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會約醫鏡》~ 卷之七·雜證 (4)
卷之七·雜證 (4)
1. 十、論脅痛
(有肝膽火、肺氣鬱結、死血食積。左為肝氣,上為痰癖。)
脅痛之病,本屬少陽膽經、厥陰肝經,以二經之脈,皆循脅肋故也。然經言,心、肺、胃、腎與膀胱,皆有脅痛之病,以邪在諸經,氣逆不解,必以此相傳,延及本經,則無非肝膽之病矣。至於忿怒傷血、傷氣、傷筋,或寒邪在半表半裡之間,此是本經之病,當直取本經;傳自他經者,拔其所病之本,自無不愈。然脅痛即隔痛,其與心痛別者,心痛在岐骨陷處,胸痛則橫滿於胸中兩脅間也。
其與胃脘痛別者,胃脘痛在心之下,胸痛在心之上也。其痛有內傷外感之辨:凡寒邪在少陽經,乃病為脅痛,耳聾而嘔,必有往來寒熱,方是外感;如無表症,悉屬內傷,但內傷多而外感亦間有之耳。諸家有謂肝左而藏血,肺右而藏氣;考之諸經,卻無明證,實後世之謬淡也。
白話文:
肋骨疼痛的病症,主要歸屬於少陽膽經和厥陰肝經,因為這兩條經脈都循行於肋骨部位。雖然醫書記載,心、肺、胃、腎和膀胱也可能出現肋骨疼痛,這是因為邪氣在各條經脈中逆流不通,必然會互相傳導,最終影響到肝膽經脈,因此肋骨疼痛都屬於肝膽疾病。至於由於生氣而導致的傷血、傷氣、傷筋,或者寒邪停留在半表半裏之間,這些都是肝膽經脈的病症,應該直接治療肝膽經脈;如果是由其他經脈傳導而來的,就應該治療病根,這樣就能治癒。
肋骨疼痛其實就是隔膜疼痛,與心痛的區別在於,心痛位於胸骨凹陷處,胸痛則橫向充滿胸腔兩側肋骨之間。與胃脘痛的區別在於,胃脘痛位於心臟下方,胸痛則位於心臟上方。肋骨疼痛可以分為內傷和外感:寒邪停留在少陽經,就會導致肋骨疼痛、耳聾、嘔吐,而且還會有寒熱交替的症狀,這是外感;如果沒有表面的症狀,就屬於內傷,不過內傷多見,外感也偶爾會出現。有些醫家認為肝臟在左側儲藏血液,肺臟在右側儲藏氣息,但是考查各種經脈,並沒有明確的證據,這應該是後世人錯誤的說法。
欲辨氣血,惟察其有形無形而可知矣。血積有形而不移,或堅硬而拒按;氣痛流行而無跡,或倏聚而倏散。若食積痰飲,皆屬有形之症。第詳察所因,自可辨識。且凡屬有形之症,亦無非由氣之滯而然。凡治此者,無論是血是痰,須兼行氣之藥,而後隨症佐使,自中肯綮。
三柴胡飲,治外感風寒,邪在少陽,身發寒熱,脅痛,耳聾。
柴胡(二錢),白芍(錢半),甘草(炙),陳皮(各一錢),當歸(二錢),生薑(五分),
白話文:
三柴胡飲
,用於治療外感風寒,邪氣侵犯少陽,身體發寒發熱,脅肋疼痛,耳聾。
藥材
柴胡(二錢),白芍(錢半),甘草(炙,一錢),陳皮(一錢),當歸(二錢),生薑(五分)。
溫服。如氣不流通,加青皮、香附、廣木香、白芥子之類。即小柴胡湯亦可。(方見傷寒表症。加川芎、青皮、白芍。)
溫中散寒湯(新),治寒邪外閉,畏寒脅痛,脈虛體弱,表裡兼顧者。
當歸(三四錢),山藥(二三錢),茯苓(錢半),甘草(一錢),青皮(六七分),柴胡(錢半),陳皮(一錢),香附(七分),肉桂(一二錢,或改桂枝錢半),生薑(一錢,煨用。或改乾薑,炒用)
白話文:
溫服。
意思是溫溫地服用藥物。
如氣不流通,加青皮、香附、廣木香、白芥子之類。
如果氣機不流通,可以加入青皮、香附、廣木香、白芥子等藥物。
即小柴胡湯亦可。(方見傷寒表症。加川芎、青皮、白芍。)
也可以使用小柴胡湯,這個方劑可以在傷寒論的表症篇找到,可以再加上川芎、青皮、白芍。
溫中散寒湯(新),治寒邪外閉,畏寒脅痛,脈虛體弱,表裡兼顧者。
