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會約醫鏡》~ 卷之十·雜證 (4)
卷之十·雜證 (4)
1. 三十、論怔忡、驚悸、恐懼、健忘
(附:煩躁及宗氣動。)
怔忡者,心中跳動不安,如擊鼓然,凡事不能用心,一思更甚。此由思索過勞,心血虛損而然。治者宜生血養心,稍加涼血之味。
驚悸者,肝膽怯也。凡有危險觸之,或自汗,或戰慄,或眠多異夢,或口中有聲。經曰;「東方青色,入通於肝,發為驚駭」,由是子令母虛,而心血不足;又或遇事冗繁,心陰耗損,治宜安養心神,滋培肝膽為主。雖有客邪,亦當知先本後標之義。
恐懼者,如人將捕之狀,不能獨臥,自知而自畏也。經曰:「在臟為腎,在志為恐」,雖與驚悸同類,而實不同。驚從外起,恐由內生。驚出於暫,而暫者即可復;恐積於漸,而漸者不易解。治宜以養心滋腎為主。
白話文:
心慌意亂,感覺心臟像打鼓一樣,無法集中精神,稍微想一下就更嚴重,這是因為思慮過度,心血不足造成的。治療要以補血養心為主,並加入一些涼血藥材。
驚慌失措,是肝膽怯弱的表现。遇到危險,或是容易出汗、顫抖、做噩夢、口中發出聲音,都是這種情況。醫書上說:「東方青色,入通於肝,發為驚駭」,說明驚恐是由於母親虛弱,導致心血不足,或是因為事情繁瑣,心陰耗損而引起的。治療要以安神養心、滋養肝膽為主。即使有外邪入侵,也要先調理內在,再針對外邪。
恐懼不安,就像被人追捕一樣,無法獨自睡覺,自己害怕自己。醫書上說:「在臟為腎,在志為恐」,雖然和驚慌失措類似,但實際上不同。驚慌來自外在,恐懼來自內心。驚慌是暫時的,很快就恢復;恐懼是逐漸積累的,不容易消除。治療要以養心滋腎为主。
健忘者,心腎之不交也。為事有始無終,言談不知首尾。治者,宜補腎而使之上交,養心而使之下降,則水火交濟,何健忘之有!
煩躁者,心中擾亂不寧也。或病後勞後,津液乾涸,榮血不足;或腎水下竭,心火上炎,故虛熱為煩,甚則或至於躁。治宜補後天之血以養心,滋先天之水以壯腎,則得矣。
宗氣動者,上或見於胸臆,下或見於臍旁,無時振撼,不能安也。經曰:「胃之大絡名曰虛里,出於左乳下,其動應衣,宗氣泄也。」此惟陰虛於下,則宗氣無根,故氣不歸源。患此者速宜節勞苦,戎酒色,養氣養精,以培根本,猶可及也;若誤為痰火治之,則危矣。
白話文:
宗氣不固的人,會出現胸部或腹部悸動,經常震顫不安。經書上說:「胃的大絡脈叫做虛里,從左乳下穿出,其動靜能影響衣物,這是宗氣外泄的表現。」這是因為下焦陰虛,宗氣沒有根基,所以氣無法歸於根本。患有此症的人,應當立即節制勞苦,戒除酒色,養氣養精,以培補根本,還有痊癒的希望;若誤以為是痰火而治療,則十分危險。
以上諸證,雖有心、脾、肝、腎之分,然陽統乎陰,心本乎腎,上不寧者,未有不由乎下;心氣虛者,未有不因乎精,以精氣原有互根之用也。又須知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藏者神,神之所養者血;心血一虛,神無所依,而諸證自生。治者,或先養心,或先補腎,或早夜補腎,中時補心,或有兼熱者清之,兼寒者溫之,或又有兼痰者化之。但痰有由生,察其源,乃可治也。
前輩多有謂屬痰者,卻不數見。後之人不必泥執古書,因病情而揣摩之,則隨機應變,萬無一失矣。
白話文:
