由於精氣受損、神魂失守所致。

不可將虛狂誤認為陽狂,而妄行攻瀉之法,否則會危及性命。

治者須分陰陽乃得。如陽虛者,宜補中益氣湯之類;陰虛者,宜四物六味之類。又有陰虛挾火,陽虛挾寒者,須分治之。此外又有蓄血發狂者,詳上傷寒蓄血條。以上治法,是其大略,而變症不一,宜自酌量。

黃蓮解毒湯,治大熱,妄言,亂走,脈實發狂。

黃連(二錢),黃芩,黃柏,梔子(各一錢),

水煎,熱服。

六一順氣湯(方載上十四內。)治症同前,但較甚者,實熱作狂也。

白話文:

治疗疾病需要辨明阴阳才能对症下药。例如阳虚的人,适合服用补中益气汤之类的药方;阴虚的人,则适合服用四物六味之类的药方。还有一些情况,比如阴虚夹火、阳虚夹寒,也需要分别治疗。另外,还有蓄血发狂的患者,可以参考伤寒蓄血条的内容。以上只是治疗的大概原则,具体症状会有所不同,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黄连解毒汤适用于发热、胡言乱语、乱跑、脉搏有力且发狂的情况。

黄连两钱,黄芩、黄柏、栀子各一钱,水煎服,热服。

六一顺气汤适用于与上述症状相同的患者,但病情更严重,属于实热导致的狂躁。

白虎加參湯,治汗吐下後,微虛發狂者。

人參(無者以山藥三錢代之,或以今時北條參三錢代之),知母(三錢),生石膏(五錢,搗碎),甘草(一錢),粳米(一撮),加神砂(五分,細研同煎)

水煎,溫服。

補中益氣湯,治右手脈弱,舉動無力,聲息短微,氣虛躁擾如狂者。

白話文:

【白虎加參湯】,用於治療出汗、嘔吐、大便失常之後,出現輕微虛弱,伴有精神狂亂的情況。

  • 人參(若無人參,可以用山藥三錢替代,或者用現在常用的北條參三錢替代),知母(三錢),生石膏(五錢,研磨成粉),甘草(一錢),粳米(一撮),加上神砂(五分,細研後與湯一起煮)。

用水煎煮後,溫熱服用。

【補中益氣湯】,用於治療右手脈搏微弱,舉動乏力,呼吸短促,由於氣虛而感到焦躁,如同精神狂亂的狀況。

人參(或以山藥三錢代之),白朮,歸身(各一錢),黃耆(蜜炙,錢半),陳皮(七分),甘草(炙,五分),升麻(鹽炒),柴胡(酒炒。各三分),

水煎服。

四物湯,治左手脈弱,面白唇淡,口乾舌燥,血虛躁擾如狂者。

歸身(二錢),白芍(酒炒,錢半),川芎(一錢),熟地(三錢),

白話文:

人參(或用山藥三錢代替),白朮、歸身(各一錢),黃耆(蜜炙,錢半),陳皮(七分),甘草(炙,五分),升麻(鹽炒),柴胡(酒炒,各三分),水煎服。此方為四物湯,主治左手脈弱,面色蒼白,嘴唇淡薄,口乾舌燥,血虛躁擾如狂者。歸身(二錢),白芍(酒炒,錢半),川芎(一錢),熟地(三錢)。

水煎服。

六味地黃湯,治左尺脈弱,腎水枯竭,津液乾涸,水虧躁擾如狂者。

熟地(三五錢),茯苓(錢半),棗皮,丹皮(各一錢),淮山藥(二錢),澤瀉(八分),

水煎服。

滋陰退火湯(新),治水虧挾火,脈浮大無力,躁擾如狂者。

熟地(三五錢),生地,白芍,麥冬(各二錢),女貞子(錢半),甘草(七分),知母,地骨皮(各一錢),黃芩,生石膏(各二錢),

白話文: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左尺脈弱,腎水枯竭,津液乾涸,水虧躁擾如狂者。

組成

  • 熟地(35錢)
  • 茯苓(1.5錢)
  • 棗皮(1錢)
  • 丹皮(1錢)
  • 淮山藥(2錢)
  • 澤瀉(8分)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水虧挾火,脈浮大無力,躁擾如狂者。

組成

  • 熟地(35錢)
  • 生地(2錢)
  • 白芍(2錢)
  • 麥冬(2錢)
  • 女貞子(1.5錢)
  • 甘草(7分)
  • 知母(1錢)
  • 地骨皮(1錢)
  • 黃芩(2錢)
  • 生石膏(2錢)

服用方法

用水煎煮後服用。

治療症狀

左腳尺脈虛弱,腎臟水液枯竭,津液乾燥,因水份不足而躁動不安,甚至像發狂一樣。

藥材組成

  • 熟地黃(35錢)
  • 茯苓(1.5錢)
  • 棗皮(1錢)
  • 丹皮(1錢)
  • 淮山藥(2錢)
  • 澤瀉(8分)

服用方法

用水煎煮後服用。

治療症狀

水份不足而伴隨火氣上炎,脈象浮大无力,躁動不安,甚至像發狂一樣。

藥材組成

  • 熟地黃(35錢)
  • 生地黃(2錢)
  • 白芍(2錢)
  • 麥冬(2錢)
  • 女貞子(1.5錢)
  • 甘草(7分)
  • 知母(1錢)
  • 地骨皮(1錢)
  • 黃芩(2錢)
  • 生石膏(2錢)

水煎服。

八味地黃湯,治陽虛挾寒,右尺脈弱,假熱躁擾如狂者。

即前六味地黃湯加肉桂、附子各錢半。此即陰症似陽,即用附子理中湯冰冷與服,亦妙。

凡發狂難制,以炭燒紅,淬入醋中,使氣入鼻即定,方可察症診脈。

凡發狂者,或下利,或反目直視,或汗後復熱,不食者即死。

白話文:

將藥材用水煎煮服用。八味地黃湯用於治療陽虛夾寒,右尺脈微弱,虛熱躁擾似狂的人。八味地黃湯是六味地黃湯加上肉桂、附子各半錢。這種情況下,陰症表現似陽症,可以用附子理中湯治療,服用時要溫熱。對於發狂難以控制的病人,可以用燒紅的炭淬入醋中,使氣體吸入鼻腔,待病人平靜下來才能觀察病情和脈象。發狂的病人,可能會出現腹瀉、眼球上翻直視、出汗後反覆發熱、不進食等症狀,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