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會約醫鏡》~ 卷之九·雜證 (4)
卷之九·雜證 (4)
1. 二十五、論腫脹
(有風、熱、水、濕、氣、血、虛、積八種。)
腫脹之病,皆由中而形於外者,有氣與水之分也。使見之不確,必治之有誤。氣脹者,其色蒼,其內堅,或連胸腹而無界限,隨按隨起,氣速易平,如鼓皮焉。或倏而浮腫者,陽性自速也;或自上而始者,陽本乎上也;或通身盡腫者,氣無不至也。然有寒、熱、虛、實之辨。
大都陽證多熱,屬實;陰證多寒,屬虛。先脹於內,而後及於外者多實;先脹於外,而後及於內,或外脹而內不甚脹者多虛。脈滑有力者多實;浮弦微細者多虛。兼察乎形色、老少,與夫二便氣力,自昭然矣。夫氣何以病也?其病在肺,其源在脾,其賊在肝。木若安位,不至剋土,則脾司運化,能使心肺之陽下降,肝腎之陰上升,而成天地之交泰,是為平人。
然又有七情內傷,六淫外感,飲食失節,房勞致虛;脾土之陰受傷,運化之官失職,胃雖受谷,不能運化;清濁相混,鬱而為熱,熱留為濕;濕熱相生,遂成脹滿。本無形之氣為病,難作有形之症以治。醫者,宜補其脾,又須制火養肺,金旺制木,使脾無賊邪之害,則運化行,而水穀消矣。
又看所挾而兼用藥:挾氣則散氣,挾血則破血,挾寒則溫寒,挾熱則清熱,挾水則利水,挾風則祛風,自無不愈。水腫者,其色明潤,其皮光薄,其腫不速,腫有分界。陰本乎下,其浸漬自下漸上,陰中無陽也。按之窅而不起,以水在肉中,如糟如泥,按而散之,猝不能聚也。
其病為脾、肺、腎三臟相干之症。蓋水為至陰,其本在腎;水化於氣,其標在肺;水惟畏土,其制在脾。今肺虛則氣不化精而化水,脾虛則土不制水而反克腎,腎虛則水無所主而妄行,水不歸經則逆而上泛。故傳於脾而肌肉浮腫,傳於肺則氣息喘急。雖三臟備有所幹,而其本則在腎。
《內經》曰:「腎為胃關。」關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夫關門何以不利?以陰中無火,是無陽也,故氣不化,水道不通,溢而為腫。治者惟補命門之火,使下焦之真氣得行,始能傳化;滋腎中之水,使下焦之真水得位,始能分清。故惟薛立齋金匿腎氣湯,無有出其右者矣。
腎為先天生氣之源,峻補命門,則元氣復,而後天胃氣,生之有本,土旺能生金,且水安火息,肺氣舒矣。是方實三經悉顧者也。後人用之,必須重劑,始能注下。或湯藥不順,為丸服之,但桂、附須重,勿拘古方分量,相體而裁之,乃為善用。
白話文:
【二十五、討論水腫】
水腫這種疾病,都是由身體內部開始,然後在外表顯現出來,可分為氣脹和水腫兩種。如果診斷不清,治療就會錯誤。氣脹的人,皮膚呈現蒼白色,內部堅硬,可能整個胸腹都腫脹,沒有明確邊界,一按壓馬上彈回,氣體流動快速,容易恢復正常,就像鼓皮一樣。有的人突然全身浮腫,這是因為陽性反應迅速;有的人從頭部開始腫脹,這是因為陽性本來就在上部;有的人全身都腫脹,這是因為氣體無處不在。然而,還有寒、熱、虛、實的區別。
大多數情況下,陽性症狀多伴隨著熱象,屬於實證;陰性症狀多伴隨著寒象,屬於虛證。先從內部開始腫脹,然後影響到外部的,多屬於實證;先從外部開始腫脹,然後影響到內部,或者外部腫脹而內部腫脹不嚴重的,多屬於虛證。脈搏滑而有力的多屬於實證;脈搏浮弦微細的多屬於虛證。再觀察病人的體型、年齡,以及排泄、體力等情況,就能清楚病情。那麼,氣體為什麼會導致疾病呢?氣病通常在肺部,根源在脾臟,主要問題在肝臟。如果肝臟正常,不會抑制脾臟,那麼脾臟就可以正常運作,使心肺的陽氣下降,肝腎的陰氣上升,形成天地之間的平衡,這就是健康狀態。
然而,還有情緒內傷、外界因素幹擾、飲食失調、性生活過度導致虛弱;脾臟的陰氣受損,運作功能受影響,胃部雖然接受食物,卻無法正常消化吸收;清濁不分,積聚成為熱量,熱量滯留成為濕氣;濕氣和熱量互相作用,形成脹滿。這是由無形的氣體導致的疾病,很難用有形的病症來治療。醫生應該補充脾氣,同時控制火氣,保護肺部,讓金氣旺盛,抑制肝氣,使脾臟不受外來的侵害,這樣運化功能就能恢復,食物就能被消化吸收。
此外,根據病人的情況,可以選擇不同的藥物:如果是氣脹,就用散氣的藥物;如果是血脹,就用破血的藥物;如果是寒脹,就用溫暖的藥物;如果是熱脹,就用清熱的藥物;如果是水脹,就用利尿的藥物;如果是風脹,就用祛風的藥物,這樣才能痊癒。水腫的人,皮膚明亮濕潤,皮膚薄,腫脹速度緩慢,腫脹有明確邊界。陰性症狀本來在下部,水腫通常從下往上擴散,這是因為下部缺乏陽性力量。按壓時,腫脹部位不會立刻彈回,因為水分在肌肉組織中,像酒糟或泥巴一樣,按壓後水分分散,無法立即集中。
這種疾病的根源在脾、肺、腎三個臟器。水是極度陰性的物質,它的根本在腎臟;水靠氣體運作,它的表現形式在肺部;水只有在土壤的控制下才會穩定,它的控制中心在脾臟。現在肺部虛弱,氣體無法轉化為精華,反而轉化為水分;脾臟虛弱,土壤無法控制水分,反而抑制腎臟;腎臟虛弱,水分失去控制,任意流動;水分不遵循正常途徑,反而向上擴散。因此,水腫傳播到脾臟,導致肌肉浮腫;傳播到肺部,導致呼吸困難。雖然三個臟器都有責任,但根本問題在腎臟。
《內經》說:「腎臟是胃的關卡。」如果關卡不暢通,水分就會聚集在一起。為什麼關卡不暢通呢?因為下部缺乏陽性力量,所以氣體無法轉化,水分通道不通,水分溢出,形成水腫。治療方法是補充腎臟的火氣,讓下焦的真氣能夠運行,才能轉化水分;滋潤腎臟的水分,讓下焦的真水能夠定位,才能分清。因此,薛立齋的金匱腎氣湯是最好的選擇。
腎臟是生命氣息的源泉,大量補充腎氣,元氣就能恢復,後天的胃氣就能有基礎,脾氣旺盛能生長金氣,並且水安靜火息滅,肺氣就能放鬆。這個方子實際上照顧了三個經絡。後人使用這個方子,必須使用大量藥物,纔能有效。如果煎煮藥物不方便,可以做成丸狀服用,但是肉桂和附子的份量必須足夠,不要拘泥於古方的份量,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調整,這樣纔是善用藥物。