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綱

《羅氏會約醫鏡》~ 卷十九·兒科、瘡科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九·兒科、瘡科 (1)

1. 卷十九·兒科、瘡科

2. 兒科

小兒生下不啼,或因產難,或因冒寒,急以綿絮裹抱懷中,頻以熱水浸胞衣,要用油紙作條點燃,於臍帶往來燎之,熱氣由臍入腹便啼,然後洗浴,方可斷帶。

小兒生下,先斷臍,後洗浴,濕從濟入,或變濟風,且多死不治。即啼者,亦宜洗後斷臍。留四五寸,於濟帶近肚處,緊緊扎住,勿引風進肚為妙。斷後,用艾葉揉軟如棉,綢包護臍,永不肚痛。

小兒生下,以益母草煎湯洗之,一世無瘡疥。○又方:用桃、李、梅葉煎湯浴之,亦妙。無葉時用根。浴訖,以輕粉少許摩身,不畏風,又解諸毒。

小兒洗三周,用豬膽汁三個,入水七八碗,煎至五六碗,待水溫和,勿下生水,洗之時,切莫濕臍,恐濕邪入肚,變生濟風。不如洗九周,待濟帶落,洗之更穩。

小兒臍濕,用發灰、綿灰、氈帽灰,皆可敷之。但防外風襲入,不可久露。

小兒夜啼,有向光而止者,有起坐而止者,可知抱兒者,平常宜背光。或初啼,勿輕起坐,否則慣而難止。治法不一,錄之以備取用。

黑牽牛末一錢,水調敷臍上。○五倍子末二錢,津(涎也。)調敷臍上。○又……○又、蟬蛻用後半截三個研末,敷乳上令吮之。或用鉤藤湯調服,或用薄荷湯調服。○又……○又……○又、燈花三四顆,塗乳頭上,令兒吮之。即燈草燒灰,加辰砂少許,亦妙。○又……○又、木香磨水,調乳香、浚藥末少許,煎數沸服。○又……

凡初生小兒,不乳而哭,速看兒口中上齶牙藏等處,必有白泡或黃泡,俗名姜牙,急用銀挖耳刮破之,隨用絮抹乾,勿使咽之,一刻即愈。或於刮破處以好墨塗之,或以桑樹白汁塗之更妙。

凡小兒臍風,可以預免,於斷臍時,勿使入風入水,詳上斷臍法內。至於有病,撮口不乳,治法不一,錄之以便取用:

白姜蠶二枚炒研,蜜調服。○又、鉤藤鉤、甘草煎服。○又、將死危症,搗蒜安臍,以熟艾灸蒜上,要至口中有蒜氣方止。仍以蒜汁滴鼻中。○又、用全蠍,酒炙為末,少加麝,以金銀煎水,調半字服之。○又、艾燒灰,厚敷臍上,以綢絹裹之。○又、附子、肉桂等分為末,以生薑自然汁調作餅,二分厚,安臍上,紙蓋之,用熨斗以微火久熨。母服五苓散,加當歸、吳茱萸、木香、乳香、沒藥、鉤藤各一錢。

或兒同服更妙。○若臍旁青腫,手拳口噤,啼不吮乳者凶。或用全蠍一二枚,酒灸為末,加麝少詳,以金銀煎湯調服之。

小兒臍帶,或有所犯而落,故根未斂,潰腫而成瘡者,宜白龍骨、黃柏、枯礬為末敷之。○又、蝦蟆燒末敷之。○臍腫,荊芥煎湯洗後,煨蔥貼之。但須常看抱裙,勿有尿濕也。○臍突,其狀如吹起者,以臍下為氣海,兒多哭,則氣動於中,自臍突於外。須設法使之不哭,方可養也。

白話文:

兒科

嬰兒出生後沒有哭聲,可能是因為難產或受寒。要趕緊用棉絮包裹抱在懷裡,並用熱水反覆浸泡胎盤。再用油紙剪成條狀點燃,在臍帶附近來回燻烤,熱氣從臍部進入腹部,嬰兒就會啼哭。然後再洗浴,最後才能剪斷臍帶。

