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綱

《羅氏會約醫鏡》~ 卷十一·雜證 (8)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一·雜證 (8)

1. 三十六、論小便不通

(有氣秘、氣虛、血虛、痰壅、熱結五種。口渴而小便閉者,屬實熱,宜清利;口不渴而小便閉者,屬虛寒,宜調補。)

經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氣化則能出。」夫氣何以不化也?肺主上焦氣分,肺熱則清化之源絕,金不生水,必口渴而溺竭矣。須用清金之藥,如生脈散之類為當。或外感風寒,肺受外邪,宜用辛散之劑,如麻黃湯之類為宜。又有脾虛不能生金者,則清氣不能上升,濁氣何由下降?經謂脾胃一虛,令人丸竅不通,用補中益氣湯,以參耆溫脾,以升柴提氣,滋後天之化原,虛則補母之妙用也。如不渴而小便不利,此屬下焦血分。

腎與膀胱,為陰中之陰,陰有熱,閉塞其下流。經曰:「無陰則陽無以化。」若用淡滲利水之藥,乃陽中之陰,非純陰之品,陽何以化?須用滋腎丸,以純陰濟陽,則化之速矣。至於真陰虛者,膀胱乾涸,無水可利,惟用六味地黃,以補腎水。若滋腎丸,又所當禁,恐知柏苦寒,以傷腎元。

又忌淡味滲泄之藥,以益涸其津液。如真陽虛而不得小便者,是即經曰:「無陽,則陰無以生也」。急用八味地黃,或用金匱腎氣湯。如水寒冰凍,得太陽一照,而陰凝自流通矣。更有痰壅,則用二陳湯。熱結則用八正散。氣秘則用陳皮、香附之屬。

又必探喉而吐之。譬如注水之器上竅開,則下竅通,是探吐一法,為切要之妙方也。(吐法載霍亂)

孕婦小便不通,因胞被胎壓也。內服補中益氣湯,甚則探吐。外令婦睡於榻上,將榻漸次倒豎,則胎上而溺通,隨服升補之藥。凡膀胱無水,除陰虛之外,尤有所因者,當細辨之。有因泄瀉,水歸大腸,而小水不通,但治泄瀉,泄止而水自利。或用分利,不過十之三耳。有因大汗、多汗,氣從汗泄,而小水不利者,此當調治榮衛,表氣收,而小水自利。

有虛勞失血傷精,水隨液去,五內枯燥,而小水不利者,此當調補真陰,血氣漸充,而小水漸利。凡此數者,水泉既涸,不可再加分利。

凡小水閉塞,危急之甚,諸藥不效者,速尋家種菊花根白者為高,即雜色者亦可,將根搗爛,用生白酒沖和,取酒汁溫而欲之,神效。又法……

凡有氣陰,小永不通,危困之極者,用皂角、蔥頭、王不留行各六、七兩,煎湯一盆,令病者坐浸其中,熏洗小腹,熱氣內達,便即通矣。若婦人,搗蔥數莖,納陰戶,外加熏洗,其通尤速。

凡大小便俱不通,必先通其大便,而後小便自通,八正散之類主之。

黃芩清肺飲,治肺熱小便不利。

梔子(三錢),黃芩(錢半),

水煎服。

五苓散,治膀胱濕熱口渴,小便不利,並治淋澀作痛。

白朮,豬苓,茯苓(各錢半),肉桂(一錢),澤瀉(二錢),

白話文:

三十六、論小便不通

小便不通的原因有五種:氣機阻滯、氣虛、血虛、痰阻、熱結。口渴且小便閉塞屬實熱,應服用清熱利濕的藥物;口不渴且小便閉塞屬虛寒,應服用溫補的藥物。

經書上說:「膀胱是主管排泄的器官,氣機通暢就能排尿。」氣機為何不通呢?肺主上焦,肺熱則清氣不降,導致水液代謝失調,就會口渴且尿少。此時應服用清肺降火的藥物,例如生脈散。若是外感風寒,肺受邪氣侵犯,則應服用辛溫解表散寒的藥物,例如麻黃湯。還有脾虛不能生金,清氣不能上升,濁氣無法下降,經書上說脾胃虛弱會導致大小便不通,因此應服用補中益氣湯,用人參、黃耆溫補脾陽,用升麻、柴胡提升氣機,滋養後天之本。如果口不渴但小便不利,這屬於下焦血虛。

腎與膀胱屬陰,陰虛則陽氣無法化生水液。經書上說:「沒有陰,陽氣就無法化生。」如果用淡滲利水的藥物,屬於陽中之陰,非純陰之品,無法根本解決問題。此時應服用滋腎丸,以純陰補益腎陽,則排尿就會順暢。如果真陰虛,膀胱乾燥無水可排,則應服用六味地黃丸補益腎水。但滋腎丸需謹慎使用,因為知母、黃柏苦寒,容易損傷腎陽。

忌用淡味滲洩的藥物,以免進一步耗損津液。如果真陽虛而小便不通,如同經書所說「沒有陽,陰氣就無法生化」,則應服用八味地黃丸或金匱腎氣湯。這就像寒冰遇陽光而融化一樣。若是痰阻,則服用二陳湯;若是熱結,則服用八正散;若是氣機阻滯,則服用陳皮、香附等理氣藥物。

還需用探喉催吐的方法。就像注水容器,上口打開,下口自然暢通,所以探吐法是重要的治療方法。(具體吐法參照霍亂治療方法)。

孕婦小便不通,是因胎兒壓迫膀胱。可服用補中益氣湯,嚴重者需探喉催吐。並讓孕婦臥床,慢慢將床抬高,使胎兒移位,小便即可通暢,並配合服用升補的藥物。凡膀胱無水,除了陰虛外,還有其他原因,需仔細辨別。例如因腹瀉,水液都進入大腸,導致小便不通,則應先治腹瀉,瀉止則小便自通。單純使用利尿藥物,療效有限。或因大汗淋漓,津液耗損,導致小便不利,則應調和營衛,斂汗止洩,小便自然通暢。

若因虛勞失血,傷精耗液,導致五臟乾燥,小便不利,則應調補真陰,待血氣充盈,小便自然通暢。以上幾種情況,因水液已不足,不宜再使用利尿藥物。

小便閉塞危急,各種藥物均無效時,可用家種白菊花根(其他顏色也可),搗爛,用生白酒沖泡,取酒汁溫服,療效神奇。還有其他方法……

氣陰兩虛,小便不通,危重之時,可用皂角、蔥白、王不留行各六七兩,煎湯一盆,讓病人坐浴,熏洗小腹,熱氣內達,小便即可通暢。如果是婦女,可用幾根蔥搗爛,塞入陰道,再配合熏洗,效果更佳。

大小便都不通,應先通大便,然後小便自然會通,可用八正散等藥物。

黃芩清肺飲:治肺熱小便不利。藥方:梔子三錢,黃芩一錢半,水煎服。

五苓散:治膀胱濕熱,口渴,小便不利,並治淋痛澀痛。藥方:白朮、豬苓、茯苓各一錢半,肉桂一錢,澤瀉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