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綱
《羅氏會約醫鏡》~ 卷之四·傷寒(下) (5)
卷之四·傷寒(下) (5)
1. 三十四、論傷寒熱入血室
血室者,即衝任血海也,亦血分也,兼男女而言之。凡血分之病,有蓄血者,以血因熱結,而留蓄不行,故小腹硬痛,去之即愈。若熱入血室者,以邪入血分,而血亂不調,故下血譫語,調之則安。調之之法,析下治法。
調陰湯,治熱入血室,下血譫語,煩躁不寧。
當歸(錢半),川芎(一錢),白芍(酒炒,一錢),生地(二三錢),阿膠(炒,一錢),丹參(三錢),陳皮(八分),續斷(錢半),青蒿(錢半),
水煎服。如血熱而下,加赤芍錢半,青蒿加重。如血虛躁熱,加熟地三、五錢。如瘀血作梗,血帶紫色,加酒炒元胡二錢,紅花六、七分。如邪未散,而寒熱時有者,加柴胡錢半。當知病在下焦,無犯胃氣及上中二焦,斯為善治。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討論的是「傷寒熱入血室」的問題。「血室」指的是女性的子宮,也就是中醫所稱的「衝任血海」,這是血液聚集的地方,這裡同時適用於男性和女性。如果血液系統出了問題,像是血液因為熱毒而凝結,無法正常循環,會導致下腹部硬且疼痛,這種情況需要排除血液中的凝塊才能恢復健康。
然而,若是熱毒進入血液系統,導致血液混亂,運行失調,就會出現下血、神智不清的情況,這時需要調整血液狀態,使之平穩。調整的方法,主要通過藥物治療。
以下是一種用於治療熱毒進入血室,導致下血、神智不清、情緒煩躁的處方——「調陰湯」:
- 當歸:約4.5克
- 川芎:約3克
- 白芍:炒過,約3克
- 生地:約6至9克
- 阿膠:炒過,約3克
- 丹參:約9克
- 陳皮:約2.4克
- 續斷:約4.5克
- 青蒿:約4.5克
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如果血液過熱而出血,可以增加赤芍約4.5克,並加大青蒿的用量。如果血液不足導致燥熱,可增加熟地約9至15克。若血液中有淤積,血色偏紫,可加入炒過的延胡索約6克,紅花約2至2.5克。若邪氣未散,仍有寒熱交替的症狀,可加入柴胡約4.5克。需要明白的是,如果病源在下焦,治療時應避免影響到胃部和其他上中焦的機能,這樣纔是良好的治療方式。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