雖然這些症狀看似與心、脾、肝、腎有關,但其實陽氣統攝陰氣,心臟依靠腎臟,上半身不適往往源於下半身。心氣虛弱,也往往是因為腎精不足,因為精氣本就互相滋養。此外,要明白人的主宰是心,心臟儲藏神明,神明依靠血液滋養。心血不足,神明便無所依附,各種症狀自然產生。治療時,可以先養心,也可以先補腎,或者早晚補腎,白天補心,如果有熱症就清熱,有寒症就溫暖,如果有痰症就化痰。但痰的產生有其原因,必須觀察其源頭才能對症下藥。
前輩們雖然說很多症狀屬於痰症,但實際上並不多見。後輩們不必拘泥於古書,根據病情思考,隨機應變,就能萬無一失。
2. 脈侯
寸口脈,或微細,或浮大而空,皆心虛也。或細數,虛而有熱也。動為驚,止而復來,亦為驚。寸澀尺弱,心腎兩虛也。寸洪數,尺虛微,水不能利火也。
天王補心丹,治心血虧虛,跳動不安,由用心太過,而無血以養心也。
人參(無者,以時下之北條參二兩代之),熟地(四兩),當歸(酒蒸,二兩),麥冬(去心),天冬(去心。俱酒蒸,各一兩),柏子仁(微炒,去油,八錢),棗仁(炒),茯神(各一兩二錢),丹參身(兩半),遠志(去心,八錢),元參(七錢),桔梗,五味(微炒),石菖蒲(炒。各一錢)
白話文:
脈搏在寸關尺部位,如果摸起來微細,或浮大空虛,都是心氣虛弱的表现。如果脈搏細而數,則是虛弱且伴有熱症。脉搏跳动不安,停止后又重新跳动,也是心神不宁的表现。寸脉涩滞,尺脉无力,说明心肾两虚。寸脉洪大而數,尺脉虚微,则表示水不能滋养心火。
天王補心丹,主治心血虧虛、心悸不安。這種症状多是由於過度用腦而導致心血不足造成的。
藥方:人參(若無,可以用等量北條參代替),熟地,當歸(酒蒸),麥冬(去心),天冬(去心,酒蒸),柏子仁(微炒去油),棗仁(炒),茯神,丹參(切片),遠志(去心),元參,桔梗,五味子(微炒),石菖蒲(炒)。
先將熟地、當歸、二冬搗如膏,然後入各藥合研細末,搗勻,若干則加沸水,不用蜂蜜,恐引藥下墜也。每丸一顆約三錢重,用硃砂如小豆成粒者五錢細研,水飛過,候乾再研,為衣。每日飯後,用沸水半杯磨化服,即睡一刻。或用一丸、二丸,亦隨其宜。忌鐵,並忌三白。
此方治一切心虛不寧。讀書人常服此丹,養心安神,雖思索稍過,亦覺無虞。予四旬得是病,服是丹,至今七旬,可如少壯時之用心無異。若慮難制,改為水藥,不效。
柏子養心丸,治勞心太過,怔忡驚恐等證。
白話文:
柏子養心丸的製作與服用方法:
首先將熟地、當歸、二冬搗成膏狀,然後加入其他藥材研磨成細粉,充分混合。根據藥量加入沸水,不要添加蜂蜜,因為蜂蜜可能會導致藥性下墜。每丸重約三錢,用硃砂研成小豆大小的粉末,用水飛過,待乾燥後再研磨,作為丸衣。
每日飯後,用半杯沸水將丸藥磨化服用,服後休息一刻鐘。也可以根據個人情況服用一至兩丸。忌食鐵器,並忌食白米、白糖、白酒。
**此方可治一切心虛不寧症狀。**讀書人常服用此丹可以養心安神,即使思慮過度也不會有礙。我四十歲時患此病,服用此丹後,至今七十歲,思維能力依然如年輕時一般。如果擔心製作困難,改為水藥服用,則效果不佳。
柏子養心丸主治勞心過度,心悸、驚恐等症狀。
柏子仁(用鮮白者,以布包,槌去油),茯神,生地(酒浸,若火衰者改用熟地),當歸,棗仁(各二兩),五味,犀角(鎊),甘草(各五錢),
上研極細末,為丸。用辰砂三、四錢細研,水飛過,候乾,加金箔二十張再研,為衣。午後臨臥,津嚼一丸。每丸約二錢重。即用歸脾湯亦宜。(方見不寐。)
心腎丸,治心腎俱虛,怔忡、健忘、驚恐等證。
淮牛膝(酒蒸),蓯蓉(用極大而色鮮紅者,酒洗),熟地(各二兩),菟絲子(酒蒸,三兩),人參(有者更妙),黃耆(蜜炙),當歸(酒浸),山藥(炒),鹿茸(酥炙),附子(制),茯神,五味子,龍骨(煅),遠志(去心,薑汁炒。各一兩),
