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會約醫鏡》~ 卷之七·雜證 (6)
卷之七·雜證 (6)
1. 十二、論眩暈
眩者,目黑也;暈者,頭旋也。河間以風治,丹溪以痰治。何《內經》但曰上氣不足,頭為之傾,目為之眩;曰上虛則眩;曰督脈虛則頭重高搖之;曰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而眩目。何無一言及風與痰也?原其所由,多在年老精衰,體弱病後,或勞倦日久,心思過度之候而然,宜以補虛為主,而兼治其標可也。
但眩暈雖屬上虛,然不能無涉於下,蓋上虛者,陽中之陽虛也,宜補其氣,如四君子湯、歸脾湯、補中益氣湯之類是也;下虛者,陰中之陽虛也,宜補其精,如八味地黃湯、右歸飲之類是」。或有兼痰兼火等症者,必有形色脈息可驗,方可兼用,不得先執偏見,而妄用消散以鏟削元氣也。
凡眩暈有大小之異,如氣稟薄弱,用心用力之後,或頭眩眼黑、倏傾而止者有之。至於中年之外,多見眩僕卒倒等症,人多以為中風、中痰,而妄用剪風化痰之藥,不大誤乎!蓋忽暈而忽轉者,以氣血之未敗也;卒倒而久不轉者,以根本之已虧也。此際急用氣血兩補之劑方可,如十全大補湯之類。
凡邪氣在上,多為頭痛,故經曰上實也。至於眩暈之病,經曰上虛。或為頭重,或轉旋不可以動,而人亦為實者,以頭重也。不知頭本不重,而惟陽虛乃覺重耳。可不知所以補乎!
凡眩暈一症,虛者十居八九,而兼痰兼火者,不過一二耳。治者宜知。
益氣補腎湯,治氣虛眩暈。
人參(一錢),黃耆(蜜炒,錢半,無參者宜加倍),茯苓(一錢),白朮(二錢),淮山藥(二錢),棗皮(錢半),甘草(炙,五分),紅棗二枚,食遠服。
苓桂朮甘湯,治虛痰眩暈。
茯苓(四錢),桂枝(錢半),白朮(三錢),甘草(錢半),
溫服。或加南星、半夏、天麻。
朮附湯,治中氣虛寒,厥冷口噤,痰盛脈弱,頭眩頭重等症。
白朮(三錢),炙草(錢半),附子(二錢),
薑棗引。
補中益氣湯,右歸飲(見寒熱門),歸脾湯(見脾胃門),八味地黃湯(見燥症),十全大補湯(見傷寒論補條)
白話文:
[十二、討論眩暈]
眩就是眼睛看東西模糊一片漆黑;暈是指頭部感到天旋地轉。古時河間派認為應以風來治療,丹溪派則認為應以袪痰為主。然而,《內經》只提到當上焦氣血不足時,頭部會感到沉重,眼睛會感到眩暈;又說,上焦虛弱就會眩暈;督脈虛弱時,頭部會感到沉重且搖晃;髓海不足時,腦部會感到旋轉,耳朵會響,眼睛也會眩暈。為何完全沒提到風和痰呢?
究其原因,多發生在年老精氣衰退,身體虛弱或疾病康復後,或是長時間勞累疲倦,思慮過度的情況下,這時應以補充虛弱為主要目標,同時治療表面的症狀。
眩暈雖屬上焦虛弱,但也不能忽略下焦的影響。上焦虛弱指的是陽中之陽氣虛弱,應補充氣血,例如四君子湯、歸脾湯、補中益氣湯等;下焦虛弱指的是陰中之陽氣虛弱,應補充精氣,例如八味地黃湯、右歸飲等。如果併有痰濕、火熱等症狀,必須有明確的徵兆才能同時治療,不可先入為主,胡亂使用消散的藥物來損耗元氣。
眩暈的嚴重程度有大小之分,對於體質較弱的人,在過度用心或用力後,可能會出現頭昏眼花,突然傾倒的現象。對於中年以上的人,常會出現突然倒下的眩暈症狀,很多人會以為是中風或痰癥,而隨意使用袪風化痰的藥物,這是極大的錯誤!如果是突然眩暈但很快恢復,說明氣血尚未衰敗;如果突然倒下久久無法恢復,就表示身體基礎已經衰弱。這種情況下,應該立刻使用補氣血的藥物,例如十全大補湯等。
邪氣在上焦,多會導致頭痛,因此《內經》稱之為「上實」。而眩暈的病症,《內經》稱之為「上虛」。有些人會覺得頭部沉重,或頭部旋轉無法活動,誤以為是實證,因為他們感覺頭部沉重。但實際上,頭部並非真的沉重,只是因為陽氣虛弱才會有這種感覺。我們應該知道如何補充陽氣!
