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會約醫鏡》~ 卷之五·瘟疫 (2)
卷之五·瘟疫 (2)
1. 五、論下法權變
凡瘟疫初起身熱,或一日二日舌上白苔如粉,早服達原飲一劑。午前舌變黃色,隨見胸膈滿痛,大渴煩躁,此伏邪潰而傳胃也,前方加大黃下之,熾減熱退。午後復加煩熱,舌黑生刺,鼻如煙煤,此邪毒最重,復瘀到胃,急投大承氣湯,傍晚大下,至夜半熱退,次早鼻黑苔刺如失。因其毒甚,傳變亦速,用藥不得不緊。
設不及時重劑,二三日必死。但其中有應一日下二三次者,有連下三四日者,有下一日間一日者。其中寬緩之間,有應用柴胡清燥湯者,有應用犀角地黃湯者。至於承氣有三方,固宜酌用;又宜某日應多與,某時應少與,稍不得法,便至誤事,此貴臨時斟酌。
柴胡清澡湯,治疫病下後,餘熱未除,以此清之。
柴胡(二錢),黃芩(三錢),陳皮(錢半),知母(二錢),天花粉(錢半),甘草(一錢),
薑棗煎服。
犀角地黃湯,治症同前,而此方滋陰退火。
地黃(一兩),白芍(三錢),丹皮(二錢),犀角(三錢,研碎),
先將地黃溫水潤濕,摘碎,入石臼內搗爛,再加水如糊,絞汁聽用。其滓入藥同煎,煎成去滓、入地黃汁合服。
濟陰承氣湯(新),治疫熱宜攻而下之。或體弱血虛,須瀉補並用。
大黃(或煨、為生,二三錢),枳實(麵炒,一錢),當歸(錢半),厚朴(一錢),生地,白芍(各一錢),丹參(二錢),陳皮,甘草(各五七分),
水煎服。此方平和,凡老年與產後,及體弱、內傷人,遇此瘟疫,用之無虞,而且有效。
白話文:
[五、討論下法的靈活運用]
凡是染上瘟疫初期發燒,或者在頭一二天舌上出現像粉一樣的白色舌苔,早上應該服用達原飲一次。如果到了中午舌苔轉變成黃色,同時感到胸部悶痛,極度口渴且焦躁不安,這表示潛藏的病毒開始擴散到胃部了,這時候應在原先的處方中加入大黃來進行瀉下,以降低高燒並退熱。若下午再次出現煩熱,舌頭變黑且長出刺狀物,鼻子如同被煤灰覆蓋般黑,這是病毒最嚴重的狀態,再次瘀積到胃部,應立即使用大承氣湯,傍晚進行強烈的瀉下,到了半夜熱度會消退,第二天早晨,鼻黑和舌頭上的刺狀物就會消失。因為病毒非常嚴重,病情變化也很快,因此用藥必須要迅速。
如果沒有即時使用足夠的藥量,兩三天內必定會死亡。但有些人可能一天內需要瀉下二至三次,有些人則需連續瀉下三至四天,還有些人可能隔一天才瀉下一次。在這些過程中,可能會需要使用柴胡清燥湯,也可能需要使用犀角地黃湯。對於大承氣湯,有三個不同的配方,應根據情況選擇使用;有些日子需要多服一些,有些時候則應減少用量,如果用藥方法不正確,就容易導致病情惡化,這點需要在臨牀上謹慎判斷。
柴胡清燥湯,用於治療瘟疫後期,體內殘餘的熱氣尚未完全清除,可以此方進行清熱。
藥材:柴胡(6克),黃芩(9克),陳皮(4.5克),知母(6克),天花粉(4.5克),甘草(3克), 用水煎煮,加入薑片和棗子一同服用。
犀角地黃湯,適用症狀與前者相同,但此方能滋養陰分,退火解熱。
藥材:地黃(30克),白芍(9克),牡丹皮(6克),犀角(9克,研磨成粉末), 先將地黃用溫水浸泡至軟,然後撕碎,放入石臼中搗爛,再加入足夠的水使其成糊狀,然後絞取汁液備用。其渣滓與其他藥材一同煎煮,煎好後去除渣滓,加入地黃汁混合服用。
濟陰承氣湯(新方),用於治療瘟疫引起的高熱,適合用攻下法。或者對於體質虛弱、血氣不足的人,需要在瀉下的同時補充營養。
