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綱

《羅氏會約醫鏡》~ 卷二十·痘科 (12)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痘科 (12)

1. 痘科

治宜升麻葛根湯。雖寒勿用桂枝,雖虛勿用參朮,雖嘔而有痰,勿用半夏、南星。並忌誤作傷寒,而用汗下之法,乃為穩協。

麻出六腑,其毒淺而易散。然其熱毒,上蒸於肺,故肺家見證獨多,咳嗽、流涕、眼腫含淚、面腫腮赤者是也。然有輕重之分:如身體微汗,上下潮潤,神清食常,不燥不迷,一日現幾陳爪數鮮紅者,輕也。不必服藥,但禁風寒葷腥而已。若氣喘鼻乾,驚狂作嘔,熱甚昏迷者,重也。

或初見如芥而色紅,倏而變紫色者險。變黑色者逆。此際不可用藥失序,不可過為攻表以傷胃氣,反令停毒攻肺。務宜辨寒熱虛實而治之。其法惟宣其毒以盡出之於外,雖紅腫殊甚,亦不足慮。以其既發於外,可免內攻,不若痘家之必顧其收靨也。

夫痘屬陰,故頭面先見而稀少者為佳;麻屬陽,故頭面宜多見成粒而色紅者為吉。痘瘡貴三四次陸續出者為妙;麻疹貴一齊湧出而便解者為上。凡以火照之,遍身如塗朱者,將出之兆也。痘色最厭繁紅,麻色偏喜通紅。蓋麻發於心,紅者火之正色也。若色淡白者,是心血不足也,宜養血托毒湯主之。

如色太紅焰,或微紫者,是血熱也,宜大青湯主之。(方見下。)若色黑者,是血熱而枯,乃凶兆也。善於涼血生血,或者可救。

昔人謂天氣暄熱,宜用辛涼發之,如黃連解毒湯之類。又謂天氣嚴寒,宜用辛熱發之,如桂枝湯之類。不知天時炎熱,豈寒涼之藥所能解!今驟用寒涼,恐不能以解外熱,而適足以阻內熱,使不得出而內攻也。天氣大寒,只宜置之燠室,謹避風寒可也。且天氣雖寒,而人身之熱毒未必減也。

若再辛熱以助毒,其變幻有不可測者矣。至於麻疹初起,有四肢逆冷者,乃火極似水之故,不可妄投熱藥,待麻現,自然平和也。若在大病後、吐瀉後、體虧而適出麻,有是證者,須當別論。又有麻發而自利者,其毒亦因利而散,此殊無妨。忌用參朮訶蔻補澀之藥,以圖速止,致生喘滿脹滯等證,不可推測。

或大泄不止,以及糞黃而色紅者,須當調治,不可忽也。

升麻葛根湯,治陽明火毒,表實邪盛。用此解散,麻疹易現。

升麻,葛根,甘草(各一錢),白芍(酒浸,錢半),

水煎,熱服。

柴歸飲,治麻疹無實邪者。用此托之散之,不助邪不損氣,易於出現。

當歸(二錢),白芍(錢半),柴胡(一錢),乾葛(錢二),甘草(八分),

荊防敗毒散,治麻疹發熱二一三日間發散通用。

柴胡,荊芥穗,防風,羌活,獨活,前胡,川芎,枳殼,人參,甘草,桔梗,茯苓(等分),薄荷葉(減半)

水煎服。或加牛蒡子、連翹以解毒,淡竹葉以清熱,更妙。如天氣大熱,加黃芩(炒)八分。大寒,加麻黃(蜜炒)八分,水煎,熱服。

白話文:

治療麻疹應該使用升麻葛根湯。即使病人感到寒冷,也不要用桂枝;即使虛弱,也不要用人參、白朮;即使有嘔吐和痰,也不要用半夏、天南星。同時要避免誤判為傷寒,而使用發汗或瀉下的方法,這樣處理才比較穩妥。

