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綱

《羅氏會約醫鏡》~ 卷十六·本草(上) (13)

回本書目錄

卷十六·本草(上) (13)

1. 九十二、薏苡仁

(味甘微寒,入脾、肺二經。生用走肺門、足門;炒用入脾門、虛門。性緩,宜重用。)甘能補脾,淡能滲濕。治水腫瀉痢、(補脾滲濕。)肺痿、肺癰、咳吐膿血,(土益則金生,性涼則熱清,一切肺病,以豬肺蘸苡仁末多服,自愈。)除腳氣疝氣,利小便,療熱淋,(性降而去濕。

)祛風熱痿弱拘攣。(扶土所以抑木。筋寒則急,熱則弛,濕則縱。苡仁去濕要藥,因寒因熱者,皆宜用。)按大便燥結,因寒轉筋及妊娠均忌。

白話文:

薏仁味甘微寒,入脾、肺二經。生用走肺門、足門;炒用入脾門、虛門。性緩,宜重用。甘能補脾,淡能滲濕。治水腫瀉痢、肺痿、肺癰、咳吐膿血,除腳氣疝氣,利小便,療熱淋,祛風熱痿弱拘攣。按大便燥結,因寒轉筋及妊娠均忌。

2. 九十三、百合

(味甘微寒,入心、肺二經。)潤肺寧心。治虛勞久嗽,(勞嗽肺必虛,百合之甘斂,勝於五味之酸收。)定驚悸,(心寧。)止涕淚,(涕為肺熱,淚為肝熱。)療肺痿,(清熱保肺。)利二便,(微寒解熱。)除百合病。(行住不寧,如有神靈,謂百合病,仲景以百合湯治之,亦清心安神之效也。)按百合氣平功緩,難圖速效,若中寒者勿用。

白話文:

味甘微寒,入心、肺二經。 百合味甘性微寒,歸屬於心經和肺經。

潤肺寧心。 具有潤肺寧心的功效。

治虛勞久嗽,(勞嗽肺必虛,百合之甘斂,勝於五味之酸收。) 可以治療虛勞久咳,因為久咳耗傷肺氣,導致肺虛,而百合味甘性平,能滋陰潤肺,收斂肺氣,其效果比其他五味中的酸味收斂效果更佳。

定驚悸,(心寧。) 能安定驚悸,使心神安定。

止涕淚,(涕為肺熱,淚為肝熱。) 可以止涕止淚,因為涕為肺熱,淚為肝熱,百合可以清熱解毒,平息肺肝之熱。

療肺痿,(清熱保肺。) 可以治療肺痿,因為肺痿是肺熱耗傷津液所致,百合可以清熱潤肺,保護肺氣。

利二便,(微寒解熱。) 能利尿通便,因為百合性微寒,可以清熱解毒,促進排泄。

除百合病。(行住不寧,如有神靈,謂百合病,仲景以百合湯治之,亦清心安神之效也。) 可以治療百合病,百合病症狀為行住不寧,如受神靈附體,張仲景用百合湯治療,也有清心安神之效。

按百合氣平功緩,難圖速效,若中寒者勿用。 百合性平,功效緩慢,難以速效,若體質虛寒者不宜使用。

3. 九十四、天花粉

(味酸甘,微苦寒,入心、脾二經。)酸能生津,苦能降火,潤肺滑痰。治膈上熱痰、時疾熱狂,(性苦寒。)止消渴、疸黃、口燥,(胃經實熱。)療腫毒、乳痛,排膿生肉。(苦能退熱。)按天花粉氣味清寒,可以治渴,但宜於有餘之陽證;若汗下後亡陽作渴,陰虛火動,津液不升作渴,病證在表作渴,及脾胃虛寒泄瀉者,並宜深戒。

白話文:

【(味道酸甘,微帶苦寒,進入心和脾兩個經絡。)酸能生津,苦能降火,潤肺滑痰。治療胸膈間的熱痰、時令熱病引起的狂躁,(性質苦寒。)能止消渴、黃疸、口乾,(胃經實熱。)治療腫毒、乳房疼痛,排膿生肉。(苦能退熱。)按天花粉味道清涼寒涼,可以治渴,但適合用於過盛的陽症;如果流汗或下藥後出現失陽引發的口渴,陰虛導致的火動,津液不上升引發的口渴,疾病表現為表症引起的口渴,以及脾胃虛弱導致的洩瀉,都應當謹慎使用。】

4. 九十五、栝蔞仁

(味甘性寒,入肺經。微炒,去油用。)性降而潤,能清上焦實火。治痰嗽,(肺受火逼,失下降之令,故生痰作嗽。)生津止渴,開鬱通乳,療結胸胸痹,(仲景小陷胸湯用之。又云:少陽症口渴者,小柴胡湯。以此易半夏。)通大便(潤下。)小便。(焙研,調米湯下。