藥材:大黃(2-3錢,可烘培或生用),枳實(1錢,麵炒),當歸(1.5錢),厚朴(1錢),生地、白芍(各1錢),丹參(2錢),陳皮,甘草(各5-7分), 用水煎煮服用。這個處方性質平和,對於老年人、產婦,以及體質虛弱、內傷的人,在遇到這種瘟疫時,使用此方不必擔心副作用,並且效果顯著。
2. 六、論應下諸症
舌苔黃(白苔,邪在膜原也,未可下。),苔黑(有一種舌俱黑滑而無苔者,此陰症也,宜四逆理中八味之類。),舌芒刺,舌裂,舌短,舌硬,舌卷,唇裂焦燥,口臭,唇口起泡起皮,鼻孔如煙煤,口燥渴(若大汗,脈長洪而渴,未可下,宜白虎湯。汗更出,身涼渴止。
),目赤,咽乾,氣噴如火,脈沉而數,小便赤里涓滴作痛,小便極臭,揚手擲足,潮熱(在日晡時者為胃實。),心下痞滿,心下高起如塊,心下痛,腹腸滿,腹痛按之愈痛,心下脹痛,頭脹痛(初起頭痛,別無下症,不可下。),小便閉(屬氣結,若大便行,小便立解矣。
),大便閉(有血液枯竭者,無表裡症,為虛燥,宜蜜煎導,及豬膽導。),屎極臭,大便黏膠,協(即挾),熱下利,熱結傍流,四厥,脈厥體厥(厥者陽氣內郁,不能外泄,胃家實也,宜下之;若下後復厥,為虛脫,宜補。),發狂(外有虛煩作狂,有因欲汗作狂,忌下。
),
以上三十六症,諸屬實熱,下之乃解。但有實熱,必見實證。雖證不一,必有數端宜下之症顯然於外,須及時攻治,庶不致遺害。
白話文:
[六、討論各種適合使用瀉下法的症狀]
如果舌苔呈黃色,這表示有濕熱在體內,可能需要使用瀉下法。若是舌苔白色,顯示病邪仍在體表,此時不宜使用瀉下法。若舌苔全黑且滑潤無其他苔層,這可能是陰虛的症狀,適合使用如四逆湯、理中湯或八味地黃丸等藥物。
若舌面出現芒刺,舌頭龜裂、縮短、硬化、捲曲,或是脣部龜裂且乾燥,口腔散發異味,脣邊或口周圍起水泡或脫皮,鼻孔內壁像被煤灰染黑,以及感到口乾舌燥,這些都可能是需要瀉下的徵兆。
如果大量出汗後,脈象呈現長且強烈的洪脈,並伴隨口渴,這時不適合立即瀉下,應該先服用白虎湯。當汗水再度分泌,身體感到涼爽且口渴減緩,纔是適合瀉下的時機。
眼睛紅腫,咽喉乾澀,呼吸時感覺如火焚燒,脈象深沉且頻率加快,小便呈現紅色且排尿時有灼熱感,小便異常臭味,手腳不自主揮動,身體在特定時間段感到熱度升高,特別是在傍晚時分,這可能是因為胃部實熱所導致。
若感到上腹部有飽脹感,上腹部隆起像有硬塊,上腹部疼痛,腹部整體感到脹滿,腹部按壓時疼痛加劇,上腹部感到脹痛,頭部感到脹痛,剛開始的頭痛若沒有其他需要瀉下的症狀,則不適合使用瀉下法。
小便無法排出,這可能是由於氣血阻塞,若大便順暢,小便問題將隨之解決。
大便無法排出,這可能是血液乾涸所致,若無其他表症和裡症,表示虛弱燥熱,適合使用蜂蜜煎煮或豬膽汁來輔助排便。
大便散發惡臭,大便質地黏稠,伴有熱性下痢,熱結旁流,四肢冰冷,脈象和身體呈現厥冷現象,這些都是因為陽氣在體內鬱積,無法正常釋放,顯示胃部實熱,適合使用瀉下法。然而,若瀉下後仍持續厥冷,表示虛弱脫力,應轉為補益治療。
發狂,這可能是由虛弱煩躁引起,或是因為過度排汗導致,這種情況下禁止使用瀉下法。
以上三十六種症狀,多數屬於實熱病症,適合使用瀉下法治療。然而,只有確實存在實熱情況,才會有明確的實證表現。雖然實證的表現形式多樣,但通常會有幾個明顯的需要瀉下的症狀出現,必須及時進行治療,以免造成後續的健康危害。
3. 七、論下後脈證變幻
凡里證脈沉而數,宜下。下後脈浮者,當得汗解。若無汗而微熱,神昏口渴,此邪熱浮於外,而里無壅滯也,宜白虎湯。設數下後,脈浮數而空,當加人參。白虎辛溫,除肌表之邪熱,加人參助一身之血液,於是經絡潤澤,元氣充周,自得汗而解。倘不得汗,二三日後,脈復沉而大熱,因膜原餘邪,復瘀到胃,宜再下之。