麻疹的毒性發於六腑,毒性較淺且容易消散。然而,它的熱毒會向上蒸騰到肺部,所以肺部常見的症狀特別多,像是咳嗽、流鼻涕、眼睛腫脹含淚、臉頰腫脹發紅等。不過,病情有輕重之分:如果身體微微出汗,皮膚上下濕潤,精神清醒食慾正常,不乾燥也不昏迷,一天出現幾顆像指甲印一樣鮮紅的疹子,這是輕症,不必吃藥,只要避免吹風受寒和食用葷腥食物就好。如果出現氣喘、鼻子乾燥、驚恐狂躁、作嘔、發高燒甚至昏迷,那就是重症。

有些疹子初起像芥菜籽一樣呈紅色,很快就變成紫色,這是危險的徵兆;如果變成黑色,那就更不好了。這時用藥不能亂,不能過度使用發汗的方法來傷害胃氣,反而會使毒素停留在體內攻擊肺部。務必仔細辨別寒熱虛實來治療。治療方法是宣洩毒素,讓它們盡快從體內排出,即使紅腫得很嚴重也不必過於擔心,因為毒素既然已經發出來了,就可以避免內攻,這跟水痘必須考慮收斂痘疤的情況不一樣。

水痘屬陰,所以頭面先出現的疹子而且數量較少是好的現象;麻疹屬陽,所以頭面宜多出現成顆粒狀且顏色紅潤的疹子是好的現象。水痘最好是分三四次陸續出現;麻疹最好是一次性全部發出來,然後很快消退。用火光照身體,如果全身都像塗了朱砂一樣,這是快要出疹子的徵兆。水痘的顏色最忌諱過於鮮紅,而麻疹的顏色則偏好通紅,因為麻疹發於心,紅色是火的本色。如果顏色淡白,那就是心血不足,應該用養血托毒湯來治療。

如果顏色太紅豔,或者微微發紫,那就是血熱,應該用大青湯來治療。(藥方在下面。)如果顏色發黑,那就是血熱過度導致血枯,是凶險的徵兆,要擅長涼血生血,或許還可以挽救。

以前有人說天氣溫熱,應該用辛涼的藥物來發散,比如黃連解毒湯之類;又有人說天氣嚴寒,應該用辛熱的藥物來發散,比如桂枝湯之類。殊不知,天氣炎熱,寒涼的藥物怎麼能解熱!如果貿然使用寒涼藥物,恐怕不能解除體表熱邪,反而會阻礙體內的熱毒發散,使其內攻。天氣寒冷,只要把病人安置在溫暖的房間,小心避免風寒就可以了。而且,即使天氣寒冷,人體內的熱毒未必會減少。

如果再用辛熱的藥物來助長毒邪,那變化就難以預料了。至於麻疹初期,有四肢冰冷的症狀,這是因為熱極似寒的緣故,不可隨便投用熱性藥物,等到疹子發出來,自然就會平和了。如果是在大病之後、嘔吐腹瀉之後、身體虛弱時發麻疹,出現這種情況,就必須另當別論了。另外,有麻疹發出後出現腹瀉的,這也是毒素藉由腹瀉散發的表現,不必擔心。切忌使用人參、白朮、訶子、肉豆蔻等補澀的藥物來止瀉,以求速效,否則會導致喘氣、腹脹等難以預料的症狀。

如果腹瀉不止,以及大便黃色帶紅,必須要調理治療,不可忽視。

升麻葛根湯,治療陽明經火毒,表實邪盛的麻疹。用此方解散,麻疹容易發出。

升麻,葛根,甘草(各一錢),白芍(用酒浸泡過,一錢半),

用水煎煮,趁熱服用。

柴歸飲,治療麻疹沒有明顯實邪的狀況。用此方來托舉毒邪並使其發散,既不助長邪氣也不損傷正氣,有利於麻疹順利發出。

當歸(二錢),白芍(一錢半),柴胡(一錢),葛根(一錢二分),甘草(八分),

荊防敗毒散,治療麻疹發熱一至三天期間,用於發散解毒。

柴胡,荊芥穗,防風,羌活,獨活,前胡,川芎,枳殼,人參,甘草,桔梗,茯苓(等量),薄荷葉(減半)。

用水煎服。也可以加入牛蒡子、連翹來解毒,淡竹葉來清熱,效果更好。如果天氣很熱,可以加入炒過的黃芩八分。如果天氣很冷,可以加入用蜂蜜炒過的麻黃八分,用水煎煮,趁熱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