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會約醫鏡》~ 卷十七·本草(中) (1)
卷十七·本草(中) (1)
1. 卷十七·本草(中)
2. 竹木部
3. 一九七、淡竹葉
(味甘淡,微寒,無毒,入心、脾二經。)氣味輕清。除上焦煩熱,(葉生竹上,故治上焦。)療咳逆喘促,消痰止渴,(涼心經,清肺胃。)解熱狂喉痹、虛煩不眠,止吐血,利小水,(寒涼之效。心熱退,故小水亦清。)中風失音,小兒驚癇。(痰熱。)竹能損人,中病即止,多服壞胃。
白話文:
(其味道為甘淡,性質微寒,無毒性,主要影響心臟和脾臟兩大器官。)此藥材的特性為輕盈清新,能有效去除胸膈以上的煩悶熱感,(因為它生長於竹上,因此對胸膈以上的部位有治療效果。)能治療咳嗽、呼吸困難、喘息,消除痰液,緩解口渴,(能冷卻心臟,清理肺部和胃部。)解除高燒引起的狂躁、喉嚨腫痛、精神焦慮導致的失眠,防止吐血,促進排尿,(具有寒涼的效果,當心臟的熱度下降,排尿也會變得清暢。)對於中風後聲音嘶啞,以及兒童的驚厥和癲癇也有療效。(這些症狀通常由痰和熱引起。)但要注意,竹類物質有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一旦病情改善就應停止服用,過量服用可能會損害胃部健康。
4. 一九八、竹茹
(味甘微寒,入胃經。)雖與竹葉同本,然得土氣居多。治噎膈嘔逆、胎前惡阻,(因胃熱者宜用。)療吐衄崩中、(血熱。)肺痿唾膿、小兒癲癇、(清火。)胎動不安。(涼胎氣。)按皮入肺,主治上焦。(刮去青皮,用第二層。)
白話文:
(其味道甘甜性質微寒,主要影響胃部。)雖然和竹葉出自同一根源,但更多地吸收了土地的氣息。可用於治療吞嚥困難、噁心嘔吐、孕婦的嚴重孕吐,(尤其是因為胃部過熱的情況下更適合使用。)也能治療吐血、鼻血、月經過多、(血熱導致的出血情況。)肺部疾病導致的口吐膿痰、小兒癲癇、(有助於清除體內的火氣。)以及胎動不安。(能起到安撫胎兒的作用。)根據藥材表皮進入肺部的原理,主要作用在身體的上半部分。(使用時應颳去外層青色的皮,使用第二層。)
5. 一九九、竹瀝
(味甘,性寒而滑。)養血補陰,消風降火。(竹之有瀝,猶人之有血也,故補陰清火。)治中風口噤、小兒驚癇、(由陰虛火旺,煎熬津液成痰,壅塞氣道經絡,以致拘攣。仗此流利清涼,則熱痰去,而諸證自痊。為中風要藥。)胸中煩悶口渴、孕婦不安。(妊娠苦煩名子煩,服竹瀝或加茯苓。)若胃虛腸滑、寒痰、濕痰,不可用;即用,加薑汁佐之。
白話文:
[199、竹瀝]
(口感甘甜,性質寒涼且順滑。)能滋養血液、補充陰氣,消除風邪、降低火氣。(竹子中的竹瀝,就像人體內的血液,因此可以補充陰氣、清熱降火。)適用於治療中風導致的口不能言、小兒因驚嚇引起的癲癇、(這是由陰虛火旺,熬煮體內津液形成痰,阻塞氣道和經絡,進而導致肌肉抽搐。竹瀝的順暢清涼特性,能清除熱痰,使各種症狀自然好轉。是治療中風的重要藥物。)胸中感到煩悶、口渴、孕婦感到不適。(懷孕期間的苦惱被稱為子煩,服用竹瀝,或加入茯苓。)然而,如果胃氣虛弱、腸道滑泄、寒痰、濕痰的情況下,就不適合使用;即使要用,也要加上薑汁來輔助使用。
6. 二○○、天竹黃
(味甘微寒,入心肝經。)涼心經,去風熱。治中風不語、客忤驚癇,(化風痰熱痰。)養心明目。(寒除虛火。)功與用竹瀝相仿,但性稍緩,無寒滑之患。出海南,大竹之津氣結成。(即竹內黃粉,片片如竹節者真。
白話文:
[200、天竹黃]
天竹黃味道甘甜,性質微寒,能作用於心臟和肝臟。它有清涼心臟的作用,可以去除風熱。用來治療中風後無法言語、外邪侵擾引起的驚嚇癲癇,能化解風痰和熱痰。同時,它還能養心安神,明目,去除身體裡的虛火。它的功效和用處類似於竹瀝,但是性質較為溫和,沒有那麼寒涼滑腸的副作用。天竹黃產自海南,是由大竹子的津液凝結而成的。(真正的天竹黃看起來像竹子內部的黃色粉末,一片片的形狀如同竹節。)