白話文:
材料:
- 柏子仁(使用鮮白的,用布包裹,用槌打去除油脂)
- 茯神
- 生地(用酒浸泡,若氣血不足的人則改用熟地)
- 當歸
- 棗仁(各二兩)
- 五味
- 犀角(磨碎)
- 甘草(各五錢)
做法:研磨成極細粉末,製成丸狀。加入三至四錢細研磨的辰砂,用水飛過,待乾燥後,加上二十張金箔再研磨,作為衣料。午後睡前,用唾液含化一顆丸子。每顆丸子約重二錢。
用途:即使用歸脾湯也適用。(詳細請參考失眠的治療方法。)
心腎丸,用於治療心腎兩虛的狀況,包括心悸、健忘、驚嚇等症狀。
材料:
- 淮牛膝(用酒蒸煮)
- 蓯蓉(選取大且色鮮紅的,用酒清洗)
- 熟地(各二兩)
- 菌絲子(用酒蒸煮,三兩)
- 人參(若有則更好)
- 黃耆(用蜂蜜炙烤)
- 當歸(用酒浸泡)
- 山藥(炒過)
- 鹿茸(用酥油炙烤)
- 附子(經處理)
- 茯神
- 五味子
- 龍骨(煅燒)
- 遠志(去心,用薑汁炒)
以上材料皆需按照比例混合。
先將牛膝、蓯蓉、熟地、當歸搗成膏,後入各藥合研細末,加酒煮麵糊為丸,棗湯或清湯下七、八錢。即改用心腎交補丸亦可。(方見不寐門。)
溫膽湯,治心虛膽怯,怔忡驚悸,夢寐不寧。
半夏,枳實,竹茹(各二錢),陳皮,茯苓(各錢半),甘草(炙,一錢),生薑(八分),棗(一枚)
白話文:
治療失眠的藥方
首先將牛膝、蓯蓉、熟地、當歸搗成膏狀,然後加入其他藥材,一起研磨成細粉。接著用酒煮成麵糊狀,做成藥丸。服用時可以用紅棗湯或清水送服,每次服用七、八錢。也可以改用心腎交補丸。 (此方見於治療失眠的章節。)
溫膽湯
溫膽湯可以用來治療心虛膽怯、心神不寧、驚悸、做夢、睡不安穩等症狀。
藥材
半夏、枳實、竹茹各二錢,陳皮、茯苓各一錢半,甘草(炙,一錢),生薑八分,紅棗一枚。
食遠服。或加遠志七分、棗仁、蓮肉、金銀,煎服。
七福飲,治大恐大懼,損傷心脾腎氣,而神消精竭,飲食減少。
人參(隨宜),熟地(五、七錢),當歸(二、三錢),白朮(錢半),甘草(炙,一錢),棗仁(錢半),遠志(五、七分),
或加姜引。如虛熱煩躁,加麥冬二錢。如腎經虛甚,腰膝軟痛,加杜仲、枸杞。此方平和,任照證加入。
平補鎮心丹,治心血不足,時或怔忡,夜多亂夢。安心腎,益榮衛。
白話文:
食遠服。或加遠志七分、棗仁、蓮肉、金銀,煎服。
服用遠志湯。也可以加入遠志七分、棗仁、蓮肉、金銀,煎煮服用。
七福飲,治大恐大懼,損傷心脾腎氣,而神消精竭,飲食減少。
七福飲,可以治療因過度恐懼而損傷心、脾、腎三臟,導致神志消散、精氣耗竭、食慾不振的症狀。
或加姜引。如虛熱煩躁,加麥冬二錢。如腎經虛甚,腰膝軟痛,加杜仲、枸杞。此方平和,任照證加入。
七福飲的組成:人參(適量),熟地黃(五到七錢),當歸(二到三錢),白朮(一錢半),甘草(炙,一錢),棗仁(一錢半),遠志(五到七分)。
可根據情況加姜引。若出現虛熱煩躁,可加麥冬二錢。若腎虛嚴重,出現腰膝痠軟疼痛,可加杜仲、枸杞。此方性平和,可根據患者的症狀適當調整藥物。
平補鎮心丹,治心血不足,時或怔忡,夜多亂夢。安心腎,益榮衛。
平補鎮心丹,可以治療心血不足導致心悸、失眠多夢的症狀。其作用在於安神補腎,益氣補血。
人參(隨宜),龍齒(火煅,水飛,酒煮,曝乾。各二兩),茯苓,茯神,麥冬(酒蒸),五味,天冬(酒蒸),棗仁(炒),遠志(制),山藥(薑汁炒。各一兩),當歸(酒蒸,二兩),車前子,柏子仁(去油。各八錢),石菖蒲(炒長,五錢),熟地(三兩),
