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會約醫鏡》~ 卷十七·本草(中) (3)
卷十七·本草(中) (3)
1. 二一六、山茱萸
(即棗皮。味酸微溫,入肝、腎二經。酒潤,微火焙研。)味厚固精,味酸滋肝,性溫而潤,故於水木多功。強陰助陽,(肝腎足也。)定五臟,通九竅,(精氣足則九竅通利。)暖腰膝,縮小便,(肝腎足也。)止遺泄,(味酸澀。)聰耳(耳通腎。)明目,(瞳人屬腎,精氣充滿。)澀帶濁,調經收血。(酸以斂之。)惟便澀陽旺者忌之。
白話文:
棗皮
,味道酸微溫,進入肝、腎兩條經絡。可以用酒潤濕,再以微火烘焙研磨成粉。
棗皮味厚能固精,酸味滋養肝臟,性溫而潤,因此對於水木(肝腎)有許多功效。它可以強壯陰氣,助益陽氣(肝腎充足),穩定五臟,通暢九竅(精氣充足則九竅通利),溫暖腰膝,減少小便(肝腎充足),止住遺泄(酸味收斂),使耳朵靈敏(耳通腎),眼睛明亮(瞳孔屬腎,精氣充盈),收斂帶下,調節經期,止血(酸味收斂)。
唯獨便秘、陽氣旺盛的人忌用棗皮。
2. 二一七、杜仲
(味辛甘,入肝、腎二經。惡元參。製法詳下。)甘溫能補,微辛能潤,色紫入肝經氣分,潤肝燥,補肝虛。子能令母實,故兼補腎健筋(肝充。)壯骨。(胃足。)治腰膝痠痛,(腰者腎之府,膝者筋之府,二者軟痛屬腎虛。每日用杜仲一兩,半酒半水煎服,待痊方止,永不復發。
)暖子宮,止夢遺,療小便餘瀝、胎漏、胎墮,(方載保胎門。)皆氣溫性固之效。(欲補腎,鹽水炒。欲補筋骨,酒炒。欲祛濕痹,薑汁炒。按杜仲性溫而不助火,可以久服。功專補腎腫,直走二經氣分,牛膝直走二經血分,熟地補二經精髓之內,續斷補二經曲節之間,故數味相須,為筋、骨、氣、血佐使以成功也。若腎經火熾者勿用。
)
白話文:
杜仲味辛甘,入肝、腎二經。忌與元參同用。製法詳見下方。甘溫性溫和,能補益身體;微辛能潤滑,紫黑色入肝經氣分,可以潤燥肝臟,補益肝虛。子能令母實,因此兼具補腎健筋、壯骨之效。主治腰膝痠痛,因腰為腎之府,膝為筋之府,腰膝軟痛皆屬腎虛。每日用杜仲一兩,以半酒半水煎服,待病癒止藥,永不復發。也能溫暖子宮,止夢遺,治療小便餘瀝、胎漏、胎墮,皆因其性溫和且有固攝之效。若欲補腎,可用鹽水炒製;若欲補筋骨,可用酒炒製;若欲祛除濕痹,可用薑汁炒製。杜仲性溫而不助火,可以長期服用。它專門補益腎虛,直達肝腎二經氣分;牛膝直達肝腎二經血分;熟地補益肝腎二經精髓;續斷補益肝腎二經關節。故數味藥材相輔相成,可作為筋、骨、氣、血的佐使藥,以達治癒之效。但若腎經火熾者則忌用。
3. 二一八、女貞實
(味苦性平,入胃、腎二經。)稟天地至陰之氣,凌冬不凋。益肝腎,(能養陰氣。)解煩熱、骨蒸、虛汗、消渴,(能平陰火。)安五臟,強腰膝,烏髭發,明耳目。(腎足之效。)冬至採,酒蒸用。按脾胃虛寒,久服作泄。
白話文:
這是一種味苦性平的藥材,主要作用於胃和腎臟。它吸收了天地間的寒氣,即使在冬天也不枯萎。它可以滋補肝腎,滋養陰氣,緩解煩熱、骨蒸潮熱、虛汗、口渴等因陰虛內熱引起的症狀,還可以安定五臟,強健腰膝,烏黑頭髮,增強視力和聽力。最佳的採收時間是冬至,可以用酒蒸製後服用。但是,脾胃虛寒的人長期服用會導致腹瀉。
4. 二一九、桑白皮
