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綱

《羅氏會約醫鏡》~ 卷十三·雜證 (16)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三·雜證 (16)

1. 脈理

○凡腳疽初時,用蒜搗爛攤患處,安艾灸之,痛甚則易。要灸數日,每日以五、七十壯為度,內服大防風湯。如體虛者,早用十全加附子二錢,午用防風湯間服勿緩。

大防風湯,治足三陰虧損,寒濕外邪,乘虛內侵,患鶴膝、附骨等證,不問已潰未潰,宜用此方。及治痢後腳疾,名曰痢後風。此藥祛風順氣,活血壯筋骨,多服最效。

人參(無者,或以淮藥三、五錢炒黃代之,或以時下洋參、條參代之),白朮,防風,熟地,杜仲,黃耆(各二錢),羌活,川芎(各錢半),肉桂,白芍(煨),附子,牛膝(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姜引。或加當歸。

凡足傷寒濕,為腳氣。寒濕鬱而為熱,濕則腫,熱則痛,以漢防己為主藥。濕加苡仁,蒼朮、木瓜、木通。熱加黃芩、黃柏。風加羌活、蓽薢。痰加竹瀝、南星。痛加香附、木香。活血加四物。大便秘加桃仁、紅花。小便秘加牛膝、澤瀉。痛連臂加桂枝、威靈仙。痛連脅加膽草。又有足跟痛者,屬腎虛,不與腳氣同論。

腳氣疼痛,用羊角一副,燒過為末,熱酒調塗,以帛裹之,取汁,永不再發。

白話文:

腳上的癰疽剛開始發作時,可以用蒜頭搗爛敷在患處,然後在上面用艾草灸,如果疼痛劇烈就換位置灸。要灸好幾天,每天大約灸五、七十次,同時內服大防風湯。如果體質虛弱的人,早上要服用十全大補湯加上附子二錢,中午服用大防風湯,不要拖延。

大防風湯,是治療足部三陰經氣血虧損,寒濕邪氣從外侵入,趁虛而入,引起的鶴膝風、附骨疽等疾病,不論是否已經潰爛,都適合用這個藥方。也可用來治療拉肚子後引起的腳病,稱為痢後風。這個藥方可以驅風順氣、活血強健筋骨,多服用效果最好。

藥方組成: 人參(沒有人參的話,可以用炒黃的淮山藥三到五錢代替,或是用當季的西洋參、條參代替),白朮,防風,熟地,杜仲,黃耆(各二錢),羌活,川芎(各一錢半),肉桂,白芍(煨過),附子,牛膝(各一錢),甘草(炙過,五分),用生薑引藥。也可以加入當歸。

凡是腳部受到寒濕侵襲,就會形成腳氣病。寒濕鬱積久了會化熱,濕氣會導致腫脹,熱氣會導致疼痛,這時要以漢防己為主要的治療藥物。如果濕氣重,可以加入薏苡仁、蒼朮、木瓜、木通。如果熱氣重,可以加入黃芩、黃柏。如果是風邪引起的,可以加入羌活、蓽薢。如果是有痰,可以加入竹瀝、南星。如果疼痛厲害,可以加入香附、木香。如果需要活血,可以加入四物湯。如果大便不順暢,可以加入桃仁、紅花。如果是小便不順暢,可以加入牛膝、澤瀉。如果疼痛連帶到手臂,可以加入桂枝、威靈仙。如果疼痛連帶到脅肋部,可以加入膽草。還有一種是腳後跟疼痛,這是屬於腎虛引起的,和腳氣病不一樣。

腳氣病疼痛時,可以用羊角一副,燒成灰末,用熱酒調勻塗在患處,用布包好,讓藥汁滲入,就能夠痊癒,而且不會再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