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會約醫鏡》~ 卷之四·傷寒(下) (3)
卷之四·傷寒(下) (3)
1. 二十九、論傷寒呃逆
(即噦症也。)
嘔為火氣上衝,呃為寒氣阻塞。而然亦有伏陰在內。或誤用寒涼,遂至冷極於下,迫火上衝,自臍下直衝於胸嗌間者,此陰症也。故外雖煩躁,自覺發熱,他人以手按之則冷,屬陰症似陽;無根之火,散亂於外,若誤用涼藥,下咽則死,不得僅用柿蒂湯也。
丁香柿蒂湯,治呃逆因於寒者。
丁香,柿蒂(各錢半),生薑(一錢),
水煎服。加甘草、良薑更妙。
白話文:
(這就叫做呃逆症。)嘔吐是因為火氣上衝,呃逆則是因為寒氣阻塞。但這其中也可能隱藏著陰寒之氣。如果誤用寒涼藥物,就會導致寒氣積聚在下焦,迫使火氣上衝,從臍下直衝到胸部和喉嚨之間,這就是陰症。因此,患者雖然表現出煩躁、自覺發熱,但他人用手觸摸時卻感到冰冷,這是陰症表現得像陽症一樣。這種無根之火,散亂於外,如果誤用涼藥,患者就會因藥力下達咽喉而死亡,因此不能單獨使用柿蒂湯。
丁香柿蒂湯
,用於治療因寒氣引起的呃逆。
藥方
丁香、柿蒂(各一錢半)、生薑(一錢),水煎服。加甘草、良薑更佳。
羌活附子湯,治陰症呃逆,回真陽以降陰火,而呃自止。
羌活(八分),附子(錢半),陳皮,半夏(各一分),砂仁(炒研,一錢),木香(三錢),肉桂(二錢),
加參更妙。水煎服。
加味理中湯(新),治胃寒呃逆。
人參(少者,用山藥三錢炒黃代之),白朮(錢半),乾薑(炒,一錢),甘草(炙,一錢),附子(五分),丁香(三分),木香(三分),半夏(一錢),草豆蔻(煨,八分),生薑(一錢),
白話文:
方劑組成:人參(若體虛無力,可用炒黃的山藥三錢代替),白朮錢半,乾薑(炒)一錢,甘草(炙)一錢,附子五分,丁香三分,木香三分,半夏一錢,草豆蔻(煨)八分,生薑一錢。
水煎服。
(呃在中焦,穀氣不運,其聲短小,得食乃發;呃在下焦,真氣不足,其聲長大,不食亦然。臨症者不可不辨也。)
安胃飲,治胃火上衝,呃逆,脈實,胸滯,便結,口渴等症。
陳皮,山楂,麥芽,木通,澤瀉(各一錢),黃芩(錢半),石斛(二錢),
水煎服。如胃火熱甚,脈滑實者,加生石膏三五錢。
白話文:
將藥材水煎後服用。如果呃逆在中焦,是因穀氣不運導致,聲音短促,吃了東西才發作;如果呃逆在下焦,是因真氣不足導致,聲音洪亮,不吃饭也会发作。臨床上要仔细辨别。安胃飲可以治疗胃火上炎导致的呃逆,症状包括脉象实,胸闷,便秘,口渴等。配方包括陈皮、山楂、麦芽、木通、泽泻各一錢,黄芩钱半,石斛二錢,水煎服。如果胃火很盛,脉象滑实,可以加生石膏三到五錢。
2. 三十、論傷寒嘔吐
嘔者有聲有物,吐者無聲有物。若有聲無物,謂之乾嘔。邪在表不嘔,邪將傳入則欲嘔,屬半表半裡,宜和以小柴胡湯,(方載第八內。)加陳皮,倍生薑。過此入里而嘔者,有熱有寒。熱者清之,寒者溫之。吐則因胃寒也。至於飲水即嘔者,水停心下也。吐蛔者,胃中虛冷也。總之,診脈察症,自得適中。
加味黃芩湯(新),治胃熱作嘔,煩躁不寧,脈洪實者。
黃芩(二錢半),白芍(錢半),甘草(一錢),半夏(錢半),生薑(二錢),
白話文:
嘔吐是中醫學中的一種症狀,其特點是伴有聲音和排出物質。如果只有聲音但沒有東西排出,則稱為乾嘔。當邪氣停留在表層時,不會引起嘔吐;然而,當邪氣將要傳入到更深層次時,人可能會感到想嘔吐,這屬於半表半裡的病症,應使用小柴胡湯來調和(方程式詳見第八項內)。為了改善症狀,可以添加陳皮並增加生薑的用量。
如果嘔吐持續且超出表層進入更深入的層次,則表明存在熱或寒的問題。對於熱性的狀況,應採用清熱的方法進行治療;對於寒性的狀況,則應採用溫暖的方法進行治療。胃寒是導致嘔吐的另一個原因。