(味甘微辛,氣寒,入肺經。蜜炙用。)瀉肺經有餘之火邪。(火去則肺安,故云益氣。)止咳嗽、喘滿、唾血、熱渴,(皆肺火也。)利二便,(肺與大腸相表裡,又系水之高源,肺清則二經自安。)寬腫脹,(水利。)行水清痰。(肺中有水,則生痰而作嗽,除水氣正所以瀉其子也。)但氣虛及風寒作嗽者慎用。分之為線,可縫皮破。
白話文:
【性味甘微辛,氣候屬寒,歸於肺經。蜜炙後使用。】這藥能清除肺經過剩的火邪。(火邪消除了,肺就能安定,因此稱為補氣。)可以止住咳嗽、喘息、咳血、熱渴,(這些都與肺火有關。)能調節大小便,(因為肺與大腸相輔相成,又是水分的來源,肺部清淨後,兩條經脈自然安穩。)能舒緩腫脹,(這是利用了藥物的利水效果。)能運行體內的水分,清除痰濕。(肺部有水分時會生成痰,除掉水分正是清除其子病的方法。)但對於氣虛以及因風寒引發的咳嗽要慎用。此藥可以分成線狀,用於縫合皮膚傷口。】
5. 二二○、酸棗仁
(味酸平,入肝、膽,兼入心、脾四經。)甘酸而潤。(凡仁皆潤。)補肝膽而醒脾土。(炒熟酸溫,香則醒脾。)治膽虛不眠、心虛自汗,(肝虛則膽亦虛,肝不藏魂故不寐。汗為心液,心虛則驚悸而易汗。)解渴除煩,(斂陰生津。)安神養血,(補心。)補脾嗜食,(補心火,生脾土。
)並療多眠。(多眠,膽實有熱,宜生研末調服。不眠,膽虛有寒,宜炒用。)按肝膽二經,實而有熱勿用,以其能收斂也。(炒研用,若經日久走氣不效。)
白話文:
酸性平和,進入肝、膽經,也兼入心、脾四經。味道甘酸,性質潤滑,所有仁類都具有潤澤的效果。補肝膽、醒脾土,炒熟後酸性偏溫,香氣可以醒脾。可以治療膽虛不眠、心虛自汗,因為肝虛則膽虛,肝不藏魂導致失眠,汗液是心液,心虛則容易心悸出汗。可以解渴除煩,收斂陰氣、生津止渴。可以安神養血,補益心臟。可以補脾增進食慾,補益心火,滋生脾土。也能治療嗜睡,因為嗜睡是膽實有熱,宜生研末服用。不眠則是膽虛有寒,宜炒用。要注意肝膽二經實熱者不宜使用,因為它具有收斂作用。炒研使用,如果經過一段時間氣機消散無效,則需另尋方法。
6. 二二一、豬苓
(味甘淡平,入腎、膀胱二經。去皮用。)甘助陽,淡利竅。通淋,消水腫,除濕,理腳氣,解傷寒濕熱、胎腫子淋。(皆利濕之功。)然耗津液,多服昏目。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藥材的特點是味道甜而清淡,性質平和,主要作用於腎臟和膀胱兩個部位。它的功效包括幫助增強陽氣,使身體各個器官的功能得到改善;減輕尿路感染症狀,消除水腫,去除溼氣,治療足部疾病,以及解除因受涼或溼熱引起的各種病症。
然而,這種草藥會消耗人體中的水分,如果長期大量服用可能會對眼睛造成影響。因此,在使用時需要注意適量,避免過度使用。
7. 二二二、厚朴
(味辛苦,氣大溫,入脾、胃二經。薑汁炒。)辛散結,苦瀉熱,溫散寒。瀉實滿,(同積實、大黃用,消痰下氣,苦以降也。)散濕滿,(同蒼朮、橘紅用,平濕土之太過,辛而溫也。)治反胃、嘔逆、瀉痢、冷痛霍亂,(俱胃經寒濕之患。)溫胃暖脾,化宿食,去結水,破瘀血。
(辛溫散滯之功。)然但可施於元氣未虛、邪氣方熾之時,若虛人、孕婦,並所忌耳。
白話文:
生薑性味辛辣溫熱,歸脾胃經,可用薑汁炒製。它可以散結消積、瀉熱除濕、溫暖脾胃、化解宿食、消退水腫、破除瘀血。適合用於元氣充足、邪氣旺盛的患者,但虛弱者、孕婦則需忌用。
8. 二二三、檳榔
