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會約醫鏡》~ 卷二十·痘科 (11)
卷二十·痘科 (11)
1. 痘科
○痘疹失表發熱時腹痛,此毒氣相搏,欲出不得出也,用商陸根和蔥白搗敷臍上,痘出無患。○痘已出,外受風寒,竅閉血凝,痘不長,或變黑色,用霜後貼水紫背荷葉(炙)、姜蠶(炒)等分為末,酒調五分服,奇效。○痘瘡口禁,用吳茱萸二粒,細嚼咽之,即開。取辛以散之也。
○痘瘡變黑,用穿山甲(蛤粉炒)為末,加麝少許,溫酒調服五分,即紅活,如神。○痘瘡黑陷,用豬心血,即尾血亦可,加冰片少許研勻,酒調服,一刻紅活。○痘甚,血熱變紫赤而二便閉者,用紫草、紅花、蟬蛻等分煎服,即解。○痘不起發,用雄雞冠血和酒服。○痘初發托之,用穿山甲(取頭上及前足者,土拌炒黃)一兩,紅曲一錢(略焙)共研末,以雄雞冠血和酒調服,大人一錢,小兒六七分,較前方更佳。
○痘瘡黑陷欲死者,用小兒糞將砂罐貯之,鹽泥固封,火煅通紅,取出為末,蜜水調服一錢。○痘收時,有咳逆者,取真黃土研細,將童便調軟,貼鼻下兩邊,聞氣立止。○痘漿滿時,或感寒,一時變黑紫色,用好肉桂煎服,立見如前。○痘爛不幹,用多年屋上茅焙研,摻之。
或用末鋪床上,加一層布於上,睡之即愈。○痘癢及痂不落,以蜜時刷之,痂易落,且無瘢痕。○痘爛,用枇杷葉煎湯洗之。次用海螵蛸末或綠豆末敷之。○又方:用干黃牛糞燒過,取中間白者研末敷之。○痘瘡瘢痕,用陀僧末,人乳調塗,夜上旦洗。○痘癰,用黑大豆、赤小豆、綠豆研末,醋調塗之,立消。
○痘灰白,吐瀉肢冷,用丁香九粒,乾薑(炒)一錢,水煎,熱服。○痘焦狂妄,用滑石、硃砂(水飛)各一錢,冰片三釐共研末,冷水調服一二分,得睡自安,神方也。
凡出痘疹時,有當避者,有當禁者。謹之,則重可變輕,不謹,則輕必變重。避:腋下狐臭氣,行遠勞汗氣,溝糞濁惡氣,婦人經候氣,房中淫液氣,諸瘡腥臭氣,砒硫蚊煙氣,誤燒頭髮氣,吹滅燈燭氣,柴煙牛羊氣,蔥蒜韭薤氣,煎炒油煙氣,醉酒葷腥氣,麝香燥烈氣。
禁:生人往來,詈罵呼怒,對梳頭,對瘙癢,勿掃地,勿對謊言,勿使僧道孝服人入房,勿對飲食歌樂。
麻者即疹也,與痘不同。痘屬少陽,三焦火也。陽道常饒,故大而腫。麻屬少陰,心火也。陰道常乏,故小而密。痘毒出於臟,臟屬陰,陰主血,故痘有形而有汁。麻毒出於腑,腑屬陽,陽主氣,故麻有形而無漿。痘有寒有熱,麻則有熱而無寒。痘宜充實,可用補劑;麻忌內實,只宜解散。
雖皆胎毒,而發既殊,治亦不同。其初出之際,痘防表虛,不可過表;麻貴盡出,過表無妨。既出之後,麻宜補陰以制陽,痘則補氣以生血。蓋麻熱甚,則陰分煎熬,自陰虛火動,故宜滋陰清火,最忌酸斂溫補燥悍之品。初發熱時,如桂枝、羌活、蒼朮、丁香、肉桂、砂仁之類,其性辛熱,能使毒壅蔽而不得出。又忌驟用寒涼,使毒冰伏而不得宣,俱致內攻之患。
白話文:
**痘疹初期發熱腹痛:**這是毒氣互相衝擊,想出來卻出不來的表現。可以用商陸根和蔥白搗爛後敷在肚臍上,痘疹就會順利發出,不必擔心。
**痘疹已出,但受風寒導致孔竅閉塞,血凝結,痘疹長不出來,或變成黑色:**用霜後的紫背荷葉(烤過)、炒過的僵蠶等量磨成粉末,用酒調服五分,效果很好。
**痘瘡閉口:**用吳茱萸兩顆,細嚼後吞下,瘡口就會打開。這是利用辛味來疏散。
**痘瘡變黑:**用穿山甲(蛤粉炒過)磨成粉末,加入少量麝香,用溫酒調服五分,痘瘡就會變紅活,效果神奇。
