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會約醫鏡》~ 卷十六·本草(上) (12)
卷十六·本草(上) (12)
1. 三十七、龍膽草
(味苦澀大寒,入肝、膽二經,惡地黃。酒浸炒。)稟純陰之氣,能滌肝膽實熱,兼入膀胱腎經,除下焦濕熱。退骨蒸,(腎主骨。)治驚癇,(肝經風熱。)去目赤,(瀉肝膽火,可佐柴胡;但目疾初起,宜發散,忌用寒涼。)殺腸內諸蟲,(苦也。)除小兒疳熱、(涼也。)咽痛、癰腫,一切肝腎有餘之火。按膽草性寒,非氣壯實熱者禁用。
白話文:
【三十七、龍膽草】
(味道苦澀且極為寒涼,主要影響肝臟與膽囊,但與地黃相剋。通常會用酒浸泡後炒製使用。)
它蘊含純粹的陰冷之氣,能夠清除肝臟和膽囊中的實質熱氣,同時也能進入膀胱和腎臟,去除下焦部位的濕熱。能降低骨髓深處的熱度,(因腎臟主管骨骼。)治療驚厥和癲癇,(這是由於肝臟風熱所引起。)消除眼睛紅腫,(可以清泄肝膽之火,常配合柴胡使用;但是當眼睛疾病剛開始時,應選擇散發治療,避免使用寒涼藥物。)能殺死腸道內的多種寄生蟲,(因為它的味道苦。)能去除兒童的疳積熱病,(因其具有清涼效果。)緩解咽喉疼痛,消腫止痛,以及所有由肝腎過盛引起的火熱症狀。
然而,根據記載,龍膽草性質寒冷,如果不是體質強健且有實質熱氣的人,應該避免使用。
2. 三十八、香附
(味苦辛微甘,入肺肝二經。生用走表,酒炒行經絡,童便炒入血分,補虛,且能下行,鹽水炒入血分,潤燥,醋炒消積聚,薑汁炒化痰飲。)能行諸經氣分。開鬱,(同川芎、蒼朮。)解表,(同紫蘇、蔥白。)散滯,(同木香。)理氣,(同檀香。)清熱,(同梔子、黃連)消脹,(同厚朴、半夏。
)消積。(同三稜、莪朮。)治血氣,暖子宮,(同艾葉。)止諸氣痛,(氣行。)散癰疽,(一味末服。)止失血,(炒黑用。)調月經。(氣順則血調。)按香附辛燥,惟氣實血足者宜之,若泥於女科仙藥之一語而概用之,誤矣!
白話文:
【三十八、香附】
(香附的味道是苦中帶點辛和微甜,主要影響肺和肝兩個臟腑。生用的話,它的功效偏向於表面的肌膚,如果用酒炒過,就能行走在經絡之中,而用童子尿炒過後,則能進入血液,補充虛弱,並且有助於下行;用鹽水炒過,則能滋潤乾燥,用醋炒過,可以消除積聚的食物,薑汁炒過,能化解痰飲。)
它能通行於各個經絡中的氣分,開解鬱悶,(配合川芎、蒼朮使用。)解表,(配合紫蘇、蔥白使用。)散開阻滯,(配合木香使用。)理順氣機,(配合檀香使用。)清除熱氣,(配合梔子、黃連使用。)消除脹滿,(配合厚朴、半夏使用。)消除積食。(配合三稜、莪朮使用。)
它能治療血氣問題,溫暖子宮,(配合艾葉使用。)止各種氣痛,(因為氣行順暢。)散發腫瘍,(單一使用磨成粉服用。)止住出血,(炒黑後使用。)調節月經。(氣順了,血也就調和了。)
按照香附的性質,它是辛辣而燥熱的,只適合氣力充沛、血氣充足的人使用。如果死板地認為這是婦科的仙藥,不加辨別地使用,那就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