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綱

《羅氏會約醫鏡》~ 卷二十·痘科 (3)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痘科 (3)

1. 痘科

即前方去芩連,加紫蘇、白芷、羌活各五分。

生薑六分引。然此症多在寒冷之月,或不謹避風寒者然後有之。

溫中益氣湯,治痘前虛弱,三四日內送毒氣不出,驚搐狂躁,或痘影淡白者,用此托之。

人參,白朮(各五分),生黃耆(一錢),當歸身,茯苓(各八分),甘草(炙),川芎,白芷,防風(各五分),南木香,肉桂(各三分),山楂肉(七分),

生薑五分,大棗二枚(去核)同煎。一服中病即止。

凡痘發熱二三日內,全無痘影,而發驚搐。此毒盛未曾宣發所致,勿作驚治。若用寒涼,阻遏毒氣不得外出,逼之內攻,須臾告變。宜用前照證宣發,痘出而驚自止矣。

凡發熱三四日和緩,神爽食常,出痘必少。若已見痘,尖圓紅活,漸漸長大,此為毒輕,痘少無疑矣。若熱輕而嗜臥,不思飲食;或痘影淡白,點粒不明,勿謂痘輕,亦是血氣虛弱,送毒不出也,急用溫中益氣湯托之。甚者速服二三劑,痘始出齊而自多。若因安靜而不急托,延至五六日,毒氣內攻而不可救矣。(溫中益氣湯方在上。)

凡治痘於五六日之內,急於逐毒,不可解毒。實熱者,宣發其毒以出外。虛寒者,補助氣血,以逐毒出外。

調元化毒湯,治痘出稠密,或乾枯而紫黑者,或成片而不分顆粒者,屬氣血凝滯。急宜活血養氣,以送毒出外也。

生黃耆(八分),人參,白芍(酒炒),紫草茸,當歸(各六分),牛蒡子,連翹(各七分),黃芩,黃連(酒炒。各八分),防風,桔梗,荊芥,前胡,木通(各五分),紅花(酒炒,三分),生地(酒浸),甘草(各四分),蟬蛻(四分),山楂肉(八分),

生薑三分,水煎,溫服。如腹痛,去參耆,加枳殼(炒)八分。如大便久秘,加大黃一錢五分(酒炒)微利之,去參耆。如血氣與毒氣俱旺,而脈洪數者,歸芍減一分,去參耆。如身熱,大便燥,而出不快者,去參耆,加小川芎一錢。

平和湯,治邪穢所觸,伏陷而出不快者,其痘必癢。

人參,當歸,桔梗,白芍,紫蘇,黃耆(各六分),防風,白芷,甘草(各五分),肉桂,沉香,檀香,乳香,藿香(各三分),

生薑一片,水煎服。外以蒼朮、紅棗、沉檀等燒煙以闢其穢。

姜附湯,治痘正出時,為風邪所襲,忽然傳風,眼目直視,牙關緊者,勿用驅風峻藥。

白附子,老生薑(搗碎。各二錢),

濃煎湯,灌下一二酒杯,出微汗即愈。

凡腳心有痘,則知出齊。若稀少者,不必拘此,以身不熱為出齊。

凡痘出齊,而身不熱,方可食豬肉。若熱未退,而食肉以助邪火,必成大患。怯弱者,當起脹時,可食雞,以助行漿。壯旺者忌之。至於諸魚、牛、羊,痘家最忌。

白話文:

[痘科]

如果先前使用黃芩和黃連的藥方,現在要加入紫蘇、白芷、羌活各少許(五分)。

再加一點點生薑(六分)來引導藥效。這種病通常發生在寒冷的季節,或是因為不小心受了風寒所引起的。

「溫中益氣湯」這個藥方,是治療發痘前身體虛弱的,如果發痘三四天毒氣無法順利排出,出現驚搐、狂躁,或是痘疹顏色淡白不明顯的情況,就用這個藥方來幫助毒氣透發出來。

藥方內容包含:人參、白朮(各五分),生黃耆(一錢),當歸身、茯苓(各八分),炙甘草、川芎、白芷、防風(各五分),南木香、肉桂(各三分),山楂肉(七分),

再加生薑五分,大棗兩顆(去核)一起煎煮。服用一帖藥,如果病症減輕就停止服用。

一般發燒二三天,完全看不到痘疹,卻出現驚搐,這是因為毒氣太盛還沒有宣發出來,不要當作一般的驚風來治療。如果使用寒涼的藥物,會阻礙毒氣排出,反而會讓毒氣往體內攻擊,很快就會產生危險。應該使用前面提到的藥方,幫助毒氣宣發出來,痘疹一出,驚搐自然就會停止。