先將二冬、歸、地搗化,後入各藥,合研細末,加沸水和為丸,約二錢多一顆。用辰砂五錢細研水飛,候乾,加金箔三十張,再研為衣。每日飯後,沸水磨服一、二顆,即睡一刻。忌鐵。
茯苓飲子,治水停心下,跳動有聲,不能自安。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水停留在心臟下方,導致心臟跳動有聲,無法安穩的病症。方子中包括人參、龍齒、茯苓、茯神、麥冬、五味子、天冬、棗仁、遠志、山藥、當歸、車前子、柏子仁、石菖蒲和熟地等藥材。
製藥步驟首先將麥冬、天冬、當歸和熟地搗碎成膏狀,再將其他藥材研磨成粉末,與膏狀物混合後加入沸水製成丸狀,每丸約兩錢多。然後將辰砂和金箔研磨成細粉,包裹在藥丸外。每天飯後用沸水磨碎藥丸服用一到兩顆,服用後休息一刻鐘。
需要注意的是,服用此方時,要避免接觸鐵器。
赤茯苓(去皮),白茯神(去木),半夏,麥冬(去心),橘紅(各二錢),檳榔,甘草,沉香(忌火,宜磨水合服。各一錢),
姜三片。食遠服。
一味鹿角膠,治肝傷失血,不能養魂,睡即異夢驚怖。
真鹿膠每用三錢,以酒蒸溶,空心服,日三次,五日自安。凡草木之藥力薄,惟鹿角大補精血,血旺而魂藏於肝矣。
茯神散,治膽與胃不足,心神恐怯。
白話文:
赤茯苓(去皮)、白茯神(去木)、半夏、麥冬(去心)、橘紅(各二錢)、檳榔、甘草、沉香(忌火,宜磨水合服,各一錢),姜三片,飯後服用。
另外,單用鹿角膠,可治肝臟受損,失血不止,魂魄不能安寧,睡覺時常做噩夢驚醒。
真鹿角膠每次服用三錢,用酒蒸溶,空腹服用,每日三次,五天即可見效。草藥的藥力較弱,只有鹿角能大力補益精血,血氣旺盛,魂魄才能藏於肝臟。
茯神散可治療膽胃虛弱,心神恐懼不安。
茯神(錢半),遠志,防風,白朮,前胡,人參(隨便),桂心,熟地,枳殼(各一錢),菊花(七分),細辛(四分),
姜三片。溫服。
硃砂安神丸,治心血不足,肝火不清,血熱多驚。
生地(一兩),當歸(一兩),甘草(五錢),黃連(五六錢),
水泛為丸。硃砂另研,水飛為衣。有熱者,必有脈與證可憑,方用黃連,否則去黃連,加梔仁、青蒿之類。
白話文:
茯神(半錢)、遠志、防風、白朮、前胡、人參(隨意)、桂心、熟地、枳殼(各一錢)、菊花(七分)、細辛(四分)、薑三片。溫服。
硃砂安神丸,用於治療心血不足、肝火不清及血熱易驚的病症。
生地(一兩)、當歸(一兩)、甘草(五錢)、黃連(五六錢), 用水泛製成丸狀。硃砂需單獨研磨,再以水飛的方式製作外衣。如果有熱症,必定會有脈象和證狀可以依循,使用黃連;若無熱症,則去掉黃連,增加梔子、青蒿等類型的藥材。
七味地黃丸,治宗氣動能應衣,補陰以舒氣也。
熟地(八兩),棗皮(四兩),山藥(四兩),茯苓(三兩),澤瀉(兩半),丹皮(二兩),肉桂(三兩),當歸(三兩),白芍(二兩),
煉蜜為丸,每早淡鹽水送下。
滋陰靜鎮湯(新),治宗氣不歸源,由精氣虧虛,不能斂攝也。
熟地(三錢),棗皮,淮藥,枸杞(各錢半),五味(七分),肉桂(錢半),巴戟天(一錢),
煎服,或為丸亦可。
白話文:
七味地黃丸,用來治療因宗氣失調導致身體容易受寒,可以用補陰的方法來舒緩氣虛。藥方使用熟地、棗皮、山藥、茯苓、澤瀉、丹皮、肉桂、當歸、白芍,煉蜜製成丸劑,每天早上用淡鹽水服用。
滋陰靜鎮湯則用來治療宗氣不能歸於本源,導致精氣虧虛,無法收斂的情況。藥方使用熟地、棗皮、淮藥、枸杞、五味子、肉桂、巴戟天,煎煮服用或製成丸劑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