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會約醫鏡》~ 卷十四·婦科(上) (1)
卷十四·婦科(上) (1)
1. 九、論崩
經曰:「陰虛陽搏謂之崩。」以血虛則熱迫而妄行,故令暴下而為崩。崩久血少遂成漏,不時而下,卻無止期,屬腎水枯也。治此者有三法:初止血,次清熱,(須知止血兼之清熱。)後補其虛。重在補氣。補氣乃能生血,庶能收效。所以古用獨參湯補氣,後用四君子湯收功。補土以保肺氣,職是故耳。
安榮湯(新),治血有熱,崩漏日久,六脈虛弱,體虧無神等證。
當歸(去尾,三五錢),熟地(五、三錢),丹參(二錢),淮藥(三錢),白芍(酒炒,一錢五分),丹皮(一錢二分),阿膠(蛤粉炒,二錢),川續斷(二錢),甘草(炙,一錢),
煎就,加發灰、百草霜、敗棕灰、蒲黃炒黑,俱存性,等分,再研,用一錢調服。如實火盛,迫血妄行,口渴,舌黃,便燥,血熱,六脈洪滑,加黃柏、黃芩、梔仁之類,或加生地、赤芍、青蒿各二、三錢;不應,加黃連。但要見真方用,恐實熱者少;假熱者多。若誤用寒涼,必傷脾胃生氣,自日殆矣。挽回莫及,可不慎哉!
增捐四物湯,治脾虛不能攝血,以致崩漏不止者。
人參(少者,以山藥炒黃四錢、六錢代之,或用時下生條參三、五錢),當歸(三錢),川芎(一錢),白芍(炒,一錢五分),乾薑(炒,一錢),甘草(炙,一錢),
水煎服。加茜草三錢更妙。
當歸補血湯,治凡血大吐大下等證,用此補氣以生血。
黃耆(蜜炙,一兩),當歸(去尾,三錢),
水煎,溫服。稍可以代獨參湯。
奇效四物湯,治肝經虛熱,崩血不止。
熟地(五、七錢),當歸(去尾,三、五錢),白芍(酒炒,二錢),川芎(一錢),阿膠(蛤粉炒,二錢),艾葉(炒,一錢二分),黃芩(二、三錢,炒黑),
水煎服。如血熱,當歸止用錢半。或加生地二錢,及上安榮湯四灰之引。
備揀古來治血崩神方,以便取用。
風熱血崩,用荊芥穗炒微黑,為末,每服一、二錢,童便調服。○又方:以陳槐花一兩,百草霜五錢為末,每服二錢,燒紅秤錘,淬酒調服。○又方:敗棕燒灰存性,為末,水調服。血熱用童便。○又方:條黃芩為末,酒調服三、四錢。或加乾薑、白芷。○又方:用黃芩、木耳為丸服,治熱血。
○下虛血崩:白芷一兩,海螵蛸二枚略燒,亂髮煅灰三錢,酒調二錢服。○血崩赤帶,用赤芍、香附等分為末,每服二錢,加鹽少許,日三服,十日愈,名如神散。○又方:香附炒黑,煎服。○又方:用艾葉、乾薑(炒黑)、阿膠等分煎服。○又方:蓮房、荊芥炒黑,研末服。
○又方:棉花子炒黑研末,酒調三錢服。又方:木賊五錢,水煎服。
立齋曰:「前證治法,因脾胃虧損,不能攝血歸源者,用六君子加芎、歸、柴胡。若因肝經之火,血熱下行,用四物加柴、梔、苓、術。若肝經風熱而血妄行,及怒動肝火者,用加味道遙散。(方見下。)若脾經鬱結而血不歸經,用歸脾加柴、梔、丹皮。若悲傷胞絡而血下崩,用四君子加柴、梔、升麻。」
白話文:
[九、論崩症]
古籍記載:“陰虛陽搏稱爲崩。”因爲血液不足導致熱迫使血液循環紊亂,所以會出現突然大量出血的崩症。崩症持續出血後血量減少,進而發展爲漏症,出血時間不定,沒有停歇的時候,這屬於腎水乾涸的情況。治療此病有三種方法:首先止血,其次清熱,(需知止血同時也要清熱。)最後補虛。重點在於補氣。補氣才能生血,這樣纔可能見效。因此古人使用獨參湯來補氣,之後用四君子湯鞏固療效。補土以保護肺氣,這就是原因所在。
