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會約醫鏡》~ 卷十七·本草(中) (8)
卷十七·本草(中) (8)
1. 二三三、槐角
(味苦酸寒,入肝、大腸二經。微炒用。)苦寒純陰,兼清心、肺、脾、肝、大腸之火。治心腹熱痛、目赤熱淚,(清肺止淚。)止吐衄、(舌出血,為舌衄,炒研摻之。)腸風、崩漏、痔瘡下血、赤痢。(涼血之效。)療疳蟲、陰瘡、濕癢一切楊梅癰疽惡毒。(血熱生風之患。)墮胎而善催生。(酒吞七粒。)
花,味更苦,功用與槐角同,而清熱尤效。
枝,主洗瘡。
皮,主浴爛瘡。
根,主噙喉痹。
葉,煎湯,治小兒驚癇、壯熱、疥癬、疔腫。
按槐性陰寒,脾胃虛寒作瀉、陰虛內熱者忌服。
白話文:
【對於槐角】
(經過輕微炒製後使用。)其味道苦澀微酸,屬寒性,能進入肝臟和大腸兩個部位。它性質極為寒涼,可以清心、肺、脾、肝、大腸的火氣。能治療心腹熱痛、眼睛紅腫伴有熱淚,(清肺止淚。)防止嘔吐帶血、(如果舌頭出血,可將槐角炒制研磨後撒在舌頭上。)腸道出血、婦女月經失調、痔瘡出血、痢疾呈現紅色。(有冷卻血液的效果。)治療疳蟲、私密部位的瘡瘍、濕疹及所有類似楊梅癰疽的惡性疾病。(這是因為血熱引發的風病。)雖然會導致流產,但對催生有良好效果。(用酒吞服七粒。)
【對於槐花】
味道更苦,功效與槐角相同,但在清熱方面效果更佳。
【對於槐枝】
主要用於清洗瘡瘍。
【對於槐皮】
主要用於沐浴治療潰爛的瘡瘍。
【對於槐根】
主要用於含在口中治療喉嚨疼痛。
【對於槐葉】
煮湯飲用,可用於治療兒童驚癇、高熱、疥癬、疔腫。
【總結】
槐樹的性質屬於陰寒,脾胃虛弱或寒冷導致腹瀉、體內陰虛火旺的人應避免服用。
2. 二三四、苦楝子
(味苦寒,有毒,入脾、肺二經。)性苦寒,能入肝舒筋,引心包相火,從小腸而下,為疝氣要藥。(去濕熱也。)殺三蟲疥癩,亦治瘟疫犯躁。(苦寒。)脾胃虛寒者大忌。
根,味更苦,殺諸蟲,尤善逐蛔。若酒和塗疥癬甚良。川產者良,酒蒸。(寒因熱用。)
白話文:
【對於苦楝子】
這是一種味道苦澀且性質偏寒的植物,具有毒性,主要作用在脾臟和肺部。它性質苦寒,能夠進入肝臟幫助肌肉放鬆,並能導引心包相火從小腸排出,是治療疝氣的重要藥物。此外,它還能去除濕熱,對殺滅寄生蟲,如三蟲、疥癬和癩病有很好的效果,也能用於治療因瘟疫引起的煩躁不安。但值得注意的是,脾胃虛弱或身體寒涼的人應避免使用。
其根部的味道比果實更苦,對殺滅各種寄生蟲,尤其是驅除蛔蟲有特別好的效果。如果將其與酒混合塗抹在疥癬上,效果會更好。四川產的品質較好,通常會進行酒蒸處理,這是一種將寒性藥物在熱力的作用下使用的方式。
以上是苦楝子及其根部在中醫學中的應用介紹。
3. 二三五、蔓荊子
(味苦辛,入肝、膀胱二經。)氣清體輕,所主者在風木之藏。治頭痛、腦鳴、(太陽脈絡於腦。)目赤、(肝熱。)齒痛、(上下齦,屬陽明。風熱故痛。)筋絡拘攣。(筋屬肝,能去寒熱濕痹。)按上諸證,因於血虛有火者,宜慎用之。
白話文:
【蔓荊子】
蔓荊子的味道是苦和辛,會作用在肝臟和膀胱這兩個部位。
它的氣質清新,體態輕盈,主要功能是對付與風和木相關的病症。可以治療頭痛、腦部嗡嗡作響、眼睛紅腫、牙齒疼痛以及肌肉和神經的拘縮和痙攣。
要知道,頭痛和腦部嗡嗡作響可能跟太陽經絡有關;眼睛紅腫可能是肝臟過熱;牙齒疼痛可能因為上下牙齦屬於陽明經,風熱導致疼痛;肌肉和神經的問題可能出在肝臟,蔓荊子能去除寒、熱、濕引起的關節炎。
然而,如果以上症狀是由於血液不足或有火氣引起,使用蔓荊子時應該要謹慎。
4. 二三六、五加皮
(味辛苦溫,入腎、肝二經。)除風濕,(溫也。)壯筋骨,(苦也。)順氣化痰。(辛也。)治四肢拘攣、兩腳痹痛、(養肝。)陰痿囊濕、小便遺瀝、女人陰癢,(濕生蟲。)明目(腎足。)療疝。(溫去濕。)釀酒良。久服可以長生。
按下部無風寒濕,及肝腎虛而有火者,皆忌之。
白話文:
【對於五加皮】
(它的味道有點苦又有些辛辣,性溫,主要作用於腎臟和肝臟。)它可以去除風濕,(因為它性溫。)強壯筋骨,(這是因為它的苦味。)能順暢氣血並幫助化解痰液。(這是由於它的辛辣。)用來治療四肢僵硬、雙腳疼痛、(有助於肝臟健康。)男性生殖器功能障礙、陰囊濕疹、尿失禁、女性私處瘙癢,(這些症狀常由濕氣導致的寄生蟲引起。)對視力有幫助,(因它補充腎臟。)可以治療疝氣。(溫熱可以驅除濕氣。)適合釀製酒類。長期服用可以延年益壽。
然而,如果下肢並無風濕或寒濕,或者肝腎虛弱但卻有內火的人,都應該避免服用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