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會約醫鏡》~ 卷之十·雜證 (5)
卷之十·雜證 (5)
1. 三十一、論泄瀉
漿水飲,治暴泄如水,身冷汗出,脈弱氣少,口不能言,此為急病。
半夏(薑製,三錢),良薑(八分),乾薑(炮),肉桂,甘草(炙),附子(各錢半),
水煎頻服。或加人參更妙。
茱萸斷下丸,治臟腑虛寒,腹痛泄瀉。
吳茱萸(湯泡,焙乾,二兩),赤石脂,乾薑(炮。各一兩五錢),艾葉(炒),縮砂仁,肉豆蔻(麵包煨),附子(各一兩),
共為末,麵糊丸,每服三錢,米湯送下。
酸收丸(新),瀉久者,必氣散不收,無能統攝,用酸以固之。
人參,山藥(炒),白朮,甘草(炙。各三兩),高良薑(兩半),訶子肉(二兩),石榴皮(醋炒,二兩),白石脂(二兩),五味子(一兩),
共為末,醋糊丸,米湯下。如下焦作脹,用枳殼、腹皮、木香、陳皮,煎湯送丸。
平肝補脾湯(新),治木旺侮土,脾虛發泄。
當歸(土炒,錢半),白芍(酒炒,一錢),沙參(三錢),白朮,茯苓(各二錢),白豆蔻肉(炒研,八分),木瓜(一錢二分),肉桂(錢半),甘草(炙,一錢),
水煎服。一友逢交春日發泄,一早十餘次,至立夏便止,二十多年,凡補脾止瀉之藥,遍投不效。及診其脈,系左關強,右關弱。余制此方,用歸、芍養肝,肉、桂平肝,四君子補脾,一服立愈,後不再發。
溫腎湯(新),治五更及天明發泄,多年不愈者,乃命門火衰也。
熟地(八兩),山藥(炒),棗皮(醋蒸。各四錢),澤瀉(一兩二錢,鹽水浸),茯苓(三兩),補骨脂(酒炒,三兩),菟絲子(淘去泥沙,酒蒸,四兩),五味子(微炒,二兩),肉桂(四兩),附子(四五兩)
先將地黃、棗皮搗成膏,後將各藥研末,加山藥打糊為丸。此八味去丹皮、蜂蜜,或不用澤瀉亦可。蓋補真陰真陽,則腎中之水火既濟,而開闔之權得矣,又何泄之不止乎!
五味子散,治腎泄,不進飲食。
五味子(炒,二兩),吳茱萸(炒,三五錢),
為末。每服二錢,白湯調服。或以山藥打糊為丸服,更效。
四神丸,治脾腎虛寒,五更溏泄。
補骨脂(炒,四兩),肉豆蔻(二兩),五味子(兩半),吳茱萸(湯泡炒,一兩),
共為末,姜煮棗肉為丸,米飲下。
固澀丸(新),治泄久道滑,補之無益,須用此澀劑,庶可止泄。
白朮,牡蠣(煅),附子,乾薑,肉蔻(麵包煨),赤石脂(各一兩),訶子肉,石榴皮(醋炒。各兩半),枯礬(三錢),五倍子(四錢),
為末,醋糊丸,米飲下三錢。並治直腸泄,食入即出。或加龍骨一兩。
補中益氣湯(方見傷寒表證。),治腎傷虧損,大小便牽痛而泄,或莖中痛,此湯加升麻,送四神丸。
白話文:
三十一、論泄瀉
漿水飲:治療突然腹瀉如水,全身發冷出汗,脈搏微弱氣息短少,口不能說話,這是急症。 藥方:半夏(用薑汁製過,12克)、良薑(3克)、乾薑(炮製過)、肉桂、甘草(炙過)、附子(各6克),用水煎煮,頻繁服用。如果加入人參效果更好。
茱萸斷下丸:治療內臟虛寒,腹痛腹瀉。 藥方:吳茱萸(用熱水泡過,烘乾,60克)、赤石脂、乾薑(炮製過,各45克)、艾葉(炒過)、縮砂仁、肉豆蔻(用麵包包裹煨過)、附子(各30克),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麵糊製成藥丸,每次服用9克,用米湯送服。
酸收丸:治療腹瀉久了的人,因為氣散而不收,沒有力量統攝,用酸味藥材來固澀。 藥方:人參、山藥(炒過)、白朮、甘草(炙過,各120克)、高良薑(75克)、訶子肉(60克)、石榴皮(用醋炒過,60克)、白石脂(60克)、五味子(30克),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醋調成糊狀製成藥丸,用米湯送服。如果下腹脹痛,可用枳殼、腹皮、木香、陳皮煎湯送服藥丸。
平肝補脾湯:治療肝氣過旺而剋制脾土,導致脾虛腹瀉。 藥方:當歸(用土炒過,6克)、白芍(用酒炒過,3克)、沙參(9克)、白朮、茯苓(各6克)、白豆蔻肉(炒過研磨,2.4克)、木瓜(3.6克)、肉桂(4.5克)、甘草(炙過,3克),用水煎煮服用。有一個朋友每到春天就會腹瀉,每天早上腹瀉十幾次,到了立夏就停止,已經二十多年了,吃了很多補脾止瀉的藥都沒有效果。診斷他的脈象,發現左關脈強盛,右關脈虛弱。我開出這個藥方,用當歸、白芍養肝,肉桂平肝,四君子湯補脾,服用一次就好了,之後就再也沒有發作。
溫腎湯:治療每天凌晨或天亮時腹瀉,多年不癒,這是因為命門火衰。 藥方:熟地黃(240克)、山藥(炒過)、棗皮(用醋蒸過,各120克)、澤瀉(40克,用鹽水浸泡過)、茯苓(90克)、補骨脂(用酒炒過,90克)、菟絲子(洗去泥沙,用酒蒸過,120克)、五味子(微炒過,60克)、肉桂(120克)、附子(120-150克),先將熟地黃、棗皮搗成膏,然後將其他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山藥糊製成藥丸。這八味藥可以去掉丹皮、蜂蜜,或者不用澤瀉也可以。這是因為補足真陰真陽,腎中的水火就會協調,而開關的功能就能正常,腹瀉自然就會停止。
五味子散:治療腎虛腹瀉,食慾不振。 藥方:五味子(炒過,60克)、吳茱萸(炒過,9-15克),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6克,用白開水調服。或者用山藥糊製成藥丸服用,效果更好。
四神丸:治療脾腎虛寒,五更時腹瀉。 藥方:補骨脂(炒過,120克)、肉豆蔻(60克)、五味子(75克)、吳茱萸(用熱水泡過炒過,30克),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生薑煮過的棗肉製成藥丸,用米湯送服。
固澀丸:治療腹瀉久了導致腸道滑脫,用補藥沒有效果,必須用澀劑才能止瀉。 藥方:白朮、牡蠣(煅過)、附子、乾薑、肉豆蔻(用麵包包裹煨過)、赤石脂(各30克)、訶子肉、石榴皮(醋炒過,各75克)、枯礬(9克)、五倍子(12克),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醋調成糊狀製成藥丸,用米湯送服9克。同時也治療直腸腹瀉,吃進去就立即排出。或者可以加入龍骨30克。
補中益氣湯(藥方見傷寒表證):治療因腎虛虧損,大小便牽引疼痛而腹瀉,或者陰莖疼痛,用這個藥方加升麻,再送服四神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