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綱

《羅氏會約醫鏡》~ 卷十七·本草(中) (10)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七·本草(中) (10)

1. 二九三、赤小豆

(味甘酸平,入心、小腸二經。)色赤屬火,心之藥也。其性下行,入陰分,通小腸。治有形之病,消瘕散腫。凡一切癰疽瘡瘍,雖潰爛幾絕,為末敷之立效。(性極黏,入苧根末則易揭。)治瀉痢、腳氣,(用袋盛,朝夕踏之。)行水消腫,(同鯉魚煮汁服。)通乳下胎,(性下降。)止渴清熱。(小便清也。)按滲津液,久服令人枯瘦,以其行降太過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中醫草藥的特性及用途:

「味甘酸,性平和,進入心和小腸兩經。顏色赤紅,屬於火元素,是心臟的藥物。其性質向下行,進入陰部,通入小腸。能治療有形的疾病,消除積聚和腫脹。所有各種膿瘡和傷口,即使已經潰爛到幾乎斷絕,使用粉末敷上後立刻見效。(其性質非常黏稠,加入薴根粉後更容易揭除。)治療腹瀉、腳氣,(可以將草藥裝入袋子,早晚踩踏。)排水消腫,(與鯉魚一同煮湯飲用。)促進乳汁分泌,引發產後流產,(因其性質下降。)止渴清熱。(尿液清澈。)按壓可使津液滲出,長期服用會使人變得骨瘦如柴,因為它過度地向下運行。」

2. 二九四、綠豆

(味甘寒,入肝、胃二經。)通行十二經,性屬水,通肝經為重,而解毒之功過於赤豆。(一切草木金石牛馬砒霜毒皆治之。)清火、清痰、煩熱、消渴、吐逆、(屬胃火者。)上下血熱妄行、濕熱泄痢、腫脹、利水。(其涼在皮,宜連皮用。以上皆甘寒清熱之功。)療癰腫痘爛、(用粉撲之。

)湯火傷、撲跌傷。(綠豆粉炒紫色,井水調,厚敷紙貼,杉木扎定,其效如神。)用囊作枕,明耳目,治頭痛頭風。按胃寒者不宜食。

白話文:

綠豆功效說明:

綠豆味甘性寒,進入肝經和胃經。它能通行十二經脈,屬水性,尤其通暢肝經的效果顯著,解毒功效更勝於赤豆。無論是草木、金石、牛馬、砒霜等毒素,皆可治療。

綠豆具有清熱、化痰、解煩熱、消渴、止吐逆(尤其是胃火引起的)等功效。它還能治療上下血熱妄行、濕熱泄痢、腫脹等病症,並能利水消腫。由於其涼性主要作用於皮膚,所以建議連皮使用。以上皆為綠豆甘寒清熱的功效。

綠豆可治療癰腫痘爛,將綠豆研磨成粉,用粉撲敷在患處。對於湯火傷和跌打損傷,可將綠豆粉炒至紫色,用井水調和後,敷在患處,並用杉木扎緊,療效神奇。

將綠豆製成枕頭,可以明目、改善耳目失聰,並治療頭痛和頭風。需要注意的是,胃寒者不宜食用綠豆。

3. 二九五、白扁豆

(味甘氣溫,入脾、胃二經。生用清暑養胃,炒用健脾止瀉。)通利三焦,升清除濁。專治中宮之病,調胃暖脾,消暑除濕。(土強濕去,正氣自旺。)治霍亂、吐瀉、痢疾、(濕熱。)帶下、(脾濕。)血崩。(脾不統血,同紫花焙乾為末,米飲調服三錢,其血頓止。)子圓白者入藥,去皮用,多食壅氣。

白話文:

這是一種甘甜溫和的藥材,對脾胃有益。生用可以清熱解暑、養護胃部;炒用可以健脾胃、止瀉。它可以通暢三焦,使濁氣上升排出,主要治療脾胃相關的疾病,例如嘔吐、腹瀉、痢疾、帶下等等。同時,它還能增強脾胃功能,消暑除濕,讓身體正氣更旺盛。

這種藥材對於血崩也有療效,可以用它與紫花一起焙乾研磨成粉末,用米湯送服,能迅速止血。但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藥材圆白饱满的才可以用,去皮使用,吃太多容易導致氣機壅滯。

4. 二九六、淡豆豉

(味甘苦寒,入肺、脾二經。)苦瀉肺,寒勝熱。豆性平,既經蒸罯,(音庵,入聲。)故能升能散。治傷寒寒熱頭痛,發汗解肌,(蔥引。)嘔逆、煩悶,(宜吐。同梔子能吐虛煩。)祛風,(酒煎。)療痢,(同薤服。)止血,(佐蒜。)又能收汗。(炒熟煎服。)去瘴氣,安胎孕。