安榮湯(新),用於治療血液過熱,崩漏日久,脈象虛弱,身體虧虛無精神等症狀。
當歸(去尾,3至5錢),熟地(5至3錢),丹參(2錢),淮藥(3錢),白芍(酒炒,1錢5分),丹皮(1錢2分),阿膠(蛤粉炒,2錢),川續斷(2錢),甘草(炙,1錢),
煎好後,加入發灰、百草霜、敗棕灰、蒲黃炒黑,全部保持藥性,等份,再研磨,用1錢調服。如果實火旺盛,迫血妄行,口渴,舌黃,便祕,血熱,脈象洪滑,可加黃柏、黃芩、梔仁之類,或者加生地、赤芍、青蒿各2、3錢;如果沒有效果,可加黃連。但必須根據真實情況用藥,擔心實熱者較少;假熱者較多。如果誤用寒涼藥物,必定傷害脾胃生氣,病情將日益惡化。到時難以挽回,怎能不謹慎呢!
增損四物湯,治療脾虛不能攝血,導致崩漏不止的病症。
人參(少者,可用山藥炒黃4至6錢代替,或者使用時下生條參3、5錢),當歸(3錢),川芎(1錢),白芍(炒,1錢5分),乾薑(炒,1錢),甘草(炙,1錢),
用水煎服。加茜草3錢效果更佳。
當歸補血湯,治療大量出血的病症,用此方補氣以生血。
黃芪(蜜炙,1兩),當歸(去尾,3錢),
用水煎服,溫服。稍微可以替代獨參湯。
奇效四物湯,治療肝經虛熱,崩血不止。
熟地(5至7錢),當歸(去尾,3至5錢),白芍(酒炒,2錢),川芎(1錢),阿膠(蛤粉炒,2錢),艾葉(炒,1錢2分),黃芩(2至3錢,炒黑),
用水煎服。如血熱,當歸只用1錢半。或者加生地2錢,以及上述安榮湯的四灰引導。
準備了一些古來的神奇方子,方便使用。
風熱血崩,可用荊芥穗炒至微黑,研成粉末,每次服用1至2錢,用童便調服。又一方法:陳槐花1兩,百草霜5錢研成粉末,每次服用2錢,用燒紅秤錘淬酒調服。又一方法:敗棕燒灰保持藥性,研成粉末,用水調服。血熱用童便。又一方法:條黃芩研成粉末,用酒調服3至4錢。或者加乾薑、白芷。又一方法:黃芩、木耳製成丸劑服用,治療熱血。
下虛血崩:白芷1兩,海螵蛸兩枚略燒,亂髮煅灰3錢,酒調2錢服用。血崩赤帶,用赤芍、香附等分研成粉末,每次服用2錢,加少許鹽,每天三次,十天痊癒,名爲如神散。又一方法:香附炒黑,煎服。又一方法:用艾葉、乾薑(炒黑)、阿膠等分煎服。又一方法:蓮房、荊芥炒黑,研末服用。
又一方法:棉花籽炒黑研成粉末,用酒調服3錢。又一方法:木賊5錢,用水煎服。
立齋說:“前面所述病症的治療方法,因爲脾胃虧損,無法攝血迴歸源頭的,用六君子湯加芎、歸、柴胡。如果是由於肝經之火,血熱下行,用四物湯加柴、梔、苓、術。如果是肝經風熱導致血液紊亂,以及怒動肝火的,用加味道遙散。(方子見下。)如果是脾經鬱結導致血液不歸經,用歸脾湯加柴、梔、丹皮。如果是悲傷胞絡導致血液下崩,用四君子湯加柴、梔、升麻。”
逍遙散
當歸(2錢),甘草(1錢),白芍,白朮,茯神(各1錢5分),柴胡(酒炒,8分),
姜引。加丹皮、梔子各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