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綱

《羅氏會約醫鏡》~ 卷十六·本草(上) (27)

回本書目錄

卷十六·本草(上) (27)

1. 一○二、鬱金

(味辛苦性寒,入心、肺、肝、胃四經。)純陰之品,涼心熱,散肝逆,解肺金之郁,(故名。)善降逆氣,破血中之滯,治吐血衄血、(血上行,皆屬火炎,此能降氣,氣降即火降,而性又入血,故能導血歸經。)產後敗血攻心、癲狂迷心、痘毒入心,(鬱金一兩,甘草二錢,煮乾,焙研末,入冰片四分,每用一錢,加豬血七滴,新汲水調下,治斑痘始有白泡,忽搐入腹,紫黑無膿。)下蠱毒,(同升麻用,不吐則下。

)療婦人經血逆行。(用鬱金末加韭汁、薑汁、童便,其血自下。痰中帶血者,加竹瀝。)如陰虛火亢吐血,非氣逆者勿用。

白話文:

【102、鬱金】

味道辛且苦,性質偏寒,主要影響心、肺、肝、胃四大臟腑。它屬純陰之物,能清涼心臟的熱度,疏散肝臟的逆氣,解決肺部的鬱悶問題,因此得名。擅長降逆氣,破除血液中的滯留,治療各種出血症狀如吐血、鼻血等。因為這些出血症狀多因火氣旺盛導致血液上行,而鬱金能降氣,氣下降則火亦下降,同時它進入血液,因此能引導血液回歸正常的循環路徑。

能治療產後因敗血攻擊心臟、癲狂症因心神混亂、痘疹毒素侵入心臟等問題。具體療法是使用一兩的鬱金,搭配二錢的甘草,煮至乾燥後烘焙研磨成粉末,再加入四分之一錢的冰片,每次使用一錢,加上七滴豬血,用新抽取的清水調和吞服,可治療痘疹初期出現白泡,忽然收縮入腹,皮膚呈現紫黑色無膿的症狀。

也能驅除體內的蠱毒,與升麻一同使用,若未嘔吐則會從腸道排出。

此外,對於婦女月經逆行的情況也有療效。具體方法是使用鬱金粉,添加韭菜汁、薑汁、孩童的尿液,月經就會順利下行。若痰中夾帶血液,則需添加竹瀝。

然而,如果是因陰虛火旺導致的吐血,但並非由氣逆引起的情況,則不宜使用鬱金。

2. 一○三、薑黃

(味苦辛溫,入肝、脾二經。)色黃入脾,兼入肝經,破血下氣。治心腹氣結。氣脹、冷氣、食積、疼痛,(辛溫下氣。)療癥瘕、血塊,通月經,及撲損瘀血,散腫消癰。(皆破血之用。)別有一種片薑黃,止臂痛有效。若血虛腹痛臂痛,而非瘀血凝滯者,忌用。

白話文:

【薑黃】

薑黃的味道有點苦、有點辛辣且性溫,主要作用於肝臟和脾臟。其黃色的特性對脾臟有特別的好處,同時也影響到肝經,能促進血液循環並調節氣機。它可用來治療因氣機不順所導致的心臟和腹部部位的緊繃感,以及由此引發的脹氣、寒氣、消化不良或疼痛等症狀。由於薑黃性質溫熱,能下降氣機。

此外,薑黃對於治療婦科疾病如腫瘤、血塊積聚,以及調理月經週期也有顯著效果,並且對於外傷所引起的瘀血、腫脹和膿包也能起到散瘀消腫的作用。

另有一種稱為「片薑黃」的類型,對於緩解手臂疼痛尤其有效。然而,如果腹痛和手臂疼痛是由於血虛而非瘀血所引起,則不建議使用薑黃。

3. 一○四、三稜

(味苦辛甘,入肝、脾二經血分。醋炒用。)苦能瀉,辛能散,能行血中之氣。治一切有形之血積,(如癥瘕之類。)善破氣滯,(從氣藥則破氣。)消宿食脹滿、腫痛,(辛能散。)通乳墮胎。按三稜瀉真氣,東垣五積諸方,皆有人參贊助,如專用克削,脾胃愈虛,不能運行,積安得去乎!

白話文:

(其味道苦、辛、甘,可進入肝臟和脾臟兩條經絡的血液部分。通常會用醋炒製後使用。)苦味能幫助排出體內廢物,辛味能散寒,能促進血液中的氣血循環。能治療所有因血液凝結形成的實質性積塊,(例如像癥瘕這一類的病症。)擅長破除氣滯,(若與其他能調節氣血的藥材一起使用,則能更有效的破除氣滯。)能消除舊有的食物消化不良導致的脹滿感、腫脹疼痛,(辛味能散開瘀滯。)並能幫助乳腺疏通及墮胎。根據研究,三稜能排出體內的真正元氣,李東垣在治療五積等多種病狀的處方中,都會加入人參來輔助,如果單純使用削減的方式,會讓脾胃越來越虛弱,無法正常運作,那體內的積塊又如何能被清除呢?