如果發燒三四天,病情緩和,精神好,食慾正常,那表示痘疹會很少。如果已經看到痘疹,呈現尖形、飽滿、紅潤,而且慢慢長大,這表示毒性很輕,痘疹應該不會太多。如果發燒輕微卻喜歡睡覺,不想吃東西;或是痘疹顏色淡白,不明顯,不要以為病情輕微,這也是因為氣血虛弱,無法順利將毒氣排出,要趕快使用溫中益氣湯來幫助毒氣透發。情況嚴重的話,要馬上服用二三帖,才能讓痘疹順利發出來而且數量變多。如果因為安靜而不趕快用藥來幫助發痘,拖延到五六天,毒氣就會往體內攻擊,就難以救治了。(溫中益氣湯的藥方在前面有提到。)

治療痘疹在五六天之內,重點在於排出毒氣,而不是解毒。如果屬於實熱的,就要宣發毒氣讓它從體外排出。如果是虛寒的,就要補益氣血,來幫助毒氣從體外排出。

「調元化毒湯」這個藥方,是治療痘疹過於密集、或是乾枯呈紫黑色,或是成片不分顆粒的情況,這屬於氣血凝滯。要趕快活血養氣,幫助毒氣從體外排出。

藥方內容包含:生黃耆(八分),人參、白芍(酒炒)、紫草茸、當歸(各六分),牛蒡子、連翹(各七分),黃芩、黃連(酒炒。各八分),防風、桔梗、荊芥、前胡、木通(各五分),紅花(酒炒。三分),生地(酒浸)、甘草(各四分),蟬蛻(四分),山楂肉(八分),

加生薑三分,用水煎煮,溫熱服用。如果腹痛,就去除人參和黃耆,加入炒過的枳殼八分。如果大便長期不順暢,就加入酒炒過的大黃一錢五分,稍微讓大便通暢,並去除人參和黃耆。如果氣血和毒氣都很旺盛,脈搏洪大且跳動快速,就將當歸和白芍減少一分,並去除人參和黃耆。如果身體發熱,大便乾燥,而且排便不順暢,就去除人參和黃耆,加入小川芎一錢。

「平和湯」這個藥方,是治療因為接觸到不潔之氣,毒氣潛伏體內,發不出來,痘疹會很癢。

藥方內容包含:人參、當歸、桔梗、白芍、紫蘇、黃耆(各六分),防風、白芷、甘草(各五分),肉桂、沉香、檀香、乳香、藿香(各三分),

加生薑一片,用水煎煮服用。另外可以用蒼朮、紅棗、沉香、檀香等燃燒產生煙霧,來消除穢氣。

「姜附湯」這個藥方,是治療痘疹剛發出來的時候,因為受到風邪侵襲,突然出現抽風、眼睛直視、牙關緊閉的情況,不要使用太強烈的驅風藥。

藥方內容包含:白附子、老生薑(搗碎。各二錢),

用水濃煎,服用一到兩小杯,如果稍微出汗就會好轉。

一般來說,腳底出現痘疹,就表示痘疹已經發齊了。如果腳底痘疹很少,也不必拘泥於這個說法,只要身體不再發熱,就表示痘疹已經發齊了。

痘疹發齊,而且身體不再發熱之後,才可以吃豬肉。如果發熱還沒有退,就吃肉來助長邪火,一定會造成嚴重的後果。體質虛弱的人,在痘疹開始出現時,可以吃雞肉來幫助痘液運行。體質強壯的人則要忌吃。至於各種魚類、牛、羊肉,痘疹患者更是絕對禁止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