眩暈這個病症,虛弱佔了八九成,而兼有痰濕或火熱的,不過是一二成而已。治療時應有所瞭解。
益氣補腎湯,治療氣虛導致的眩暈。
人參(1錢)、黃耆(蜜炒,1.5錢,若無人參可加倍)、茯苓(1錢)、白朮(2錢)、淮山藥(2錢)、棗皮(1.5錢)、炙甘草(0.5錢)、紅棗2枚,飯後服用。
苓桂朮甘湯,治療虛弱痰濕導致的眩暈。
茯苓(4錢)、桂枝(1.5錢)、白朮(3錢)、炙甘草(1.5錢),溫熱服用。可加入南星、半夏、天麻。
朮附湯,治療中氣虛寒,四肢厥冷,口緊閉,痰多,脈弱,頭部眩暈、沉重等症。
白朮(3錢)、炙甘草(1.5錢)、附子(2錢),薑棗引導。
補中益氣湯、右歸飲(詳見寒熱篇)、歸脾湯(詳見脾胃篇)、八味地黃湯(詳見燥症篇)、十全大補湯(詳見傷寒論補條)。
2. 十三、論不寐
《靈樞》曰:「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是寐本乎陰,神為主也,神安則寐。而神之所以不安者,有實有虛。實者,邪氣之擾亂也,如外有風、寒、暑、濕之邪,內有痰、火、水、氣、忿怒之邪,去其邪而神自安。此屬有餘之症,治之恆易。彼無邪而不寐者,由於心、腎二經之虧虛也。
蓋人之神,寤則棲心,寐則歸腎,心虛則無血以養心,自神不守舍,而不能歸藏於腎,故不寐;腎虛則不能藏納心神於中,故寐不能沉,並不能久。是以少年腎足,則易睡而長;老年陰衰,則難睡而短。且腎水既虧,相火自熾,以致神魂散越,睡眠不寧,似乎痰火有餘之症,不得用寒涼以激之,當補真水以配之,則火息而寐自安矣。
凡有外邪內邪,必有脈與症可驗。邪屬風寒,散之,如麻、桂、蘇、葛之類;邪屬火熱,涼之,如竹葉、石膏、芩、蓮之類;邪屬痰飲,化之,如溫膽湯、導痰湯之類;邪屬飲食,消之;氣滯,行之;水濕,利之。此大概也,仍當於各門求法治之。至於心腎虧虛,須知調補。
導痰湯,治一切痰涎壅塞,胸膈痞滿不通,日夜不寐等症。
陳皮,半夏,茯苓,甘草,南星,枳殼(各二錢),
姜引。
溫膽湯,治氣鬱生涎,夢寐不寧,心虛膽怯諸症。
陳皮(錢半),半夏,茯苓,甘草,枳實,竹茹(各一錢),
薑棗引。或加南星、棗仁各錢半,或加志肉一錢。
棗仁地黃湯,治心虛少血,煩躁不寐。
棗仁(一兩),熟地(五錢),米二合煮粥食之。
橘紅石斛湯,治胃不和則臥不安。
橘紅(二錢),甘草(錢半),石斛(二三錢),茯苓(錢半),神麯(炒),山楂(各一錢),半夏(一錢八分),
如胃熱口渴,加石膏、花粉。
秫米半夏湯,治胃不和,久不寐者,神效。
秫米(一升),半夏(半升)
用千里長流水八升,揚之(以筒入水高揚而下)萬遍,取清者五升,煮二味至升半,去渣飲汁,日三服。其新病者,覆杯即臥,久病者三日自已。
遠志湯,治心虛煩熱,夜臥不寧,及病後虛煩。
遠志(去心),黃耆(蜜炙),當歸,麥冬,石斛,棗仁(炒。各一錢二分),茯神(一錢二分),甘草(炙,五分),
水煎服。如煩甚者,加淡竹葉,或再加知母。
歸脾湯,治過思傷脾,怔忡不寐,或倦臥少食,大便不調。
人參(少者以山藥三錢炒黃代之),白朮,元肉,棗仁,蜜耆(各錢半),志肉(八分),當歸(一錢三分),廣木香(三分),甘草(炙,七分),
姜水煎服。
生棗仁湯,治膽熱多睡。
棗仁生為末,茶清調服,日三錢。
熟棗仁湯,治膽虛不眠。
棗仁炒為末,竹葉湯調服,日三錢。
心腎交補丸(新),治心腎兩虛,神思恍惚,夢遺膝軟,夜臥不寧。
熟地(八兩),棗皮(四兩),淮藥(四兩),茯苓(三兩),棗仁(炒,三兩),杜仲(鹽炒,三兩),北五味(兩半),當歸(三兩),遠志(二兩),
煉蜜為丸,淡鹽水送下。如右尺脈弱,陰中無陽,加肉桂二三兩。如精血乾涸,加枸杞四兩。凡心虛有火,燈心草煎服。心肺熱,用麥冬。膽虛心煩,用棗仁炒,研末,竹葉湯下。如茯神、知母、丹皮,俱可擇用。
凡病後,及婦人產後,不得眠者,此皆血氣虛,而心脾不足,以補養為主。或有痰火,少佐清痰降火之藥治之,不得過為克伐。
白話文:
【十三、討論失眠問題】