)炒香酒服,止一切血熱妄行。(寒降火。)按栝蔞仁氣味悍劣,善動,噁心嘔吐及中氣虛寒泄瀉者勿用。

白話文:

栝蔞仁味甘性寒,入肺經。微炒可以去除油膩。性寒涼潤澤,可以清熱降火,治療痰咳,生津止渴,舒緩胸悶,通乳,治療胸痹。可以用於治療因肺熱導致的痰咳,以及因少陽症引起的口渴。可以通便,也可以利尿。炒香後用酒服用,可以止血熱妄行。但栝蔞仁性寒,容易引起噁心嘔吐,中氣虛寒者及腹瀉者不宜服用。

5. 九十六、續斷

(味苦辛,微溫而澀。用川產節節斷皮、黃皺如雞腳、折之有煙塵者真。入肝、腎、脾三經。酒浸用。)滋陰益氣,養肝(辛溫。)補腎,(苦溫。)兼入脾經。養血活血,補勞傷,(甘也。)理筋骨折傷,(以功命名。)消癰痔腫毒,(味苦。)止上下一切血溢,縮小便、腸風血痢、遺精帶濁、胎漏,(味澀。

)暖子宮。(性溫。)女科外科要藥。補而不滯,行而不瀉,佐之以甘草、地黃之類,其效尤捷。

白話文:

藥性

味道苦辛,性微溫,帶點澀味。品質好的藥材來自四川,節節斷裂,外皮呈黃色皺紋,像雞腳一樣,折斷後有煙塵,這才是真品。藥性歸屬於肝、腎、脾三經。用酒浸泡後使用。

功效

滋陰益氣,養肝(辛溫特性)。補腎(苦溫特性),同時也入脾經。養血活血,補勞傷(甘味特性)。理筋骨折傷(以藥效命名)。消癰痔腫毒(苦味特性)。止上下一切血溢,縮小便、腸風血痢、遺精帶濁、胎漏(澀味特性)。暖子宮(溫性)。

應用

婦科、外科重要藥物。藥效溫和,補而不滯,行而不瀉。配合甘草、地黃等藥物使用,效果更佳。

6. 九十七、萹蓄

(味苦性涼,入膀胱經。),殺蛔蟲,利小便,治癃淋,理蟲蝕下部。(皆去濕熱之功。)按萹蓄直遂,不能益人,不宜恆用。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藥材名稱是萹蓄,其功效為:

  • 味苦性涼,進入膀胱經
  • 殺除蛔蟲
  • 利尿通暢小便
  • 治療癃閉和淋證等泌尿系統疾病
  • 理治療因寄生蟲侵襲而導致的肛門、生殖器部位病變

扁蓄的功效主要是去除身體中的溼氣和熱氣。然而,由於它並沒有增強人的健康的效果,因此不應長期使用。

7. 九十八、燈芯

(味甘淡,性寒,入心、小腸二經。),其質輕通,清肺熱降心火,(心能入心。)利小便,使心經蘊熱從小便而出,(心與小腸相表裡,心火清則肺清,小腸亦清。)為上焦伏熱,治五淋之聖藥。消濕腫,(利水。)除喉痹,(燒燈草灰吹之。)止小兒夜啼,(燈芯燒灰塗乳頭,令咀之。

)療金瘡,(燒灰敷之,血止肌生。)除消渴,(敗席煮服,更勝。)治下疳瘡。(亦用燒灰,加輕粉、麝香為末摻之良。)若虛脫證,小便不禁者忌之。

白話文:

藥性

味道甘淡,性寒,歸心經和小腸經。

功效

質地輕盈通透,可清肺熱、降心火(心火能入心經),利小便,使心經的蘊熱從小便排出。心經和小腸經互為表裡,心火清則肺氣清,小腸亦清。此藥專治上焦伏熱,是治療五淋病的聖藥。能消濕腫(利水),除喉痹(可將燈草灰燒成灰末吹入喉嚨),止小兒夜啼(將燈芯燒成灰末塗在乳頭上,讓孩子含著)。能療金瘡(將燒成的灰末敷在傷口上,可止血生肌),除消渴(將敗席煮水服用,效果更勝),治下疳瘡(將燒成的灰末與輕粉、麝香一起研磨成粉末,撒在患處效果最佳)。