當飲水後立即出現嘔吐的情況,這可能是因為水停留在心下方所導致的。吐出蟲子的情況則表示胃部處於虛冷狀態。總而言之,透過脈診和症狀分析,可以找到適當的治療方法。
「加味黃芩湯」(新配方)主要用於治療由於胃熱引起的嘔吐、焦慮不安的情況,以及脈搏洪大堅實的症狀。其成分包括:黃芩(二錢半)、白芍(錢半)、甘草(一錢)、半夏(錢半)、生薑(二錢)。
水煎服。如熱甚,加石膏或加黃連。大便燥結,加酒炒大黃。
羊夏生薑湯,治一切嘔逆。
半夏(四錢),生薑(一兩),
水煎服。
理中加半夏湯,治脾胃虛寒,吞酸,冷咽涎沫,嘔吐。
人參(少者,以山藥三錢炒黃代之),白朮(二錢),乾薑(炒,一錢),甘草(炙,一錢),生薑,半夏(各錢半),
白話文:
人參(如果人參不足,可以用三錢炒黃的山藥代替),白朮二錢,乾薑(炒過,一錢),甘草(炙過,一錢),生薑、半夏各一錢半。
水煎服。如虛熱拒格,冷服。如寒氣內格,食入即吐,加黃芩七分以引之。○凡嘔吐,惟生薑為聖藥。若寒甚者,加附子。如嘔而胸滿,及食谷欲嘔者,加吳茱萸一錢,湯泡一次用。
茯苓甘草湯,治水停心下,眩悸嘔吐。
半夏(二錢),生薑(三錢),茯苓(三錢),甘草(一錢),陳皮(一錢),白朮(錢半),
水煎服。如渴而小水不利,加澤瀉八分,肉桂五分。
白話文:
水煎服。
意思是將藥材用清水煎煮後服用。
如虛熱拒格,冷服。
如果是虛熱體質,藥性難以進入,則應冷服。
如寒氣內格,食入即吐,加黃芩七分以引之。
如果是寒氣內積,吃東西就吐,則需加入七分黃芩引導寒氣排出。
凡嘔吐,惟生薑為聖藥。
各種嘔吐症狀,生姜都是最有效的藥物。
若寒甚者,加附子。
如果寒氣很重,則需加入附子。
如嘔而胸滿,及食谷欲嘔者,加吳茱萸一錢,湯泡一次用。
如果嘔吐且胸悶,或吃飯就想吐,則需加入一錢吳茱萸,用熱水泡開一次服用。
茯苓甘草湯,治水停心下,眩悸嘔吐。
茯苓甘草湯可以治療水停留在心下,出現頭暈心悸、嘔吐等症狀。
半夏(二錢),生薑(三錢),茯苓(三錢),甘草(一錢),陳皮(一錢),白朮(錢半),
藥方包含半夏兩錢、生姜三錢、茯苓三錢、甘草一錢、陳皮一錢、白朮一錢半。
水煎服。如渴而小水不利,加澤瀉八分,肉桂五分。
水煎服用。如果口渴且小便不利,則需加入八分澤瀉和五分肉桂。
椒梅理中湯,治吐蛔。
人參,白朮(二錢),乾薑(一錢),烏梅(二個),川椒(一錢,微炒)
水煎服。一二劑後,蛔安即服補脾藥,加使君子肉七個,或每早單服使君子肉五六個;但須每月初旬,蟲頭向上,服之即蛔下。
通脈四逆湯,治裡寒外熱,脈虛嘔吐,一切陰症。
甘草(炙,二錢),乾薑(炮,三錢),附子(二錢),
嘔吐者,加生薑二錢,水煎服。若假熱拒阻者,冰冷與服。
白話文:
【椒梅理中湯】,用於治療吐出蟲子的情況。
- 人參(兩錢)
- 白朮(兩錢)
- 幹薑(一錢)
- 紅梅(兩個)
- 川椒(一錢,微火炒過)
以上材料加水煎煮後服用。在服用一到兩劑後,如果蟲子得到平靜,則可開始服用補益脾胃的藥物。可以添加使君子肉七個,或者每天早晨單獨服用使君子肉五至六個。但必須在每月初十,當蟲子頭部向上時,服用藥物,這樣蟲子就會排出體外。
【通脈四逆湯】,用於治療內部寒冷、外部發熱、脈搏虛弱、噁心嘔吐以及所有陰性症狀。
- 甘草(炙烤,兩錢)
- 幹薑(炒過,三錢)
- 附子(兩錢)
對於有噁心嘔吐情況的人,需加入生薑兩錢,加水煎煮後服用。如果出現假熱抵抗阻塞的情況,則需將藥物冷凍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