溫中散寒湯(新方)用來治療寒邪外閉,畏寒脅痛,脈搏虛弱體質虛弱,並且兼顧表裡症狀的患者。
當歸(三四錢),山藥(二三錢),茯苓(錢半),甘草(一錢),青皮(六七分),柴胡(錢半),陳皮(一錢),香附(七分),肉桂(一二錢,或改桂枝錢半),生薑(一錢,煨用。或改乾薑,炒用)
溫中散寒湯的藥方:
- 當歸:3-4錢
- 山藥:2-3錢
- 茯苓:1.5錢
- 甘草:1錢
- 青皮:6-7分
- 柴胡:1.5錢
- 陳皮:1錢
- 香附:7分
- 肉桂:1-2錢,可以替換成桂枝1.5錢
- 生薑:1錢,用煨的方法處理,也可以替換成乾薑,用炒的方法處理。
注
- 錢、分是古代重量單位,1錢等於10分。
溫服。如外寒甚而無汗者,加麻黃一錢。如內寒甚而喜按者,加附子一、二、錢。如嘔逆者,加半夏二錢。
木香順氣散,治氣滯,脅痛,腹痛。
木香(五分),香附(七分),檳榔,青皮,陳皮,枳殼,砂仁,厚朴(姜炒),蒼朮(各八分),
姜引。如氣寒滯痛,如丁香五分,或加白豆蔻、藿香之屬。
白話文:
服用藥物時,要溫熱服下。如果外感寒邪很重,且沒有汗出,可以加一錢麻黃。如果內寒很重,且患者喜歡按壓腹部,可以加一至二錢附子。如果出現嘔吐反胃的症狀,可以加二錢半夏。
木香順氣散,治氣滯,脅痛,腹痛。
木香順氣散,用來治療氣機阻滯引起的胸脅疼痛和腹部疼痛。
木香(五分),香附(七分),檳榔,青皮,陳皮,枳殼,砂仁,厚朴(姜炒),蒼朮(各八分),
藥方組成:木香五分,香附七分,檳榔、青皮、陳皮、枳殼、砂仁、厚朴(用薑炒過)和蒼朮各八分。
姜引。如氣寒滯痛,如丁香五分,或加白豆蔻、藿香之屬。
藥方要用薑汁引導藥性。如果氣寒導致疼痛,可以加五分丁香,或者加白豆蔻、藿香等藥物。
化肝煎,治怒氣傷肝,因而氣逆動火動血,脅痛,脹滿,煩熱。
青皮,陳皮,白芍,丹皮,梔子(各錢半),土貝母(二三錢),澤瀉(錢半。如血見下部者,甘草代之)
溫服。如火盛,加黃芩、膽草。如脹滯脅痛,加白芥子一錢,勿用白芍。如兼寒熱,加柴胡一錢。
推氣散,治右脅脹痛。
片薑黃,枳殼(麵炒),桂心(各五錢),甘草(炙,五錢),
白話文:
化肝煎
治怒氣傷肝,因而氣逆動火動血,脅痛,脹滿,煩熱。
藥方:青皮、陳皮、白芍、丹皮、梔子(各錢半)、土貝母(二三錢)、澤瀉(錢半。如血見下部者,甘草代之)
用法:溫服。如火盛,加黃芩、膽草。如脹滯脅痛,加白芥子一錢,勿用白芍。如兼寒熱,加柴胡一錢。
推氣散
治右脅脹痛。
藥方:片薑黃、枳殼(麵炒)、桂心(各五錢)、甘草(炙,五錢)
共研末,薑湯調服。又謂宜消食行痰。
木通散,治男婦肝腎氣滯,自下而上,痛連兩脅。
木通,青皮,蘿蔔子(炒),茴香(各五錢),滑石(二錢半),莪朮(二錢五分),木香(二錢半),川楝子(取肉,用巴豆,三錢同炒黑,去巴豆。五錢)
共研末,蔥白湯調服三錢。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薑湯調和服用。據說此藥方具有消食化痰的功效。
木通散,用於治療男女因肝腎氣滯,從下腹部向上疼痛,連帶兩側肋骨也疼痛的症狀。
**藥方組成:**木通、青皮、蘿蔔子(炒)、茴香(各五錢)、滑石(二錢半)、莪朮(二錢五分)、木香(二錢半)、川楝子(取肉,用巴豆三錢同炒至黑色,去巴豆。五錢)
**用法:**將藥材共研磨成粉末,用蔥白湯調和服用,每次三錢。
消導湯(新),治飲食留滯,胸膈上有一條槓起痛者是也。
厚朴(姜炒),茯苓,砂仁,山楂,麥芽,神麯(各錢半),陳皮(一錢五分),枳實(八分),白芥子(七分),
