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會約醫鏡》~ 卷十六·本草(上) (32)
卷十六·本草(上) (32)
1. 一三一、良薑
(味辛性溫,入脾、胃、肝三經。土炒。)暖胃散寒。治心脾疼痛,(寒者用至二錢,熱者亦用四、五分於清火劑中,取其從治,清火止痛,最神。)治冷逆翻胃、陰寒霍亂、嘔吐宿食、胃脘冷痛,療噎膈、瘴瘧。(皆胃寒病。)虛者宜於參朮同用,庶不犯沖和之氣。子名紅豆蔻,醒脾消食,散寒燥濕,又解酒毒,余治同前。然動火傷目,不可常用。
白話文:
[131、良薑]
良薑的味道辛辣,性質溫暖,能進入脾、胃、肝三個臟腑。經過土炒處理。
它能溫暖胃部,驅散寒冷。主要治療心脾疼痛(如果是因寒引起的疼痛,可用到二錢的量;若是因熱引起的,則在清火的藥方中加入四、五分,利用它的特性來治療,這種方法可以清火止痛,效果神奇)。
它也能治療冷逆反胃、陰寒霍亂、嘔吐未消化的食物、胃部冷痛,以及噎膈、瘴瘧等疾病(這些都是胃寒的病症)。對於體質虛弱的人,應與人參、白朮一起使用,這樣纔不會衝突,保持身體的和諧。
良薑的種子名為紅豆蔻,能醒脾健胃、幫助消化,散寒除濕,還能解酒毒,其他療效與上述相同。但過量使用會引起上火、傷害眼睛,所以不能經常服用。
2. 一三二、紫草
(味苦鹹,氣寒,入心、胞絡、肝三經。去根取茸。血熱生用,脾虛酒焙。)性寒而利。能涼血、活血、滑血,通二便,(鹹寒能滑。)托痘疹,(凡痘疹血熱毒盛,或黑或紫,大便燥結者用之;否則忌用,恐脾氣虛者,反能作泄。同黏米用,能制寒性。)並解黃疸,消腫療脹,一切惡瘡。(取其利水去濕涼血而然也。)瀉者忌之。
白話文:
[132、紫草]
紫草的味道苦鹹,性質偏寒,主要影響心臟、胞絡和肝臟的運作。使用時應去除根部,只保留草茸部分。當血液過熱時可以生用,若脾氣虛弱則應先用酒烘焙。
紫草因其性寒有滑利作用,能夠冷卻血液、促進血液循環、使血液流動順暢,並且有助於排泄大小便。它特別適用於治療痘疹,尤其當痘疹因血液過熱及毒素過多導致顏色變黑或紫色,且大便乾燥難解的情況下。但對脾氣虛弱的人來說,應避免使用,因為可能會導致腹瀉。與黏米一同使用,可以減緩其寒性。
此外,紫草還能解黃疸,消除腫脹,治療各種嚴重的皮膚病,這是因為它有利尿、除濕和冷卻血液的功效。但對於容易腹瀉的人應避免使用。
3. 一三三、防己
(味苦辛,性寒,入膀胱經。有木、漢二種,木者有黑點,色黃而腥,專治風;漢者通心有花紋,根大而虛,專治水。酒洗焙用。)能行諸經。通腠理,利九竅,瀉下焦血分濕熱實證之聖藥。治腳氣腫痛,(濕熱。)利大小便,退膀胱、肝、腎濕熱;(漢防己之功。)療肺氣喘嗽、中風攣急、膈間支滿、風寒濕瘧、(木防己之效。
)及熱毒諸瘡蟲蛆等證。(皆濕熱之病。)按防己苦寒,若虛證及熱在上焦氣分,胎前產後,俱忌用。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防己這種草藥,分為木防己和漢防己兩種。木防己有黑點,色黃且有腥味,專門用來治療風濕;漢防己則中心有花紋,根部較大且空洞,主要用於治療水腫。使用時需先用酒清洗再烘焙。
防己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調節肌膚毛孔,使身體九竅通暢,是治療下腹部血分濕熱實證的良藥。它能緩解腳部腫痛,促進大小便排泄,消除膀胱、肝臟、腎臟的濕熱,這是漢防己的功效。
此外,防己還能治療肺部氣喘咳嗽、中風導致的肌肉抽搐緊繃、胸膈間的脹滿感,以及因風寒濕氣引發的瘧疾,這是木防己的作用。
防己也能治療由濕熱引起的各種熱毒瘡癤和蟲蛆感染。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防己性質苦寒,對於虛弱的體質或是上半身有熱症,以及孕婦和產婦,都應避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