4. 一○五、莪朮

(味苦辛氣溫,火炮入氣分,醋炒入血分。肝經血分藥。)善破氣中之血,(能通肝經聚血。)消瘀血,通月經,療撲傷滯血作痛、婦人癥瘕、男子痃避,(小腹積也。)治氣滯膨脹、氣腫水腫。(香烈行氣,同三稜用,治積聚諸氣。)但其性剛氣烈,非有堅頑之積不宜用,兼以參朮,乃得無損,亦須適可而止。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中藥「莪朮」的特性與用途。它味道苦辣,性質溫和,經過火炮處理後能作用於氣分,若以醋炒則能作用於血分,主要影響肝經的血分。

莪朮擅長在氣中破血,能疏通肝經中的凝血,消除瘀血,調理月經,治療跌打傷害導致的血液滯留疼痛,以及婦女的癥瘕(即子宮肌瘤等)和男子的痃避(小腹內的積塊)。此外,它也能治療氣滯導致的脹氣、氣腫和水腫。

由於其性質強烈,除非有堅硬頑固的積塊,否則不應輕易使用。若要使用,最好與人參、白朮等藥材合用,以免對身體造成傷害,且使用時也應適可而止。與三稜一同使用,可以有效治療積塊和各種氣滯問題。

5. 一○六、白茅根

(味甘寒,入心、肺、脾、胃四經。)除內熱,(甘寒。)性入血分,下達州都,引熱下行。治吐、衄諸血、(心肝火旺,逼血上行則吐血;肺火盛則衄血。茅根甘和血,寒涼血,故效。)撲損瘀血、(搗汁服,亦治鼻衄。)血閉寒熱、(血瘀則閉,閉則自作寒熱。)淋瀝、崩中、(血熱則妄行。

)傷寒呃逆,解喘急、(肺熱。)煩渴、(胃熱。)黃疸水腫,(清火行水。)療疽毒癤毒。用根搗敷,或酒煮服,俱效。按茅有數種,白者為勝,春生芽,布地如針,潰癰。(酒煮服,一針即潰一孔,大奇。)按血有因於虛者,非所宜也。

白話文:

【內容翻譯】

白茅根味道甘甜且性質偏寒,主要作用於心、肺、脾、胃這四大臟腑。它能清除體內的熱氣,因為其甘寒的特性,能深入血液,從身體底部開始,帶領熱氣向下排泄。它能治療各種出血症狀,如嘔血、鼻血等,這是因為當心肝火氣旺盛時,會迫使血液向上溢出導致嘔血;肺部火氣過盛就會導致鼻血。而白茅根的甘甜能調和血液,其寒性又能冷卻血液,因此對這些病症有效。對於挫傷造成的瘀血,將其搗碎取汁服用也能治療鼻血。它還能處理因血液堵塞引起的寒熱交替,因為血液淤積會導致血液流動受阻,進而產生寒熱交替的現象。此外,它還能治療尿路不暢、月經過多、以及因血液過熱導致的異常出血。它也能緩解傷寒引起的打嗝、解除喘息急促、口渴、黃疸及水腫等症狀,這些通常是由肺熱和胃熱引起的。白茅根還能治療瘍毒、癤毒,可以將根部搗碎外敷,或是以酒煮後服用,效果都不錯。

據記載,茅草有多種類型,其中白色的最為優秀。春季時,它的嫩芽會長出,鋪滿地面,形狀像針一樣尖細,對於潰瘍有很好的療效。據說,如果用酒煮服,每針刺一個孔,就能讓潰瘍部位潰破,效果十分神奇。然而,如果血液問題是因體虛所致,使用白茅根可能就不適宜了。

6. 一○七、白前

(味甘辛,微溫,入肺經。甘草湯泡去須,焙用。形似白薇,特脆而易折,不若白薇之軟而難折也。)甘能緩,辛能散,溫能下氣。治氣逆咳嗽,不能睡臥,(氣壅膈也。)療喘呼欲絕、(氣衝喉也。)喉中作水雞聲。(氣塞咽嗌。)總之,能清肺家濕痰停飲、體腫脹滿,大有神功。按白前無補益,肺實邪壅者宜之,否則忌用。

白話文:

[107、白前]

(性味甘辛,微溫,歸肺經。使用時需先以甘草湯浸泡去除其根鬚,再烘焙後使用。其外觀類似白薇,但質地特別脆容易折斷,不像白薇那樣軟且不易折。)

甘味能緩和,辛味能發散,溫性能降氣。主要治療因氣逆引起的咳嗽,嚴重到無法躺下睡覺,(這是因為氣滯於胸膈所致。)亦能治療呼吸急促至幾乎窒息、(這是因為氣衝向喉部。)以及喉嚨發出如水雞般的聲音。(這是因為氣阻塞咽喉。)總的來說,它能清除肺部的濕痰及滯留的水分,對於身體浮腫、腹部脹滿等症狀,有顯著的功效。

然而,白前並無滋補功效,適合肺部實邪壅塞的情況使用,否則應避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