生薑引。如胃寒嘔逆,加炮乾薑一錢。如氣滯而痛,加木香、香附。如食積堅硬難化,加檳榔、莪朮。
補肝散,治肝腎精虛,不能化氣,氣虛不能生血;氣血少,不能流暢,以致胸脅作痛。但宜培補,不得再用香燥以自伐也。
白話文:
「消導湯」是新方,主要治療飲食積滯,胸膈處有條狀疼痛的症狀。配方包括厚朴(用薑炒)、茯苓、砂仁、山楂、麥芽、神麴(各半錢)、陳皮(一錢五分)、枳實(八分)、白芥子(七分),用生薑引導藥性。如果患者胃寒嘔吐,可加炮乾薑一錢;如果氣滯疼痛,可加木香、香附;如果食積堅硬難化,可加檳榔、莪朮。
「補肝散」則用於治療肝腎精氣不足,導致氣虛不能生血,氣血不足而造成胸脅疼痛的症狀。此方著重於滋補肝腎,不可再使用香燥之藥,以免傷及自身。
熟地,白朮(各一兩),棗仁(炒),獨活(各二兩),當歸,川芎,山藥,黃耆(蜜炒),棗皮(各七錢),五味(炒),木瓜(各四錢),
上咀片,每服七、八錢,棗二枚,水煎服。
逍遙散,治肝脾血虛,或鬱怒傷肝而脅痛者。
當歸,白芍,白朮,茯苓(各一錢半),甘草(一錢),柴胡(酒炒,一錢),生薑(七分煨)
煎服。或加薄荷葉三分更效。
白話文:
熟地、白朮各一兩,棗仁炒、獨活各二兩,當歸、川芎、山藥、黃耆蜜炒、棗皮各七錢,五味炒、木瓜各四錢,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七到八錢,配以兩枚大棗,用水煎服。此方名為逍遙散,主治肝脾血虛,或因鬱怒傷肝而導致脅痛者。當歸、白芍、白朮、茯苓各一錢半,甘草一錢,柴胡酒炒一錢,生薑七分煨,煎服。可加薄荷葉三分,效果更佳。
柴胡疏肝散,治外邪未解而兼氣逆脅痛,或寒熱往來。
陳皮(醋炒),柴胡(各二錢),川芎,枳殼,白芍(各一錢五分),甘草(五分),香附(一錢),
食前服。
備採古來治脅痛至簡至穩神方於後,以便取用。
驚傷脅痛,用枳殼一兩,桂枝五錢,為末,薑棗湯調下。○脅痛,用白芥子研末,水調敷之。又方:吳茱萸研末,醋調敷之。又方:韭菜炒,熨之。又方:柑子葉搗爛炒,燒酒淬,熨之。又方:青皮研末炒、酒淬,揉之。○寒痛,用艾葉搗爛,燒酒和炒,熨之。○肝膽火痛,如柴胡、膽草、青黛、青皮、木香、香附之類,皆可揀用。
白話文:
柴胡疏肝散用於治療外邪未解同時伴隨氣逆、脅痛,或寒熱往來。藥方包括陳皮(醋炒)、柴胡(各二錢)、川芎、枳殼、白芍(各一錢五分)、甘草(五分)、香附(一錢),飯前服用。另外,也收錄了其他治療脅痛的簡易有效方法,方便參考使用。驚傷脅痛可以用枳殼一兩、桂枝五錢研末,用薑棗湯調服;脅痛還可以將白芥子研末,用水調和敷於患處;也可用吳茱萸研末,醋調敷;或將韭菜炒熱敷於患處;或將柑子葉搗爛炒熱,用燒酒浸泡後敷於患處;或將青皮研末炒熱,用酒浸泡後揉搓患處。寒痛可以使用艾葉搗爛,用燒酒混合炒熱敷於患處。肝膽火痛可以使用柴胡、膽草、青黛、青皮、木香、香附等藥材,根據情況選擇使用。
○脅痛,用鳳仙花曬研,酒調服三錢,活血消積。○痛屬痰而走易者,用真白芥子、紫大戟(去皮)、甘遂(麵裹煨)等分,為末,米湯糊丸,淡薑湯下七八丸,名控涎丹。
白話文:
一、肋骨疼痛
將鳳仙花曬乾研磨成粉,用酒調和服用三錢,具有活血化瘀、消積止痛的功效。
二、痰濕阻滯導致的疼痛
取真白芥子、紫大戟(去皮)、甘遂(麵裹煨)等份,研磨成粉末,用米湯製成糊狀丸劑,用淡薑湯送服七八丸。此藥方名為「控涎丹」,專治痰濕阻滯引起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