禁忌

虛脫證、小便不禁者忌用。

8. 九十九、白鮮皮

(味苦寒,性燥,入脾、胃、小腸、膀胱四經。)解熱(苦寒)。除濕。(利小水也。)治諸黃,(熱黃、酒黃、急黃、谷黃皆屬濕熱。)療筋攣死肌,(受地濕氣之害。)善理一切瘡瘍、眉發忽落、女人陰中腫痛、(濕熱乘虛客腎與膀胱所致。)小兒風熱驚癇、時行大熱、飲水狂燥。(苦寒之效。)按下部虛寒者,雖有濕證,勿用。

白話文:

此物味苦性寒,性質燥熱,進入脾、胃、小腸、膀胱四條經脈。

功效

  • 解熱: 由於其苦寒的特性,可以解熱。
  • 除濕: 能利尿,有助於去除體內濕氣。
  • 治諸黃: 能治療各種黃疸,包括熱黃、酒黃、急黃、谷黃,這些都是濕熱引起的。
  • 療筋攣死肌: 能治療因受地濕氣侵害導致的筋攣和肌肉萎縮。
  • 善理一切瘡瘍、眉發忽落、女人陰中腫痛: 能治療各種瘡瘍、眉毛頭髮脫落,以及女性陰部腫痛,這些都是濕熱乘虛侵犯腎臟和膀胱所致。
  • 小兒風熱驚癇、時行大熱、飲水狂燥: 其苦寒的特性可以治療小兒風熱引起的驚厥、流行性發熱、口渴狂躁。

注意事項

  • 按下部虛寒者,雖有濕證,勿用。 若下半身虛寒,即使有濕證,也不宜使用此物。

9. 一○○、益母草

(味辛甘,微寒微溫,入心包、肝二經。)補而能行,辛而能潤,總調胎產諸病。去死胎,安生胎,(活血行血。)治血風、血運、血淋、胎漏、崩中帶下,(白帶屬氣虛,用補中益氣而兼補脾燥濕;赤帶屬血虛,用滋陰養血而兼調氣。)調經,(瘀血去則經調。)化乳癰,(散瘀解毒。

)退浮腫,下水氣,通二便。(取其滑利。)按性辛散,惟血熱、血滯及胎產艱澀者當用。若氣血素虛,寒而下陷者不宜,不得謂婦人所必用也。瞳子散大者,亦忌服。子名茺蔚,主治略同,但子味甘稍溫,故能涼血補血,(根莖花葉專於行,子則行中有補。)令人有子,(有補陰之功。

)明目。(血滯病目者宜之。)忌鐵。微炒用。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主要描述了一種中藥的藥性和功效,以及其適應症和禁忌症。

藥性方面,它味辛甘,微寒微溫,歸心包經和肝經。它具有補而不滯、辛香潤滑的特性,可以調理各種婦科疾病。

主治方面,它可以去除死胎,安撫生胎,促進血液循環。此外,它可以治療血風、血運不暢、血淋、胎漏、白帶和赤帶等症狀。對於不同的症狀,需要根據氣虛或血虛的不同情況,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它也能夠調節月經,化解乳癰,消退浮腫,通利大小便。

禁忌方面,由於藥性辛散,它只適用於血熱、血滯、胎產艱澀等症狀。氣血虛弱、寒氣下陷者不宜服用,瞳孔散大者也忌用。

茺蔚與這種藥物有相似的功效,但茺蔚的種子味甘略溫,能涼血補血。茺蔚的根莖花葉主於行氣,種子則行中有補,具有補陰之效,能幫助婦女懷孕。

10. 一○一、薄荷

(味辛,微苦微涼,入肺經。)辛能散,涼能清,消散風熱。治傷寒頭痛寒熱、(升浮能發汗解表。)舌苔語澀,(含漱或和蜜擦之。)療頭風、腦痛、中風失音、皮膚癮疹、咽喉、眼目、口齒諸病,(辛能通竅,涼能散風清熱。)除脹滿、霍亂、宿食,(辛香開氣。)療血痢、(血痢屬凝滯,辛能散,涼能清。

)小兒風涎驚癇。(凡治驚藥,宜用薄荷湯調。)按薄荷辛香伐氣,虛弱者勿服。

白話文:

薄荷味辛,帶點苦味,性微涼,歸肺經。辛味具有散開之性,涼性則能清熱,因此可以消散風熱。

薄荷可用於治療傷寒引起的头痛寒熱,(升浮之性可以發汗解表。)舌苔厚重且言語不清,(可以含漱或用蜜調和塗抹。)療效包括治療头风、脑痛、中风失音、皮肤疹子、咽喉、眼目、口齿等方面的疾病,(辛能通竅,涼能散風清熱。)可消除脹滿、霍亂、宿食,(辛香開氣。)治療血痢,(血痢屬凝滯,辛能散,涼能清。)以及小儿风涎惊痫。(凡治惊的藥物,宜用薄荷湯调和服用。)

需要注意的是,薄荷性辛香,容易耗气,体虚者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