下後脈再浮者,仍當汗解,宜白虎湯。下後脈浮,大汗而熱者,此內邪散,正氣通,佳兆也,不得再下。(以上二症,俱言下後之熱,一以脈沉為邪復,一以脈浮為邪散,惟以憑脈為斷。)又有當下失下,口舌燥渴,身反熱減,四肢厥逆,此陽氣伏也。既下厥回,身上不寒,脈大而反數,津生不渴,此里邪去,郁陽暴伸也,宜用柴胡清燥湯(方見上),去花粉、知母,加乾葛,隨其性而升泄之。此症似宜用白虎湯,但熱渴既除,又非白虎所宜也。
白虎湯,治瘟疫下後,脈長洪而數,大渴復大汗,通身發熱。
石膏(一兩),知母(四錢),甘草(三錢),炒米(一撮),
加姜煎服。
服達原飲後,毒邪分離膜原,內外之氣已通,故脈長洪而數。白虎辛涼解散,服之或戰汗,或自汗而解。若邪已入胃,不用承氣,而用白虎,反抑邪毒,致脈不行。人見陽症而得陰脈,愈不敢下;投以寒涼,愈投愈危。惟用承氣緩緩下之,六脈自出。
以下論疫病雜症,與傷寒治法不同,不得混用。
白話文:
[七、討論瀉下治療後脈象和病症的變化]
凡是體內有實證,脈象顯示下沉且快速,適合採用瀉下療法。瀉下後脈象轉為浮動,通常預示著應當會出汗而病情得到緩解。如果沒有出汗反而出現輕微發燒,精神渙散及口渴的情況,這表示邪熱已飄移到體表,而體內已無阻塞,這種情況下適用白虎湯治療。假使經過多次瀉下後,脈象仍然浮動且快速,但呈現虛弱狀,則應加入人參。白虎湯辛溫,能去除肌表的邪熱,加入人參則可滋養全身的血液,如此一來,經絡得以潤澤,元氣充足,自然能透過出汗而痊癒。倘若無法出汗,二三天後,脈象再度下沉且高燒不退,這是因為殘留的邪氣再次淤積在胃部,此時應再次進行瀉下療法。
瀉下後脈象再度浮動,同樣應當通過出汗來緩解病情,可使用白虎湯。瀉下後脈象浮動且大量出汗並伴隨高燒,這表示體內的邪氣已經散去,正氣得以流通,是良好的徵兆,不應該再進行瀉下療法。(上述兩種情況都是在講述瀉下治療後的高燒現象,一種脈象下沉表示邪氣復發,另一種脈象浮動表示邪氣散去,診斷時應當根據脈象來判斷。)此外,也有應當進行瀉下療法卻未執行的情況,患者會出現口舌乾燥、口渴、體溫下降、四肢冰冷等症狀,這是陽氣被抑制的表現。進行瀉下療法後四肢回溫,身體不再感到寒冷,脈象雖大卻反而加快,體內津液生成不再口渴,這表示體內的邪氣已經清除,原本被壓抑的陽氣突然釋放,這種情況下適用柴胡清燥湯(方子詳見上文),去掉花粉、知母,加入乾葛,順應藥物的特性進行昇泄治療。這種症狀看似應當使用白虎湯,然而熱渴的症狀已經消除,因此白虎湯並不適用。
白虎湯,用於治療瘟疫後,脈象呈現長、洪且快速,極度口渴並伴有大量出汗,全身發熱。
石膏(一兩),知母(四錢),甘草(三錢),炒米(一撮),
加入薑片煎煮服用。
服用達原飲後,毒邪從膜原部位被分離,體內外的氣血得以流通,因此脈象呈現長、洪且快速。白虎湯辛涼,具有疏散作用,服用後可能引發戰汗或自汗,有助於病情緩解。若邪氣已經進入胃部,不使用承氣湯,而改用白虎湯,反而會抑制邪毒,導致脈象異常。人們看到陽症卻出現陰脈的情況,更不敢輕易進行瀉下療法;使用寒涼藥物治療,反而會讓病情更加危急。唯有使用承氣湯慢慢進行瀉下療法,六脈才能恢復正常。
以下將討論疫情中的複雜症狀,這些情況與感冒的治療方法不同,不能混為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