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綱

《羅氏會約醫鏡》~ 卷十六·本草(上) (6)

回本書目錄

卷十六·本草(上) (6)

1. 三十三、大黃

(味苦大寒,入脾胃大腸肝四經。黃芩為使,無所畏忌。欲速下者生用,湯泡即服;欲緩效者,與藥同煎。)其性專入血分,走而不守,能除腸胃燥結、宿食、瘀血。治傷寒溫疫大熱、陽狂、發黃、譫語、(大腸有燥糞,故譫語,下之則止。)下痢赤白、裡急後重、癥瘕、(血積。

)積聚,(或痰食瘀血不等。)消癰腫,化痞滿,通二便。損傷積血,及一切實熱伏火,無不蕩淨。(峻下之功。)佐甘草、桔梗,其行則緩;助芒硝、厚朴,其下更速。上焦實病,酒炒、酒煨;若腹內熱積便燥,酒潤,九蒸九曬,丸服,最效而不傷胃。按大黃苦寒,病在氣分,胃虛血虛,六脈不實者禁用。

白話文:

大黃性寒味苦,能入脾、胃、大腸、肝四經。它能清除腸胃燥結、宿食、瘀血,治療傷寒、溫疫、高燒、神志不清、黃疸、胡言亂語、腹瀉、裡急後重、癥瘕、積聚、癰腫、痞滿,並能通便。大黃也能治療損傷積血和一切實熱伏火。如果想快速瀉下,就生用大黃,泡湯服用;如果想要緩慢發揮作用,就將大黃與其他藥物一起煎服。大黃擅長入血,藥效迅速而持久,佐以甘草、桔梗則能緩和其性,助以芒硝、厚朴則能加速瀉下。如果上焦實熱,可以用酒炒或酒煨大黃;如果腹內熱積便燥,可以酒潤大黃,再九蒸九曬製成丸劑服用,效果最佳且不傷胃。需要注意的是,大黃性寒,若病人氣虛、血虛、脈象虛弱,則不可使用。

2. 三十四、黃芩

(味苦性寒,入肺大腸二經。山茱萸、龍骨為使,畏丹皮。中虛者名枯芩,瀉肺火;內實者名條芩,瀉大腸火。欲上行,用酒炒;欲瀉肝膽火,用豬膽汁炒。)苦入心,寒勝熱。枯者清中上二焦之火,消痰、(痰因火動,當先降火。)止嗽、定喘,(肺火。)退寒熱往來,(邪在肝經。

)除頭痛、(屬風熱濕熱。)喉腥、(五臭,肺為腥。)目赤、咽腫、肺癰、斑疹、瘡瘍。(退肺火。)實者解下焦之熱,除澼痢、(便血曰澼痢,熱者可用。)五淋澀痛、(熱蓄膀胱。)大腸閉結、(肺與大腸熱。)便血漏血。(下焦熱,炒黑用。)胎因火盛不安,酌佐砂仁、白朮。

白話文:

黃芩味苦性寒,能入肺經和大腸經。山茱萸和龍骨可以幫助它發揮作用,但忌諱丹皮。體虛的人服用黃芩,稱為枯芩,可以清瀉肺火;體實的人服用黃芩,稱為條芩,可以清瀉大腸火。想要讓黃芩向上走,可以用酒炒;想要讓黃芩瀉肝膽之火,可以用豬膽汁炒。苦味入心,寒性可以克制熱。黃芩可以清熱,針對中上二焦的熱症,可以化痰、止咳、定喘、退寒熱往來、除頭痛、喉腥、目赤、咽腫、肺癰、斑疹、瘡瘍。對於下焦的熱症,可以解熱,除瀉痢、五淋澀痛、大腸閉結、便血漏血。孕婦因火盛胎不安,可以適量佐以砂仁、白朮。

腹因火鬱為痛,可加黃連、厚朴。按性苦寒,胃虛滑泄。虛胎不安者,均忌之。

白話文:

腹部因為有熱氣鬱積而疼痛,可以加入黃連和厚樸。但要注意這兩味藥都是屬性偏苦寒,如果脾胃虛弱或容易拉肚子的人要避免使用。對於懷孕期間身體不適的人也要謹慎使用。

3. 三十五、黃連

(味大苦,性大寒,入心經。龍骨、連翹為使,惡元參、菊花,畏款冬、牛膝,忌豬肉。解巴豆、附子毒。出宣州者粗肥,出四川者瘦小。狀類鷹爪連珠者良。治心火生用,虛火醋炒,肝膽火豬膽汁炒,上焦火酒炒,中焦火薑汁炒,下焦火鹽水炒,或童便炒,食積火黃土炒。治濕熱在氣分,吳茱萸湯炒,在血分,乾漆水炒。

白話文:

味苦性寒,入心經。配龍骨、連翹,忌元參、菊花,畏款冬、牛膝,忌豬肉。能解巴豆、附子毒。產於宣州的粗肥,產於四川的瘦小。形狀像鷹爪連珠者品質佳。治心火生用,虛火醋炒,肝膽火豬膽汁炒,上焦火酒炒,中焦火薑汁炒,下焦火鹽水炒,或童便炒,食積火黃土炒。治濕熱在氣分,吳茱萸湯炒,在血分,乾漆水炒。

