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會約醫鏡》~ 卷十九·兒科、瘡科 (13)
卷十九·兒科、瘡科 (13)
1. 瘡科
共為末,用鹽水調敷患處。膿成留頭,經宿干即易之,或炒熱攤絹上,隔絹貼之。或用麻油調,或用茅根湯調亦可。若欲止痛速效,加麝香,或冰片少許更妙。
槐花酒,治腫毒屬濕熱者,退之神速。惟胃寒之人不可過用。
槐花四五兩,炒微黃,乘熱入酒二三盅,煎十餘滾,去渣熱服。未成者二三服,已成者一二服,即消。大抵腫毒,先用蒜灸,次服槐花酒以去其毒,勝於托裡諸藥多多矣。
忍冬酒,治一切癰疽、腫毒、發背、疔瘡、喉痹等症。
忍冬藤(一名金銀藤,鮮者四五兩,乾者止用二兩,搗碎),甘草節(一兩),
水煎就,入酒一盅,再煎數沸,每日二服。外用藤搗爛,入酒少許,敷患處。或用花、用葉,生者搗汁半盅,和熱酒半盅溫服,更佳。甚者三五服即愈。
凡癰疽之毒有淺深,故斂之有遲速,不可早用龍骨、血竭收口之藥、恐毒氣未盡,後必復發,為患非輕。若久不合口,其肉白而膿少者,此氣血俱虛,不能潮運,而瘡口冷澀也。每日用艾葉煎湯,避風熱洗,及燒松香煙燻之,或用豬蹄湯洗之,更以神異膏貼之。必須守禁忌,服補藥乃愈。
神異膏,治一切痛疽瘡毒,及收口甚效。此瘡瘍中第一方也。
麻油(一斤),黃丹(三兩),黃耆,杏仁,元參(各五錢),蛇脫(三錢),男發(用半雞子大一團),蜂房(子多者佳,五錢),
先以黃耆、杏仁、元參入油煎至將黑,乃入蛇脫、蜂房、亂髮煎至焦黑,去渣,徐下黃丹,慢火再煎,滴水成珠為度。
凡氣血聞香則行,聞臭則逆。況瘡本腥臭,又聞臭觸則愈甚,宜間用香散之藥為妙。
萬金散,治瘡疽已潰未潰者,有消毒破瘀之功。
栝蔞(一個,打碎),甘草節(二錢),沒藥(一錢,另研)
用酒煎前二味,後入沒藥服。
丹溪曰:腫瘍內外皆壅,宜以托裡表散為主。如欲用大黃,寧無孟浪之非!潰瘍內外皆虛,宜以補接為主。如欲用香散,未免虛虛之失。
凡癰疽膿潰之後,脈微澀遲緩者,邪氣去,而真氣將復也,為易愈。若沉細而直者,裡虛而欲變症也。若膿血既去,則當脈靜身涼,腫消痛息,如傷寒表症之得汗也。若反發熱作渴,脈洪數者,此真氣虛,而邪氣實也,死無疑矣。
立齋曰:「瘡瘍食肉,乃自棄也。瘡瘍之毒,發於榮氣,今反助之,與自棄何異。雖用藥施治,亦不能愈。」景岳曰:「惟熱症及疔毒陽癰則不可犯。至若榮衛大虛,而毒不能化,肉不能長,凡宜滋、宜補等症,可少食之。若牛肉、雞、鵝、醇酒,及傷脾助濕等物,所宜忌也。」
太乙膏,一切瘡瘍並宜貼之。先用隔蒜艾灸,更服活命飲,(方載前。)以收全功。
當歸,生地,白芍,元參,大黃(各二兩),甘草(四兩),
白話文:
[瘡科]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鹽水調和後敷在患處。如果已經化膿,就留個開口,等藥乾了再換。也可以把藥炒熱後攤在絲綢上,隔著絲綢貼在患處。或者用麻油調和,或用茅根湯調和也可以。如果想要快速止痛,可以加入少許麝香或冰片,效果更好。
槐花酒,治療因濕熱引起的腫毒,消退效果非常快。但腸胃虛寒的人不宜過量飲用。