7. 二○一、雷丸
(味苦寒,有小毒,入胃大腸經。)惟治男子,不治女人。消積殺蟲,(小兒宿食生蟲,作膏與食。)並療胃中實熱、痰火癲狂、百邪惡氣。(稟竹之餘氣,得霹靂而成,故名雷丸。)擇肉之白者可用,赤者殺人。甘草水浸一夜,去皮,酒拌蒸。
白話文:
[201、雷丸]
(味道苦且性寒,含有微毒,主要影響胃和大腸。)只適用於男性,不適用於女性。能消除積食和殺滅體內寄生蟲,(對於兒童因食物積滯導致的寄生蟲,可做成藥膏讓其食用。)同時也能治療胃部的實質性熱症、痰火引起的癲狂症狀,以及各種邪惡病氣。(由於它吸收了竹子的剩餘精氣,在雷電的威力下形成,因此被命名為雷丸。)選擇顏色為白色的可以使用,紅色的則有毒會致死。需先用甘草水浸泡一夜,去掉外皮,再用酒拌勻後蒸煮。
8. 二○二、荊藶
(味甘平,入胃經。)除風熱,化實痰,(虛痰用竹瀝。)開經絡,行氣血。治中風失音、痰迷(寒痰。)驚癇、眩運煩悶,為去風化痰妙藥。(熱多用竹瀝,寒多用荊瀝,並宜薑汁助送,則不凝滯。牡荊俗名黃荊,截取一尺,用火炙,取汁用。)
白話文:
(它的味道甘淡,主要影響胃經。)能消除風熱,化解實質的痰液,(如果是虛性的痰液,則應使用竹瀝。)能疏通經絡,促進氣血流通。可用於治療中風後失聲、痰液阻塞(尤其是寒性痰液)引起的驚癇、頭暈煩悶,是去風化痰的良藥。(若是熱性痰液多,應使用竹瀝;若是寒性痰液多,應使用荊瀝,且最好配合薑汁一同服用,這樣效果更佳,不會造成血液凝滯。牡荊在民間常被稱作黃荊,可以截取約一尺長的部分,用火烤熱,取出汁液來使用。)
9. 二○三、肉桂
(味辛甘,性大熱,有小毒,入肝、腎、命門三經。)益陽消陰,補相火。(兩腎中間乃真火也,人有此火,則糟粕化而脾腎旺矣。)治沉寒痼冷、臍腹腰足冷痛,通血脈,導百藥,(辛能散,熱能行。)抑肝扶脾,(木盛剋土,辛散肝風,甘益脾土。)脾虛惡食,(命火不足,不能生土。
)濕盛泄瀉。(土為木克,不能防水。)降虛火,補下焦元陽,(同參附、地黃用。)化產後瘀血腹痛,及痘疹虛寒不起。(同當歸、川芎用。)利關節,托癰疽,(能引血成膿。)截瘧疾,(將發時用錢余噙口中。)通經墮胎。(辛熱能動血也。)出交趾者為上,次出嶺南桂州。
以肉厚氣香、色紫、甘多辛少者佳。去粗皮用。(其毒在皮。)忌生蔥。臨用方銼,見火無功。
白話文:
【二○三、肉桂】
(味道辛辣且帶甜,性質極熱,含有微量毒素,主要作用於肝臟、腎臟與生殖系統。)它能增強體內的陽氣,減少陰寒,補充身體的基礎能量。(位於兩腎之間的是我們體內的真正火源,有了這股火,食物殘渣得以消化,脾腎功能得以旺盛。)用來治療長期的寒冷疾病、肚臍、腹部、腰部和腳部的冷痛,促進血液循環,幫助其他藥物吸收,(辛辣能散寒,熱性能活絡。)抑制過度活躍的肝臟,協助脾臟運作,(肝臟過度活躍會影響脾臟,辛辣可以疏解肝風,甜味可以滋補脾土。)對於脾虛導致的食慾不振,(生命之火不足,無法滋養脾臟。)
以及濕氣過重引起的腹瀉。(脾臟被肝臟所制,無法控制水分。)降低虛弱的火氣,補充下身的原始陽氣,(可與人參、附子、地黃一同使用。)消除產後因瘀血引起的腹痛,以及因虛寒導致的疹子不起。(可與當歸、川芎一同使用。)有助於關節活動,促進膿包形成,(能幫助血液轉化為膿。)阻斷瘧疾傳播,(在發病前含在口中可預防。)調節月經,可能導致流產。(辛辣和熱性會刺激血液流動。)產自交趾的品質最佳,其次則是嶺南桂州。
肉桂質量越好,厚度越厚,氣味越香,顏色越深紫,甜味多於辣味的為上品。使用時應去掉外層粗糙的皮。(毒性在皮層。)避免與生蔥一同食用。使用前應即時研磨,遇火會失去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