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綱

《羅氏會約醫鏡》~ 卷十五·婦科(下) (3)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五·婦科(下) (3)

1. 六十一、論生產凶證

(共七條。)

妊婦生育,依前方論,自無凶險之證。間有氣血不足,未曾調補於先,臨事無主,或者錯誤在後。古聖垂法救人,須當明析胸中,乃能備用,而有濟於人也。

其證之凶,因坐草太早,或胞漿雖破,兒身未轉,或轉未正,被母努力一逼,以致足先來者,謂之逆產;手先來者,謂之橫產;或漏其肩與耳與額者,謂之側產;或被臍帶纏絆,不得下者,謂之礙產。此外又有盤腸生,及死胎、停衣諸證。能一一救之,乃為胞與天下之仁者也。

逆產者,兒方破胞而出,被母努力一逼,所以直下;或者氣血不足,兒無力轉身,亦或有之。此際兒直下,不少停留,宜穩婆即時掄出,以救其母。若腳出而不即下,宜令產母仰臥,定心定神,不可驚怖。卻用慣熟穩婆,剪去手甲,以香油潤手,將兒足輕輕送入,又再推上,兒必搏身。

隨服大補榮衛湯,身轉頭正,然後扶掖起身,用力一送,兒即生矣。母子俱全,此在穩婆之良。若粗蠢人,不可用也。古有以針刺足心,及鹽塗之法,決不可用,兒痛上奔,母命難存。

橫產者,兒方搏身,被母努力一逼,所以橫下而手出矣。宜令產母仰臥如前法,將兒手輕輕送入,又再推上,摸定兒肩,漸漸扶正,令頭順產門,隨服大補榮衛湯,然後扶掖起身,用力一送,兒即生矣。忌用針刺,勿泥古法。

側產者,因兒未順生路,被母努力一逼,所以兒頭偏在一邊,雖似露頂,實額角也。亦照前法,以手輕輕撥正,仍服前方,起身用力,兒即生矣。

礙產者,兒身雖順,門路雖正,但不能下,乃因兒轉時臍帶絆肩而然。令產母仰臥,以手輕推兒上,乃用中指按兒兩肩,理順臍帶即生。

盤腸產者,臨產母腸先出,子產而腸未收,故曰盤腸產。蓋由平日氣虛不能斂束,血熱易於流動,下元不固,關鍵不牢致於此。救治之法,於子下衣來之後,令產婦仰臥,穩婆先將子腸溫水洗淨,然後托起,輕輕送入,推而上之,卻令產婦兩足夾緊穀道,其腸自安者,上也。或用蓖麻子四十丸粒,去殼搗爛,敷在頂心,待腸收盡,而急去之者,次也。

或用冷水和醋噴面,一噴一收,漸次取之,又其次也。嗣後宜於無孕時多服地黃丸,加五味子兩半,肉桂二兩,以固下元之關鍵。及有孕之時,宜服補氣涼血之劑。於八月之時,再服八物湯加訶子、瞿麥、粟殼十餘劑,庶可免有後患。如滑胎瘦胎之藥,毫不可服。

白話文:

[六十一、討論生產危險症狀]

對於懷孕女性生產,按照先前的討論,本來不會出現危險的情況。然而,偶爾會遇到氣血不足的狀況,如果事先沒有適當調理補充,當事情發生時便無法妥善處理,或是事後處置失誤。古聖先賢留下治病救人的方法,我們應該清楚理解,才能在需要時靈活運用,對他人有所幫助。

生產的危險,可能是因為產婦過早用力,或是胎膜破裂後,胎兒尚未轉身,或是轉身不完全,被產婦用力一推,導致腳先出來,這稱為逆產;若是手先出來,則是橫產;若胎兒的肩膀、耳朵或額頭先露出,則稱為側產;若被臍帶纏繞,無法下降,則稱為礙產。另外還有盤腸生、死胎、停衣等情形。能夠一一挽救這些危急情況,纔是真正具有仁愛之心的人。

在逆產的情況下,胎兒正要破膜而出,被產婦用力一推,因而直線下降;或是因為氣血不足,胎兒無力轉身,也可能出現這種情況。此時,胎兒直線下降,不停留,接生婆應立即將胎兒取出,以確保產婦安全。若腳部露出但未能順利下降,應讓產婦仰臥,保持心情鎮靜,切勿驚慌。接生婆應用指甲修剪整齊的手,沾上香油,輕輕將胎兒的腳送回,再往上推,胎兒必定會自行搏動。