)瀉心火,涼血熱,(凡治血,防風為上部之使,黃芩為中部之使,地榆為下部之使。)除痞滿,(同枳實用。)治痢疾、(熱鬱可用,若本無火邪,而寒濕傷脾者忌用。)熱瀉、(土炒。)驚癇,(鎮肝。)消心瘀。(去心竅惡血。)嘔吐、(薑汁炒。)煩渴、(同花粉用,單服治消渴。

)火鬱腹痛、(同吳茱萸用。)心痛伏梁、(心積。)目痛,安蛔,(蟲得苦而伏。)止盜汗,(涼心。)退疳熱、(同豬肝蒸為丸。)吞酸,(名醋心,同吳茱萸用。)療惡瘡癰腫、(諸瘡痛癢皆屬心火。)吐衄痔漏。(涼血解毒。)按黃連苦寒,虛寒為病者忌之。

白話文:

黃連能瀉心火、涼血熱,治療血症時,防風在上部引導藥力,黃芩在中部發揮作用,地榆在下部固本。此外,黃連還能除痞滿,可與枳實同用;治療痢疾,但若無火邪,寒濕傷脾者忌用;治療熱瀉,可用土炒;治療驚癇,可鎮肝;消心瘀,可去心竅惡血;治療嘔吐,可用薑汁炒;治療煩渴,可與花粉同用,單服可治消渴。黃連還能治療火鬱腹痛,可與吳茱萸同用;治療心痛伏梁,即心積;治療目痛;安蛔,蟲得苦而伏;止盜汗,可涼心;退疳熱,可與豬肝蒸為丸;治療吞酸,即醋心,可與吳茱萸同用;療惡瘡癰腫,諸瘡痛癢皆屬心火;治療吐衄痔漏,可涼血解毒。需要注意的是,黃連苦寒,虛寒為病者忌用。

4. 三十六、胡黃連

(味苦性寒,畏惡同黃連,功用略似黃連,但此入肝、膽二經。折之塵出如煙者真。)治虛家骨蒸、五心燥熱、三消五痔、女人胎熱、小兒疳熱驚癇,明目療痢。按胡黃連雖退虛熱,必佐補藥可用,否則雖見上證,不可施用。

白話文:

苦寒性涼,忌與黃連同用,功效類似黃連,但入肝膽二經,折斷後有煙塵飄出者為真品。主治虛寒骨蒸、五心煩熱、消渴、痔瘡、婦女胎熱、小兒疳熱驚癇、明目、治療痢疾。胡黃連雖能退虛熱,但必須配合補藥使用,否則即使出現上述症狀,也不可使用。

5. 三十七、龍膽草

(味苦澀大寒,入肝、膽二經,惡地黃。酒浸炒。)稟純陰之氣,能滌肝膽實熱,兼入膀胱腎經,除下焦濕熱。退骨蒸,(腎主骨。)治驚癇,(肝經風熱。)去目赤,(瀉肝膽火,可佐柴胡;但目疾初起,宜發散,忌用寒涼。)殺腸內諸蟲,(苦也。)除小兒疳熱、(涼也。)咽痛、癰腫,一切肝腎有餘之火。按膽草性寒,非氣壯實熱者禁用。

白話文:

苦澀性寒,入肝膽二經,忌用地黃。酒浸炒後,可清肝膽實熱,兼入膀胱腎經,除下焦濕熱,退骨蒸,治驚癇,去目赤,殺腸內諸蟲,除小兒疳熱、咽痛、癰腫,適用於肝腎有餘之火。但膽草性寒,體虛或無實熱者不可使用。

6. 三十八、香附

(味苦辛微甘,入肺肝二經。生用走表,酒炒行經絡,童便炒入血分,補虛,且能下行,鹽水炒入血分,潤燥,醋炒消積聚,薑汁炒化痰飲。)能行諸經氣分。開鬱,(同川芎、蒼朮。)解表,(同紫蘇、蔥白。)散滯,(同木香。)理氣,(同檀香。)清熱,(同梔子、黃連)消脹,(同厚朴、半夏。

白話文:

苦辛微甘,入肺肝二經,生用走表,酒炒行經絡,童便炒入血分,補虛,且能下行,鹽水炒入血分,潤燥,醋炒消積聚,薑汁炒化痰飲,能行諸經氣分,開鬱,同川芎、蒼朮,解表,同紫蘇、蔥白,散滯,同木香,理氣,同檀香,清熱,同梔子、黃連,消脹,同厚朴、半夏。

)消積。(同三稜、莪朮。)治血氣,暖子宮,(同艾葉。)止諸氣痛,(氣行。)散癰疽,(一味末服。)止失血,(炒黑用。)調月經。(氣順則血調。)按香附辛燥,惟氣實血足者宜之,若泥於女科仙藥之一語而概用之,誤矣!

白話文:

消積(與三稜、莪朮功效相同)。治血氣,暖子宮(與艾葉功效相同)。止諸氣痛(氣行則痛止)。散癰疽(研磨成粉服用)。止失血(炒黑後使用)。調月經(氣順則血調)。

香附性辛燥,只適合氣實血足的人使用。若一味迷信它是婦科仙藥而泛用,則會造成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