**痘瘡黑陷:**用豬心血,也可以用豬尾巴的血,加入少量冰片磨勻,用酒調服,很快就會變紅活。
**痘疹嚴重,血熱導致變成紫紅色,且大小便不通:**用紫草、紅花、蟬蛻等量煎服,就能緩解。
**痘疹發不出來:**用雄雞冠血和酒一起服用。
**痘疹初發時幫助發出:**用穿山甲(取頭部和前腳的,用土拌炒黃)一兩,紅曲一錢(略微烤過)一起磨成粉末,用雄雞冠血和酒調服,大人服用一錢,小孩六七分,效果比前面的方法更好。
**痘瘡黑陷快要死亡:**用小孩子的糞便裝在砂罐中,用鹽泥封好,用火燒到通紅,取出磨成粉末,用蜜水調服一錢。
**痘疹快收口時,有咳嗽:**取純黃土磨細,用小兒尿液調軟,貼在鼻子下方兩側,聞到氣味就能止咳。
**痘疹漿液滿的時候,如果感冒受寒,一時變成黑紫色:**用好的肉桂煎服,馬上就會恢復原狀。
**痘疹潰爛不結痂:**用多年屋頂上的茅草烘烤後磨成粉末,撒在患處。或者把粉末鋪在床上,上面加一層布,睡在上面就能好。
**痘疹發癢和痂皮不脫落:**用蜂蜜時常塗抹,痂皮容易脫落,且不會留下疤痕。
**痘疹潰爛:**用枇杷葉煎湯清洗患處。然後用海螵蛸粉末或綠豆粉末敷在患處。
**另一個方法:**用乾燥的黃牛糞燒過,取中間白色的部分磨成粉末敷在患處。
**痘瘡疤痕:**用陀僧粉末,用人乳調勻塗抹,晚上塗上早上洗掉。
**痘癰:**用黑大豆、赤小豆、綠豆磨成粉末,用醋調勻塗抹,馬上就能消腫。
**痘疹呈現灰白色,有嘔吐、腹瀉、肢體冰冷症狀:**用丁香九粒,乾薑(炒過)一錢,用水煎服,趁熱喝下。
**痘疹焦躁不安:**用滑石、硃砂(水飛過)各一錢,冰片三分一起磨成粉末,用冷水調服一二分,能幫助入睡,這是個神奇的方子。
**出痘疹時,有些事情要注意避開,有些事情要注意禁止。**謹慎小心,病情重的可能會轉輕,不謹慎小心,病情輕的也會轉重。
**需要避開的:**腋下的狐臭氣味,遠行勞累出的汗氣,溝渠糞便的污濁氣味,婦女經期氣味,房事後的精液氣味,各種瘡瘍的腥臭氣味,砒霜硫磺蚊香的煙氣,燒頭髮的氣味,吹滅燈燭的氣味,柴火、牛羊的氣味,蔥、蒜、韭菜的氣味,煎炒油煙的氣味,醉酒和葷腥氣味,麝香等燥熱氣味。
**需要禁止的:**生人隨意進出,大聲辱罵呼叫,對著人梳頭,對著人抓癢,不要掃地,不要說謊話,不要讓僧人、道士或穿孝服的人進入房間,不要對著吃飯唱歌。
**麻疹和痘疹不同:**麻疹屬於少陰,是心火;痘疹屬於少陽,是三焦火。陽氣通常充足,所以痘疹會比較大而腫脹。陰氣通常不足,所以麻疹比較小而密集。痘疹毒素出自臟腑,臟腑屬陰,陰主血,所以痘疹有形狀且有漿液。麻疹毒素出自腑,腑屬陽,陽主氣,所以麻疹有形狀但沒有漿液。痘疹有寒熱之分,麻疹只有熱而沒有寒。痘疹適合用補養的方法,麻疹不適合補養,只適合疏散。
**痘疹和麻疹雖然都是胎毒所致,但發病情況不同,治療方法也不同。**剛開始發病的時候,痘疹要注意避免表虛,不可過度發汗;麻疹則要盡快發出,過度發汗也沒有關係。發出之後,麻疹適合補陰來制約陽氣,痘疹則適合補氣來生血。麻疹熱氣很重,會損耗陰液,導致陰虛火旺,所以要滋陰清火,最忌諱酸澀收斂、溫補燥熱的藥物。在初發熱時,像桂枝、羌活、蒼朮、丁香、肉桂、砂仁之類的藥物,性味辛熱,會使毒素鬱積而無法發出。也要避免突然使用寒涼藥物,會使毒素潛伏而無法宣洩,都可能導致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