接著服用大補營養湯,待胎兒轉身,頭部位置正確後,再扶持產婦起身,用力一推,胎兒即可出生。母子均安然無恙,這一切取決於接生婆的專業。如果是粗心大意的人,絕對不能任用。過去曾有用針刺腳心,或塗鹽的方法,絕對不可採用,因為胎兒感到疼痛,向上衝擊,產婦的生命就會受到威脅。

橫產的情形,是胎兒正在搏動時,被產婦用力一推,因而橫向移動,手部先露出。此時應讓產婦仰臥,如同前述的方法,輕輕將胎兒的手部送回,再往上推,摸到胎兒的肩膀,慢慢扶正,使頭部朝向產道,再服用大補營養湯,然後扶持產婦起身,用力一推,胎兒即可出生。避免使用針刺,不要墨守古法。

側產的情況,是因為胎兒未能順利進入產道,被產婦用力一推,導致胎兒的頭部偏向一邊,雖然看似露出頭部,實際上是額角。同樣依照前述的方法,用手輕輕撥正,再服用前述的藥方,起身用力,胎兒即可出生。

礙產的情況,即使胎兒位置正確,產道也沒有問題,但胎兒無法下降,這是因為胎兒轉身時,臍帶纏繞在肩膀所致。讓產婦仰臥,用手輕輕推胎兒往上,再用中指按壓胎兒的雙肩,整理好臍帶,胎兒即可出生。

盤腸產的情況,是胎兒出生前,產婦的腸道先露出,胎兒出生後,腸道仍未收縮,因此稱為盤腸產。這是由於平時氣虛,無法有效收縮,血液過熱,容易流動,下腹部不穩固,關節鬆弛所導致。救治方法是在胎兒出生後,讓產婦仰臥,接生婆先將產婦的腸道用溫水清洗乾淨,再輕輕將腸道推回,從下方往上推,再讓產婦雙腿夾緊肛門,腸道自然就會回到原位。或者使用四十顆蓖麻子,去殼後搗碎,敷在頭頂,等到腸道完全收縮後,迅速移除。再不然,可以使用冷水和醋噴灑在臉部,一次噴灑一次收縮,循序漸進地處理。之後,在未懷孕時,應多服用地黃丸,加上五味子一兩半,肉桂二兩,以鞏固下腹部的關節。在懷孕期間,應服用補氣涼血的藥物。在八月時,再服用八物湯,加入訶子、瞿麥、粟殼十多劑,這樣才能避免後續的問題。像滑胎、減肥的藥物,絕對不可以服用。

2. 六十二、子死腹中

凡子死腹中者,或兒當生時被母護痛,兩足不開,夾其頭而死者;或扶掖之人,緊抱其腰,傷胎而死者;或因產難,胞漿已干,生路漸塞,子不得出,氣閉而死者;或因生路不順,若橫側等證,穩婆粗率,用手莽撞,反傷其子而死者。但察產婦,唇紅舌黑,母活子死。腹中陰冷重墜,或穢氣上衝,子死腹中的矣。

急用加味五苓散、奪命丹,取去死胎,以保其母,隨加調補,自愈。若舌青,而唇面俱青,則子母皆危之兆也。(下胎方載後。)

白話文:

[六十二、胎兒在母體內死亡]

凡是胎兒在母體內死亡的情況,有的是因為嬰兒在即將出生時,受到母親陣痛的影響,雙腳無法張開,結果夾住頭部導致窒息而亡;有的是接生人員在協助生產時,過於用力地摟抱產婦腰部,不慎傷害到胎兒,導致其死亡;有的是因為生產困難,胎盤羊水已經乾涸,產道逐漸堵塞,胎兒無法順利娩出,缺氧窒息而死;有的是因為胎位不正,如橫位或臀位等情況,接生婆操作粗魯,手勢莽撞,反而傷害了胎兒,導致其死亡。只要觀察產婦,如果出現嘴脣紅色,舌頭黑色的現象,這表示母親生命無礙,但胎兒已經死亡。腹部會感覺陰冷且沉重,或者有惡臭氣體上沖,這些都是胎兒死在母體內的徵兆。

緊急處理時,應使用加味五苓散和奪命丹,以取出死亡的胎兒,確保母親的生命安全,之後再適時進行調理補養,產婦就能恢復健康。但如果產婦的舌頭和嘴脣臉色都呈現青色,這就是母子生命都處於危險的警訊。(具體的催生藥方詳載於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