但傷寒直中三陰,與傳於陰經者勿用。熱結胸煩悶,宜下不宜汗者忌之。造法:於六月間,用黑豆,水浸一宿,蒸熟,攤勻,蒿覆,候上黃衣,取曬,水拌乾溼得中,安甕中,築緊,桑葉厚蓋,泥固七日,取曬,又水拌入翁,如此者七次,再蒸曬乾,壇取用。

白話文:

黑豆味甘苦性寒,入肺、脾二經。苦味可瀉肺火,寒性可克制熱症。豆性本平,經蒸製後,升散之力增強。可用於治療傷寒寒熱頭痛,發汗解肌,緩解嘔逆、煩悶,祛風,治療痢疾,止血,收汗,去瘴氣,安胎孕。但傷寒直中三陰或傳於陰經者禁用。熱結胸煩悶,宜下不宜汗者亦忌用。製作方法是將黑豆在六月間浸水一夜,蒸熟後攤開,覆蓋艾草,待表面出現黃衣後曬乾,再加入適量水拌勻,裝入甕中壓緊,覆蓋桑葉,用泥封口,七日後取出曬乾,再加入水拌勻入甕,如此反覆七次,最後蒸曬乾即可使用。

5. 二九七、刀豆

(味甘,氣平。)溫中止呃,(煅存性服。)勝於柿蒂。

白話文:

【性味甘甜,氣味平和。】能溫暖中焦,停止呃逆,【需煅後保留其本質服用。】效果優於柿蒂。

6. 二九八、芝麻

(一名巨勝子。味甘氣平,入肝、脾、腎三經。)不寒不熱,益脾胃,補肝、腎之佳品也。潤五臟,益氣力,填骨髓,堅筋骨,明耳目,(肝腎足也。)利二便,(性潤。)逐風濕,(入肝益血,血活風散。)澤肌膚,(血足。)治頭瘡。(小兒頭瘡,生嚼敷之。)久服輕身延年,但令人腸滑,須以白朮佐之。

麻油,滑胎。(血枯難下者,用麻油五錢,蜂蜜一兩,煎數十沸服之。)磨瘡腫,生禿髮,熬膏用之。(涼血解毒。)皮肉俱黑者良,栗色者(名鱉蝨胡麻。)更佳。九蒸九曬用。

白話文:

【巨勝子,其味甘,氣平和,歸於肝、脾、腎三經。它不寒不熱,能滋養脾胃,是補充肝腎的優良食材。它能潤澤五臟,增強體力,填補骨髓,堅固筋骨,明瞭耳目,對於肝腎功能的恢復有很好的效果。它能通利大小便,由於其性質潤滑。能夠驅除風濕,進入肝經,增強血液循環,血流通暢則風邪自散。它能滋潤皮膚,因為血液充足。可以治療頭部傷口,特別是小兒頭部傷口,可以直接生嚼後敷在傷口上。長期服用能使人輕盈延年,但可能會導致腸道滑瀉,需搭配白朮來使用。

麻油,對於難以自然分娩的婦女來說具有滑胎的作用。對於血少不易下產的婦女,可以用五錢麻油和一兩蜂蜜煎煮後,喝幾十次。它還可以磨碎後敷在腫脹的傷口上,幫助生長新發,並熬製成膏來使用。對於皮膚和肌肉都呈黑色的狀況,使用這種方法效果較好;如果顏色為栗色,即鱉蝨胡麻,效果更佳。這種藥物需要經過九次蒸煮和九次曬乾的處理方式使用。】

7. 二九九、火麻仁

(味甘平,入脾、胃二經。)益血補陰,補脾潤燥。治大腸風熱、結澀便難。催生,(逆橫易順。)下乳,利水,破積血,(皆性滑下行之效。)並療汗多便燥。(汗多則津枯。)多食損血、滑精、痿陽,婦人髮帶疾,以其走而不守也。即作布之麻之子也,極難去殼,帛包置沸湯內,待冷,懸井中一夜,曬乾,新瓦上挪去殼,搗用。畏茯苓、白薇、牡蠣。

白話文:

味甘平,入脾、胃二經。
意思是說,芝麻的性味甘甜平和,主要作用於脾經和胃經。

益血補陰,補脾潤燥。
芝麻具有滋養血液、補益陰虛、健脾胃、潤燥的功效。

治大腸風熱、結澀便難。
芝麻可以治療大腸熱氣所導致的便秘,以及因大腸乾燥而造成的排便困難。

催生,(逆橫易順。)下乳,利水,破積血,(皆性滑下行之效。)
芝麻可以促進生產,尤其是對於難產的產婦,可以幫助胎兒順利出生;還可以催乳、利尿、化解血瘀。這些功效都得益於芝麻性滑下行的特性。