嬰兒出生後,先剪斷臍帶再洗浴,容易讓濕氣入侵,導致疾病甚至死亡。即使嬰兒已經啼哭,也應該洗完澡後再剪斷臍帶。留四五寸長,在靠近肚子的地方紮緊,避免風寒入侵腹部。剪斷後,用艾葉揉軟如棉絮般,用綢布包裹臍部,就能避免肚子痛。

嬰兒出生後,用益母草煎湯清洗,終身可以避免瘡疥。另一個方法是用桃葉、李葉、梅葉煎湯沐浴,效果也很好,沒有葉子可以用根。洗完澡後,用少量輕粉擦拭身體,就不怕風寒,還能解毒。

嬰兒洗三次澡後,用三個豬膽汁加七八碗水,煎煮到五六碗,待水溫和後(不要加冷水),清洗嬰兒的身體。注意不要弄濕臍部,以免濕邪入侵腹部,導致疾病。最好洗九次澡,等到臍帶脫落後再洗更安全。

嬰兒臍部濕潤,可以用頭髮灰、棉花灰、氈帽灰等敷在上面。但是要防止外風入侵,不能長時間暴露。

嬰兒夜啼,有的看到光就停止,有的坐起來就停止,說明抱嬰兒的人平常應該避免讓嬰兒直視光線。或者嬰兒剛開始哭,不要輕易地抱起來或坐起來,否則會養成習慣,很難停止。治療方法不一,記錄下來以便參考。

黑牽牛子研磨成粉末一錢,用水調和後敷在臍部。五倍子研磨成粉末二錢,用口水調和後敷在臍部。……還有其他方法……蟬蛻取後半截三個研磨成粉末,敷在乳頭上讓嬰兒吮吸。或者用鉤藤湯或薄荷湯調服。……還有其他方法……燈花三四顆塗在乳頭上讓嬰兒吮吸。或者用燈草燒成灰,加少量硃砂,效果也很好。……還有其他方法……木香研磨成水,調入乳香、硃砂少許,煎煮幾沸後服用。……還有其他方法……

剛出生的嬰兒,不喝奶而哭鬧,要快速查看嬰兒口腔上顎、牙齦等部位,一定會有白色或黃色的泡泡,俗稱姜牙,要趕緊用銀製的挖耳勺刮破,然後用棉花擦乾,不要讓嬰兒吞咽,很快就會痊癒。或者在刮破的地方塗抹好墨汁,或用桑樹白汁塗抹更好。

嬰兒臍風是可以預防的,在剪斷臍帶時,不要讓風和水進入,詳見上面剪斷臍帶的方法。如果已經生病,嘴巴緊閉不喝奶,治療方法不一,記錄如下以便參考:

白僵蠶兩個炒熟研磨,用蜂蜜調和服用。……鉤藤、甘草煎煮服用。……如果病情危急,將大蒜搗碎敷在臍部,用燃燒的艾草灸烤大蒜,直到口中聞到蒜味才停止。再用蒜汁滴入鼻孔。……用全蠍用酒炙烤後研磨成粉末,加少量麝香,用金銀花煎水調和,服用半錢。……艾草燒成灰,厚厚地敷在臍部,用綢布包裹。……附子、肉桂等量研磨成粉末,用生薑汁調和成藥餅,厚度二分,敷在臍部,用紙蓋住,用熨斗溫火久熨。母親服用五苓散,加入當歸、吳茱萸、木香、乳香、沒藥、鉤藤各一錢。

或者讓嬰兒也服用效果更好。如果臍部周圍青腫,手握拳,嘴巴緊閉,哭鬧也不喝奶,預後很差。可以用全蠍一兩個,酒炙後研磨成粉末,加少量麝香,用金銀花煎湯調和服用。

嬰兒臍帶脫落時,如果根部沒有收斂,潰爛腫脹形成瘡瘍,可以用白龍骨、黃柏、枯礬研磨成粉末敷在患處。……或者用蟾蜍燒成灰敷在患處。……臍部腫脹,用荊芥煎湯清洗後,用煨過的蔥貼敷。但是要經常查看,避免尿液弄濕。……臍部突出,像吹起來一樣,因為臍下是氣海穴,嬰兒哭鬧太多,氣機就會從臍部鼓出來。必須想辦法讓嬰兒不哭,才能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