將槐花四到五兩,炒到稍微發黃,趁熱放入二到三盅酒中,煎煮十幾滾,去渣後熱服。還沒形成腫塊的,喝兩三次;已經形成腫塊的,喝一兩次,腫塊就會消退。一般來說,腫毒先用大蒜灸,再喝槐花酒來去除毒素,效果比用其他托裡藥物好得多。
忍冬酒,治療各種癰疽、腫毒、發背、疔瘡、喉痹等症。
用忍冬藤(又名金銀藤,新鮮的用四到五兩,乾燥的用兩兩,搗碎),甘草節(一兩),用水煎好後,加入一盅酒,再煎幾滾,每天喝兩次。外用時,把忍冬藤搗爛,加入少許酒,敷在患處。或者用花、葉,新鮮的搗汁半盅,和熱酒半盅溫服,效果更好。嚴重的,喝三到五次就會痊癒。
凡是癰疽的毒素有深淺,所以收斂癒合的速度有快慢,不能太早使用龍骨、血竭等收口藥,恐怕毒氣還沒完全去除,以後會復發,造成更大的危害。如果傷口很久不癒合,而且肉色蒼白、膿液很少,這是因為氣血虛弱,不能正常運行,導致傷口冷澀。每天用艾葉煎湯,避開風熱洗患處,以及用松香煙薰患處,或用豬蹄湯洗患處,再貼上神異膏。必須注意禁忌,服用補藥才能痊癒。
神異膏,治療各種痛疽瘡毒,收口效果也很好。這是瘡瘍治療中最好的方子。
用麻油(一斤),黃丹(三兩),黃耆、杏仁、元參(各五錢),蛇蛻(三錢),男子的頭髮(用半個雞蛋大小的一團),蜂房(選多子的,五錢)。
先將黃耆、杏仁、元參放入油中煎到快要發黑,再放入蛇蛻、蜂房、亂髮煎到焦黑,去掉藥渣,慢慢放入黃丹,用小火繼續煎,直到滴入水中成珠狀即可。
凡是氣血聞到香味就會運行,聞到臭味就會逆行。何況瘡本身就腥臭,再聞到臭味就會更嚴重,所以應該間歇使用一些帶香味的藥物才好。
萬金散,治療瘡疽已經潰破或尚未潰破的,有消毒破瘀的功效。
用栝蔞(一個,打碎),甘草節(二錢),沒藥(一錢,另外研磨)。
用酒煎前兩種藥材,最後放入研磨好的沒藥服用。
丹溪說:腫瘤無論在內在外都是阻塞的,應該以托裡和表散為主。如果想要用大黃,恐怕沒有考慮周全。潰瘍無論在內在外都是虛弱的,應該以補接為主。如果想要用香散的藥,未免是虛上加虛。
凡是癰疽膿液潰破後,脈搏微弱、遲緩的,是邪氣已經散去,正氣將要恢復的表現,容易痊癒。如果脈搏沉細而直,是內裡虛弱,病情要發生變化的徵兆。如果膿血已經排出,就應該脈搏平穩,身體涼爽,腫消痛止,就像傷寒表證得到發汗一樣。如果反而發熱口渴,脈搏洪大而快,這是正氣虛弱,邪氣強盛,有死亡的危險。
立齋說:「瘡瘍吃肉,是自己拋棄自己。瘡瘍的毒素,發於榮氣,現在反而去幫助它,和自己拋棄自己有什麼區別。即使使用藥物治療,也不能痊癒。」景岳說:「只有熱症和疔毒等陽性腫瘡不可以吃肉。至於榮衛大虛,毒素無法化解,肉不能生長,凡是需要滋補的症狀,可以少量吃肉。至於牛肉、雞肉、鵝肉、烈酒,以及傷害脾胃、助長濕氣的食物,都應該禁忌。」
太乙膏,各種瘡瘍都適合貼敷。先用隔著大蒜的艾灸,再服用活命飲(藥方在前面),以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藥材成分:當歸,生地,白芍,元參,大黃(各二兩),甘草(四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