並療汗多便燥。(汗多則津枯。)
芝麻還能治療因出汗過多而導致的津液枯竭,表現為口乾舌燥、便秘等症狀。

多食損血、滑精、痿陽,婦人髮帶疾,以其走而不守也。
芝麻吃多了可能會損傷血液,導致遺精、陽痿,以及婦女出現頭髮脫落的毛病。這是因為芝麻性滑而易走,不容易停留在身體中。

即作布之麻之子也,極難去殼,帛包置沸湯內,待冷,懸井中一夜,曬乾,新瓦上挪去殼,搗用。畏茯苓、白薇、牡蠣。
芝麻是從芝麻布上採集的種子,外殼非常難去除。傳統的做法是用布包好芝麻,放進沸水中浸泡,待冷卻後再懸掛在井中一夜,然後曬乾,最後在新的瓦片上搓去芝麻殼,再搗碎使用。芝麻忌與茯苓、白薇、牡蠣一起服用。

8. 三○○、陳皮

(味苦辛溫,入肺、脾二經。)辛散苦泄,溫能通行。統治百部,由於理氣燥濕之功。(氣順濕除,百病不生。)調中快膈,導滯消痰,(同枳殼用,利其氣而痰自下。)利水破癥,(氣行。)止嗽(利肺。)除嘔,霍亂泄瀉。(脾濕氣逆。)凡補瀉升降等藥,俱能佐助成功。多服損元氣。留白補中,去白消痰。(白反生痰。)

核,治疝氣。(酒調末五錢服。)

葉,散乳癰。(二者皆行肝氣,消腫散毒,腰背冷痛,橘核炒,酒服良。)

白話文:

苦辛溫性,走入肺經和脾經。辛散苦泄,溫暖能促進氣血流通。主治百部,因其理氣燥濕的功效。氣順暢濕氣消除,百病不生。調和脾胃,消食化痰,與枳殼同用,利氣化痰。利水破癥,氣血通暢。止咳化痰,利肺氣。除嘔止瀉,治療脾胃濕氣上逆引起的霍亂泄瀉。各種補瀉升降的藥物,都能輔助其發揮功效。過量服用會損傷元氣。留白補中,去白消痰,白色部分容易生痰。

核,治療疝氣,用酒調服五錢。

葉,散解乳癰。二者皆行肝氣,消腫散毒,腰背冷痛,橘核炒後用酒服效果佳。

廣產陳久者良。去白,名橘紅,除寒發表。(皮能及皮。)治痰咳,童便浸炒;治痰積,薑汁炒;治下焦,鹽水炒。核炒,去皮用。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藥材「橘紅」是指柑橘果實剝下的外層薄皮,要挑選存放時間長、色澤深沈的老品種為佳。去除白色絨毛和瓤膜後稱作「橘紅」,具有祛寒發汗的作用。

若治療咳嗽有痰,可用童子尿浸泡再加熱烘烤;如果是要消除痰塊,則可使用生薑榨出的汁液來炒製;若是想要作用於下半身(如腰膝痠痛等症狀),可以加入食鹽水一起炒制。

而橘子籽經過炒製後去掉表皮才能使用。

9. 三○一、青皮

(味苦辛微酸,入肝、膽二經。)苦泄辛散,性復克削,破堅癖結積。治左脅肝經積氣脹痛,(柴胡疏上焦肝氣,青皮平下焦肝氣。同枳殼、肉桂、川芎用。)瀉肺(瀉肺即瀉氣。)破滯,除痰消痞,(辛散。)下飲食,截瘧疾。(入肝散邪,入脾除痰,瘧家必用。)然性峻削,大損元氣,即肝為東方生氣,豈可輕伐,用者慎之!

白話文:

這味藥苦味中帶點辛味和微酸,進入肝經和膽經。苦味能瀉下,辛味能散開,藥性偏於攻伐,能破除堅硬的積塊和癖病。用於治療左脅肋部位肝經積聚的氣體導致的脹痛。(柴胡疏通上焦的肝氣,青皮平息下焦的肝氣。搭配枳殼、肉桂、川芎一起使用。)也能瀉肺(瀉肺就是瀉氣),破除積滯,去除痰濁消散痞塊(辛味散開),促進飲食消化,截斷瘧疾。(入肝經散除邪氣,入脾經消除痰濁,瘧疾患者必用此藥。)但是它的藥性峻烈,容易損傷元氣,而肝經是東方生氣之源,豈能輕易攻伐?使用時務必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