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綱

《羅氏會約醫鏡》~ 卷之十·雜證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雜證 (2)

1. 二十八、論瘧疾

勞瘧者,素有弱證,因瘧成勞,宜十全大補湯。有熱者去肉桂。

瘧母者,治之失宜,氣血虛損,邪伏肝經,脅下有塊,當以補虛為主。若急於攻塊,多致不救。宜六君子湯加木香、肉桂、鱉甲、蓬朮。

鬼瘧者,時行不正之氣,傳染而成,宜平胃散加雄黃、桃仁。俗以夜發者為鬼瘧,非也。邪入陰分,發於三陰,宜四物湯加知母、紅花、升麻、柴胡,提入陽分,方可以截。

凡瘧初起,先寒後熱,宜羌活、紫蘇、生薑之類,散其太陽之邪;次用柴胡湯,或加截藥可也。若不論何經,即用柴胡,即用截藥,不可!

白話文:

因過勞而得瘧疾的人,通常本身就體質虛弱,因為瘧疾而變得更加虛損,應該服用十全大補湯來補養身體。如果身體有發熱的症狀,就去掉藥方中的肉桂。

瘧母(指瘧疾久治不癒,在脅下形成腫塊)這種病症,是因為治療不當,導致氣血虛損,病邪潛伏在肝經所致,會在脅下摸到腫塊,治療上應該以補養虛弱為主。如果急著去消除腫塊,往往會導致無法救治。應該服用六君子湯,再加入木香、肉桂、鱉甲、蓬朮等藥材。

鬼瘧(指病情怪異難以預測的瘧疾),是因為傳染到不正常的時行疫氣而造成的,應該服用平胃散,再加入雄黃、桃仁等藥材。一般人認為晚上發作的瘧疾是鬼瘧,這是不對的。鬼瘧是病邪侵入陰分,發作在足三陰經,應該服用四物湯,再加入知母、紅花、升麻、柴胡等藥材,將病邪提引到陽分,才能夠有效截斷病情。

凡是瘧疾剛開始發作,會先感到寒冷,然後發熱,應該使用羌活、紫蘇、生薑之類的藥材,來驅散太陽經的病邪;之後再使用柴胡湯,或者加上截瘧藥也可以。如果不分瘧疾是哪條經絡的病變,就直接使用柴胡,或是使用截瘧藥,這樣是不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