《靈樞》中提到:“當陽氣耗盡,陰氣旺盛時,眼睛就會閉上進入睡眠。”這說明睡眠是由陰氣主宰,神智平靜才能入睡。但導致神智無法平靜的原因,可能是身體實證或是虛證。實證指的是邪氣幹擾,例如外在的風、寒、暑、濕,以及內在的痰、火、水、氣、忿怒等因素,消除這些邪氣,神智自然就能安定。這種屬於過剩的症狀,治療上通常較為容易。然而,有些人在沒有邪氣幹擾的情況下仍無法入睡,這通常是因為心臟和腎臟的功能虛弱。
人的神智在清醒時依附心臟,在睡眠時回歸腎臟。心臟虛弱會使血液供應不足,神智無法安定,無法回到腎臟,因此產生失眠。腎臟虛弱則無法妥善收納心神,造成睡眠淺且不易持久。因此,年輕人腎氣充足,容易進入深度睡眠且時間較長;老年人腎氣衰退,則難以入睡且睡眠時間較短。此外,腎水一旦虧損,相對的火氣就會增強,導致神魂散漫,睡眠不安穩。這種情況看似痰火過剩的症狀,但不能使用寒涼藥物來激發,應該補充真水來平衡,這樣火氣就會平息,睡眠自然就安穩了。
所有由外在或內在邪氣引起的疾病,都可通過脈象和症狀來辨別。若邪氣屬於風寒,可使用疏散法,如麻黃、桂枝、紫蘇、葛根等藥物;若邪氣屬於火熱,可使用涼血法,如竹葉、石膏、黃芩、蓮子心等藥物;若邪氣屬於痰濕,可使用化痰法,如溫膽湯、導痰湯等方劑;若邪氣屬於飲食,可以使用消化法;若是氣滯,可用行氣法;若是水濕,可用利水法。這是大致的原則,但還需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對於心臟和腎臟虧虛的情況,必須瞭解如何調理和補充。
接下來介紹一些常用方劑:
導痰湯,適用於各種痰涎壅塞、胸悶不暢、日夜失眠等症狀。
配方包括陳皮、半夏、茯苓、甘草、南星、枳殼(各二錢),用薑作為引子。
溫膽湯,適用於氣鬱生痰、睡眠不安、心虛膽怯等症狀。
配方包括陳皮(錢半)、半夏、茯苓、甘草、枳實、竹茹(各一錢),用薑棗作為引子。也可加入南星、酸棗仁各錢半,或加入五味子一錢。
棗仁地黃湯,適用於心虛血少、煩躁失眠。
配方包括酸棗仁(一兩)、熟地(五錢),用米二合煮粥食用。
橘紅石斛湯,適用於胃部不和導致的睡眠不安。
配方包括橘紅(二錢)、甘草(錢半)、石斛(二三錢)、茯苓(錢半)、神麯(炒)、山楂(各一錢)、半夏(一錢八分)。若伴有胃熱口渴,可加入石膏、花粉。
秫米半夏湯,適用於胃部不和導致長期失眠,效果顯著。
配方包括秫米(一升)、半夏(半升)。用千里長流水八升,反覆揚動萬次,取清澈的部分五升,煮兩味藥至升半,去渣飲汁,每日三次。新病人服用後應立即臥牀休息,久病患者三天內症狀會自動消失。
遠志湯,適用於心虛煩熱、夜間睡眠不安、以及病後虛煩。
配方包括遠志(去心)、黃耆(蜜炙)、當歸、麥冬、石斛、酸棗仁(炒。各一錢二分)、茯神(一錢二分)、甘草(炙,五分)。用水煎煮服用。若煩躁嚴重,可加入淡竹葉,或再加入知母。
歸脾湯,適用於過度思考傷害脾臟、心悸失眠、或疲倦嗜睡、食慾不佳、大便不調。
配方包括人參(少量者可用山藥三錢炒黃替代)、白朮、元肉、酸棗仁、蜜炙黃耆(各錢半)、五味子(八分)、當歸(一錢三分)、廣木香(三分)、甘草(炙,七分)。用薑水煎煮服用。
生棗仁湯,適用於膽熱多睡。
配方為生酸棗仁磨成粉末,用茶清調服,每日三錢。
熟棗仁湯,適用於膽虛失眠。
配方為炒酸棗仁磨成粉末,用竹葉湯調服,每日三錢。
心腎交補丸(新),適用於心腎兩虛、神思恍惚、夢遺膝軟、夜間睡眠不安。
配方包括熟地(八兩)、山茱萸(四兩)、淮山藥(四兩)、茯苓(三兩)、酸棗仁(炒,三兩)、杜仲(鹽炒,三兩)、北五味子(兩半)、當歸(三兩)、遠志(二兩)。將藥材製成丸狀,用淡鹽水送服。若右側脈搏微弱,陰氣中缺乏陽氣,可加入肉桂二三兩。若精血乾涸,可加入枸杞四兩。心虛有火,可用燈心草煎服。心肺火熱,可使用麥冬。膽虛心煩,可用炒酸棗仁磨成粉末,用竹葉湯送服。茯神、知母、牡丹皮等藥材,亦可酌情使用。
對於病後或產後婦女失眠的情況,這通常是由於血氣虛弱,心脾功能不足所致。主要以滋補養身為主。若有痰火,可輔以清痰降火的藥物,但不宜過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