(味苦辛氣溫,入胃、大腸二經。忌見火。)辛破滯,苦伏蟲,溫散邪,墜氣至於極下。攻堅,去脹,消食,殺蟲,下水,截瘧。治痰癖、癥結、瘴癘、痢疾、水腫、大小便氣秘、裡急後重。(悉辛溫之功。)形如雞心,破之作錦紋者良。(嶺南多瘴氣,以檳榔代茶可解。若地無瘴氣及氣虛下陷者,所當避之。)
白話文:
它性味苦辛,溫熱,走入胃和大腸經脈。忌火。能消解積滯,殺滅蟲蟲,溫散寒邪,將氣往下引導。具有攻破堅硬,去除脹滿,消食化積,殺滅蟲蟲,利水消腫,止瘧疾等功效。可用於治療痰癖、癥結、瘴癘、痢疾、水腫、大小便不通、裡急後重等病症。這些功效都是由於它辛溫的特性。形狀像雞心,掰開後有錦紋者品質最佳。嶺南地區瘴氣多,可以用檳榔代茶飲用解毒。如果當地沒有瘴氣或體質虛弱的人,則應避免食用。
9. 二二四、川椒
(味辛性熱,有毒,入肺、脾、胃三經。閉口者殺人。)稟純陽之氣,下達命門,益下而不衝上。蓋導火歸元,溫脾暖胃。治三焦沉寒冷痼,消食除脹。療心腹冷痛、泄瀉、嘔吐、水腫、痰飲。暖腰膝,縮小便、(皆補火之效。)陰汗、泄精,(下焦虛寒。)堅齒,明目,(能去翳膜。
)通血,安蛔,腎氣上逆,(性能下行。)溫補下焦,(每日吞二十粒,最妙。)最殺傳屍勞蟲。(研為末,每日米飲下三錢,服至斤許蟲自吐出。)去目微炒用。若陰虛火旺,肺胃熱者忌服。
白話文:
此藥味辛性熱,含有毒性,進入肺、脾、胃三經。如果閉口服用,會致人於死地。此藥具有純陽之氣,能夠深入命門,補益下焦而不衝擊上焦。它有如導引火焰回歸本源,溫暖脾臟和胃部的功能。此藥能治療三焦部位的沈寒痼疾,促進消化,消除脹滿。對於心腹冷痛、洩瀉、嘔吐、水腫、痰飲等症狀,有很好的療效。它能暖腰膝,縮小便,都是補火的功效。對於陰汗、洩精(下焦虛寒所引起的病症),能堅固齒牙,明目,去除眼中的翳膜。它能通暢血液,安撫寄生蟲,對於腎氣上逆的症狀有著良好的效果。此藥具有下行的特性,能夠溫補下焦,每日吞服二十粒效果最佳。對於傳屍勞蟲,有著極佳的殺滅效果。將其研磨成粉末,每日用米湯送服三錢,直至蟲體自行排出。此藥適合在微火上炒熟後使用。若患者為陰虛火旺、肺胃熱者,則應避免服用。
10. 二二五、椒目
(即川椒子。味苦辛。)專行水道,不行穀道。治水蠱,除脹,定喘,(行水。)斂汗。可塞耳療聾。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藥材名為「川椒子」,味道帶有苦和辛辣的味道。它的主要功效是疏通水路而不影響消化系統。可以治療因水分過多而引起的腹瀉、消除腹部腫脅以及平息呼吸困難(通利小便)。此外,它還能收縮皮膚毛孔並減少出汗量,並且可以用於堵塞耳朵來改善聽力障礙。
11. 二二六、胡椒
(味辛大熱,有毒,入胃、大腸二經。)辛熱純陽,暖胃快膈,善走氣分,溫中下氣。治寒痰、食積、腸滑冷痢、陰毒腹痛、吐酸水、嘔逆、脹滿。(胃寒之患。)殺一切魚肉毒。食料宜之。多食動火,發痔瘡臟毒,齒痛目昏。
畢澄茄
一類二種,主治略同。
又一種花椒,肉薄色黑,專於殺蟲。治乾疥蟲癬。外科用之,不作湯服。
白話文:
畢澄茄辛辣性熱,有毒,作用於胃和大腸。它性溫陽,能暖胃消食,善於行氣,溫中下氣。可治寒痰、食積、腹瀉、腹痛、嘔吐、脹滿等症,尤其適合胃寒患者。此外,它還能解魚肉毒。適量食用可促進消化,但過量會導致上火,引起痔瘡、牙痛、眼花等問題。
另一種植物花椒,果皮薄,顏色深黑,專門用於殺蟲,可治疥瘡和癬。一般用於外科治療,不作內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