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會約醫鏡》~ 卷十八·本草(下) (6)
卷十八·本草(下) (6)
1. 三七三、硼砂
(味甘微咸微辛,入肺經。)色白入肺。除上焦熱痰,治喉痹口齒諸病,(切覺喉中腫痛,含化咽津,則不成痹。)退目翳胬肉,(研末加片點之,)療噎膈、結核、骨硬。(皆辛散咸軟之效。)出西番,色白似礬。(此味甘,礬味酸。)性能柔五金,則削克可知。雖生津止嗽,虛勞證勿用。
白話文:
(硼砂的味道甘甜中帶有微微的鹹和辛辣,主要影響肺部。)因為它的顏色是白色的,所以對肺部有特別的作用。它能清除上焦的熱痰,治療喉嚨痛、口腔和牙齒的各類疾病,(如果感覺到喉嚨腫痛,可以將它含在口中,讓唾液慢慢吞下,這樣就不會形成喉痹。)還可以消除眼睛的翳障和胬肉,(將硼砂研磨成粉,加上小片狀的硼砂點在眼睛上,)同時也能治療噎膈、結核和骨骼硬化等疾病。(這些都是利用了其辛散和鹹軟的功效。)硼砂產自西方,顏色像礬石一樣是白色的。(但硼砂的味道是甘甜的,而礬石的味道是酸的。)硼砂有軟化金屬的能力,由此可見其削減作用。雖然它可以生津止咳,但是對於虛弱勞損的病人並不適合使用。
2. 三七四、硇砂
(音鐃。味鹹苦辛熱,有大毒。)化堅性烈,消金石,腐腸胃。(本草稱其能化心為血,亦甚言不可多服耳。凡煮硬肉,投少許,即易爛。)用之適宜,可消宿冷癥瘕,逐頑痰,爛死胎,去腐肉,生新肌,散目翳胬肉,除痣黶疣贅,故外科用為要藥。腫毒可破口去血,潰癰可排膿收功。
但宜外治,不宜服食。若中毒,多飲生綠豆汁二升可解。(出西戎,乃滷液結成。狀如鹽塊,置冷濕處即化,白淨者良。水飛過,醋煮,畏酸,忌羊血。)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硇砂,一種味道鹹苦且辛辣,性質極熱,並含有劇毒的物質。
它的化堅固物質的能力強烈,能溶解金屬和石頭,同時也會腐蝕腸胃。(《本草》中提到它能將心臟轉化為血液,這說法有些誇張,實際上它不適合大量服用。在煮硬肉時,只需放一點點,就能讓肉快速變軟。)
適當使用,可以消除長期積累的寒氣和婦女的癥瘕(腫瘤),驅逐頑固的痰,使死胎腐爛,清除腐肉,促進新肉生長,散去眼睛上的翳障和胬肉,去除痣、黣、疣等皮膚病,因此在外科手術中被視為重要藥物。對於腫毒,它能開口排除血液;對於潰瘍,它能排出膿液,幫助傷口癒合。
然而,它更適合用於外敷治療,而不適合內服。一旦中毒,大量飲用生綠豆汁兩公升即可解毒。(此物產自西方,是由鹵水凝結而成。形狀像鹽塊,放置在冷濕的地方就會融化,白色純淨的品質較好。經過水飛法處理,再用醋煮過後,會對酸性產生畏懼,忌諱與羊血同用。)
3. 三七五、瓷石
(味辛鹹,入腎經。柴胡為使,惡丹皮,畏石脂。火煅、醋淬,水飛。)性稟中和,(諸石藥皆有毒。)無猛悍之氣。補腎益精,(色黑味鹹。)鎮心,除驚癇,(重鎮怯。)明耳目,(耳為腎竅,腎足則瞳人不散大。)骨節勁,腰膝健。(俱主腎。)誤吞鐵物。(服末。)生於有鐵之處,得金水之氣,色黑能吸鐵者真。其體重。若漬酒,優於丸散。
白話文:
[三七五、瓷石]
瓷石的味道是辛鹹的,會進入腎臟的經絡。它與柴胡一同使用效果更佳,但與丹皮相沖,對石脂有所忌憚。使用時需經過火燒煅煉,再用醋淬煉,最後用水飛法處理。
瓷石的本性平和,與其他可能有毒性的石質藥材不同,它沒有強烈或兇猛的氣息。它能夠補充腎臟,增進精氣,因其色黑且味鹹。它能鎮定心神,消除驚嚇或癲癇,有安撫的作用。同時,它也能使耳目更加明亮,因為耳朵是腎臟的通道,當腎臟充足,眼睛就不會散大。此外,它還能讓骨節變得堅韌,腰膝變得強壯,這些都與腎臟功能有關。
如果誤吞了鐵製物品,可以服用瓷石粉末來應對。
瓷石生長在有鐵的地方,吸收了金屬和水的氣息,真正有效的瓷石色澤為黑色且能吸附鐵。它的體積較重。若要將其泡在酒中,其效果會比做成藥丸或散劑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